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1920-2019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传输规约.pdf
《DB41 T 1920-2019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传输规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1920-2019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传输规约.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7.060 N 93 DB41 河南省 地方标准 DB41/T 1920 2019 水文自动 监 测数据 传输 规约 2019 - 11 - 21发布 2020 - 02 - 21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T 1920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符号和代号 . 1 4 总则 . 2 5 数据采集传输规约 . 2 6 报文传输规约 . 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中心站地址编码 . 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自动监测站分类码 . 12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自动监测站信息编码要素及标识符 .
2、 13 附录 D(规范性附录) CRC校验计算方法 . 15 DB41/T 192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 准共 6章和 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数据采集 传输 规约 、 报文传输规约 。 本标准由河南省 水利厅提出并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何俊霞、 赵彦增 、 王一匡 、 陈磊 、 刘冠华 、 崔 亚军 、 闫家珲 、 赵慧军 、 李四海 、 孟春丽 、 徐琼 、 郭广涛 、 翟延龙 、 张志松 、 罗晓丹 、 李莹 。 DB41/T 19202019 1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 传输
3、 规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文 自动 监测系统中 数据传输的 符号、术语和定义、总则、数据采集传输规约、报文 传输规约 。 本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 水电站、灌区及输 引 水工程等各类水文 自动监测数据传输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677 2005 水 文仪器术语及符号 GB/T 19705 2017 水文仪器信号与接口 GB/T 50095 2014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 SL 26 2012 水利水电工程
4、技术术语 SL 61 2015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 SL 651 2014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 3 术语 、定义 、符号和代号 3.1 术语 和定义 GB/T 19677 2005、 GB/T 19705 2017、 GB/T 50095 2014、 SL 26 2015、 SL 61 2015、 SL 651 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 3.1.1 自动监测站 对水文要素采取无人值守自动监测的水文测站。根据水文测站对监测要素所采取的自动化观测程度 分为 全自动监测站或某要素自动监测站 。 SL 651 2014, 定义 3.6.5 3.1.2 遥测终端机 能自
5、动完成 水文 数据的采集、 暂存 、编码及传输控制,并通过传输信道自动完成数据传输的仪器。 GB/T 50095 2014, 定义 11.12.6 3.1.3 智能传感器 DB41/T 19202019 2 特指配备数据通信接口并具有数据处理与通信功能的传感器 。 SL 651 2014,定义 3.1.2 3.1.4 中心站 在水 文 自动监测系统中,负责实时数据收 集、处理和发布,并根据需要能对监测站(监控站)进行 遥控 /遥调的总控制中心。 GB/T 50095 2014, 定义 11.12.1.3 3.1.5 召测 中心站向 自动 监测站发出监测数据采集并上报指令, 自动 监测站在收到指
