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345-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DB37 T 3345-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345-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6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7.060 X1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345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of Enterprise Security Production Graded Risk Control System in Wheat Flour Processing Industrys 2018 - 06 - 29 发布 2018 - 07 - 29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345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
2、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山元、张宜强、张玉喜、李祖一、尚成强、唐智勇。 DB37/T 33452018 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 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小麦粉加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 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小麦粉加工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
3、和指导山东省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 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37/T 33452018 1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 实施步骤, 明确风险点划分、 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确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同类型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 法和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记录文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4、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 B37/T 2974-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粉加工企业 小麦粉加工企业是指将小麦除去杂质,经搭配、调节水分、破碎、剥刮胚乳、分级提纯、研磨筛理, 生产出含麸屑甚少的各级小麦粉的生产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3.2 原粮 未经加工的粮食的统称。 4 基本要求 4
5、.1 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双重预 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具体负责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工作任务落实,对体系建设、运行 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4.1.1 组长职责 确保体系建设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建立、健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全员参与; 组织制定和实施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相关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计划和其他体系文件。 DB37/T 33452018 2 4.1.2 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对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进行统一部署
6、、协调; 组织、协调分管范围内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 制定体系建设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实施教育培训工作; 负责各部门履职情况的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3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负责编制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相关制度、和其他体系文件; 负责对公司体系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并实施考核,指导公司各部门体系建设工作; 负责对各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监督评估; 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督促落实职业卫生管控措施。 4.1.4 其他部门职责 财务部负责按要求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 使用落实情况。 技术、
7、设备、生产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各生产车间及班组负责本区域内的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及时更 新,同时要求本部门人员全员参与风险分析、评价及管控工作;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 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1.5 岗位员工职责 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分析,按照评价结果实施风险分级 管控。 4.2 实施全员培训 小麦粉加工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培训
8、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等内容,编制 培训教材,根据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保留培训记录,培训结束后实行闭卷考试, 成绩记入个人培训档案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培训档案中应包括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主要培训内容、 授课人及考核结果等基本信息。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及运行考 核奖惩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制度文件,并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部门,确保各岗位人员熟知制度要求。 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风险点,编制本企业的 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
9、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 险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统计表等。 4.4 落实责任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及运行考核奖惩制度,根据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要求分级考核、分 部门(车间)考核、全员考核。考核采用积分制,根据考核分数,实行阶段性奖惩及年终奖惩,并且考 DB37/T 33452018 3 核奖惩与工资挂钩。考核项目主要包括: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各部门及成员履职情况,体系建设学习培训 工作实施情况,各部门岗位对风险点划分确定、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分级管控等具体实施运 行情况,各类记录分析、管控清单等技术文件管理存档情况等。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
10、.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根据DB37/T 2974-2017第5.1.1.1条要求,企业应将风险性较大的区域、场所和建构筑物比如粮食 筒仓区、除尘系统、粮食输送系统等划分为区域、场所类风险点,同时各区域、场所内现有的设备设施 确定为风险点,包括磨粉机、皮带输送机、提升机、除尘器、打包秤等。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根据DB37/T 2974 -2017第5.1.1.2条要求, 企业应将各岗位存在的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作为风险 点。如清理、制粉、巡检、打包、装车等常规作业活动以及动火作业、登高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检维 修作业等
11、非常规的作业活动。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通过详实的调查和工程分析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 建 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1)、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2)。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DB37/T 2882-2016第6.2.2.2条适用于本条款。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企业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针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 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5.2.1.2 企业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法)
12、针对区域、场所、设备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建立安 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5.2.2 辨识范围 企业应按照DB37/T 2974-2017第5.2.2条要求辨识危险源。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初次开展危险源辨识,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培训完成后选择危险性较 大的场所作为试点,由该区域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组织,该区域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按照 DB37/T 2974-2017第 5.2.3 条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 DB37/T 33452018 4 5.2.3.2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开展危险源辨识时,应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 或作业内容的基础
