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T 81—2019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pdf
《DA T 81—2019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A T 81—2019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01.140.20 A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DA/T812019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monitoringofarchivalrepositoryairquality 2019-12-16发布2020-05-01实施 国家档案局发布85 DA/T8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 B / T 1 . 1 2 0 0 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本标准主
2、要起草人:方志华、荆秀昆、陈菲、姜莉。 95 DA/T812019 引 言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不仅是影响档案保存质量和保存寿命的重要因素,而且会对档案工作人员身体 健康产生影响。为提高档案库房管理水平,完善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制度,促进档案部门了解和评价档案 库房空气质量状况,特制定本标准。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在对象(档案库房) 、检测项目及范围、布点采样、安全因素等方面都不同于 其他环境的空气质量检测。 06 DA/T812019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库房,包括在用档案库房以及新建档案库房。 2 规
3、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 B 5 0 3 2 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 B / T 6 0 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 B / T 6 0 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G B / T 6 1 6 7 尘埃粒子计数器性能试验方法 G B / T 6 6 8 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 B / T 8 1 7 0 2 0 0 8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 B / T 1 1 6 0 5
4、湿度测量方法 G B / T 1 1 7 4 2 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G B / T 1 4 5 8 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 B / T 1 6 1 4 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 B / T 1 8 2 0 4 . 1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1部分:物理因素 G B / T 1 8 2 0 4 . 2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 G B / T 1 8 8 8 3 2 0 0 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 B / T 2 7 4 1 5 分析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的评估 G B / T 2 7 7 0 3 2 0 1 1 信息
5、与文献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 G B Z / T 1 6 0 . 3 3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硫化物 G B Z / T 3 0 0 . 4 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4 4部分:黄磷、磷化氢和磷酸 G B Z / T 3 0 0 . 1 1 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 1 1部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和环氧氯丙烷 H J 5 0 4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H J 5 9 0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H J 6 1 8 环境空气 P M 1 0和P M 2 . 5的测定 重量法 H J 6 4 4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吸附管
6、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 H J 7 5 9 环境空气 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 J G J 2 5 2 0 1 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J G J / T 3 0 9 2 0 1 3 建筑通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 J J G 8 4 6 粉尘浓度测量仪检定规程 J J F 1 1 9 0 尘埃粒子计数器校准规范 16 DA/T812019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档案库房 archivalrepository 收藏档案的专门用房。 D A / T 1 2 0 0 0 ,定义8 . 5 3.2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参数 archivalrepo
7、sitoryairqualityparameter 档案库房空气中与档案保管和人体健康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 注:改写G B / T 1 8 8 8 3 2 0 0 2 ,定义3 . 1 。 3.3 瞬时采样 grabsampling 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样品。 3.4 连续采样 continuoussampling 在全部操作过程或预定时间内,不间断地采样。 3.5 标准状态 normalstate 温度为2 7 3 K ,压力为1 0 1 . 3 2 5 k P a时的干物质状态。 G B / T 1 8 8 8 3 2 0 0 2 ,定义3 . 4 3.6 新风量 airc
