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 T 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pdf
《DB32 T 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2 T 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pdf(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140 P 67 DB32 江苏省 地 方 标 准 DB 32/T 3822 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nland waterway maintenance technology and quality assessment 2020 - 07 - 14 发布 2020 - 08 - 14 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2/T 3822-2020 I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2 4.1 维护分类 . 2 4.2 维护内容 . 2 5 维护尺度与通
2、航保证率 . 2 5.1 底宽 . 2 5.2 水深 . 3 5.3 弯曲半径 . 3 5.4 断面系数 . 3 5.5 航道年通航保证率 . 3 6 维护测量 . 4 6.1 一般规定 . 4 6.2 水深测量 . 4 6.3 护岸观测 . 5 7 护岸维护 . 6 7.1 一般规定 . 6 7.2 护岸维修 . 12 7.3 护岸局部加固 . 12 7.4 护岸改、扩建与拆除新建 . 13 8 维护疏浚 . 13 8.1 一般规定 . 13 8.2 断面尺度与工程量 . 13 8.3 土类分级与设备、方式选择 . 14 8.4 疏浚弃土处理 . 15 9 清障扫床 . 16 9.1 一般规
3、定 . 16 9.2 航道扫床 . 16 9.3 航道清障 . 17 10 质量评定 . 18 10.1 一般规定 . 18 10.2 维护测量 . 18 DB32/T 3822-2020 II 10.3 护岸维护 . 19 10.4 维护疏浚 . 20 10.5 清障扫床 . 2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内河航道维护质量评定记录表 . 22 DB32/T 3822-2020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江苏百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薇薇、杨本、
4、范晓锋、徐忠、王宗传、曹嘉瑞、钱雁飞、殷志权、唐晓暄、 陈建、宋文浩、赵谦、薛婷婷、何若楠。 DB32/T 3822-2020 1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河航道维护的术语和定义、总则、维护尺度与通航保证率,以及维护测量、护岸维 护、维护疏浚、清障扫床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评定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航道(不含 长江)的维护及质量评定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J 287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规范 JTS 1
5、31 2012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 JTS 132 水运工程水文观测规范 JTS 145 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 JTS 154 防波提与护岸设计规范 JTS 181-5 2012 疏浚与吹填工程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39和 JTJ/T 20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 50139 和 JTJ/T 204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航道水深 channel depth 航道范围内从水面到底部的垂直距离。就局部区段而言,通常指航道内最浅处从水面到底部的垂直 距离。 JTJ/T 204-1996, 2.0.7.1 3.2 航道弯曲半径 curvat
6、ure radius of channel 弯曲航道中心线的圆弧半径。就局部区段而言,通常指航道中心线上最下的圆弧半径。 JTJ/T 204-1996, 2.0.7.3 3.3 断面系数 cross-section coefficient DB32/T 3822-2020 2 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过水断面面积与设计通航船舶或船队设计吃水时的舯横剖面浸水面积之比 值。 GB 50139-2014, 2.0.5 4 总则 4.1 维护分类 内河航道的维护分为下列三个类别: a) 年货运量超过 3000万吨的航段纳入一类维护; b) 年货运量 1000至 3000万吨的航段纳入二类维护; c) 年货
