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 T 1309-2020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
《GH T 1309-2020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H T 1309-2020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7.140.10 CCS X 5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供 销 合 作 行 业 标 准 GH/T 1309 2020 GH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Mengdingshan tea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s for tea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2020 - 12 - 7 发布 2021 - 3 - 1 实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 布 GH/T 1309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种植环境条件 . 2 茶园立地 . 2 茶园环
2、境 . 2 茶园建设 . 2 5 茶树栽培 . 3 种植 . 3 肥培 . 3 病虫害防控 . 4 修剪 . 4 6 鲜叶采收、贮存和运输 . 5 采收 . 5 贮存 . 6 运输 . 6 7 生产追溯管理 . 6 投入品管理 . 6 人员及管理 . 6 追溯管理 . 7 8 加工场所 . 7 制茶工厂 . 7 制茶车间 . 7 9 加工设备及人员 . 8 加工设备 . 8 加工人员 . 9 10 工艺流程 . 9 蒙顶山绿茶 . 9 蒙顶山黄茶 . 10 蒙顶山红茶 . 10 蒙顶山花茶 . 11 11 加工管理 . 12 原料和加工过程管理 . 12 初加工管理 . 12 精加工管理 .
3、12 再加工管理 . 12 GH/T 1309 2020 II 12 品质控制与检验 . 13 品质控制 . 13 质量管理 . 13 13 产品管理 . 14 库房管理 . 14 包装、运输 . 14 贮存、记录 . 15 14 追溯和召回 . 15 追溯 . 15 召回 . 16 15 记录和文件管理 . 16 记录管理 . 16 文件管理 . 16 附录 A(规范性) 茶园主要有害生物的防治指 标和防治适期 . 17 附录 B(规范性) 茶园主要有害生物化学的防治方案 . 18 附录 C(资料性) 产品采收及流向记录 . 19 附录 D(资料性) 生产基地 田间农事活动记录 . 20 附
4、录 E(规范性) 茶叶生产加工质量追溯 . 21 GH/T 1309 2020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 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339)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雅安蒙顶山茶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茶叶产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四川)、雅安市名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雅安市名山区茶业协会、四川省名山茶 树良种繁育场、四川蒙顶山茶业有限公司、雅安市蜀茗茶厂、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蒙顶山味独珍茶业有限
5、公司、四川省蒙顶山皇茗园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杜晓、申卫伟、陈 书谦、张瑜、韦燕伟、梁健、于英杰、魏晓惠、边金霖、夏 家英、吴祠平、何春雷、李品武、李万林、代毅、钟国林、蒋丹 。 GH/T 1309 2020 1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蒙顶山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种植环境条件、茶树栽培、鲜叶采收、贮存 和运输、生产追溯管理、加工场所、加工设备及人员、工艺流程、加工管理、品质控制与检验、产品管 理、追溯和召回、记录和文件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蒙顶山茶区范围内蒙顶山茶的生产(种植)和茶叶(产品)加工全过程的技术与品控 的规范性文件。 2 规范性引
6、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4806.8 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
7、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 30375 茶叶贮存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产地环境条件 GH/T 1070 茶叶包装通则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2005第 7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茶叶生产 tea production 指 从茶园建设,到茶树种植、肥培修剪、病虫害防控,至鲜叶采收、贮运等农艺生产过程及其安全 追溯管理 。 GH/T
8、1309 2020 2 茶叶基地 tea farm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一个或多个茶园组成的,种植茶树、采收茶鲜叶的农业生产单元 。 茶叶加工 tea processing 按茶叶产品规格要求,对茶叶原料做各种技术处理工作(如改变外形、内质等)的总称 。 初加工 first manufacturing 按毛茶规格要求,对鲜叶做各种技术处理工作(如改变外形、内质等)的总称 。 精加工 refining 按成品茶的规格要求,对毛茶做各种技术处理工作(如 剔除 劣异、整理外形,改进内质,调剂品质, 评定质量,划分级别) 。 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通过记录证明来追溯产品的历史、使用和所在
9、位置的能力(即材料和成分的来源、产品的加工历史、 产品交货后的销售和安排等) 。 4 种植环境条件 茶园立地 4.1.1 茶园选址 应选择在空气、土壤、灌溉水等自然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 域 。 4.1.2 茶园道路 应根据茶叶基地规模、地形和地貌等,合理设置,并形成包括主道路宽 3.5m 4.0m、支道路宽 3.0m 3.5m、机械作业道路宽 1.5m 2.0m、步道路宽 0.8m 1.2m和地头道的道路系统 。 4.1.3 立地条件 茶园一般应地处平地或缓坡,坡 度 应在 25以下,耕土层应厚于 60cm,有机质不低于 10%,地下水 位低于 1m以下,土壤
10、酸度为 4.5 6.5范围;茶叶基地应建立必要的水利系统,做到能蓄能排 。 茶园环境 4.2.1 茶园应远离化工厂及其它对土壤、水体、气体等有毒有害各类污染源,距离主干公路 200m 以 上 。 4.2.2 茶园与主干公路、荒山、林 地和农地等的边界应设立 50m 100m 以上的隔离沟、林带或物理障 碍区 。 4.2.3 茶叶产地环境的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等质量指标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 茶园建设 4.3.1 茶园的四周应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种植防护林,主要道路两侧可以种常绿树木,沟渠两边可 GH/T 1309 2020 3 以种植绿化树木,树木间隔 5m 10m,遮阴率控制于
