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 T 1070-2017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pdf
《DB61 T 1070-2017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1 T 1070-2017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1 A 0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702017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 Standar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 roads 2017 - 07 - 06 发布 2017 - 08 - 06 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70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大荔县人民政府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大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西 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大荔县
2、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玉宝、王德强、任会明、张红林、郝荔、姚林、柴斌、王致远、路璐。 本标准由陕西省技术质量监管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方式如下: 单位: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处 电话:029-63915934 地址:西安市新城省政府大楼8层 邮编:710006 DB61/T 10702017 1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本标准规定了美丽乡村巷道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巷道规划、巷道线路、巷道等级、巷道硬 化、巷道交叉、桥涵、巷道沿线设施、绿化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辖区内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乡村巷道新建、改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3、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1-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3-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DB 61/T 9922015 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农村道路规划规范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实施细则(陕交发2005157号) 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陕交发200514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巷
4、道 tunnel 指村庄内直接为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供车辆、行人通行的满足本标准要求的的道路、桥涵及其 附属设施。 3.2 巷道红线 boundary lines of roads 指巷道的路幅边界线。 4 总则 4.1 村庄巷道规划、设计、建设应符合农村道路规划规范、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实施 细则、陕西省农村公路技术标准相关要求。 DB61/T 10702017 2 4.2 村庄巷道建设应坚持“安全、经济、适用、环保、耐久”的理念,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节约土地、保护环境、注重安全”的原则。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重点放在恢复或改善巷道的交通功能, 并使巷道规划布局科学合理。 4.
5、3 巷道改造应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给排水、照明及安全设施,增强通行能力。 5 巷道规划 5.1 应按照陕北、关中、陕南不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形、地质条件,充分论证,科学编 制规划。 5.2 巷道建设规划应在村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村庄内的道路规划为主,结合县域及乡镇道路交通 规划的统一部署进行规划。处理好村际之间和村镇之间的交通与村庄内交通的衔接。 5.3 应根据村庄用地的功能、交通的流量和流向,结合村庄的自然条件和现状特点,并应考虑村庄的 发展建设、管线敷设、消防通道等要求,确定村庄的巷道系统。 5.4 巷道建设规划包括巷道、巷道交通设施、交通安全规划及巷道附属设施,应明确村庄巷
6、道等级。 5.5 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巷道路线设计、改造应注重保留和恢复传统巷道,体现原有特色。 6 巷道路线 6.1 传统巷道 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巷道,应本着“保护、修复”的原则,充分尊重当地自然、历史条件,针 对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保护、修复措施。 6.2 改建、修整巷道 对于老旧巷道,在谨慎评估与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合法的改造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对于 老旧巷道进行改造、修整。巷道改造应合理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 6.3 新建巷道 6.3.1 新建巷道路网应布局合理,与通村公路协调,主次分明。巷道形态、结构、宽度等自然合理。 6.3.2 新建巷道路线线型设计应贯彻保护耕地、节
7、约用地原则,尽可能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 线,应与沿线地形、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6.3.3 新建巷道路线应结合村庄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等要素,充分利用地 形、地貌,灵活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相邻曲线线形连续、均衡、协调,满足人、车安全要求。 6.3.4 新建巷道路线设计应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桥梁和隧道构造物,避免陡坡、急弯、高填深挖, 防止诱发地质病害。 6.3.5 新建巷道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 6.3.6 新建巷道横坡宜采用双面坡形式, 宽度小于 3.0m 的窄路面可以采用单面坡。 坡度应控制在
8、 1% 3%之间,纵坡度大时取低值,纵坡度小时取高值;干旱地区村庄取低值,多雨地区村庄取高值;严寒积 雪地区村庄取低值。 6.3.7 新建巷道纵坡坡度应控制在 0.3%3.5%之间,山区特殊路段纵坡度大于 3.5%时,应采取相应的 防滑措施。 6.3.8 新建巷道路线堤边坡坡面应采取适当形式进行防护。宜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植 草砖护坡及植草护坡等多种形式。 DB61/T 10702017 3 7 新建巷道等级 7.1 巷道等级规划 新建巷道等级分为主要巷道、次要巷道二级。各级巷道的规划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巷道等级规划 巷道等级 规划技术指标 主要巷道 次要巷道 计算行
9、车速度(km/h) 3020 2015 巷道红线宽度(m) 4.5 3.5 7.2 村庄规模与巷道等级配置 巷道系统的组成应根据村庄的规模和发展需求按表2确定。 表2 村庄规模与巷道等级配置 巷道级别 规划规模分级(人) 主要巷道 次要巷道 1001 以上 6011000 201600 0200 注: 为必须设置, 为建议设置。 8 巷道硬化 8.1 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功能、交通量,综合考虑巷道沿线地形、地质、路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 保证路基路面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与经济合理性。 8.2 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路基填料宜采用砂石、灰土等水稳性好的材料,严禁使用泥炭、淤泥、中 等和强膨胀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1 1070-2017 美丽乡村巷道建设规范 1070 2017 美丽 乡村 巷道 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