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1658-2010 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pdf
《DB37 T 1658-2010 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1658-2010 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7 B 0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16582010 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 2010 - 08 - 31 发布 2010 - 10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T 16582010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安市农业科 学研究院、山东嘉元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蒙阴县科学技术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万鲁长、张君亭、宋爱荣、郭立忠、安秀荣、单
2、洪涛、郭惠东、李保来、窦宗 礼。 DB37/ T 16582010 1 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灰树花( Grifola frondosa)的产地环境、栽培基质、生产管理、采收加 工、病虫害防控、质量管理和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无公害食品灰树花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096 食用菌卫生标准 GB
3、/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9687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446 灰树花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 5095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 5333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4、2006年3月27日农业部令第62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无公害灰树花 pollutio n-free Grifola frondosa 指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 5358要求,生产过程按照NY/T 5333规范生产,生产投入品执行NY 5099规 定,并有限制地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GB 7096、NY 5095和NY/T 446标准,经专门机构 认定合格并许可使用无公害产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灰树花产品。 4 产地环境 DB37/ T 16582010 2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 5358的规定。栽培
5、场地地 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和 水源清洁。每季栽培结束后,及时清理废菌料和(或)覆土,对菇场进行消毒。 5 生产技术要求 5.1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利于控温、保湿、通风、见光和防治病虫害。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简易荫棚、林地弓棚、 日光温室、工厂化菇房等多种设施栽培。所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灰树 花产品造成污染。 5.2 栽培季节 山东省采用大棚设施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栽培,春季宜于23月份制菌袋,45月份出菇,或34 月份制菌袋,6月份覆土,秋季出菇;秋季宜于8月底9月初制菌袋,1011月份出菇。若采取工厂化 菇房栽培,则可周年生产。 5.3 品种选
6、择、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5.3.1 品种选择 按照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菇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 高产, 经省级以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的品种, 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株型和色泽的灰树花品种, 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使用转基因技术育成的灰树花菌种,应执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 理条例的规定。 5.3.2 菌种生产及质量要求 菌种生产过程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符合NY/T 1742的要求。菌丝粗壮、致密、 洁白,气生菌丝少,无杂菌污染。 5.4 生产材料 5.4.1 主辅原料 主辅原料符合NY 5099的要求。可利用的栽培
7、原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麦麸、生壤土等。栽 培基质中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 5.4.2 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符合NY 5099的规定。要求土质疏松,孔隙度大,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土粒直径以0.5cm 2cm为宜,pH7.0pH7.5。 5.4.3 生产用水 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符合GB 5749的要求。喷水中不得加入药剂、肥料。 5.4.4 肥料及添加剂 符合NY 5099的要求。不得使用生长激素类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 5.5 培养料配方 DB37/ T 16582010 3 灰树花栽培料配方宜选用: a) 配方 1:杂木屑 70%,麦麸 15%,玉米粉 8%,黄豆粉 4%,蔗
8、糖 1%,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 b) 配方 2:棉籽壳 60%,生壤土 10%,麦麸 10%,玉米粉 12%,黄豆粉 6%,蔗糖 1%,石膏粉 1%; c) 配方 3:板栗树木屑 45%,棉籽壳 35%,麦麸 12%,黄豆粉 5%,蔗糖 1%,过磷酸钙 1%,石膏粉 1%; d) 配方 4:板栗树木屑 68%,麦麸 15%,生壤土 8%,玉米面 4%,黄豆粉 3%,蔗糖 1%,石膏粉 1%。 以上配方pH值均调至6.57.0,料水比为1+1.3左右。 5.6 栽培袋制作 灰树花宜采用熟料袋栽。按配方均匀拌料后人工或人工辅助机械装袋。采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 筒膜,规格为 l7cm 3
9、5cm,装料时掌握内松外紧,将袋端料面按压平实,在料面中央打一通气孔至料袋 底部,袋口套直径 3cm、高 3cm 的套环,塞棉塞,封防水纸,或不用套环,直接用线绳或塑料绳扎紧后 灭菌。 在 0.15MPa 压力下蒸汽灭菌 2h, 或采用 100常压蒸汽灭菌 10h。 待料袋自然冷却至 30以下时, 按常规无菌操作接种。 5.7 发菌管理 发菌培养室清洁卫生, 进袋前进行消毒处理。 调节温度 2528, 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 60%65%, 保持通风、避光。接种 3d 后进行菌袋检查,对杂菌污染的菌袋及时挑出处理。培养 15d 后增加散射光 照,温度控制在 2225,加强通风,双层膜菌袋脱去外层膜
10、增加通气。30d 后菌丝长满袋,表面形 成菌皮,并逐渐隆起,颜色变为灰白色至深灰色,形成原基。 5.8 出菇方式与管理 5.8.1 袋式出菇 将形成原基的菌袋移入出菇棚, 保持温度2022, 空气相对湿度85%90%, 光照200lx500lx, 约 5d 后除去套环、棉塞,松开袋口,直立于出菇层架上,袋口上覆纸喷水保湿,每天通风 23 次,每 次 1h。出菇管理中期,菇体生长较快,要加大通风、增湿,保持光照,促使菇体充分生长。至生长后 期,温度降至 1820,空气相对湿度降至 80%85%。经 20d25d 管理,即可采收。 5.8.2 覆土出菇 沿菇棚方向挖宽 55cm,深 25cm 的地
11、畦,畦间距 80cm,中间设排水沟。排袋前在畦内先灌浇一次大 水,待水渗干后,在畦底和畦边撒一层石灰粉,再用地表下 10cm 干净土铺平畦底。当菌袋料面原基出 现皱褶、伴有黄色水珠分泌时,脱去塑料袋,将菌棒原基朝上整齐排列在畦内,相邻菌棒靠紧,每 4 个菌棒一组,组间留有 3cm5cm 的空隙,填覆土,保持菌棒上表面齐平,上覆 2cm3cm 厚的土层,然 后向畦内灌水,使土落实,保持表面平整,土层厚 1cm2cm,最后用塑料薄膜将畦四周边缘包严,并 于畦面稀疏铺一层直径为 1.5cm2.5cm 大小的洁净石子,隔离菇体和土层。 覆土后,控制棚内温度 1622为宜,每天喷水一次,高温季节需往草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1658-2010 无公害食品 灰树花生产技术规程 1658 2010 公害 食品 花生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