8、hangeflow 在门窗关闭的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由空调系统通道、房间的缝隙进入室内的空气总量,单位为立方 米每小时( m 3 / h ) 。 3.7 空气交换率 airchangerate 单位时间( h )内由室外进入到室内空气的总量与该室室内空气总量之比,单位为每小时( h - 1 ) 。 3.8 可吸入颗粒物 inhalableparticles,PM10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1 0 m的颗粒物。 H J 6 1 8 2 0 1 1 ,定义3 . 1 3.9 细颗粒物 fineparticles,PM2.5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2 . 5 m的颗粒物。 H J 6
9、1 8 2 0 1 1 ,定义3 . 2 3.10 氡浓度 radonconcentration 实际测量的单位体积空气内氡的含量,单位为贝可每立方米( B q / m 3 ) 。 3.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latileorganiccompounds,VOCs 沸点范围在5 0 1 0 0 到2 4 0 2 6 0 之间的化合物。 26 DA/T812019 3.12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TVOC 利用T e n a x G C或T e n a x T 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 0 )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 和
10、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G B / T 1 8 8 8 3 2 0 0 2 ,定义3 . 3 4 布点和采样 4.1 布点原则 采样点的数量根据所需检测的档案库房的面积大小和现场情况而确定,测量值应能真实反映该库 房的空气质量。原则上每个相对独立的库房应设1 3个点;面积超过1 0 0 m 2时,应适当增加采样点。 4.2 布点方式 多点采样时应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点,应避开通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 . 5 m ,离门窗距离 应大于1 . 0 m 。采样点高度一般距离地面高度1 . 0 m 1 . 5 m 。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3 采样时间及频次 新建或经改造的
11、档案库房,在正式使用前应进行检测,并应符合G B 5 0 3 2 5中类公共建筑工程的 要求。日常检测的采样时间及频次,应根据检测目的、待测物浓度水平及检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确定。 使用中的档案库房建议每年至少采样检测一次。 4.4 封闭时间 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闭1 2 h后进行。对于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或新风系统的库房环境,设备应正 常运转。有特殊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情况及要求而定。 4.5 采样方法 4.5.1 瞬时采样 在满足待测污染物采样要求的条件下,迅速采集环境样品,检测值代表某一时间点的档案库房空气 质量参数。若需要多次采样时,一般采样间隔时间为1 0 m i n 1 5 m i n ,每
12、个点位应至少采集3次样品, 每次的采样量大致相同。 4.5.2 连续采样 在满足待测污染物采样要求的条件下,用有动力的抽气装置,在预定的一段时间内连续采集待测环 境样品,检测值代表该时段内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参数的平均值。 4.6 采样记录 采样时要对现场情况、采样日期、时间、地点、数量、布点方式、大气压力、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以及 采样人员等进行详细记录;每个样品上也要贴上标签,标明点位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字 迹应端正、清晰。采样记录随样品一同报到实验室。 36 DA/T812019 4.7 采样装置 4.7.1 空气采样器 由流量计、流量调节阀、稳流器、计时器及采样泵等装置组成。
13、采样流量范围为0 . 1 0 L / m i n 1 . 0 0 L / m i n ,流量计应不低于2 . 5级。 4.7.2 玻璃注射器 适用于采集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玻璃起化学反应且浓度较高的待测气体。 4.7.3 空气采样袋 适用于采集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采样袋起化学反应的待测气体,如V O C s 。使用带金属衬里的采样 袋可以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也可使用聚四氟乙烯采样袋等。 4.7.4 冲击式吸收瓶 适用于采集气态物质。 4.7.5 多孔玻板吸收瓶 适用于采集气态或气态与气溶胶共存的物质。 4.7.6 固体吸附管 适用于采集能被吸附管内固体吸附剂吸附并方便解吸的气态物质。 4.7.7
14、滤膜 适用于采集挥发性低的气溶胶,如可吸入颗粒物等。常用的滤料有玻璃纤维滤膜、聚氯乙烯纤维滤 膜、微孔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石英滤膜等。 4.7.8 不锈钢采样罐 不锈钢采样罐的内壁经过抛光或硅烷化处理,用于档案库房空气中V O C s的采样。可根据采样要 求,选用不同容积的采样罐。使用前采样罐被抽成真空,采样时将采样罐放置于现场即可对空气进行瞬 时采样,送回实验室分析。 4.8 采样的质量控制 4.8.1 采样装置 采样装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并通过计量检定。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对仪器进行 检验和标定。采样时采样装置(包括采样管)不能被阳光直接照射。 4.8.2 采样人员 采样人
15、员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切实掌握采样技术。 4.8.3 气密性检查 有动力采样器在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气密性进行检查,不得漏气。 46 DA/T812019 4.8.4 流量校准 采样前和采样后要用经检定合格的1级皂膜流量计在采样负载条件下校准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 取两次校准的平均值作为采样流量的实际值。校准时的大气压与温度应和采样时相近。两次校准的误 差不得超过5 % 。 4.8.5 现场空白检验 在进行现场采样时,同一批应至少留有两个采样管不采样,并同其他样品管一样对待,作为采样过 程中的现场空白,采样结束后和其他采样吸收管一并送交实验室。样品分析时测定现场空白值,并与校 准曲线的零浓度值进行比
16、较。若空白检验超过控制范围,则这批样品作废。 4.8.6 平行样检验 每批采样中平行样数量不得低于1 0 % 。每次平行采样,测定值之差与平均值比较的相对偏差不得 超过2 0 % 。 4.8.7 采样体积校正 在计算浓度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体积,见式( 1 ) : V0=VT0TPP 0 ( 1 ) 式中: V0 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单位为升( L ) ; V 采样体积,单位为升( L ) ; T0 标准状态的温度,T0 = 2 7 3 . 1 5 K ; T 采样时采样点现场的温度,单位为开尔文( K ) ; P 采样时采样点的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 k P a ) ;
