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601-2019 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
《DB51 T 2601-2019 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601-2019 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pdf(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Design Guide and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s for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ICS 93.080.20 P 66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6012019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2019 - 08 - 22 发布 2019 - 09 - 01 实施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和 定义 - 1 - 4 符号 - 2 - 5 总则 - 2 - 6 结构设计 - 2 - 7 材料 - 4 - 8 配合
2、比设计 - 9 - 9 施工 - 10 - 10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 13 -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 19 -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 20 -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 22 -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 24 - DB51/T 2601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 单位: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路面 工程分公司、中路高科(北京)公路技术有限公司 、成都市市政开发总公司 。 本标准起草人: 游宏
3、、黄晚清、吴志勇、曹明明、 彭庆华、范勇军、李季、 郑茂、 龚霞、汤雄、丁 嘉、 苗春泽、左贵宁、贺永明 、 朱绍奇 、 张胜勇、赵立东、曹东伟 、黄宗建 。 DB51/T 26012019 - 1 - 公路 排水 沥青路面设计 与施工 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 标准规定了排水沥青 路面 的术语和定义、 符号、 总则、结构设计、材料、排水沥青混合料配 合比 设计、 排水沥青路面 施工、 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公路 排水 沥青路面的设计 与施工 。 为便于行文简洁 ,以下“公路 排水 沥 青路面设计 与施工 技术指南”简称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
4、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T 860.2 沥青 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 2部分 :高粘度添加剂 JTG D20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 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9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
5、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T 797 路用废胎硫化橡胶粉 3 术语和 定义 3.1 排水 沥青混合料 Drainage asphalt mixture 或 Porous asphalt mixture 设计 空隙率 为 18% 25%, 雨水 能 够 渗入 混合料内部并形成排水通道的 多孔 隙 沥青混合料 。 3.2 排水沥青层 Drainage asphalt course 或 Porous asphalt course 由 排水沥青混合料构成, 具有 排水、抗滑和降低噪音的服务功能。 3.3 排水沥青路面 Drainage asphal
