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272-2020 杭白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3 T 2272-2020 杭白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272-2020 杭白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2272 2020 杭白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virus-free plantlets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2020 - 08 - 26发布 2020 - 09 - 26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22722020 1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 农村 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
2、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大学、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嘉兴市农业科学 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 。 本标准主要起草 人:毛碧增、颜克如、何伯伟、马常念、谢礼、张亚惠、冯明慧、陆中华、缪悦啸、 朱卫东、周建松、戴德江、沈子尧、刘辉辉、杨传宝、何家浩。 DB33/T 22722020 2 杭白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杭白菊 脱毒苗的定义、生产技术、分级 与 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包装、标志、运输与 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不携带 菊花 B 病毒( Chrysanthemum virus B, CVB)、番茄不孕病毒( Toma
3、to aspermy virus, TAV)、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 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和马铃薯 Y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等的脱 毒组培瓶苗、脱毒原种苗及脱毒生产用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8862 地理标志产品 杭白菊 NY/T 401 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
4、检测技术规程 NY 525 有机肥料 SN/T 2122-2015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 杭白菊 系 菊科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产于浙江省的药用栽培杭菊,以 干燥头状花序入 药。 3.2 脱毒苗 经植物脱病毒方法获得或引进,经检测后确认不携带本标准规定检测病毒的种苗。 3.2 脱毒组培瓶苗 通过植物脱病毒方法获得的不携带本标准规定检测病毒的组织培养瓶苗。 3.3 DB33/T 22722020 3 脱毒原种苗 脱毒组培瓶苗移栽于无 病原 、虫源的种苗圃内存活的植株。 3.
5、4 脱毒生产用苗 由脱毒原种 苗定植于无 病原 、虫源的种苗圃内 通过扦插或压条 繁殖的植株。 3.5 脱毒率 不携带本标准规定检测病毒的植株数占所检测植株总数的百分比 。 4 生产技术 4.1 脱毒组培瓶苗 4.1.1 外植体选择 选择品种特性纯正、品质优良、丰产性能好、无病虫害的植株 。 采样最佳时间为 10月 11月晴天的 10:00 16:00,切取带生长点的 2 cm 3 cm茎段。 4.1.2 无菌苗繁育 茎段经无菌水清洗后置于超净工作台,切取带生长点的茎段 1 cm 2 cm,用 70% 75%的乙醇冲洗表 面 1 min后 , 经次氯酸盐和 Tween-20消毒 8 min 1
6、0 min,并不断摇 动,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5次 8次,用 无菌滤纸吸干水分,剥取 0.3 mm 0.5 mm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 生长 培养基中。 4.1.3 脱毒苗培育 无菌植株 培养至 1.5 cm 2.0 cm时,置于解剖镜下挑取 0.3 mm 0.5 mm的茎尖分生组织, 接种于 茎 尖 培养基中, 植株长到 3 cm 6 cm时接种于生根培养基。 4.1.4 脱毒苗快繁 经病毒检测合格的试管苗, 植株长 至 6 cm 8 cm时, 切取含有 1个 2个节间的茎段进行扩繁。 接种 到 增殖 培养基中,每 20 d 30 d继代 1次 。继代控制在 4代 6代。 4.1.5 培养条件
7、 光照强度 30 molm-2s-1 60 molm-2s-1, 白天温度 25 2 ,晚上温度 18 2 ( 黑暗培养 ) 。 每天照光 12 h 14 h。 4.2 脱毒原种苗和脱毒 生产用 苗 4.2.1 脱毒原种苗生产 4.2.1.1 基质准备 建议基质栽培。基质配比为泥炭 :珍珠岩 :蛭石 =3:1:1(体积比) 。 DB33/T 22722020 4 4.2.1.2 定植方式 打开脱毒瓶苗的瓶盖,置于太阳光非直射处,常温驯化 1 d 2 d后洗净琼脂,种植于苗床、营养 钵或穴盘中,栽后浇透水,第 1周用遮光率为 50%的遮阳网遮荫,并保持相对湿度 75% 90%。宜使用防 虫网隔离
8、。 4.2.2 脱毒 生产用苗 繁殖 4.2.2.1 苗床准备 定植前施足基肥,每 667 m2 (亩)施入 有机肥 200 kg 300 kg, 有机肥应符合 NY 525标准,高浓 度 三元复合肥 15 kg。按畦宽 1.2 m 1.5 m, 沟宽 30 cm 35 cm, 沟 深 25 cm 35 cm, 整地作畦。 4.2.2.2 繁殖 方式 4.2.2.2.1 生产用苗的繁殖可以采用扦插繁殖或压条繁殖。 4.2.2.2.2 扦插繁殖:脱毒原种苗株高 30 cm以上时,用消毒刀具剪取带有 3个 5个节的 8 cm 10 cm 茎段,茎段基部扦插于苗床、 营养钵或穴盘 , 栽后浇透水,
