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2975-2017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规程.pdf
《DB34 T 2975-2017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2975-2017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规程.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77.040.20 J 2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9752017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规程 NDT procedures for the thick wall steel pipe internal defect in the circumferential butt weld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975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
2、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三兴检测有限公司、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本标准起草人:景卫东、史红兵、俞涛、胡国宏、孙树楠、魏民、黄求军、何明星、申剑、王伟。 DB34/T 29752017 1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无损检测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称厚度大于或等于 25 mm,管径大于或等于 159 mm 且不大于 2000 mm 的钢制管 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 不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3、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JB/T 7902 无损检测 线型像质计通用规范 NB/T 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NB/T 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NB/T 4701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称厚度 nominal thickness 受检工件母材的公称壁厚,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 透照厚度
4、penetrated thickness 中心透照时,透照厚度为打底层厚度。双壁垂直透照时,透照厚度为 2 倍打底层厚度。 3.3 焦距 focal distance 沿射线束中心测定的射线源与胶片之间的距离。 3.4 射线源尺寸 source size DB34/T 29752017 2 射线源的有效焦点尺寸。 3.5 缺陷 defect 按照无损检测方法检测出的不连续性。 3.6 基准灵敏度 basic sensitivity 用于缺陷定量和缺陷的等级评定的记录灵敏度。 3.7 扫查灵敏度 scanning sensitivity 实际检测扫查时的灵敏度。 4 一般要求 4.1 无损检测人
5、员资格 4.1.1 从事本规程规定的无损检测工作的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与其 从事的无损检测方法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4.1.2 从事无损检测结果评定的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检测方法的 级或 级以上资格。 4.1.3 现场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师应具有无损检测 级或 级资格。 4.2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 4.2.1 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其性能还应符合 NB/T 47013.1 的要求。 4.2.2 无损检测设备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 4.3 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4.3.1 无损检测方案 工程检测前,应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编制无损
6、检测方案。 无损检测方案应由具有 级及以上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编制, 级无损检测人员审核,现场技 术负责人批准。 4.3.2 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 对具体的被检工件,还应编制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 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应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 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应由具有无损检测 级及以上资格的检测人员编制、审核,无损检测 级 人员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批准。 5 检测方法 DB34/T 29752017 3 5.1 当对接焊接接头打底焊(厚度应为 815 mm)焊接完成后,对打底层焊缝进行的射线检测。 5.2 对接焊接接头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检测。 6 射线检测 6.1 射线检测
7、人员 射线检测人员除符合 4.1 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 GB 18871 的规 定;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 5.0(小数记录值为 1.0),从事 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6.2 检测设备、器材 6.2.1 射线源 射线检测的射线源可以使用 X 射线机,也可以使用 Se 75 射线源。 6.2.1.1 X 射线机 每台在用的 X 射线机均应做出常用检测材料的曝光曲线,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屏、 焦距、射线能量等条件和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均应符合所使用的检测标准的规定
8、。 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 6.2.1.2 Se 75 射线源 使用的 Se 75 射线装置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射线源的使用应符合环保部门的有关管理要求。 6.2.2 胶片 在满足射线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应采用 C5 类胶片。 采用 Se 75 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采用 C4 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6.2.3 增感屏 X射线检测时,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的厚度均为 0.03 mm。 Se 75 射线检测时,采用铅箔增感屏,前、后屏的厚度均为 0.1 mm。 6.2.4 观
9、片灯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 6.2.5 黑度计 6.2.5.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 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 0.05。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 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并形成核查报告。 6.2.5.2 黑度计校验用的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 8 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 04.5 黑度范 围,并在规定的有效检定期内。 DB34/T 29752017 4 6.2.6 像质计 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 JB/T 7902 的规定。 6.2.7 射线剂量仪与个人射线剂量仪 6.2.7.1 配备符合现场检测需要的射线剂量仪,射线剂量仪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
10、在规定的有效检 定期内。 6.2.7.2 检测作业人员必须每人配备个人射线剂量仪,以监测个人累积照射剂量。个人射线剂量仪每 三个月交职业病防治所测定个人吸收剂量。 6.3 检测工艺 6.3.1 表面准备 打底焊接完成后,应清除焊缝表面的焊渣、飞溅等,并经外观检查合格。 6.3.2 透照方法 6.3.2.1 双壁单影垂直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侧,胶片放置在射线源对侧的钢管外表面相应的焊缝部位,并与钢管贴紧固定。 如图1(a)所示。 采用双壁单影垂直透照法时,一次透照有效长度应满足透照厚度比 K 不大于 1.1 的要求。 6.3.2.2 中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钢管中心部位,胶片放置在钢管外表面相
11、应的焊缝部位,并与钢管贴紧固定。如图1(b) 所示。 a.双壁单影垂直透照法 b. 中心透照法 图中: d射线源; F焦距; f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t钢管公称厚度; b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图1 透照方式示意图 DB34/T 29752017 5 6.3.3 射线检测技术等级 AB 级。 6.3.4 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 6.3.4.1 识别标记 一般包括: 管线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返修标记 R1、R2、(其中数字1、2、 表示返修次数)。 6.3.4.2 定位标记 一般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 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
12、十字箭头“ ”表示。 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表示。 6.3.4.3 预曝光 透照前每道焊缝的管线号、焊缝编号、透照日期须在胶片上进行预曝光。 方法是将该道焊缝的全部胶片暗袋叠放整齐,将上述铅字编排后放在胶片靠近边缘的一侧,其他部 位用 5 mm 的铅板全部遮挡,用合适的曝光量进行识别标记曝光。 6.3.4.4 透照时,部位编号、中心标记、搭接标记应放置在打底焊的焊缝上。 6.3.5 像质计的使用 6.3.5.1 选用 JB/T 7902 中规定的线型像质计。 6.3.5.2 双壁垂直透照时,每张底片均应放置一个像质计。像质计应放置在胶片一侧焊
13、缝的一端(在 被检区长度的 1/4 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要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应满足在焊 缝部位能清楚地看到符合 NB/T 47013.2 标准要求的金属丝影像。此时的透照厚度应为打底层厚度的 2 倍。 6.3.5.3 中心透照时,应在钢管内侧等间隔地放置 3 个像质计。要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应满足在焊缝 部位能清楚地看到符合 NB/T 47013.2 标准的要求的金属丝影像。此时的透照厚度应为打底层厚度。 6.3.5.4 中心透照时,当无法在内壁放置像质计时,可以将像质计放置于外侧,但应进行对比试验。 6.3.5.5 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
14、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 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像质计灵敏度的规定,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 合要求。 6.3.5.6 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 标记的影像应 与像质计的标记同时出现在底片上,且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 6.3.6 射线能量选择 6.3.6.1 X 射线检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对不同透照厚度的钢管选择的管电压应不超过表 1 的 规定。 DB34/T 29752017 6 表1 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最高管电压 透照厚度(mm) 8 10 12 14 18 20 24 最高管电压 165 kV 180 kV 19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2975-2017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规程 2975 2017 钢制 管道 对接 焊缝 内部 缺陷 无损 检测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