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T 2047-2019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pdf
《DL T 2047-2019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L T 2047-2019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pdf(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7.22 N 22 备案号: 63143-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 / T 2047 2019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e anti stealing electricity equipment based on primary current monitoring 2019-06-04发布 2019-10-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 布 DL / T 2047 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功能要求 .
2、2 5 技术要求 . 5 6 检验方法及要求 . 11 7 检验规则 . 17 8 铭牌、包装及贮运要求 . 1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选型表 . 2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间 谐波的试验线路图 . 22 DL / T 2047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供用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DL/TC4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 重庆市电力公司、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华采科技有
3、限公司、北京新源绿网节 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荣国、王子龙、焦志文、郑斌、沈建良、徐英辉、侯素颖、杨恒、薛阳、姚 力、陆春光、袁健、胡书红、唐迪、易孔明、施力欣、高少军、王立宗、刘晓巍、陈文瑛、邓高峰。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 号, 100761)。 DL / T 2047 2019 1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监测电压 10kV35kV、 频率 50Hz 的电网中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的功 能要求、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要求、
4、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的检验、使用及运行中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Ed:自由跌落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Ka:盐雾 GB/T 2423.242013 电工电子产
5、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 射 GB/T 2828.12012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 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 (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42082017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 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 11 部分:灼热丝 /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GB/T 16927.1201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 1 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 17215.2112006 交流电测量设备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第 11 部分:测量设备 GB/T 17626.8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
6、场抗扰度试验 GB 268592011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 GB/T 328562016 高压电能表通用技术要求 DL/T 645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DL/T 698.45 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第 4 5 部分:面向对象的互操作性数据交换协议 DL/T 87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使用的一般要求 DL/T 15272016 用电信息安全防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 anti stealing electricity equipment based on pri mary current monitori