6、t pavement 或 Porous asphalt pavement 表层采用 排水沥青层,其下设置防水粘结层,雨水 通过 空隙渗入到排水 沥青混合料 内在防水粘 层上横向 流入 边缘排水系统, 不再下渗 的 多孔 隙 沥青 路面 。 3.4 高黏添加剂 high viscosity additive DB51/T 26012019 - 2 - 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成分 ,经过 一定工艺合成并制备成为均匀粒子状的改性材料 , 以增强沥青 绝对粘度 、 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结性能为目的 , 可在沥青混合料拌合过程中快速 、 均匀熔融分散 , 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强度 、 水稳性和抗飞散、耐疲
7、劳等多种性能 。 3.5 高黏度改性沥青 high viscosity modified asphalt 掺加高黏添加剂制成的 改性 沥青结合料 , 从而提高沥青的绝对粘度 , 提高沥青混合料强度、水稳 性和抗飞散、耐疲劳等多种性能。 4 符号 DA 或 PA:排水沥青 混合料 。 Cmw: 渗水系数 。 5 总则 5.1 为指导 公路 排水 沥青路 面 设计 、 施工 和质量 验收 , 提高排水 沥青路面 的 质量, 编制 本 指南 。 5.2 本 指南 适用于四川省公路 排水 沥青路面 的设计 与 施工及质量检验 与验收 等 。 5.3 排水沥青路面适用于 四川 省 盆地 及 周边 的 潮
8、 湿 区 、湿 润 区 的 高速 公路 、一级 公路 及 有排水、 降噪、行车安全等要求 的 其他公路 。 5.4 排水沥青路面 在 甘孜、 阿坝 等 高海拔冰冻地区 应慎重,经论 证后 确定。 极重交通等 级道路、 车 辆 需 频繁启动 或制动路段及容易 污染 的 道路不宜采用 排水 沥青路面。 5.5 排水 沥青 路面 设计 、施工及质量验收 除应 执行 本指南外, 尚 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 规范的规定。 6 结构 设计 6.1 一般规定 6.1.1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 设计 应 遵循 综 合设计理念, 根据 公路等级 、路面 使用性能, 结合 地区气候 、 地质、 水文 、材料
9、 、 工程 实践 经验 及 环保要求等 , 从全寿命周期成本 进行 设计 。具体 设计 参 照 JTG D50。 6.1.2 排水沥青 路面 结构设计包括 结构 组合设计、 结构 厚度设计、 防水 粘结层设计 和 排水 系统 设计 。 6.1.3 排水 沥青路面 结构设计 年限应不低于 JTG D50 的相关规定。 6.2 路面结构 组合与厚度 6.2.1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 由 排水 沥青面 层、防水粘结层、中 ( 下 ) 面层 、 基层 以及必要的 功能层组 成 。 中 (下 )面层 应 密实 、 防水, 且 抗车辙性能强。 6.2.2 排水 沥青路面结构厚度 应 根据 JTG D50 中
10、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方法 确定,排水层 沥青混合 料 动态模量参数 可 实测或 参考表 6.2.2 选用。 表 6.2.2 排水 层沥青混合料 20条件下动态 模量取值范围 推荐值 排水沥青混合料类型 PA-5 PA-10 PA-13 PA-16 PA-20 动态模量( MPa) 5000 11000 5000 12500 5000 12500 6000 13000 6000 13000 注 1: 沥青黏度大、级配好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 注 2: 排水沥青混合料泊松比取值建议采用 0.4;动态模量试验加载频率建议采用 10HZ。 6.2.3 排水沥青 路面 采用 无机结合料稳定 类 基层时,
11、 应采取 措施减少基层收缩开裂和路面 反 射裂 缝 。排水沥青路面基层也可采用沥青碎石、级配碎石等材料,构成柔性基层。 6.2.4 排水沥青混合料 的 结构层 厚度应与 集料 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 的 2.5 倍。 6.2.5 排水 沥青面层可为 单 层或 双 层 。单层排水沥青 面层宜 采用 厚度 40mm 50mm 的 PA-13混合料; 双层排水沥青 面层宜 由小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上层和大粒径排水沥青混合料下层组成 , 上层 常 采用 DB51/T 26012019 - 3 - 最大公称粒径为 4.75mm、 9.5mm 或 13.2mm 的 排水沥青混合料,厚度
