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800-2020 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规范.pdf
《DB11 T 1800-2020 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1800-2020 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规范.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4 CCS B 61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18002020 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nursery 2020 - 12 - 24发布 2021 - 04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18002020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一般要求 . 2 5 生产计划 . 2 6 生产过程 . 3 7 苗木出圃 . 6 8 管理要求 . 7
2、附录A(资料性) 苗圃长期规划管理编制用表 . 9 附录B(资料性) 苗圃中期计划管理编制用表 . 10 附录C(资料性) 苗圃短期计划管理编制用表 . 12 附录D(资料性) 苗圃生产作业机械设备类目 . 14 附录E(资料性) 苗圃出圃苗木质量检验表 . 15 附录F(资料性) 苗木验收用表 . 16 DB11/T 18002020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绿洲国际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黄垡
3、苗圃、北京市林业 种子苗木管理总站、北京市西山试验林场、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公园、北京市丰台区园林绿化局万芳亭 公园、北京京彩燕园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祚登、冯天爽、沙海峰、姚飞、伍红见、王浩、刘春和、孙爱明、李红亮、 刘春、周海磊、李海龙、王开勇、周晓杰。 DB11/T 18002020 1 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的一般要求、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苗木出圃、管理要求的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苗圃的生产与管理,其它类型苗圃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
4、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DB11/T 211 园林绿化用植物材料 木本苗 DB11/T 21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11/T 22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11/T 476 林木育苗技术规程 DB11/T 1499 节水型苗圃建设规范 DB11/T 1604 园林绿化用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规模化苗圃 large-sc
5、ale nursery 集中连片,面积在33.33hm2以上,以培育木本植物苗木为主,通过采用恰当的生产管理措施实现繁 育和经销各种造林绿化用苗木的实体。 3.2 大苗 large nursery stock 在苗圃中培育时间长,具有成年树木树干和树冠基本形态的大规格绿化用苗木,包括地径在4cm及 以上的乔木,以及高度在80cm或冠幅在60cm及以上的灌木。 3.3 DB11/T 18002020 2 小苗 small nursery stock 在苗圃培育时间短,枝干发育还未达到成年树木应具有的基本形态的苗木,包括地径在4cm以下的 乔木,以及高度小于80cm或冠幅小于60cm的灌木。 4
6、一般要求 4.1 应制定和实施生产管理制度。 4.2 应通过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对育苗材料的真实性及来源、苗木生产管护过程、苗木起运及保存环 节实行全过程管理。 4.3 应建立繁殖材料供应、生产过程、客户及需求、苗木库存、订单处理、苗木质量追溯的信息管理 系统并建立信息管理档案。 4.4 应完善智能化控制系统,促进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苗木的一致性。 5 生产计划 5.1 制定原则 以生产高质量苗木为宗旨,结合市场需求及自身技术条件,协调各部门、生产环节等因素,制定长 期、中期和短期计划,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5.2 生产计划编制 5.2.1 长期规划 5.2.1.1 规划期限5年及