7、ng 由电流采集模块、数据接收模块组成,能够监测专变一次侧线路电流,具备数据采集、处理、通信、 窃电或计量异常判断功能的设备。 3.2 电流采集模块 current acq uire module 接入 10kV35kV 一次侧电力线路上,可采集存储一次侧电流数据,并具备通信加密功能的模块。 DL / T 2047 2019 2 3.3 数据接收模块 data receiv ing module 接收电流采集模块的数据,进行窃电或计量异常判断的模块,具备远程及本地通信功能。 4 功能要求 4.1 反窃电监测方法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应按图 1 所示的方法工作。 通过安装在一次侧的电流采
8、集模块监测 三相电流数据,并发送到数据接收模块。数据接收模块计算一次侧视在功率,并与计量点监测的视在功 率进行比对,如视在功率的相对误差超过设定阈值,判定存在窃电或计量异常。比对判断可在数据接收 模块中进行,也可在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反窃电稽查监控平台)中进行。 智能电能表数据接收模块电流采集模块 电能信息采集 终端 电能信息采集 与管理系统 反窃电稽查监 控平台 微功率无线 计量点 一次侧监测点 10kV/20kV/35kV线路 变压器 电力线 信息流 RS-485 用户负荷 图 1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的监测方法 4.2 窃电或计量异常判别 4.2.1 一次侧视在功率计算 一次
9、侧视在功率按式 ( 1)进行计算: ( 1) 式中: 一次侧视在功率; 一次侧额定线电压; 一次侧 A 相电流有效值; 一次侧 B 相电流有效值; 一次侧 C 相电流有效值。 DL / T 2047 2019 3 4.2.2 计量点视在功率计算 计量点视在功率按式( 2)进行计算: ( 2) 式中: 计量点监测的视在功率; 计量点监测的有功功率; 计量点监测的无功功率。 4.2.3 异常判别 一次侧与计量点视在功率相对误差 R S 按式( 3)计算。当 R S 超出阈值时,判断此用户存在窃电或 计量异常。阈值可设置,且不小于 20%。 ( 3) 4.3 数据存储要求 电流采集模块应存储不少于
10、30 分钟的数据,存储间隔可设置。数据存储空间应不小于 32k 字节。 数据接收模块应存储不少于 60 天的数据,存储间隔可设置,最大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1h,存储数据 需带时标,每条存储记录的时标应对齐。数据存储空间应不小于 2M 字节。 4.4 时钟召测和对时功能 电流采集模块宜采用主动对时方式,主动向数据接收模块申请时钟信息进行对时。电流采集模块启 动时应进行对时,每日至少应对时 2 次。 数据接收模块应自备时钟芯片和时钟备用电源,电源失电后,时钟应能正常工作。时钟误差不大于 0.5 秒 /日,可接受远程时钟召测和对时。 4.5 参数设置和查询功能 数据接收模块应支持远程及本地设置、查询下
11、列参数: a) 一次侧的电流实时采集值; b) 计量点的电流实时采集值; c) 一次侧与计量点的视在功率相对误差 R S ; d) 负荷曲线记录; e) 配置参数; f) 通信参数。 4.6 事件记录 数据接收模块应能根据事件属性,将事件按重要事件和一般事件分类记录。每条记录的内容包括事 件类型、发生时间及事件发生时刻的相关量值。事件分类及记录方式见表 1。 表 1 事件分类及记录方式 DL / T 2047 2019 4 序号 数据项 事件类型 记录方式 1 版本变更 一般事件 不少于 100 次,循环记录 表 1 (续) 序号 数据项 事件类型 记录方式 2 停/上电事件 一般事件 3 对
12、时事件记录 一般事件 4 参数变更 重要事件 5 自检异常 重要事件 6 窃电或计量异常事件 重要事件 不少于 100 次,循环记录 4.7 通信要求 4.7.1 通信数据 数据接收模块远程通信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根据设定的规则发送监测数据、事件记录等各种信息; b) 对所有数据和参数设置有安全防护措施。 4.7.2 通信方式 设备的通信方式宜满足以下要求: a) 数据接收模块具备电力无线专网或公用通信网络上行通信接口; b) 数据接收模块具备电力线载波、 RS485 等本地通信接口; c) 数据接收模块与电流采集模块间采用微功率无线通信方式。 4.7.3 通信信道 各通信信道物理层应独立
13、,任意一条通信信道的损坏都不得影响其它信道正常工作,且满足以下要 求: a) 上行通信网络通信组件宜采用模块化设计,更换或去掉通信组件后,设备自身的性能、运行参 数不应受到影响;更换通信网络时,应只需更换通信组件和软件配置,而不应更换整只设备; b) 可配置窄带或高速载波模块; c) 微功率无线通信应采用民用无线电专用频段; d) 各通信接口应有失效保护电路,与设备内部电路实行电气隔离。 4.7.4 通信协议 设备的通信协议应遵循 DL/T 698.45 或 DL/T 645 通信协议。 4.7.5 与电能信息采集终端通信 数据接收模块可接收电能信息采集终端的召测,上传监测数据、事件记录等信息
14、。 4.8 本地功能 4.8.1 本地状态指示 数据接收模块应有指示灯,指示设备的工作状态、窃电或计量异常、通信等状态。 4.8.2 本地维护接口 数据接收模块应提供本地维护接口,支持通过本地接口设置和查询参数,并有权限和密码管理等安 DL / T 2047 2019 5 全措施,防止非授权人员操作。 4.9 远程升级 数据接收模块应能远程在线下载升级,并支持断点续传。 5 技术要求 5.1 性能要求 5.1.1 参比条件 5.1.1.1 电流采集模块 参比条件为: a) 参比电流:额定电流; b) 参比频率: 50Hz; c) 参比温度: 23; d) 参比相对湿度: 45% 75%; e)
