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全国1.pdf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全国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试卷及答案-全国1.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 13 页,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 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 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
2、,共 126 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 H 1 C 12 O 16 Ne 20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 1.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 S 点受到到刺激而兴奋时, 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 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 是 2.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裂解,从而病菌抗原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 B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C.效应 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 T 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 S 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 S 型 B.达到 k 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4.通过发酵到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溶氧的氨酸棒状杆菌。下面在有 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
4、发酵液 pH 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5.下图表示用 3 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 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6.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 SO 2 的量 B.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 10 -4 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C.pH 在 5.6 7.0 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 D.含磷合成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7.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 pH 一定小于 7 的是 A.pH=3 的盐酸和 pH=11 的氨水等何种混合 B. pH=3 的盐酸和 pH=11 的
5、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C. pH=3 的醋酸和 pH=11 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 D. pH=3 的硫酸和 pH=11 的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8.以惰性电极电解 CuSO 4 溶液, 若阳极上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0100 mol,则阳极上析出 Cu 的质量为 A.0.64 g B.1.28 g C.2.56 g D.5.12g 9.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Ne,H 2 ,O 2 三种气体,当他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 体的压强( p) ,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 2 )p(O 2 ) (B)p(O 2 ) p(Ne) p(H 2 ) (C) p(H 2 )
6、 p(O 2 ) p(Ne) (D) p(H 2 ) p(Ne) p(O 2 ) 10.已知氧气还原反应 2Cu(IO 3 ) 2 +24KI+12H 2 SO 4 =2CuI4 +13I 2 +12K 2 SO 4 +12H 2 O 其中 1mol 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 (C)12 mol (D)13 mol 1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化合物在相应条件下完全分解后得到氧气最多的是 ( A) KClO 3 (加 MnO 2 催化剂,加热 ) ( B) KMnO 4 加热 ( C) H 2 O 2 (水溶液,加 MnO 2 催化剂 ) ( D) HgO(
7、加热) 12.某有机化合物仅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小于 150,若已知其中氧的 质量分数为 50,则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最多为 A.4 B.5 C.6 D.7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 适合 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 I 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 I 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 II D.同一反应物在平衡态 I 和平衡态 II 时浓度不相等 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
8、选项正确,有的有 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据报道 ,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6.4 倍,一个 在地球表面重量为 600 N 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 960 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 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A.0.5 B2. C.3.2 D.4 15.一列简诸横波沿 x 轴负方向传播,波速 v=4 m/s,已知坐标原点( x=0)处质点的振动图 象如图 a 所示,在下列 4 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 t=0.15 1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活塞与气缸之间无磨
9、擦, a 态是气缸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气体达到的平衡状态, b 态是气缸从容器中移出后,在室温 ( 27)中达到的平衡状态,气体从 a 态变化到 b 态的过程中大气压强保持不变。若忽略气 体分子之间的热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 b 态相比, a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活塞的个数较多 B.与 a 态相比, b 态的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对活塞的冲量较在 C.在相同时间内, a,b 两态的气体分子对活塞的冲量相等 D.从 a 态到 b 态,气体的内能增加,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向外界释放了热量 17.从桌面上有一倒立的玻璃圆锥,其顶点恰好与桌面接触,圆锥的轴(图中虚线)与桌面 垂直,过轴线的截
10、面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有一半径为 r 的圆柱形平行光速垂直入射到 圆锥的底面上,光束的中心轴与圆锥的轴重合。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1.5,则光束在桌面上 形成的光斑半径为 A.r B.1.5r C.2r D.2.5r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 质量为 m 的物体,它受到沿斜面方向的力 F 的作用. 力 F 可按图(a) 、 (b) 、(c)、 (d)所示的两种方式随 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 F 与 mg 的比值,为沿斜面向 上为正) 已知此物体在 t0 时速度为零,若用 4321 、 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情况下物体 在 3 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的是 A.
11、1 B. 2 C. 3 D. 4 19.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 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 行规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原来增加了 5 条。用 An 表示 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 n 之差, E 表示调高后电 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 n 和 E 的可 能值为 A. n1,13.22cV E13.32cV B. n2,13.22eV E13.32eV C. n1,12.75cV E13.06cV D. n2,12.72cV E13.06cV 20.a、b、c、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 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 点.电场线与矩形
12、所在平面平行。已 知 a 点的电势为 20 V, b 点的电势 为24 V, d点的电势为 4 V,如图,由此可知 c点的电势为 A.4 V B.8 V C.12 V D.24 V 21.如图所示, LOOT 为一折线,它所形成的两个角 LOO 和 OOL 均为 45。折线的右边有一匀 强磁场.其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边长为 l 的正方 形导线框沿垂直于 OO 的方向以速度 作匀速直线 运动,在 t0 的刻恰好位于图中所示位置。以逆时 针方向为导线框中电流的正方向,在下面四幅图中 能够正确表示电流-时间( I-t)关系的是(时间以 I/为单位)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13、1)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卷( 非选择题 共174分 ) 考生注意事项: 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22.(17 分) 实验题: 用示波器观察叔率为 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电压信号接入示波器 r 输入 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铝或 钮,或这两个组配合使用, 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则符 位置于 位置,然后调节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c= 1020 12 vv vv ,其中 v10 和 v20 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 速度,v1 和 v2 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
14、碰撞的恢复系数 c=1.非弹性碰撞的 c0, 0x0, xa 的 区域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两区域内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在 O 点有一处小孔, 一束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q0)的粒子沿 x 轴经小孔射入磁场,最后扎在竖直和水平荧光屏 上,使荧光屏发亮,从射粒子的速度可取从零到某一最大值之间的各种数值 .已知速度最大 的粒子在 0ca 的区域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2: 5,在磁场中 运动的总时间为 7T/12, 其中 T为该粒子在磁感应强度为 B的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周期。 试求两个荧光屏上亮线的范围(不计重力的影响) . 26.(15 分 ) W、 X、 Y 和 Z 都是周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07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理科 综合 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