17、P0 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压力,P0 = 1 0 1 . 3 k P a 。 5 样品的运输与保存 样品由专人运送,按采样记录清点样品,防止错漏,为防止运输中采样管震动破损,装箱时可用泡沫 塑料等分隔。样品因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使组分和含量可能发生变化,应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进 行有效处理和防护。样品运抵后要与接收人员交接并登记。检测样品要标注保存期限,并在保质期内 完成检测。超过保存期限的样品,要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6 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 6.1 检测项目 6.1.1 检测项目的确定依据 6.1.1.1 选择相关档案文献保存标准中要求控制的检测项目。 6.1.1.2 选择会加速档案载体材
18、料劣化的检测项目。 6.1.1.3 选择档案库房新建或改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档案保存有害的物质。 6.1.1.4 选择杀灭有害生物(如灭菌、杀虫)等情况可能产生的对档案保存有害的物质。 56 DA/T812019 6.1.1.5 选择空调系统污染可能对档案保存有影响的和对档案保存有害的物质。 6.1.1.6 选择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且与档案工作相关的检测项目。 6.1.1.7 所选检测项目应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行业推荐的分析方法。 6.1.2 检测项目内容 6.1.2.1 检测项目内容见表1 。 表1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项目 应测项目选测项目 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空气流速、
19、新风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氨、氡 ( 2 2 2 R n ) 、甲醛、乙酸、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颗粒物(包括P M 1 0和P M 2 . 5 ) 、菌落总 数等 苯、甲苯、二甲苯; 对二氯苯、萘; 环氧乙烷、硫酰氟、磷化氢; 硫化氢、羰基硫、氯化氢等 6.1.2.2 进行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应首先检测并记录档案库房的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和大 气压。 6.1.2.3 档案库房新添、改造或检修通风设备或空调设备后,应测定空气流速和新风量并至少连续记 录2 4 h设备调控环境的温、湿度波动情况,记录时间间隔不得大于1 h 。 6.1.2.4 新建和改造的档案库房应符合G B 5 0 3
20、2 5中类公共建筑工程的要求,测定甲醛、乙酸、氨、 氡、 T V O C 、颗粒物等。 6.1.2.5 档案库房应测定菌落总数,包括细菌和霉菌。 6.1.2.6 具有集中式空调系统或使用空气净化设备的档案库房应检测臭氧和颗粒物。 6.1.2.7 放射性背景浓度较高地区的档案库房应定期检测空气中氡的浓度。 6.1.2.8 对于存放银盐照片或银盐胶片的档案库房建议测定空气中的硫化氢。 6.1.2.9 进行熏蒸处理的档案入库后,建议检测库房空气中相应熏蒸剂的残留。 6.2 分析方法 6.2.1 选择分析方法的原则 6.2.1.1 首先选用相关评价标准中指定的分析方法。 6.2.1.2 在没有指定方法
21、时,应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分析方法,也可采用行业推荐方法。 6.2.1.3 在某些项目的检测中,也可采用其他等效分析方法,或由权威的技术机构制定的方法,但应经 过验证合格,其检出限、准确度和精密度应能达到本标准的质控要求。 6.2.1.4 选择的分析方法应符合档案保管单位的相关安全规定和库房管理规定。 6.2.2 分析方法内容 6.2.2.1 档案库房空气各项物理参数的推荐检测分析方法见表2 。 表2 档案库房空气各项物理参数的检测分析方法 参数类别序号参数检测方法来源 物理参数 1温度 ( 1 )玻璃液体温度计法 ( 2 )数字式温度计法 G B / T 1 8 2 0 4 . 1
22、; 附录A . 1 2相对湿度( 1 )通风干湿表法 66 DA/T812019 表2(续) 参数类别序号参数检测方法来源 物理参数 2相对湿度 ( 2 )氯化锂湿度计法 ( 3 )电阻电容式数字湿度计法 G B / T 1 8 2 0 4 . 1 ; G B / T 1 1 6 0 5 ; 附录A . 2 3空气流速 ( 1 )热球式电风速仪法 ( 2 )数字式风速表法 G B / T 1 8 2 0 4 . 1 ; 附录A . 3 4大气压力空盒气压计法G B / T 1 8 2 0 4 . 1 5新风量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G B / T 1 8 2 0 4 . 1 ; 附录A . 4 6.
23、2.2.2 档案库房空气中外源性污染物的推荐检测分析方法见表3 。 表3 档案库房空气中外源性污染物的检测分析方法 参数类别序号参数检测方法来源 外源性污染物 1 二氧化硫 ( S O 2 ) ( 1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 2 )紫外荧光法 ( 1 ) H J 4 8 2 ; G B / T 1 6 1 2 8 ( 2 ) H J / T 1 6 7 ; 附录B . 1 2 二氧化氮 ( N O 2 ) ( 1 )改进的S a l t z m a n法 ( 2 )化学发光法 ( 1 ) G B / T 1 2 3 7 2 ; G B / T 1 5 4 3 5 ; ( 2 ) H
24、 J / T 1 6 7 ; 附录B . 2 3 臭氧 ( O 3 ) ( 1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 2 )紫外光度法 ( 3 )化学发光法 ( 1 ) H J 5 0 4 ( 2 ) H J 5 9 0 ( 3 ) H J / T 1 6 7 ; 附录B . 3 4硫化氢( H 2 S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 B / T 1 1 7 4 2 5颗粒物 ( 1 )撞击式称量法 ( 2 )光散射法 ( 1 ) H J 9 3 , H J 6 1 8 ( 2 ) G B / T 1 8 2 0 4 . 2 ; 附录B . 4 6.2.2.3 档案库房空气中内源性污染物的推荐检测分析方法见表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A 812019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检测技术规范 81 2019 档案 库房 空气质量 检测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