7、以上,制定总目标,获取所需资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树种或品种、生产苗 木数量、土地利用规划、生产设施、机械设备、生产和销售管理系统类型、员工培训等。 5.2.1.2 长期规划应包括生产指标、人力资源指标、技术指标。 生产指标包括树种或品种的在圃量、入圃量、繁殖量、出圃量,出圃苗木规格,培育周期,休 闲地比例等。 人力资源指标包括职工总数、技术人员数、管理人员数等。 技术指标包括机械化作业比例、智能化程度、品种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 5.2.1.3 在制定长期规划时应填报生产计划表、人力资源规划表、技术规划表,见附录A。 5.2.2 中期计划 5.2.2.1 规划期限34年,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
8、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苗圃生产作 业时间、投入劳动力数量、苗木繁殖与生产、水肥管理方案、病虫害防治、生产作业的协调、控制系统 与信息管理等。 5.2.2.2 中期计划应包括生产指标、人力资源指标、技术指标、物资指标。 生产指标包括苗木市场需求预测数量、育苗树种(品种)数、苗木繁殖量、苗木在圃量、苗木 出圃量、苗木培育周期、繁殖苗成品率、休闲地比例等。 人力资源指标包括职工总数、技术人员数、管理人员数、生产效率等。 DB11/T 18002020 3 技术指标包括机械化作业区与数量、新品种研发与推广规模、智能化管理覆盖度等。 物资指标包括物资需求量、物资储备量、物资供应量、单位苗木
9、物质消耗额等。 5.2.2.3 制订中期计划应填报苗木需求预测表、苗木生产计划安排表、苗木生产进度计划表、生产资 料使用计划表,见附录B。 5.2.3 短期计划 5.2.3.1 规划期限12年,以配置生产设施、材料和劳动力,制定作业计划为目标,内容包括但不限 于生产苗木品种、作业数量、作业顺序、生产地点、作业时间安排、生产资料供应、劳动力安排、机械 使用与维修、智能化管理等。 5.2.3.2 短期计划应包括生产指标、人力资源指标、物资指标、技术指标、成本指标。 生产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苗木品种数、苗木繁殖量、苗木在圃量、苗木出圃量、休闲地比例、 总产值、净产值、苗木移植成活率、苗木嫁接成功率、苗
10、木生长量、苗木培育周期、合格苗比 例、繁殖苗成品率、保养苗保存率、废苗率、设备利用率等。 人力资源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职工总数、生产工人数、技术人员数、管理人员数、工资总额、 职工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出勤率、定额完成率等。 物资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物资需求量、物资储备量、物资供应量、单位苗木物质消耗额、物料 利用率、物资重复利用率等。 技术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新品种供给率、新品种推广试验数量与占圃面积比率、机械使用种类 与数量等。 成本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费用总额、苗圃经营管理费、部门管理费、苗木生产总成本、苗 木单位成本等。 5.2.3.3 制订短期计划应填报生产安排表、生产作业安
11、排表、生产资料使用表、用工计划表,见附录C。 6 生产过程 6.1 土壤管理 6.1.1 肥力检测 应在春季生产作业前或秋季起苗后进行育苗地土壤肥力检测,包括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 钾、有机质、全氮、pH值、含水量、碱解氮、微生物种类和含量等测定指标。取样深度应根据培育苗木 类型、苗木规格和苗木根系分布深度确定,取样及各项指标检测的方法按照DB11/T 1604执行。 6.1.2 土壤耕作 育苗地土壤应在空地期适时进行耕翻,深度60cm80cm,技术要求按照DB11/T 476执行。宜采用机 械耕作,机械设备类型见附录D。 6.1.3 轮作休闲 6.1.3.1 连续培育同一个树种苗木3年