11、 10% 30%。 4.3.2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 4.3.3 坡度 15以下的缓坡地宜等高横坡开垦,梯宽应 在 5m 7m 以上,长度 40m 以内;坡度 15 25以下的宜建内倾等高窄幅梯地,梯坡高宜低于 1.5m,梯宽应在 2.0m 以上,长度 40m 以内;初垦深 度约 50cm、复垦深度 25cm 30cm,并破除土壤障碍层(如硬隔层、网纹层或犁底层) 。 5 茶树栽培 种植 5.1.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所制茶类,并经过国家或省级审(认、鉴)定的茶树中小叶品 种 。 5.1.2 合理配置早、中晚生茶树品种,茶树种
12、苗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规定的 1 级、 2 级标准,引种时 应通过植物检疫,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 . 5.1.3 茶苗定植应适合机械作业要求,采取单行 条植或双行条植的种植方式;单条植的行距 1.2m 1.5m,栽单株距 0.17m、栽双株距 0.33m,双行条植的行距 1.5 1.8m,列距 0.3m,栽单株距 0.17m、 栽双株距 0.33m。 5.1.4 种植前按每亩 2500kg 5000kg 施足底肥,以有机肥和矿物源肥为主,底肥深度在 30cm 40cm, 种植茶苗根颈距土表 3cm 左右,根系离底肥相距 10cm 以上 。 肥培 5.2.1 土壤管理 5.2
13、.1.1 定期(每 2 年 1 次)监测土壤的酸度、肥力水平及重金属离子含量,保持土壤 pH 值 4.5 6.5 范围,肥力良好,未受有害或有毒物品的污染 。 5.2.1.2 幼龄期或台刈的茶 园应间作绿肥、铺草或秸秆等措施保土蓄水;采取除杂草、修剪枝叶等措 施维护树冠 。 5.2.1.3 茶园土壤板结的应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改良土壤结构;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或树冠 覆盖度大、或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 5.2.2 施肥 5.2.2.1 合理确定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期、次数;实施茶园平衡施肥,应避免缺肥或过量施肥, 防止偏施化学或矿物源肥料,宜多施有机肥 。 5.2.2.2
14、施用农家肥应经堆肥腐熟、并无害化处理;不施用生活污水、淤泥及城市垃圾;微生物肥料 应符合 NY 227 要求 。 5.2.2.3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于秋季开沟 20cm 以上深施;一般每 667m2施饼肥或商 品有机肥 200kg 400kg 或农家肥 1000kg 20000kg,根据土壤条件,配合施用磷肥、钾肥与其他所需养分 。 5.2.2.4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及采收生产多次施肥,在茶叶开采前 15d 30d 开沟施入,沟深 10cm 左右,一般每 667m2每次施用化学氮肥不超过 15kg,年最高用量不能超过 60kg,施肥后及时盖土 。 5.2.2.5 慎施限用叶面肥,叶面肥应与
15、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 10d 停止使用,施用的叶面肥应经农 业部登记注册 。 5.2.3 灌溉 GH/T 1309 2020 4 茶园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 70%时应节水灌溉;根据土壤水分、茶树长势、气候条件等情况,确定合 理的需水量和灌溉时间;灌溉用水要求水质良好,未受污染,应符合 NY/T 5010的规定 。 病虫害防控 5.3.1 综合防治 5.3.1.1 遵循“绿色防控,综合防治”方针,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及生物多样性,使环境条件对病虫危 害不利,而利于天敌(益虫)繁衍 。 5.3.1.2 综合运用防治措施,使病虫害控制在危害临界值内(见附录 B);限制使用化学农药种类、剂 量及次数(见附
16、录 A);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 5.3.2 农业防治 5.3.2.1 茶园新种或换种时,应选用对病虫害具有耐抗性的品种 。 5.3.2.2 外地引种时,应进行植物检疫,不得随种苗带入(出)危险性的病虫草 。 5.3.2.3 合理控制茶树病虫蓄源,通过春后轻修平茶蓬面,或秋末轻剪压低树冠,以降低病虫源越冬 基数等;秋冬翻耕、结合施基肥,降低土壤病虫源,减少次年象甲类和鳞翅目害虫的发生;秋末清理根 际落叶及表土深埋行间,以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 5.3.3 物理防 治 5.3.3.1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在田间设诱虫灯,进行灯光诱杀;利用害虫
17、的趋色性, 进行色板诱杀 。 5.3.3.2 对发生较轻、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进行人工捕杀;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清除杂 草 。 5.3.4 生物防治 5.3.4.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有益生物,减少因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 5.3.4.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 5.3.5 化学防治 5.3.5.1 严格按指定的防治指标,掌握防治适期施药。茶园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见附录 A。 5.3.5.2 宜采用低容量喷雾,蓬面害虫实行蓬面扫喷;对茶丛中下部害虫,宜采用侧位低容量喷雾 。 5.3.5.3 有限制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 留的农药(见附录 B)。按
18、照 GB/T 8321 的要求控制农药施 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 5.3.5.4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配药、施药,并做好人员安全保护措施。茶树主要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方案见附录 B。 5.3.5.5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及国家禁用农药。例如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 1605)、甲基对硫 磷(甲基 1605)、甲胺磷、氧化乐果、五氟酚钠、杀虫脒、克百威、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灭多威、 硫丹、氰戊菊酯、来福灵及其混剂等 。 修剪 5.4.1 修剪方式 GH/T 1309 2020 5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 养树形、优化树冠及复 壮树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H 1309-2020 蒙顶山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 1309 2020 山茶 生产 加工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