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1).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全国1).pdf(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 1 至 4 页,第卷 5 至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一、(12 分,每小
2、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淤积 绿菌场 娇健 独占鳌头 B.联结 抠字眼 引申 拾人牙惠 C.融资 殊不知 传诵 委曲求全 D.繁衍 冠名权 坚韧 磬竹难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 远离繁华, 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 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 , 毫无怨言。 B.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 ,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 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C.故乡变化真大,高楼拔地起,小路变通街,不毛的小山被夷为平地,建成了现代化的开发 区,真是沧海桑田 啊! D.我国的智力残疾人已有 1000 万,其中
3、相当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坚持食用含碘盐 并不是一件无足轻重 的小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近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 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 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C.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 10%的速度 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D.由 20 多个国家的生物学家参与的“生命百科全书”研究项目,计划将世界上 180 万种已 知物种的所有信息编纂成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4、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 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时而沿着水边, 回到有人的地方, 时而到岸旁嬉戏, 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藏到灯芯草丛中, A. B. C. D.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辽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下的定义是:“指被各群体、团 体有时被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 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它强调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 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文
5、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 新, 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 从而促进了之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追力” ; 二是“在本公约中,只考虑符合现有的国标人权文件,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 需要和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遭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 仪、节庆,有关白世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所有这些形式都与孕育 它的民族、地域生长在一起,构成不可拆解的文化综合体。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作为非勃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 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
6、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 及哲学意味,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由于钟子期和俞 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所以不仅深遵感人,而且历久弥斯。可以说,知音 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于是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 乐品与诗品之品都互相沟通。而遵循“大音希声”的哲学原理,古琴艺术又将儒家的中正平 和、道家的清静淡远融汇于乐曲之中。 每一项真正符合标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不可能以一个物质符号(比如古琴乐器本身) 独立存在。相对于物质符号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宇宙观、生命观 更具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遗产非常重要的资源
7、,就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 装来说,它们都能让我们从更深刻的角度了解其背后的人和这些人的日常生活。非物质文化 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一个人都跟它脱不开关系,因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 在社会的传统。 5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是被群体或团体认同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是被个人认同的文化遗 产。 B.随着人们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断 创新的特点。 C.对于世界上那些已经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个群体和团体都应该具有认同感和历 史感。 D.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体现各群体、团体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需
8、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 要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有多少表现形式,都应该与孕育它的民族、地域构成不可拆解的文 化综合体凸 B.古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的是它所蕴含韵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而非其乐 器本身、曲目及弹奏技术。 C包含着儒家中正平和旨意和道家清静淡远韵味的古琴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大音希声” 的境界。 D.借助语言、民间音乐、舞蹈和民族服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 及其日常生恬。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稚士阶层之所以能够将音乐境界与生命境界、乐晶与诗品文品沟通,正是由于他们具有 欣赏古琴艺术的水平。
9、B.一个实物,如果不与非物质的形式,如表演、表现形式、技能等相联系,就不能独立成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C.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所以它比其他形式 的文化遗产更值得保护。 D.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他所在社会的传统,所以每 个人身上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 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
10、夫送终逾制,失 之轻者。今 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 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 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夷,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其务退奸 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 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 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 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
11、吏 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 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 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 “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 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 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 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 于家。 (节选自
12、后汉书.宋均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失 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 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 之 祠:祭祀。 D.帝菩其不挠 ,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百姓耆老为祷请 其为民爱若此 使中黄门慰问 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 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