7、运量不超过 1000万吨的航段纳入三类维护。 4.2 维护内容 内河航道维护 工作内容包括 航道维护 测量、护岸维护、维护疏浚、清障扫床、航标维护等工作 。 其 中, 航标维护 应按照 JTJ 287的规定执行。 航道维护应在可靠和经济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 5 维护尺度与通航保证率 5.1 底宽 航道维护底宽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一般情况下,航道维护底宽应按下式控制,且应满足表 1的要求: 1x xb B B 式中: x 航道等级; xb x 等级航道的维护底宽; 1xB x 等级航道的次一级航道等级最小底宽; 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 比例,通常情况下, 60%;
8、B x 等级航道与其次一级航道等级间最小底宽差值,取值见表 2。 表 1 维护底宽最小值 航道等级 x 等级最小底宽( m) 60 45 40 35 20 16 等级间最小底宽差值 B ( m) - 15 5 5 15 4 - 取 60%时 维护底宽最小值 ( m) 54 43 38 29 18.4 - b) 特殊航段的维护底宽可结合河流航道条件和航运要求论证确定; c) 航道维护底宽除应满足上述 a)条外,尚应根据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 和航道控制里 程长 度比例 ,并结合航道维护类别进行控制。即,当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 取表 2 中的值时, 对一段里程长度为 L的航道,达到其维护底宽尺度
9、 xb 的里程长度应不小于 L。 DB32/T 3822-2020 3 表 2 航道维护底宽控制要求 维护类别 一类维护 二类维护 三类维护 等级间底宽尺度 控制比例 80% 70% 60% 70% 60% 50% 60% 50% 40% 航道里程长度 控制比例 90% 95% 98% 80% 90% 95% 70% 80% 90% 注 1: 对于一类维护的航道,当等级间底宽尺度控制比例 取 80%、 70%、 60%时,达到上述 5.1 中 公式计算出的航 道维护底宽要求的航道里程长度比例应分别不小于 90%、 95%、 98%。二类、三类维护航道底宽控制方法与一 类维护航道相同。 注 2:
10、 在航道维 护尺度标准要求上,应依据航道河岸边坡结构防护形式及水土流失情况,确定维护周期。河岸边坡 有防护的,水土流失小,河床淤积少,维护周期长,航道维护尺度应提高,年度间变化调整小;河岸边坡无 防护的,水土流失大,河床淤积多,维护周期短,航道维护尺度应降低,年度间变化调整大。 5.2 水深 航道维护 水深应不小于航道等级所要求的水深。二 级 七 级航道 维护水深 应 符合下列 规定: a) 二级航道维护 水深不小于 4.0米; b) 三级航道维护 水深不小于 3.2米; c) 四级航道维护 水深不小于 2.5米; d) 五级航道维护 水深不小于 2.5米; e) 六级航道维护 水深不小于 2
11、.0米 ; f) 七 级航道维护 水深不小于 1.5米 。 5.3 弯曲半径 航道维护弯曲半径应不小于航道等级所要求的弯曲半径,对航道弯曲半径维护确有困难的航段,可 采取航道单侧加宽的方式进行维护。二级 七级航道维护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二级航道维护 弯曲半径不小于 540米 ; b) 三级航道维护 弯曲半径不小于 480米 ; c) 四级航道维护 弯曲半径不小于 320米 ; d) 五级航道维护 弯曲半径不小于 250米; e) 六级航道维护 弯曲半径不小于 110米; f) 七 级航道维护 弯曲半径不小于 100米。 5.4 断面系数 二 七级航道的维护断面系数应不小于 6。 5
12、.5 航道年通航保证率 航道年通航保证率 应 符合下列 规定 : a) 一类维护航道不小于 98%; b) 二类维护航道不小于 95%; c) 三类维护航道不小于 90%。 其中,航道年通航保证率按下式计算: ( ) / 100% P T d T DB32/T 3822-2020 4 式中: P 航道年通航保证率( %); T 全年日历天减去 因 不可抗力而被迫停航的天数( d ); d 可通航期内因各种原因而造成航道不能通行的天数( d )。 6 维护测量 6.1 一般规定 6.1.1 测量分类 航道维护测量分为 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 护岸观测和水文测验: a) 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 分为
13、航道水下地形测量、航道典型断面测量; b) 护岸观测包括护岸巡查和护岸变形观测。 c) 水文测验 应按照 JTJ 287、 JTS 131、 JTS 132 以及 JTS 145的规定执行。 6.1.2 测量准备 测量实施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a) 航道基础数据更新测量应建立 E级以上等级控制网,高程满足四等水准精度要求; b) 护 岸变形观测应布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观测点,并应对点位采取定期复测、加设金属保护管、 埋设点位加固等维护措施,避免点位遭破坏; c) 航道维护观测的测量仪器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进行计量检定,并应进行现场校验和比对。 6.2 水深测量 6.2.1 测量内容 内河航道维