12、以上,在移植或出圃后,应进行与育苗树种不同科属植物之间的 轮作。 6.1.3.2 育苗树种连续种植5年以上的土地,在苗木移植或出圃后宜休闲12年。 6.1.4 土壤培肥 DB11/T 18002020 4 以腐熟厩肥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肥为主,在苗木出圃后至重新育苗前施入土壤中,用量90m/hm2,充 分旋耕。或将不超过45000kg/hm2的废苗残枝、玉米、小麦等作物秸秆残体粉碎后,在耕地前直接撒施 于土壤表面,也可将植物残体粉碎后与一定的磷酸二铵或尿素等氮肥沤制成堆肥,在旋耕时施入土壤耕 作层中。 6.1.5 土壤保墒 育苗地行间空地宜采用园林残枝粉碎物、土工布等透气性材料覆盖。 6.2 苗木
13、培育 6.2.1 培育要求 6.2.1.1 苗木培育宜品种化和良种化,且品种宜尽量丰富。 6.2.1.2 繁殖材料来源应清楚。 6.2.1.3 规模化繁殖的植物材料应具有稳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成熟的培育方法和明确的适用条 件。 6.2.2 大田育苗 6.2.2.1 应结合中、长期计划开展播种苗培育和插条育苗,育苗相关技术按照DB/T 476执行。种子处 理、插条育苗种条截制、整地、播种、扦插及管护作业宜采用机械作业,机械类型见附录D。 6.2.2.2 城镇绿化用造景树及珍稀树种育苗可通过嫁接繁殖。嫁接繁育品种应种源清楚,随植物信息 记入技术档案。嫁接育苗培育相关技术按照DB11/T 476
14、执行。 6.2.3 控根育苗 6.2.3.1 控根育苗参照容器育苗方法,相关技术按照LY/T 1000执行,此外,还应包括以下技术内容。 小苗控根培育出圃前育苗超过2年,应移栽在露地继续培育1个生长季以上,待出圃前36 个月时重新移栽到控根容器中培育后方可出圃。 控根容器规格根据培育树种及培育时间确定:培育高度在50cm以下、地径在0.5cm以下的苗 木宜选择直径4.5cm,高度10cm的容器;培育高度50cm100cm、地径0.5cm1cm的苗木宜 选择直径14cm15cm,高度18cm的容器;培育高度在100cm以上、地径在1cm以上的苗木, 宜选择直径为20cm,高度为20cm的容器。培
15、育多年生大苗,宜使用专用控根容器。 在同一控根容器中培育大规格的苗木达3年时应倒换容器1次。 应采取物理和化学等控根措施进行辅助修根。 6.2.3.2 在温室条件下控根育苗,苗木出圃前应在地面平整、设有喷灌和遮阳设备的炼苗场进行10 20天的炼苗,采用降低温度、控制水分、少施氮肥、增施磷和钾肥等措施,使苗木逐步适应栽植地条件。 6.2.4 移植培育 6.2.4.1 小苗移植 小苗移植包括以下技术内容。 小苗出圃前应经过移植培育,就地连续培育年限不应超过3年。 小苗移植的株行距根据树种、培育年限及使用机械确定。 移植育苗地准备、移栽定植及养护管理宜采用机械作业。 6.2.4.2 大苗移植 DB1
16、1/T 18002020 5 6.2.4.2.1 大苗培育应科学规划移栽种植作业区,并符合以下要求。 统一区划作业区,种植行距不低于4m。 同类定单的苗木和具有相似特性的树种可种植在同一区域内;具有相同树形和需要修剪成相同 树形的树种种植在相邻区域内。同一树种连续种植不超过8行,隔离区域宽度不低于苗高的3 倍。 在相同区域内种植的不同树种不应有相同的病虫害风险或互为寄主,不应具有生态上的竞争关 系。 可采用行间或株间乔灌或高矮搭配的种植模式。 大苗应不超过3年移栽一次,每隔5年进行轮作休闲,每次移栽种植应不重茬。 苗木株间应无杂草;苗行间土地不宜裸露,可套种耐荫灌木、地被植物或草。 6.2.4
17、.2.2 移栽前对土地进行整理,清理杂灌及残茬,平整地面,施有机肥,旋耕破碎土块并均匀撒 施基肥。 6.2.4.2.3 应立足于培育全冠苗,对苗木进行必要的修根、修枝处理后挖穴种植。修剪与定植的技术 与方法按照DB11/T 212执行。 6.3 苗木整形管理 6.3.1 绑杆 6.3.1.1 具有中央领导干或计划培养中央领导干的乔木树种苗木定植后,可绑杆辅助形成直立主干。 苗木应从1年生定植开始立杆。绑杆可选高4m5m、粗3cm4cm通直的竹竿;扎带应选弹性好的材料。 6.3.1.2 立杆位置宜选择在苗木西南侧,紧贴苗干,埋深不小于50cm;绑扎位置距地面50cm为第一道, 根据苗木生长速度及
18、高度可每隔 50cm100cm绑扎一道,直至顶梢处,并随着苗木生长增加绑扎位置。 6.3.1.3 在有动物啃食或机械刮蹭的地方定植苗木,应选择带网眼的金属护套或PVC材料防护苗木主 干。防护网套应有侧方开口,开口朝向绑杆。 6.3.1.4 树干高大的苗木,可借助机械完成上部绑扎。 6.3.2 修剪 6.3.2.1 应依据树种特性及苗木需求采取不同的修剪方式。 6.3.2.2 培育全冠苗,每年应在休眠期和生长季进行2次修剪。可采用疏枝加短截方法,短截去掉当年 生枝条长度的1/2,侧枝粗度生长超过主干粗度1/2时,及时修剪去除。 6.3.2.3 休眠期修剪以调整树形分枝结构为主,应控制各层枝条分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1800-2020 规模化苗圃生产与管理规范 1800 2020 规模化 苗圃 生产 管理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