12、宜为 20mm 40mm,下层 常采用 最大公称粒径为 13.2mm 或 16mm 的 排水沥青混合料,厚度宜为 35mm 60mm。 6.3 防水粘结层 6.3.1 排水沥青 面 层 与下卧 层之间必须设置防水粘结层。 6.3.2 新建道路防水粘结层 可 采用改性乳化沥青 、 热沥青类材料,重载交通和旧路 养护、改扩建 工 程 排水 沥青 层 的防水粘结层宜采用热沥青类材料。 热沥青类 材料包括 70 号 或 90 号道路 石油沥青 、 橡胶沥青、 SBS 改性沥青等 。 6.3.3 防水 粘结层采用热沥青类 材料时 , 宜同步 撒布一定数量的碎石或预 裹覆 沥青碎石。 6.4 旧路 养护和
13、改扩建 排水沥青路面设计 6.4.1 旧路 养护和改扩建 排水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可按照 JTG 50 的相关规定 进行 。 6.4.2 旧路 养 护和改扩建 采用 排水沥青路面技术方案时,应 充分 调查和分段评估 既有 道路状况,分 析路面损坏原因, 重点 调查评估既有路面承载能力 、 抗 车辙 变形性 能力、路面裂缝情况、 抗渗 水情 况和路面 排水系统。 6.4.3 旧路 养护和改扩建 工程铺筑 排水沥青 面层前 ,必须 对旧路面 病害认真 处治, 使其具有良好的 抗车辙 性能,并密实 、平整 , 具有良好的防水和排水能力 。 6.4.4 应结合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 和施工 组织方
14、案。在冷接缝和易飞散的路段,可采 用增强抗飞散能力的设计,如采 用 渗透性树脂喷洒等技术方案。 6.5 排水系统 设计 6.5.1 排水沥青路面的路面排水系统由排水 沥青面 层和边缘 排水系统组成 , 水进入排水面层通过防 水层横向进入路 侧 边缘排水系统排 出。 6.5.2 排水沥青路面应确保 其 下卧层 具有良好的 防水性能、横坡度与平整度 ,横坡 应满足 JTG D20 的 要求, 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 多车道排水沥青路面路段 的 设计横坡 宜 适当增大 。 6.5.3 边缘排水系统 可 根据排水需要、路侧安全与景观协调、施工条件等因素 综合 确定,常用 排水 沟 形式包括 矩形、梯形、浅
15、碟形、 U 型、 L 型等 , 横断面尺寸 应 根据 JTG/T D33 经水力水文计算 或 参考 工程经验 确定。 边缘 排水系统设置应充分考 虑排水 位下降的影响, 确保路面排水通畅。边缘 排 水系统 具体设置可参考 图 6.5.1。 6.5.4 超高 路段 应在靠近 中央分隔带 路 侧 设置 纵向集水沟 , 集水沟可采用有盖板的整体式混凝土 沟、缝隙式集水沟或浅碟型沟等形式 , 集水沟 每 20m 40m 设置一处集水井,并通过横向排水管将水 排 除 。 6.5.5 桥面 采用 排水沥青面 层 时,应 在 较低一侧设置边缘纵向排水侧沟, 并结合 路线纵坡 每 隔 5 10m 设置 横向泄
16、水口, 泄水孔标高 应略低于 排水侧沟底 面 标高 , 如图 6.5.2 所示 ;同时,排水系统 的设置应满足相关环保要求。 说明 : 1 排水沥青面层; 2 中面层; 3 下 面层; 4 基层 和底基层 ; 5 路基 ; 6 排水沟; 7 透水盖板; 8 泄水 孔 ( a)单层排水沥青路面 DB51/T 26012019 - 4 - 说明 : 1 排水沥青 上 面层; 2 排水沥青中面层; 3 下 面层; 4 基层 和底基层 ; 5 路基 ; 6 排水沟; 7 透水盖板; 8 泄水孔 ( b)双层排水沥青路面 图 6.5.1 边缘排水系统 设置示意图 说明 : 1 排水沥青面层; 2 密级配
17、沥青下 面层; 3 水泥 混凝土 铺装层 ; 4 桥梁泄水孔 ; 5 排水侧沟 ; 6 防撞 护栏 图 6.5.2 墙式护栏边缘排水系统设置示意图 6.5.6 在满足排水要求的前提下, 旧路 养护和改扩建 排水沥青路面 排水系统可重新配 套设计或参考 新建公路对已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设计。 7 材料 7.1 一般规定 7.1.1 排水沥青 混合料用 原 材 料 的 选 择必须 经 过 认 真 的 料 源 调查, 质量符合使用要求, 应尽可能 就 近 取材 , 并 注意 环境 和 生态 景观 保护。 7.1.2 排水沥青混合料用 原 材 料 运至现场后必须按要求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8、 同 时 ,应 分类 登记,并签发材料验收单 。 7.2 沥青 7.2.1 排 水 沥 青 混合料 应采用 性能 优 良的改性沥青 , 以保证 排水 沥 青 路 面的 高温 性能、水稳定性、 抗飞散性和耐久性 满足 要求。 7.2.2 高 速 公 路 、一级公路、 中等 交通及以上交通等级公路及有其它特殊需要的道路, 排 水 沥青 混合料 宜 采 用 高 黏度 改性 沥 青 ,其 质 量 应符合表 7.2.1 的技术要求 。 表 7.2.1 高黏度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 25 , 100g, 5s) *, 不小于 0.1mm 40 T 0604 软化点