15、 气压: 63.0kPa 106.0kPa(海拔 4000m 及以下) 。 5.1.1.2 数据接收模块 参比条件为: a) 参比电压: 57.7 V, 100 V, 220 V; b) 参比频率: 50Hz; c) 参比温度: 23; d) 参比相对湿度: 45% 75%; e) 气压: 63.0kPa 106.0kPa(海拔 4000m 及以下) 。 5.1.2 机械要求 5.1.2.1 通用要求 设备的设计和结构应能保证在额定条件下, 包括在本标准规定的某些过载条件下使用时不引起任何 危险。尤其应保证: a) 防电击的人身安全保护; b) 防高温影响的人身安全保护; c) 防火焰蔓延的安
16、全保护; d) 防固体异物、灰尘及水的保护; e) 易受腐蚀的所有部件在正常条件下予以有效防护; f) 任一保护层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应由于一般的操作而引 起损坏,也不应由于在空气中暴露而受损; g) 设备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并能承受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可能 出现的高温和低温。部件应可靠地紧固并确保不松动。 5.1.2.2 外壳及窗口 外壳及窗口应满足以下条件: a) 电流采集模块外壳能满足 GB/T 2423.81995规定的“方 法一:自由跌落”跌落高度为 1000mm试验的相关要求,且试验后误差改变量不超过表 2规定 误差限值的 1/4; DL / T 2047 2019 6 b) 数据接收模
17、块外壳及窗口的机械强度满足 GB/T 17215.2112006 的 5.2.2.1 条弹簧锤试验相关 要求。 5.1.2.3 机械振动和冲击 设备应能承受正常运行及常规运输条件下的机械振动和冲击而不造成失效和损坏,满足 GB/T 17215.211的振动和冲击相关要求。 5.1.2.4 耐热和阻燃性 设备使用的材料应具有阻燃性,材料的阻燃性能应满足 GB/T 5169.11关于阻燃的要求。 5.1.2.5 拉脱力 电流采集模块在垂直于压线机构所构成的平面方向应承受不小于其整体自重的 8倍的向下拉力不脱 落。 5.1.3 工作电源 5.1.3.1 一般要求 电流采集模块可采用电磁感应、电池供电
18、等供电方式。 数据接收模块宜采用交流供电。数据接收模块应采用通用性设计,可替换。 5.1.3.2 功率消耗 电流采集模块及数据接收模块的功率消耗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电流采集模块功率消耗: 1) 电流采集模块使用电池供电时,在非通信状态下,工作电流不大于 100A。在正常工作情 况下,电池可工作不少于 5 年; 2) 电流采集模块使用电磁感应取电时,在额定电流情况下,视在功率不超过 2.5VA。 b) 数据接收模块功率消耗: 1) 在非通信状态、数据接收模块供电电源线路在参比条件下,有功功率消耗和视在功率不超 过 2W、 3VA; 2) 数据接收模块的电力线载波通信单元(若有)处于发射状态时
19、,功耗不大于 1.5W; 3) 数据接收模块的公用通信网络通信单元(若有)处于发射状态时,功耗不大于 6W。 c) 本地无线通信单元输出功率, 电流采集模块与数据接收模块之间通信单元无线输出功率不大于 50mW。 5.1.3.3 启动电流 使用电磁感应取电时,当线路电流大于 2A 时,电流采集模块应能正常启动工作。 5.1.3.4 电源过电压 当供电电源提高到 380V 时,数据接收模块不应损坏。 5.1.4 电流采集模块测量及精度 5.1.4.1 额定电流标准值( I n ) 额定电流标准值为: 200A、 300A、 400A、 500A、 600A。 5.1.4.2 额定电流扩大倍数标准
20、值 额定电流扩大倍数的标准值为 1.2、 1.5、 2。 DL / T 2047 2019 7 额定电流与额定电流扩大倍数的乘积就是额定连续热电流( I cth )。 5.1.4.3 故障电流影响 当被监测电力线路或母排流经异常电流时(如最大短路电流等),电流采集模块不应损坏。安装在 10kV 35kV线路上的电流采集模块故障电流试验值推荐为 16kA、 20kA、 25kA、 31.5kA。 5.1.4.4 测量范围 电流测量范围: 0.05I n I cth 。 5.1.4.5 准确度 设备电流测量准确度等级为: 1 级、 3 级,各等级的误差限值应满足表 2 的规定。 表 2 各等级的误
21、差限值 电流百分数 ( %) 准确度等级 5 20 100 ( I n ) 额定连续热电流 (I cth ) 1 3 1 1 1 3 5 3 3 3 5.1.4.6 影响量 相对于参比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附加的误差改变量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 3 附加的误差改变量限值 各等级误差改变极限值 ( %) 影响量 电流值 1 级 3级 频率改变 2% 0.05I n I I cth 0.5 2.5 环境温度改变 0.2I n I I cth 1.0 3.0 交流电流线路中奇次谐波 0.5I n 3.0 8.0 交流电流线路间谐波 0.5I n 3.0 8.0 5.1.4.7 升降变差 电流采集模块在
22、电流上升与电流下降过程中,相同电流百分点误差测量结果称为升降变差 , 升降变 差应满足本标准 6.4.3 条之要求。 5.1.4.8 安装拆卸误差 电流采集模块正常安装、拆卸 30 次,误差应满足本标准 6.6.4 条之要求。 5.1.4.9 自热影响 在通以连续额定连续热电流情况下,电流采集模块 20min 内的误差不超过表 4 的规定达到稳定状 态下,由自热引起的误差改变量不应超过表 5 规定的限值。 DL / T 2047 2019 8 表 4 自热试验稳定状态判定 电流值 1级 3级 I cth 0.2% 0.5% 表 5 自热影响误差改变量限值 电流值 1级 3级 I cth 0.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L 2047-2019 基于一次侧电流监测反窃电设备技术规范 2047 2019 基于 一次 电流 监测 反窃电 设备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