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pdf
《DB37 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pdf(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07.100 B 50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4092 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 The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ish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 2020 - 08 - 20 发布 2020 - 09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4092 202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
2、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姗姗、乔雪松、王裕宽、王萌萌、杨 恒加、王琛、陈建威、苏小珊、翟越、 许静、赵丹。 DB37/T 4092 2020 1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鱼类肠道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分离、培养、鉴定及保藏等。 本标准适用于淡水及海水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
3、求 GB/T 30744 深海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技术规范 SN/T 2632 微生物菌种常规保藏 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肠道微生物 intestinal microorganism 生长于动物肠道,并帮助宿主完成多种生理生化功能的微生物群落。 3.2 16S rDNA 是编码 16S rRNA的基因, 16S rRNA为核糖体 RNA的一个亚基,是系统分类研究中最常用的分子标签, 可被用于菌种鉴定。 3.3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特定的 DNA/RNA片段,这种方法可在生物体外进行
4、,不必依赖大肠 杆菌或酵母菌等生物体。 3.4 Sanger测序 Sanger sequencing 即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为第一代 DNA测序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核酸测序技术,用于 DNA分析,由英 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于 1977年发明。 4 缩略语 DB37/T 4092 2020 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BS:磷酸盐缓冲液( 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D: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 5 基本要求 5.1 实验室通用要求 实验室应满足 GB 19489中关
5、于一级或以上级别生物安全实验 室的要求。 5.2 鱼类样本要求 鱼类样本应尽量保证鲜活,死亡鱼类样本最长死亡时间不应超过 24 h。 5.3 实验用具准备 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眼科镊、无菌眼科剪、无菌 PBS(配方见附录 A.1)、 2216E培养基 (配方见附 录 A.2)、 LB培养基(配方见附录 A.3)、无菌水、无菌 50 mL离心管、医用托盘、 75 %消毒酒精、涂布棒 等。 6 鱼类肠道微生物样本采集和保存 6.1 鱼类肠道微生物样本采集与储存 6.1.1 活体鱼类样本应先进行麻醉,之后,在超净工作台内,用 75 %的酒精对鱼体擦拭消毒。 6.1.2 将鱼类样品从泄殖腔处沿腹部剖开
6、,用无菌 PBS冲洗鱼 类腹部,用吸水纸擦拭腹腔。 6.1.3 分离并剪下鱼类完整肠道,将肠道内容物全部挤到无菌离心管中,并将肠道内壁残留物轻刮于 离心管中。 6.1.4 对肠道内容物进行称重,内容物总质量应控制在 10 g以下,按 1 g内容物加入 3 mL无菌 PBS的 比例进行稀释,震荡混匀,得到肠道微生物样本。 6.2 肠道微生物样本存储 肠道微生物样本应储存在 2 8 低温环境下,宜立即进行处理,保存期限不应超过一周。 7 鱼类肠道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7.1 肠道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7.1.1 肠道微生物分离 7.1.1.1 取 100 L肠道微生物样本,用无菌 PBS稀释
7、到 1 000 L,制成 10-1样品稀释液,震荡混匀, 备用。 7.1.1.2 取 100 L 10-1样品稀释液,用无菌 PBS稀释到 1 000 L,制成 10-2样品稀释液,震荡混匀, 备用。 7.1.1.3 按上述步骤依次稀释获得 10-3、 10-4的样品稀释液,震荡混匀,备用。 DB37/T 4092 2020 3 7.1.1.4 取 10-2, 10-3, 10-4样品稀释液进行固体培养基平板涂布,涂布平板宜 28 恒温培养,培养时 间 1 3天,每隔 12 h观察菌落生长状态。 7.1.2 肠道微生物纯化 7.1.2.1 观察涂布平板的生长情况及菌落形态特征,选择合适稀释度(
8、约 10 200 个菌落)的平板挑 选菌落,选择不同形态的单菌落编号后划线, 于 28 恒温培养 12 h 24 h。 7.1.2.2 观察划线培养菌落形态特征是否单一,对于形态结构不单一的平板继续挑单菌落并划线培养, 直至获得菌落形态特征一致的纯培养单菌,并填写菌落形态特征统计表,参见附录 B。 7.2 肠道微生物培养 挑取分离、纯化出的纯培养单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宜 150 rpm 28 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至菌 液 OD 600值达到 0.6 1.0之间。 7.3 肠道微生物鉴定 7.3.1 微生物基因组提取 对培养得到的菌液进行基因组提取,参照 GB/T 30744内相关内容进行。
9、7.3.2 基因组 16S rDNA 基因扩增 对所提取菌 株基因组的 16S rDNA基因进行 PCR扩增, 扩增引物及反应条件详见附录 C。 7.3.3 PCR 产物电泳检测 对扩增所得 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步骤参见附录 D。 7.3.4 PCR 产物测序及序列比对 对检测合格的 PCR产物进行 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 EzBioCloud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微 生物的种类并参考附录 E的信息记录表进行记录。 7.3.5 其他情况 对于测序比对没有结果的菌株,可进行生化鉴定,包括镜检、革兰氏染色、接触酶试验、氧化酶试 验等,根据实验结果鉴定菌株种属类别。 8 鱼类肠道微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4092-2020 鱼类肠道微生物分离鉴定通用技术要求 4092 2020 鱼类 肠道 微生物 分离 鉴定 通用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