6、令后完成监测数据采集并 上报。 3.1.6 遥调 中心站 通过命令设定及调整监测站设备的相关参数及配置。 3.2 符号和代号 GB/T 19677 2005、 GB/T 19705 2017、 GB/T 50095 2014、 SL 26 2015、 SL 61 2015、 SL 651 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 符号和代号 适用于本文 件。 符合和代号见表 1。 表 1 符号和代号 序号 符号和代号 内容 1 ASCII 基于拉丁字母的一套电脑编码系统,规定了常用符号的二进制数表示方法 2 GSM-SMS 移动通信中的短消息业务 3 GSM-GPRS 基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通用无线分组交换技术
7、 4 CRC 循环冗余校验码 5 VSAT 甚小口径卫星终端站,也称卫星小数据站 4 总则 4.1 各类水文 自动监测 系统的设计与建设以及采用相关设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4.2 自动监测站所用 终端设备 与 智能传感器 之间的接口及数据 传输 协议应符合数据采集 传输 规约; 中 心站 与 自 动监测站 之间的数据传输协议应符合报文传输规约。 5 数据采集 传输 规约 数据采集传输规约 按 SL 651规定 的 数据采集通信规约 执行 。 6 报文传输规约 DB41/T 19202019 3 6.1 一般规定 6.1.1 本标 选用 ASCII 字符 报文编码结构;其 传输 协议基于面向字
8、符异步通信方式。 6.1.2 水文 自动 监测系统设计与建设时,应根据采用的数据传输信道类型及其特性和项目需求,使用 相应 帧结构,从本 标准 规定的报文结构中选择适宜的报文正文、要素编码组合,确定适合于信道传输的 单帧报文长度。短信报文单帧长度不宜超过 140个 ASCII 字符 ,北斗卫星短报文单帧长度不宜超过 70 个 ASCII 字 符 。 6.1.3 中心站地址编码见附录 A, 自动监测 站分类码编码见附录 B, 信息 编码要素及标识符见附录 C。 对于未做规定的 中 心 站地址编码、 自动监测 站分类码、 信息 编码要素及标识符,可在预留的自定义区间 内加以扩展定义。在编码帧结构中
9、, 中 心 站地址编码、自动监测站分类码、 信息 编码要素及标识符、 自 动监测 站参数配置应采用相应的编码方式。 6.1.4 不同信道传输波特率的选择应 符合 SL 61的规定。 6.2 报文帧结构框架 6.2.1 帧基本单元 帧基本单元为字节,每字节包含 8个数据位、 1个起始位“ 0”和 1个停止位“ 1”,无校验。帧基本 单元结构见表 2。 表 2 帧基本单元结构 起始位 8 个数据位 停止位 “ 0”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1” 6.2.2 报文帧控制字符定义 报文帧控制字符定义见表 3。 表 3 控制字符定义 控制字符代 码 功能 使用说明 *( 帧起始
10、 ASCII 字符编码报文帧起始 ) 帧结束 ASCII 字符编码报文帧结束 STX 传输正文起始 SYN 多包传输正文起始 多包发送,一次确认的传输模式中使用 ETB 报文结束,后续有报文 在报文分包传输时作为报文结束符,表示传输未完成,不可退出通信 ENQ 询问 作为下行查询及控制命令帧的 报文结束符 EOT 传输结束,退出 作为传输结束确认帧报文结束符,表示可以退出通信 ETX 报文结束,后续无报文 作为报文结束符,表示传输完成,等待退出通信 ACK 肯定确认,继续发送 作为有后续报文帧的“确认帧”报文结束符 NAK 否定应答,反馈重发 用于要求对方重发某数据包的报文结束符 ESC 传输
11、结束,终端保持在 线 在下行确认帧代替 EOT作为报文结束符,要求终端在线。保持在线 10 min内若没有接收到中心站命令,终端退回原先设定的工作状态 6.2.3 报文帧结构 DB41/T 19202019 4 6.2.3.1帧结构框架规定 水文 自动 监测数据传输时 应采用表 4规定的上行报文帧结构框架, 表 5规定的下行报文帧结构框架。 传 输 数据 帧 应满足此帧结构框架规定, 传输顺序为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表 4 上行报文帧结构框架 序 号 名称 编码说明 1 报 头 帧起始符 *( 2 中心站地址码 范围为 1 255(两字节 16进制) 3 自动监测 站编 码 8位 自动
12、监测 站编码 4 帧长度 为该值以后所有数据的字节数,为 2字节 ASCII码 5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4字节 ASCII 6 电池电压 2字节 ASCII码 7 故障属性 2字节 ASCII码 8 报文正文 9 流水号 2字节 ASCII码 10 CRC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 X 16+X14+1, 4字节 ASCII码高 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1 控制字符 ETB/ETX 12 帧结束符 ) 表 5 下行报文帧结构框架 序 号 名称 说明 1 报 头 帧起始符 *( 2 自动监测 站地址 8位 自动监测 站编码 3 中心站地址 范围为 1 255(两字
13、节 16进制) 4 密码 5 功能码 6 帧 长度 7 报文起始符 STX/SYN 8 包总数及序列号 报文起始符为 SYN 时编入该组,其他情况下省略 9 报文正文 10 控制 符 ENQ/ACK/NAK/EOT/ESC 11 CRC校验码 校验码前所有字节的 CRC 校验,生成多项式: X 16+X14+1, 4字节 ASCII码高 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 12 帧结束符 ) 6.2.3.2中心站地址编码 中心站地址编码为 2字节 ASCII码, 中心站 地址 编码 见附录 A中心站地址编码。 6.2.3.3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DB41/T 19202019 5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 为
