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 T 1151-2019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pdf
《DB36 T 1151-2019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 T 1151-2019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pdf(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100.01 A 9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11512019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food safety city 2019 -0 8 - 22发布 2019 - 08 - 22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 T 1151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曾建华、罗文斌、蒋海伟、毛炜翔、王新华、李燕京、
2、胡霞。 DB36/T 11502019 2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西省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党政同责、源头治理、全程监管、打击 违法犯罪、企业主体责任和社会共治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参加食品安全城市(县)创建的设区市和县(市、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 316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农
3、质发201415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食品安全城市 food safety city 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党政同责落实到位,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有效,严格实施全程监管,严厉打 击违法犯罪行为,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的城市。 4 必要条件 申请食品安全城市必须满足以下5方面: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未发生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 食品安全事件。 当地群众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不低于70%,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不低于75%,对创建工作的 支持率不低于85%。 每年食品检验量达到4份/千人。其中,主要针对农药兽药残留的
4、食品检验量每年不低于2份/ 千人。 依法应查办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办率100%,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完成率100%,应 公开的监督执法、行政处罚信息公开率100%。 出台并实施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的相关文件。做到地区、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事权划分明 确,不存在交叉重复或漏洞盲区。 5 党政同责 DB36/ T 11512019 3 5.1 工作机制 5.1.1 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定期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完善食品安全创建工作机制。 5.1.2 地方党委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党委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所占权重不低于3%)。 5.1.3 地方党委政府将食品安全纳入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5、。 5.1.4 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健全食品安全工 作责任制。 5.2 监管体制 5.2.1 行政区域内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及食品安全办建设有力,健全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督查考评 等机制制度。 5.2.2 完善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5.2.3 基层协管员或信息化队伍健全,应保障其培训、考核及报酬制度。 5.3 “四有两责” 5.3.1 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以及各类开发区、新区、风景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岗位设 置合理、权责划分明晰,监管人员数量合理。 5.3.2 县、乡级行政区域内全部科学划定食品安全网格,合理配备监管协管力量,建
6、立健全工作制度。 5.3.3 各级监管队伍的办公业务用房、执法车辆、执法装备、设施配备达到相应建设标准要求。 5.3.4 市、县两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达到相应建设标准及能力要求。 5.3.5 鼓励建立职业化专业化检查员队伍,明确检查员的资格标准、检查职责、培训管理、绩效考核 等要求。 5.4 规划与经费 5.4.1 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5.4.2 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5.5 科技创新 5.5.1 加强资源统筹,针对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监管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5.5.2
7、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5.5.3 支持培养企业创新领军人才。 6 源头治理 6.1 农产品质量安全 6.1.1 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达到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的有关要求,建立起有效的食用 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及衔接机制。 6.1.2 行政区域内80%的“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创建成为国家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6.2 耕地污染源头治理 6.2.1 摸清耕地土壤污染的分布及其对粮食和其他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 别划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 DB36/T 11502019 4 6.2.2 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严禁污染严重耕地种植食用农产品。
8、 6.2.3 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6.3 粮食质量安全 6.3.1 严把粮食收购、贮存、运输关。 6.3.2 配备充足的粮食烘干服务设施。 6.3.3 建立重金属等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 6.4 肉类、蔬菜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 6.4.1 中央财政支持开展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的城市,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市场、超市 以及学校、医院、中型以上餐饮企业等团体消费单位信息化追溯体系覆盖率不低于70%并稳定运行。 6.4.2 非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基本建成肉类、蔬菜等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并稳定运行,覆盖率不低于 50%。 6.5 餐厨废弃物集中收集、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9、6.5.1 餐饮服务单位每日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进入集中收集处理体系,集中收集处置单位定期向社会公 示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废弃物收集处置量。 6.5.2 及时发现并查处餐厨废弃物以“地沟油”等形式回流餐桌的案件。 6.5.3 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按要求通过验收。 6.6 食品产业集约化与规模化 6.6.1 国家食品相关产业政策得到落实,食品规模化生产和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程度较高。 6.6.2 农贸市场等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分布满足需求,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率较高。 6.6.3 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或安排资金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6.6.4 开展现代食品工业基地建设示范,带动食品产
10、业转型升级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6.7 食品品牌 6.7.1 加强品牌建设,保护和传承食品行业老字号,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6.7.2 食品企业将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融入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形象、 企业制度,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7 全程监管 7.1 食品安全标准 7.1.1 鼓励创建城市按照发达国家或地区更加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当地食品安全状况开 展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本地食品安全工作。 7.1.2 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和宣传贯彻培训。 7.2 智慧监管与运用大数据 7.2.1 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稽查执法、应急管理、检验监测、风险
11、评估、信用管理、公共 服务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 7.2.2 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 DB36/ T 11512019 5 7.2.3 建立完善的监管对象数据库和高效的信息化监管系统,信息化监管食品安全,实现“机器换人”。 7.3 食品生产经营者现场检查 7.3.1 实施标准化现场检查制度,实现现场检查规范化、监管信息公开化。 7.3.2 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开展风险等级划分,科学制定市、县级检查计划,确 定检查项目、频次。市级根据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实际按一定比例开展双随机检查、飞行检查;县级 对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小作坊进行日常监
12、督检查、双随机检查和飞行检查,实现现场检查全覆盖。 7.4 抽样检验 7.4.1 市、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 鲜蛋、水产品、奶等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抽检任务以及小企业、小作坊和餐饮服务单位抽检任务,以及 对消费者关注度高和消费量大的食品小作坊产品年度监督抽检覆盖率70%以上。 7.4.2 全面掌握本地农药兽药使用品种、数量,特别是各类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中农药兽药使 用情况,制定的年度抽检计划和按月实施的抽检样本数量要结合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能够覆盖全 部当地生产销售的上述品种,每个品种抽样不少于20个。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全面开展
13、上下游溯源追 查,产品召回、处置等后处理工作及时彻底。 7.4.3 按规定完成新收获和库存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放心粮油”检测抽检等任务。 7.5 监测报告 7.5.1 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区域并延伸到乡镇和农村,食源性疾病监测 报告系统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7.5.2 医疗机构发现其接收的病人属于食源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应按规定报告。 7.5.3 卫生行政部门在调查处理传染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以 及接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食源性疾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报告信息,应及时通报同级市场监管部门。 7.6 本地行业共性隐患问题 7.6.1 风险
14、隐患排查处置制度完善,能够通过明查暗访、投诉举报、检验检测等各种手段,主动排查、 定期研判、及时处置本地出现的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业共性隐患问题。 7.6.2 有效治理国家食品安全规划中提出的危害食品安全的“潜规则”和相关违法行为。 7.7 餐饮业质量安全 7.7.1 获得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全面推行“洁厨亮灶”。 7.7.2 落实网络订餐平台食品经营资质审核责任,完善网络订餐在线投诉和售后维权机制。 7.7.3 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学校食堂、医院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的主管部门加强对集中 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 7.7.4 督促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建立自查制度、落实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 1151-2019 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规范 1151 2019 食品安全 城市建设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