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037-2016 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技术规程.pdf
《DB61 T 1037-2016 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037-2016 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技术规程.pdf(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93.080 P 28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372016 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技术规程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inuous girder (rigid frame) bridges 2016 - 07 - 27 发布 2016 - 10 - 01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37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
2、标准起草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雄伟、袁卓亚、冯威、赵建勋、宋彬、任赟、马毓泉、许冰、谢刚、苗建宝。 本标准由西安公路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公路研究院 电话:029-88811608 地址:西安市高新六路 60 号 邮编:710065 DB61/T 10372016 1 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 设计、结构安全评估与预警子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系统验收、监测成果提交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公路工程中既有和新建的连续梁
3、(刚构)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市政道路桥梁 和特别重要的中小跨径桥梁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B0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T J21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J2101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4、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bridge struc tural health monitoring(BSHM) 通过对桥梁结构整体行为和实时环境响应的监测,实现对桥梁服役情况、可靠性、耐久性和承载能 力的评估,为桥梁养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3.1.2 有限元模型修正 finite ele ment updating 依据相关测试结果,利用有效手段修正结构有限元模型参数,使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尽可能地反映 结构的真实状态。 3.1.3 传感器 transduc er/sensor 将特定的被测量信息(包括环境变化、结构应变、结构变形、结
5、构振动等)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某种 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或装置。 3.1.4 损伤识别 damage ide ntification 利用结构的响应数据来分析结构物理参数的变化,进而识别结构损伤的过程。 3.1.5 DB61/T 10372016 2 安全评估 safety a ssessment 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分析结构当前的工作状态,并与其临界失效状态进行比较,评价其安全等级。 3.1.6 预警 warning 在结构潜在危险发生之前,根据结构监测数据和评估结果,向相关部门发出警戒信号的过程。通常 通过理论分析设置预警阀值实现。 3.1.7 预警阈值 warning threshold 结构
6、监测中,触发结构监测系统发出预警信号所需的监测指标控制值。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 截面极值差值的最小绝对值; 2 1 , n AA AK 1到 n 截面极值差值的最小绝对值; D 结构运营时某一时刻某截面的测试挠度,单位为毫米(mm) ; Dmax 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下某截面的最大挠度,单位为毫米(mm) ; DPR 原点留数法的指标; diag(.) 提取括弧内矩阵的对角元; ECPi 第 i 个自由度的特征向量乘积指标; ED 有效独立系数; F Fisher信息阵; F(K) 第 i 阶模态振型改变对损伤系数向量的灵敏度; fcd 混凝土抗压设计强度,单
7、位为兆帕(MPa) ; fmax 某截面的结构允许最大挠度,单位为毫米(mm) ; ftd 混凝土抗拉设计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 Jr/s 表征最小二乘法准则的目标函数,其值越小越好,传感器位置所测数据估计的 模态越准确; 2 1 , n KK KK 相应的结构刚度; Mij 有限元质量阵的第( i; j) 个元素; MACij 模态保证准则矩阵的第( i; j)个元素; MKEik 与第 k 个模态第 j 个自由度相对应的模态动能; MSSPi 第 i个自由度的模态分量加和指标; Q 与维数相同的 nm 维的单位正交矩阵; ()LS q ) 利用较多传感器取得的模态坐标的最佳最小二乘