14、4字节 ASCII码。报文类型占用前两个字节, 其内容规定如下: a) 正点发报和遥测站按照规定段次发布的报文:“ AA” ; b) 人工置数: “ BB”; c) 加报或召测信息:“ CC”; d) 测试信息:“ TT” 。 系统数据帧功能代码部分预留后两个字节的内容,不再规定具体内容,可根据设备情况由设备提供 商自行规定内容,若不利用这两个字节充 0。 6.2.3.4电池电压 电池电压信息 为 两字节 ASCII码 ,16进制 ,为 自动监测站蓄电池 电压的伏特值,前一字节表示电压整 数值,后一字节表示电压小数值。 6.2.3.5故障属性 故障属性代码 为 两字节 ASCII码, 16进制
15、, 表示 自动 监 测站 设备和传 感器的故障类型, 用于 中心 站 监控 、判断自动监测站故障 类型 , 管理 维护人员据此信息处理 自动监测 站相应设备故障,故障属性代码 见表 6。 表 6中未列出的 自动 监 测站设备和传感器的故障类型 可在预留故障属性代码中自行选择故障属性 代码。 表 6 故障属性代码 序号 故障属性代码 故障信息 1 01 蓄电池电压过低报警 2 02 GSM/GPRS通信模块故障 3 03 卫星通信设备故障 4 04 主站短传电台故障 5 05 从站短传电台无应答 6 06 RTU设备存储设备异常 7 07 雨量计设备异常 8 08 浮子水位计 设备异常 9 09
16、 压力水位计设备异常 10 0A 雷达水位计设备异常 11 0B 电子水尺设备异常 12 0C 气泡水位计设备异常 13 0D 10CM处墒情传感器异常 14 0E 20CM处墒情传感器异常 15 0F 40CM处墒情传感器异常 16 10 蒸发设备异常 17 11 充电系统故障 18 12 SIM卡故障 19 13 卫星通信卡 故障 20 14 流量计设备故障 21 15 图像、视频采集设备故障 22 16-FF 预留故障属性代码 DB41/T 19202019 6 6.2.3.6流水号 流水号 为发送报文编号 , 为两 字节 ASCII码 , 采用两位十六进制计数, 在 00 FF范围内
17、循环记数, 每发送一次记一次 。 6.3 链路传输规约 6.3.1 链路传输模式及其应用规定 6.3.1.1 链路传输模式种类 链路传输模式种类 按照 SL 651 2014中 6.3.1.1的规定执行。 6.3.1.2 链路传输模式应用规定 链路传输模式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M1, 自动监测 站为通信发起端。 自动监测站 发出报文后,中心站不需响应。 可用于发送自报报 文或响应中心站召测指令上报数据 ,包括测试报、定时报、加报、人工置数报;无下行帧。 b) M2, 自动监 测站 为通信发起端。 自动监测 站发出报文后,中心站接收报文正确,应响应发送“确 认”报文;中心站接收报文无效,则
18、不响应。 自动监测 站收不到响应报文应启动重发机制,最 多重发 2 次。可用于发送自报报文 或响应 中心站 召测指令上报数据 ,包括测试报、 定时报、加 报、小时报、人工置数报;其上行帧 控制字 符为 ETB/ETX;下行帧为“确认”帧, 控制字 符为 EOT/ESC。 c) M3, 自动监测 站为通信发起端。 自动监测 站连续发出多包报文后,中心站 在 正确接收全部数据 包 后 仅应回答 1 次确认报文;若有错误 或丢失 数据包,中心站应发送包括错误 或丢失 数据包序 列 号(包序列号,每包单独重发)的响应包, 自动监测 站重发相应序列号包数据,最多重发 2 次。 可用于发送多帧自报报文 或
19、 响应中心站召测指令上报数据 。其上行帧报文 控制 符为 ETB/ETX(收 到 NAK 的重发包用 ETX);下行帧为“确认 /否认”帧,报文 控制 符为 EOT/NAK/ESC。 d) M4,中心站为通信发起端。中心站发出 召测或遥调 报文后, 自动监测 站接收 召测或遥调 报文正 确,应发送响应帧;如 自动监测 站接收 召测或遥调 报文无效,则不响应。用于查询 自动监测 站 数据,设置(修改)运行状态参数、控制 自动监测 站运行。下行帧为“查询 /确认”帧,报文 控 制 符为 ENQ/ACK/EOT;上行帧为响应帧,报文 控制 符为 ETB/ETX。 6.3.2 链路传输基本规则 6.3
20、.2.1 数据 帧 的字符之间无线路空闲间隔; 帧 之间的线路空闲间 隔应考虑信道网络延时、中间环节 延时、终端响应时间、波特率等因素; 在两个数据包之间应至少等待一个线路空闲间隔。 6.3.2.2 对于自报式工作制式,通信发起端是 自动监测 站,接收端是中心站;对于查询应答工作制式, 通信发起端是中心站,接收端是 自动监测 站。发起端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响应报文,应作为超时 出错处理,超时等待时间应根据不 同的信道类型来确定;超时出错后发起端应启动重发机制。 6.3.2.3 数据重发由通信发起端控制,应重发 2次;若连续三次超时,应退出通信,等待下次重新建 立链路。 6.3.2.4 对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1920-2019 水文自动监测数据传输规约 1920 2019 水文 自动 监测 数据传输 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