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2080-2012 魁蚶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
《DB37 T 2080-2012 魁蚶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2080-2012 魁蚶苗种繁育技术规范.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150 B 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20802012 魁蚶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of Artificial Breed for Scapharca broughtonii 2012 - 03 - 21 发布 2012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2080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邱兆星、刘广斌、李莉、宋娴丽、吴
2、莹莹、刘梦侠、郑永允。 DB37/T 20802012 1 魁蚶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苗种繁育的术语与定义、环境与设施、亲贝培育、 催产孵化、浮游幼体培育、附着、稚贝培育、出池、池塘中间培育、海上中间培育、苗种收获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沿海海域魁蚶苗种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
3、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2001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2002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浮游幼体 指营浮游生活的各期幼虫的总称。 3.2 D 形幼虫 又称初期面盘幼虫或直线铰合幼虫,主要特征是壳腺分泌的贝壳包裹了全身,形成两片侧面观象英 文字母D的壳。 3.3 壳顶幼虫 D形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铰合线开始向背部隆起,形成壳顶。此期幼虫称为壳顶幼虫。 3.4 眼点幼虫 壳顶幼虫后期,在鳃基的前方出现一对黑褐色的腺体,称为眼点。此期幼虫称为眼点幼虫。 DB37/T 20802012 2 3.5 附着
4、幼虫从浮游生活转变为底栖生活的生物学过程。 3.6 附着基 供幼虫附着的基质,称为附着基。 3.7 稚贝 浮游幼虫后期,面盘完全退化,钙质的贝壳形成,足部发达,用鳃呼吸,营底栖生活。这一向成体 过渡的发育阶段个体,称为稚贝。 3.8 壳长 从壳前端至后端的最大距离。 3.9 增殖苗种 用作放流增殖的壳长10mm的稚贝。 4 环境与设施 4.1 环境 4.1.1 场址选择 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相对安静,海水、淡水取水方便、充足,供电稳定,交通、通讯便利。环境 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4.1.2 水质条件 水源符合GB 11607的规定,水质符合NY 5052-2001的要求,盐度
5、2632,温度328,pH值7.7 8.3。 4.2 设施 4.2.1 车间 一般以工厂化培育车间为主,配有整套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控光、水处理等系统。 4.2.2 苗种培养池 600cm(长)400cm(宽 )150cm(高)的水泥池,池底、池壁应为5层抹面。 DB37/T 20802012 3 4.2.3 饵料培养池 400cm(长)300cm(宽 )100cm(高)的水泥池,池底、池壁应为5层抹面。 5 亲贝培育 5.1 亲贝来源 亲贝应从原产海域、原种场或良种场获得。 5.2 亲贝要求 采用3龄5龄亲贝,壳长7cm以上。 外壳规则、完整、无畸形,无牡蛎 、藤壶、石灰虫、才女虫等
6、附着物,足部无外伤,刚毛无脱落。亲贝活力强,受刺激贝壳能快速闭合。肥满度好,性腺成熟而饱满。 5.3 产地条件 产地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5.4 消毒措施 洗净亲贝,用浓度1510 -6 2010 -6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3min5min后,用砂滤海水洗净。消 毒用药物应符合NY 5071-2002的规定。 5.5 培育条件 可在苗种培养池进行亲贝培育,光照强度400lx1000lx为宜。用水应经过沉淀、过滤处理。盐度 2632,最佳为30;pH值7.78.3。海水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要求,培育水质符合N Y 5052要求。 5.6 强化培育 5.6.1 培育温
7、度 每d升温不超过1,每7d升温不超过4。至22恒温培育。 5.6.2 培育密度 亲贝平铺于浮动网箱,5粒/m 2 10粒/m 2 。 5.6.3 充气 前期中量充气,后期微量充气。 5.6.4 换水和倒池 池水水位不低于50cm。亲贝培育期换水应换相同温度的海水,前期每d换水1/3或添加新水1/3,后 期每d换水1/4或添加新水1/4。每7d10d左右根据发育情况倒池一次。倒池时动作轻缓。 5.6.5 饵料 以3011、叉鞭金藻等金藻为主,辅以新月菱形藻、角毛藻等硅藻以及扁藻。金藻、硅藻、扁藻数量 比例以2:1:1为宜。日投饵8次,投饵后单胞藻密度3104个/ml4104个/ml为宜,根据水
8、温、魁蚶 性腺发育情况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 DB37/T 20802012 4 6 催产孵化 6.1 催产 阴干刺激2h3h后,流水刺激1h2h。然后升温刺激,升温幅度2为宜。 6.2 受精 一般采用雌雄亲贝同池分开排精排卵的方式受精。即以网框分别放置雌雄亲贝,待雄性亲贝排放精 子达到一定浓度后即检出,以便控制精子浓度,提高受精率。 6.3 孵化 持续微充气,受精卵孵化密度20粒/ml40粒/ml。理化条件以温度2123、盐度2632、pH 值7.78.3、光照强度400lx1000lx为宜。 7 浮游幼体培育 7.1 D 形幼虫选优 发育为D形幼虫后20h内选优。方法:停止充气,20min后
9、用虹吸法将水体上层的D形幼虫移入育苗池 培养。 7.2 浮游幼体培育密度 主要包括: D 形幼虫期:10 粒/ml15 粒/ml; 壳顶幼虫期:8 粒/ml10 粒/ml; 眼点幼虫期:5 粒/ml8 粒/ml。 7.3 充气 持续中量充气,保持水体溶解氧在5mg/L以上。充气石目数100目,每个充气石作用面积2m 2 。 7.4 换水 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眼点幼虫期分别用300目、250目 、200目3种规格的筛绢网箱滤苗换水。 日换水2次,日总换水量由前期30逐步增加到后期80%以上。换水时使用同温砂滤海水。 7.5 投饵 D形幼虫肠道形成以后即可投喂饵料。D形幼虫期饵料以金藻、角毛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2080-2012 魁蚶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80 2012 苗种 繁育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