8、估计; s q ) 采用某待选传感器组合时模态坐标的最小二乘估计; R nm 维的上三角矩阵; S 模态矩阵的奇异性比; DB61/T 10372016 3 T 表示矩阵的转置; 对角的结构特征值矩阵,其每一个对角元为结构圆频率的平方; 结构运营时某一时刻某截面的测试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m 模态矩阵的最小奇异值; max 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短期效应组合下某截面的最大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maxs 截面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上缘最大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mins 截面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上缘最小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maxx 截面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下缘
9、最大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minx 截面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下缘最小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1 模态矩阵的最大奇异值; 归一化后的模态矩阵,其每一列为结构的一个模态; ik 第 k 个模态在 i 点的分量,为有限元质量阵中的相应元素; jk 第 k 个模态在 j 点的分量; 矩阵与相对应的元素点点相乘。 4 总体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1 系统设计宜根据桥梁结构受力特点进行专项设计,并应结合后期养护工作的开展进行综合考虑 以达到最优化。系统设计应做到检测数据真实、分析方法正确和系统软、硬件可靠。 4.1.2 系统应采用先进的硬件设备、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远程信息传输技
10、术,并应保障系统的实时 性和安全性。 4.1.3 系统软件应操作简便,便于维护,能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易于扩展和 升级。 4.1.4 如对多座大桥进行联测时,应考虑系统内部数据的兼容性和共享性等要求。 4.2 监测项目 主要监测项目见表 1,监测项目确定宜根据桥梁结构实际状况结合项目需求合理选择。 DB61/T 10372016 4 表1 监测项目 环境及作用监测 结构监测 静力监测 动力监测 温度 * 、湿度、风荷载、车辆荷载 应变(应力) * 、挠度 * 、沉降、倾角、伸缩缝变位、支座位移 频率 * 、振型、阻尼 注: 带 * 号为必测项目。 4.3 系统功能设计 桥梁
11、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包括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结构安全评估与预警子系统 和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各子系统功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系统应能满足对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与评估以及特殊环境状况下的应急监测要求,监测数据采集应真实可靠,数据传输及时,预警及时,评 估结果可信。 表2 系统构成及主要功能 系统 主要功能 传感器子系统 将被测的不同形式的物理量转变成便于记录及再处理的电压、电流或光等信号。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 实现信号采集、传输。 结构安全评估与预警子系统 实现对桥梁危险状态进行预警、对桥梁状态参数和损伤状态进行识别、对桥梁综合性 能进行评估。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各子系统数据
12、的支撑系统,完成数据的归档、查询、存储、维护和打印输出等工作。 5 传感器子系统 5.1 传感器选型 5.1.1 传感器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被测结构的物理量性质、安装环境、测试环境等因素,具体包括测量 类型、分辨率、测量范围、测试周期、测试环境、安装环境以及资金投入等进行合理选择。 5.1.2 传感器应技术成熟、性能先进,耐久性和抗干扰能力强,应易安装,便于维护和更换。 5.1.3 传感器正常工作前应进行校准、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常见传感器类型及相应监测内容见 表3。 表3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相应监测内容 监测类别 监测内容 传感器类型 环境及作用 风荷载 机械式风速仪、超声风速仪等 温度、湿度
13、 温湿度传感器 车辆荷载 动态称重仪、视频监测 结构响应 应力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振弦式应变传感器、压电薄膜传感器等 DB61/T 10372016 5 表3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相应监测内容 (续) 监测类别 监测内容 传感器类型 结构响应 挠度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静力水准仪(HLS) 、自动全站仪和激光测试仪等 沉降 位移计 倾角 水准式倾角仪、光纤光栅式倾角计等 动力响应 加速度传感器 支座变形 位移计 伸缩缝变位 位移计 5.2 传感器布置 5.2.1 环境监测、几何线形监测和外部荷载监测传感器应依据结构形式结合现场地形特点进行布置。 常见连续(刚构)桥几何线形监测内容见表