9、用遮光率为 50%的遮阳网遮荫,相对 湿度 保 持 75% 90%, 等茎段基部发出根,掀开遮阳网。 4.2.2.2.3 压条繁殖:苗床上的脱毒原种苗株高 40 cm 50 cm时, 用土块进行“压条” ,将枝条平放于 畦面,每隔 20 cm 25 cm用土块压住枝条,节间萌发不定根和不定芽。 4.2.2.2.4 脱毒种苗繁育脱毒生产用苗, 繁殖年限控制在 3年 4年。 5 分级 与质量要求 5.1 脱毒苗按繁育过程可分为脱毒组培瓶苗、脱毒原种苗和脱毒生产用苗 三 类。 5.2 脱毒组培瓶苗按质量要求分为优质苗和合格苗。 5.3 脱毒组培瓶苗、脱毒种苗的质量等级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参 见
10、附录 A。 6 抽样与检测方法 6.1 抽样 脱毒组培瓶苗抽样按 NY/T 401 规定执行,脱毒原种苗和脱毒生产用苗的抽样按 SN/T 2122-2015 中 的 5.2执行。 6.2 检测方法 病毒检测方法 参 见附录 B。 7 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7.1 包装 组培瓶苗和脱毒种苗宜用塑料箱或纸板箱包装。 7.2 标志 DB33/T 22722020 5 包装箱内附脱毒苗出厂(圃)合格证,病毒检测报告 参 见附录 C;外面应注明标准号、生产单位的 地址和联系电话,其他按 GB/T 191的规定执行。 7.3 运输 运输过程中 应控 温 控 湿,温度以 15 25 为宜, 相对 湿度以
11、60% 90%为宜。 7.4 贮存 组培瓶苗常温弱光照条件下可以贮存 7 d 10 d,脱毒种苗出圃后 3 d内定植。 8 标准化 生产模式图 杭白菊 标准化 生产模式图参见附录 D。 DB33/T 22722020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脱毒组培瓶苗、脱毒种苗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A.1 质量要求 A.1.1 脱毒组培瓶苗 质量等级指标 脱毒组培瓶苗 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A.1。 表 A.1脱毒组培瓶苗质量等级指标 项 目 指 标 优质苗 合格苗 株高, cm 6.0 10.0 4.0 6.0 茎粗, mm 3.0 1.0 3.0 脱毒率, % 100 100 外观
12、要求 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污染、无病斑 A.1.2 脱毒种苗质量等级指标 脱毒种苗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A.2。 表 A.2 脱毒种苗质量等级指标 项 目 指 标 脱毒原种苗 脱毒生产用苗 脱毒率, % 100 95 外观要求 种苗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外源病害、茎粗 3 mm A.2 检验方法 株高用分度值 1 mm的直尺测量,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 A.3 检验规则 A.3.1 组批规则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取得同一品种不同单株的外植体经过组织培养培育 的脱毒苗为同一检验批次 。 A.3.2 检验分类 A.3.2.1 出厂(圃)检验 DB33/T 22722020 7 由厂家执行检验组培瓶苗和
13、脱毒种苗的株高 和 茎粗。并附有菊花脱毒苗出厂(圃)合格证 。 A.3.2.2 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是对本标准所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在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新建厂家和改变 工艺程序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A.4 判定原则 检验结果全部符合本标准的,则判定该批次为合格种苗或优质苗。否则,则判定该批次种苗为不合 格。 DB33/T 22722020 8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杭白菊脱毒种苗规定检测的病毒种类和检测方法 B.1 检测病毒种类 菊花 B 病毒( Chrysanthemum virus B, CVB) 、番茄不孕病毒( Tomato aspermy virus, TAV
14、)、 烟草花叶病毒( 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和马 铃薯 Y 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 B.2 病毒检测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DAS-ELISA)、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电镜观察等方法检测 , 在生产上 只需采用其中一种 。 仲裁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法。 B.2.1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DAS-ELISA)检测法 检测方法按 NY/T 401-2000中附录 A的方法执行。 B.2.2 聚合酶链 反应 (PCR) 检测法 B.2.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 2272-2020 杭白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2272 2020 白菊 脱毒 种苗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