19、( TR&B) ,不小 于 * 90 T 0606 延度 ( 5 , 5cm/min) ,不小 于 * cm 30 T 0605 溶解 度 ,不小于 * % 99 T 0607 布氏粘度 ( 170 )不大 于 * Pas 3.0 T 0625 动力粘度,不小 于 * 1 Pas 50000 T 0620 DB51/T 26012019 - 5 - 表 7.2.1 ( 续)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粘韧性 25 ,不小于 Nm 25 T 0624 韧性 25 ,不小于 Nm 20 T 0624 弹性恢复 ( 25 ),不小于 % 95 T 0662 贮存稳定性离析 , 48h 软化
20、点 差,不大于 2 2.2 T 0661 闪点,不小于 260 T 0611 RTFOT 后残留物 3 T 0609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 残留针入度 比 (25 ),不小于 % 65 T 0604 残留延 度 ( 5 ),不小于 * cm 20 T 0605 注 1: 重载及以上交通等级 应适当提高高黏 度 改性沥青动力粘度 ,宜不小于 200000 Pas 。 注 2: 贮存稳定性离析 适用于混溶式高粘度改性沥青。 注 3: 老化试验以 RTFOT 为标准,也可 采用 TFOT 代替。 7.2.3 高黏添加剂技术指标 应 满足表 7.2.2 性能要求。 试验方法应符合 JTT860
21、.2 的规定。 表 7.2.2 高黏度添加剂性能指标 指 标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外观 - 颗粒状,均匀、饱满 JT/T 860.2 单粒颗粒质量,不大 于 g 0.02 JT/T 860.2 相对密度 ,不大 于 - 1.00 JT/T 860.2 熔融指数,不小 于 g/10min 2.0 JT/T 860.2 灰分,不大于 % 1.0 JT/T 860.2 7.2.4 高黏度改性添加剂与沥青 间应具有良好的 配伍性,并通过试验确定高黏度改性添加剂最佳掺 量 。 7.2.5 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基 质沥青宜可采用 SBS 改性沥青 、 70 号 或 90 号 道路石油沥青 。 70
22、号 和 90 号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指标应满足 JTG F40 的相关规定, SBS 改性沥青质量应符合表 7.2.3 的 技术要求。 表 7.2.3 SBS 改性沥青 技术指标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 度 25 (0.1mm) 最小 50 JTG T0604-2011 延度 5 (cm) 最小 20 JTG T0605-2011 软化点 ( ) 最小 75 JTG T0606-2011 运动粘度 135 (Pa s) 最大 3 JTG T0625-2011 闪点 ( ) 最小 230 JTG T0611-2011 溶解度 (%) 最小 99 JTG T0607-2011 离析 ,软
23、化点 ( )差 最大 2.5 JTG T0661-2011 弹性恢复 25 (%) 最小 90 JTG T0662-2000 旋转薄膜烘箱加热 后残留物 质量损失 (%) 1.0 JTG T0610-2011 针入度比 25 (%) 最小 65 JTG T0604-2011 延度 5 (cm) 最小 15 JTG T0605-2011 原样沥青 动态剪切 76 G*/sin (KPa) 最小 1.0 JTG T0628-2011 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后 JTG T0610-2011 动态剪切 76 G*/sin (KPa) 最小 2.2 JTG T0628-2011 压力老化后 JTG T0630
24、-2011 DB51/T 26012019 - 6 - 表 7.2.3 (续)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动态剪切 31 G*sin (KPa) 最大 5000 JTG T0628-2011 蠕变劲度 -12 (MPa) M 值 m 值 最大 最小 300 3 JTG T0627-2011 SHRP 路用性能分级 PG76-22 7.3 粗集料 7.3.1 排水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应均匀、洁净、干燥 和表面粗糙 ,宜选用耐磨耗 、强度 高、黏附性 好 的优质集料 。 排水 沥青表面层宜采用玄武岩 、灰绿岩 或辉长岩等硬质石料 ,质 量应符合表 7.3.1 的技术要求 。 表 7.3.1 排水沥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601-2019 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 2601 2019 公路 排水 沥青路面 设计 施工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