14、护中进行水深测量的有 航道 水下地形测量、航道典型断面测量和 航道 维护 工程 测量。水 深测量包括航道测深断面布设、测深点点位测量和测深点测深。 6.2.2 测量设备及方法 水深测量采用的设备及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航道测量断面的选取应按照 6.2.3中测深断面线布设的相关规定执行; b) 测深点点位测量宜采 用 GPS 测量设备或全站仪进行,也可采用交会定位法、断面索量距定位法 进行; c) 测深点测深宜采用有模拟记录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或多波束测深仪进行;在浅水区宜采用测深 杆或测深锤,在水底树林和杂草丛生水域不宜使用回声测深仪。 6.2.3 测量要求 水深测量 应 符合下列规定 :
15、 a) 测深断面线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波束测深主测深线方向宜垂直于等深线总方向、挖槽轴线、河道走向,可布设成平行线、 螺旋线或 45 度斜线;多波束扫测主测深线方向宜平行于测区较长边、挖槽轴线和河道走 向; DB32/T 3822-2020 5 2) 航道典型断面测量应在航道河流的 口门、交汇、船闸上下游 、跨河桥梁桥墩 位置等冲淤变 化较明显的航段选取典型断面进行水深测量;经过航道整治的航段,应在每一个梯级航段 选取至少 23个典型断面; 3) 航道水下地形测量的测深断面线布设间距应符合表 3的规定。 表 3 测深断面线布设间距要求 项目 重点水域 一般水域 测深断面线间距( mm
16、) 图上 10 图上 15 25 注: 重点水域指口门、交汇、船闸上下游、桥梁桥墩位置等重点航段水域。 b) 航道水下地形测量和典型断面测量的测深定位点图上最大间距应符合表 4的规定。 表 4 定位点图上最大间距 项目 测深仪 测深杆或测深锤 图上最大间距( mm) 40 12 c) 测 深定位点点位中误差限值应符合 JTS 131 2012 8.1.5的规定。 d) 水深测量深度误差限值应符合 JTS 131 2012 8.1.6 的规定。 6.3 护岸观测 6.3.1 观测内容 护岸观测包括护岸巡查与护岸变形观测,其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护岸巡查的内容包括对航道维护范围内护岸的外观、
17、上部结构、墙身、水下坡脚、护底、回填 料与接岸结构等进行较全面巡查; b) 护岸变形观测的内容包括护岸的水平位移观测与沉降观测。 6.3.2 观测设备及方法 护岸观测的设备及方法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护岸巡查可采用目测、照相等设备及方法对护岸水上、水下部分的 完好性进行检查 ; b) 对易变滩段护岸、险要部位重点护岸 、 已发现有明显损坏或未达到设计效果的 护岸以及经常受 到船舶停靠带缆、碰撞的护岸 , 除应进行巡查外,还宜 采用仪器 设备 进行 护岸变形观测,以把 握护岸技术状况、辅助分析护岸损坏原因并合理安排维护措施; c) 护岸水平位移观测设备可采用钢尺、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等,测
18、量方法可采用视准线法、极 坐标法等; d) 护岸沉降观测设备可采用精密水准仪(中误差 0.4mm/km 以上)及铟钢尺,观测方法可采用精 密水准测量法。 6.3.3 护岸巡查要求 护岸巡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护岸巡查应对航道维护范围内的护岸进 行检查; b) 护岸巡查应按照 7.1.2护岸技术状况分类规定对护岸的技术状况进行划分;有必要进行变形观 测的护岸,应进行护岸变形观测,并根据观测的结果划分其技术状况类别; c) 护岸巡查的记录资料应全面、可靠,能够准确反映护岸的技术状况; DB32/T 3822-2020 6 d) 对重点位置护岸和损坏护岸,应保留文字、影像资料和护岸位置资料,必要
19、时还应收集保存图 纸资料。 6.3.4 变形观测要求 护岸变形观测 应 符合下列规定 : a) 变形测量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的四个等级,护岸变形观测应采用二等 四 等的三个等 级。护岸变形观测应布设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观测精度和适用范围应 按照 JTS 131 2012 9.1.1的规定执行; b) 变形观测应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及变形观测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布 设变形监测网; c) 水平位移观测应符合 JTS 131 2012 9.4.4 的规定; d) 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时应符合 JTS 131 2012 9.4.6的规定; e) 沉降观测点应结合护岸
20、特点布设在下列位置: 1) 沉降缝或伸缩缝两侧; 2) 不同结构分界处; 3) 不同基础或地基交结处; 4) 新、旧护岸连接处。 f) 沉降观测方法与精度应符合 JTS 131 2012 9.6.5的规定。 7 护岸维护 7.1 一般规定 7.1.1 护岸检查 护岸检查 应按照 6.3的相关规定执行。 7.1.2 技术状况分类 7.1.2.1 技术状况类别 护岸的技术状况检查结果分为下列四个类别: a) 技术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的为一类; b) 护岸有少量变形,但不影响护岸稳定和整治功能的为二类; c) 护岸损坏较明显,尚能发挥整治功能、但需及时修复的为三类; d) 护岸损坏严重或有明显缺陷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2 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 3822 2020 内河 航道 维护 技术 质量 评定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