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899-2010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杂7号.pdf
《DB63 T 899-2010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杂7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3 T 899-2010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杂7号.pdf(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 63/ 8992010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杂 7 号 文稿版次选择 2010 - 08 - 04 发布 2010 - 08 - 15 实施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 8992010 I 前 言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青海省种子管理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秀萍、马玉清、韩忠奎。 DB63/ 8992010 1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杂 7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早熟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青杂7号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适宜种植地区,对经 济性状
2、及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作了说明。 本标准可作为各级种子和农业科研、教学、生产、农技推广部门对该品种鉴别、繁殖、推广、检验、 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010 青海省油菜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 技术内容 3.1 品种来源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油菜所于 1996 年冬在云南用青油 14 号(双低甘蓝型常规品种)与门源小油菜 (特早熟白菜型品种)种间杂交选育出来的 10 个双低特早熟甘蓝型品系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
3、系 331A 测交,获得 F 1,1997 年夏天在西宁鉴定 F 1的育性,发现品系 144 的测交后代不育彻底,因而用品 系 144 进行回交,获得 BC 1, 997 年冬天1999 年夏天在西宁和云南共进行四次回交,获得稳定的不育 系 144A 和相应的保持系 144B。 2001 年在云南用双低早熟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系 D9946 作父本与带有波 里马不育胞质的双低特早熟甘蓝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组合 706 杂交,从 F 1代中选初花较早且 农艺性状好的可育株作母本与 D9946 回交, 获得 BC 1; 2003 年用 BC 1作为供体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
4、 2004 年获得了一批双单倍体株系;2005 年在青海鉴定这些株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品质及抗(耐)菌核 病性,选择出上述性状均较好的株系 1244,该株系的自交种子即为稳定的恢复系 1244R。2006 年用不 育系 144A 和恢复系 1244R 配置成杂交组合代号为 249,属甘蓝型油菜,种名 Brassica napus L 。青海 省第七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 四次会议于 2009 年 12 月 10 日审定通过,定名青杂 7 号,品种合格 证编号青审油 2009001。 3.2 特征特性 观察记载按DB63/T 010执行。 3.2.1 植株性状 子叶呈心脏形、幼茎绿色、心叶绿
5、色、无刺毛。抽苔前生长习性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 脉白色,叶柄长,叶缘锯齿状,腊粉少。苔茎叶绿色、披针形、半抱茎。单株主茎上绿叶数12.00个 1.43个。最大叶长30.20厘米0.75厘米,宽8.6 0厘米0.80厘米。植株呈帚型,匀生分枝,株高165.64 DB63/ 8992010 2 厘米5.5厘米, 有效分枝部位30.92厘米4.92厘米, 一次有效分枝数5.13个0.67个, 二次分枝数3.75 个0.99个。 3.2.2 花和角果性状 花黄色,花瓣椭圆形、侧叠、平展。成熟角果黄绿色、斜生,角果长7.63厘米0.98厘米,每角果 籽粒数26.59粒1.68粒,籽粒节较明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3 899-2010 甘蓝型杂交油菜 青杂7号 899 2010 甘蓝 杂交 油菜 青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