14、4。 表4 常见连续(刚构)桥几何线形监测内容 主要内容 附加内容 主梁 1/4L、1/2L、3/4L 截面竖向变位 高墩倾角、墩底沉降 5.2.2 结构常见静力测点、动力测点布置见附录 A,传感器可通过优化算法进一步优化,优化算法见 附录 B 和附录 C。 5.2.3 传感器数量应适度冗余,并可扩充和升级。 5.2.4 传感器及传输线缆布设不应损伤结构,应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并应考虑后期维护安全可行性。 5.3 传感器子系统设计要求 5.3.1 传感器采集数据精度应满足桥梁安全评价与预警的需求。 5.3.2 传感器的安装和布线应不造成对桥梁的破坏,不影响桥梁的外观。 5.3.3 传感器布设应具
15、有较好的防锈蚀、防老化和防人为破坏功能,并做好防雷、防盗等安全措施。 5.3.4 传感器主要性能参数应结合项目要求合理确定,但不应低于表 5 中常用传感器基本参数要求。 表5 常用传感器基本参数要求 传感器名称 技术指标 风速仪 风速量程:0m/s60m/s 风速测量精度:3%或0.3m/s 风向方位角量程:0360 风向测量精度:3 采样频率:20Hz 工作温度:-3065 使用寿命:5年 动态称重仪 测速量程:5 km/h180km/h DB61/T 10372016 6 表5 常用传感器基本参数要求 (续) 传感器名称 技术指标 动态称重仪 测速精度:1.5% 车辆识别精度:98% 称重
16、量程:300kN/轴 交通量计数精度:1% 轴距误差:1% 测量精度:5% 工作温度:-3080 工作湿度:0 RH85%RH 使用寿命:5年 加速度传感器(A) 测量方向(轴数):3 量程:2g 频响范围:0 Hz100Hz 分辨率:1.0g 灵敏度:1500mv/g 横向灵敏度比:1% 工作温度:-3065 使用寿命:5年 加速度传感器(B) 测量方向(轴数):1 量程:5g 灵敏度:1000mv/g 分辨率:1.0g 频响范围:0 Hz100Hz 工作温度:-3065 使用寿命:5年 应变传感器 量程:1500 分辨率:1 采样率:10 Hz 工作温度:-3080 使用寿命:5年 位移传
17、感器 量程:20mm 精度:0.5%FS,沉降监测时精度:0.01mm 分辨率;0.1%FS 工作温度:-2080 使用寿命:5年 温湿度传感器 湿度量程:0 RH100%RH 湿度精度:1.5%RH 温度量程:-2085 温度精度:0.5 DB61/T 10372016 7 表5 常用传感器基本参数要求 (续) 传感器名称 技术指标 温湿度传感器 使用寿命:5年 倾角仪 量程:15 分辨率:0.0005 精度:0.1%FS 工作湿度:0 RH85%RH 工作温度:-2080 使用寿命:5年 静力水准系统 量程:200mm 分辨率:0.1%FS 工作温度:-2580 工作湿度:95%RH 使用
18、寿命:5年 6 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设计要求 6.1 数据采集 6.1.1 采集设备的性能应与对应传感器性能匹配,满足长期稳定工作要求。采集设备应易于更换,且 更换不影响采集软件使用,宜增大所有功耗器件的冗余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6.1.2 数据采集模式应根据工程特点与现场具体条件选择。 采集设备在特殊状态下应可进行人工干预。 6.1.3 采集设备不应设置在潮湿、有静电和电磁场环境之中,应做好防尘防雷击保护设施,传输线缆 宜短。采集设备应有不间断电源保障或太阳能供电等代替方案。 6.1.4 传感器采样频率应能反映被监测结构的行为和状态,宜根据结构静态、动态指标的监测需要合 理选择相应传感器及其
19、采样频率。 6.1.5 采集设备应遵循标准协议,配置信号增益等硬件设备,实现对信号预处理,应具备实时自动采 集存储、即时显示反馈、实时自诊断等功能,应保证现场数据的真实性、实时性、连续性、有效性。 6.2 数据传输 6.2.1 数据传输分为有线传输方式和无线传输方式,应综合考虑数据传输距离、工程特征和现场地形 条件、网络覆盖状况、已有的通信设施等因素,灵活选取: a) 当工程现场存在无线发射设备或在有强电磁场的环境下,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当无法 实施电磁屏蔽时,应采用有线传输方式; b) 对于交通不便的深山峡谷、复杂地形、物理线路布设和维护困难的环境及需要构建临时传输网 络的工程现场,宜
20、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c)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可选择一种或多种传输方式进行组合使用; d) 采用有线传输数据时宜利用已有的光纤通信网等数据传输线路,设置必要的中继器或转发器, 选取适当的传输介质;同时应以现场数据采集器的接口为基础,以增加最少的接口转换器为原 则,选取适当的接口类型; DB61/T 10372016 8 e) 采用无线传输数据时应根据工程现场营运的网络、 成本和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无线传输方 式; f) 数据传输系统应设计数据备份机制,应具备较大存储数据的能力。 6.2.2 数据传输系统应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高效性和数据传输质量。 6.2.3 数据传输时低速数据可采用异步传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037-2016 连续梁刚构桥健康监测技术规程 1037 2016 连续 健康 监测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