13、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在作业活动划分时,应以生产(工艺、工作)流程的阶段划 分为主(如原粮检验可分为:初检、过磅、复检三个步骤),也可以采取按地理区域划分(如卸粮坑、 麦间、粉间等处巡检活动)、按作业任务划分的方法(清理、制粉、打包、入库及非常规的动火作业和 有限空间作业等),或几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5.2.3.3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场所、设备或设施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应将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 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重点考虑存在根源性危险源(能量和危险介质)的部位,针对每一检查项目, 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 5.2.3.4 试点结束后,企业应积极
14、推广试点区域的宝贵经验,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小麦粉加工企业可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A),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价,根据评价结 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5.3.2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DB37/T 2974-2017第5.3.2条要求及本企业承受风险能力的大小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 风险判定准则。 5.3.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以下规则判定风险等级: 5 级蓝色: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4 级蓝色: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3 级黄色: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 2 级橙色:属于较大风
15、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 1 级红色: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增加补充 建议措施并落实,将风险降至可接受,保留在重大风险清单内,并建立过程记录文件,只有当 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3.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建立重大风险点统计表(参见附录C)。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 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在划分为 20、21 区域内进行动火作业的;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 具有中毒窒息、粉尘爆炸、火灾等危险
16、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3.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DB37/T 33452018 5 按DB37/T 2974-2017中5.4条综合考虑并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对本指南5.3.4条中第3款、第4 款、第5款,经风险评价为低于或等于二级的,企业可继续作业,但应将其按重大风险进行管控,管控 层级提级为最高层级,并保证现有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对5.3.4条中第1款、第2款、第6款应立即采取补 充措施进行整改,并按重大风险进行管控,管控层级提级为最高层级
17、。 5.5 风险分级管控 5.5.1 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按DB37/T 2974-2017中5.5的要求确定管控层级为四级,分别为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 班组和岗位级,小麦粉加工企业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 5.5.2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DB37/T 2974-2017第5.5.2条适用于本条款。 5.5.3 风险告知 DB37/T 2974-2017第5.5.3条适用于本条款。 6 文件管理 企业应根据DB37/T 2974-2017第6条要求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 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
18、设,小麦粉加工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部分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较大以上风险点均新增了管控措 施,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均设置了告知牌,专人负责维护; 危险区域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登高作业等危险作业以及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均建立了作 业票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各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等;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保证该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信息化管理 在风险分级管控成果
19、文件整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省安监局推进“两体系一平台”信息化管理工作 要求,分别将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分析评价记录等信息录入山东省安 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信息系统平台,并且在每一轮改进后,或者风险点信息发生变化后,及时更新。 9 持续改进 9.1 评审 DB37/T 33452018 6 每年年底,对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评审,对风险管控工作进行检查,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风险管控 工作的措施。 9.2 更新 DB37/T 2974-2017第 8.2 条适用于本条款。 9.3 沟通 企业应进行有效的内部和外部沟通,将每次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培训的形式向内部员工传达,采取 进厂
20、告知的形式向进入厂区的相关方传达风险信息。 DB37/T 334520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 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1.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可能性(L)与事件发生的频率、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有关。现有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 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表1所列等级数字越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表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判定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
21、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 ,或在正常情况 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 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 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 ,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 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
22、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 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对照表2,从法律法规符合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停工情况和对企业形象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 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表 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公司停工停产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2条或2条以上生产线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 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
23、、慢 性病 1万元以上 1条生产线或部分设备 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 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 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 几乎不停 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DB37/T 33452018 8 3.确定风险(R) 确定了L和S值后,根据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4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分级。(注: 风险度 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至少不能低于国家 或地方法规要求。) 表 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 R)及控制措施 风险值 评价等级 风险分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2
24、0-25 1级 重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15-16 2级 较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8-12 3级 一般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4-7 4级 低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1-3 5级 低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表 4 风险矩阵表 严重性S 可能性L 1 2 3 4 5 1 1(5级) 2(5级) 3(5级) 4轻度危险 5轻度危险 2 2(5级) 4(4级) 6(4级) 8(3级) 10(3级) 3 3(5级) 6(4级) 9(3级) 12(3级) 1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345-2018 小麦粉加工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345 2018 小麦粉 加工 行业 企业 安全生产 风险 分级 体系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