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687-2017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pdf
《DB14 T 687-2017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687-2017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20 B 05 DB14 山西省 地方标准 DB 14/ T 687 2017 代替 DB 14/ T 687-2012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2017 - 12 - 10发布 2018 - 02 - 10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4/ T 687 2017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4 原种生产 . 3 5 良种生产 . 6 6 贮藏运输 . 7 7 质量检验 . 7 8 产地检疫 . 7 9 生产档案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马铃薯病虫害防控药剂推荐表 .
2、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马铃薯脱毒种薯田间档案观察记载表 . 11 DB14/ T 687 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 14/T 687-2012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与 DB 14/T 687-2012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删除和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订了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第 4章有害生物; 修订了 4.3.3.2药剂拌种; 修订了 4.4.2.2合理施肥; 修订了 4.5.2种植密度; 修订了 4.7病 虫害防控 ; 修订了 4.8.1杀秧; 合并 修订了第6 章 贮藏运输 ; 修订了第
3、 7章检测方法 ; 修订了第 8章产地检疫; 增加了第 9章生产记载; 增加了附录 A、附录 B。 本标准由山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姬青云、杜 珍 、 阎会平、 弓贵明、 柴生武、 田志刚、 苗耿志、 韩慧敏、 杨 春、 杜培兵、 何 江 。 DB14/ T 687 2017 1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的术语、 定义 和 缩略语、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 贮藏 运输、 质量 检验、产地检疫和生产 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脱毒马铃薯原种和良种生产。 2 规
4、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331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 农药合理使用 准则 GB 18133-2012 马铃薯种薯 GB/T 29379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 NY/T 401 脱毒马铃薯种薯(苗)病毒检测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962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检测 NY/T 2678 马铃薯 6种病毒的检测 法 RT-PC
5、R NY/T 2744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检测 核酸斑点杂交法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脱毒种薯 选择无 PSTVd的马铃薯块茎,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 得的、通过病毒检测确认不带 PVX、 PVY、 PVS、 PVA、 PVM、 PLRV和 PSTVd的试管苗(试管薯),经脱毒种薯生产体系逐代扩繁的符合 GB 18133相应要求 的各级种薯。 3.1.2 原原种( G1) 用育种家种子、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防虫网室(棚)等隔离条件下生产,经质量检测达到 GB 18133 相应要求的,用于原种生产的 微型 种薯。 DB14/ T
6、687 2017 2 3.1.3 原种( G2) 用原原种作种薯,在良好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质量检测达到 GB 18133相应 要求 的,用于生产一 级种的种薯。 3.1.4 一级种( G3) 用原种作种薯,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质量检测达到 GB 18133相应 要求 的,用于生产二级 种的种薯。 3.1.5 二级种( G4) 用一级种作种薯,在相对隔离环境中生产的,经质量检测达到 GB 18133相应 要求 的,用于生产商 品薯的种薯。 3.1.6 良种 一级种和二级种的统称 。 3.1.7 有害生物 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物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3.1.8
7、检疫性有害生物 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并进行官方 防治的有害生物。 3.1.9 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 在栽种的植物中存在,影响这些植物本来的用途,在经济上造成不可接受的影响,因而在输入缔约 方境内受到限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VX: 马铃薯 X病毒 ( Potato virus X、 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 PVY: 马铃薯 Y病毒 ( Potato virus Y、 马铃薯重花叶病毒)。 PVS: 马铃薯 S病毒 ( Potato virus S、 马铃薯潜隐花叶病毒)。 PVM: 马铃薯M 病
8、毒 ( Potato virus M、 马铃薯副皱缩花 叶病毒)。 DB14/ T 687 2017 3 PVA: 马铃薯 A病毒 ( Potato virus A、 马铃薯轻花叶病毒 )。 PLRV: 马铃薯卷叶病毒 ( Potato leafroll virus)。 PYDV: 马铃薯黄矮病毒( 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 PMTV: 马铃薯帚顶病毒( Potato mop-top virus) PSTVd: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4 原种生产 4.1 生产方式 开放式生产和网棚设施生产。 4.2
9、产地环境 4.2.1 基地 选择 4.2.1.1 种薯产地应符合 GB 7331的规定。 4.2.1.2 种薯基地应选择年平均气温在 4 6 , 无蚜虫或 蚜虫 较少 的高纬度或高海拔、气候冷凉 的地区。 开放式生产,海拔高度应在 1 300 m以上 ;海拔不足 1 300 m的 地区应选择 60 目防虫 网棚设 施生产。 4.2.2 地块选择 4.2.2.1 选择三年以上无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烟叶等茄科作物种植的地块。 4.2.2.2 种薯田周围自然隔离条件良好,与马铃薯不同级别种薯或商品薯、茄科及十字花科、桃园、 杏园、苜蓿田 、葵花、槐树 等易引诱蚜虫的作物地块有适当的隔离距离。开
10、放式繁种田在无自然隔离条 件下,隔离距离应符合 GB 7331的规定。 4.2.2.3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不应作种薯田,禁止选择施过长效除草剂的地块。 4.2.2.4 应 具 备灌溉条件,排水 良好 。 4.2.2.5 选择 土 层深厚,疏松、透气性良好、肥力较好、 pH 8.5的轻质壤土、沙壤土。 4.3 种薯准备 4.3.1 种源 选用脱毒原原种作种源,质量应符合 GB 18133的相应规定 4.3.2 种薯用量 根据微型薯大小及品种、种植条件和种植密度等确定种薯数量,具体见表 1。 表 1 原种田亩用种量 微型薯重量 (g) 1.0 2.9 3.0 5.0 5.1 10.0 10.1 播
11、种量 (粒 /667 m2) 8 000 6 000 5 000 4 000 4.3.3 种薯处理 DB14/ T 687 2017 4 4.3.3.1 种薯催芽。播种前 15 20 d 将种薯出窖,首先淘汰烂薯、畸形薯。 将种薯摊薄 , 置于具有散 射光、 16 20 的条件下 。幼芽萌发后,每隔 3 5 d 小心翻动一次,并随时淘汰烂薯。经晒种催 芽,使种芽粗壮呈紫色,长 0.5 cm左右 。 4.3.3.2 药剂拌种。 针对生产实际情况确定预防对象 。 可 选用 50%烯酰吗啉 可湿性粉剂 35 g + 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35 g + 72%农用硫酸链霉素( 或 3 500
12、万单位)可湿性粉剂 15 g对水 3 L溶解, 喷雾种薯 100 kg,再均匀拌入 1.5 kg 滑石粉。 然后将种薯摊薄放在通风阴凉处 3 5 d。摊晾条件宜保 持在温度 17 18 、空气相对湿度 80% 90%。 4.4 整地施肥 4.4.1 整地 秋季深耕土壤 30 cm 35 cm; 早春顶凌耙耱; 播种前 整地 ,达到地平、土细、上虚下实。 4.4.2 施 肥 4.4.2.1 平衡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农家肥和化肥混合施用;适当 补充微量元素。 避免 过量施用氮肥。 4.4.2.2 按 NY/T 496 的要求合理施用肥料。 应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根
13、据目标产量、土壤肥力和肥料 效应等因素确定 施肥种类和数量 。 一般每 667 m2生产 1 000 kg 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 (N): 4.1 kg 5.0 kg,纯磷 (P2O5):0.8 kg 2.5 kg,纯钾(K 2O): 4.0 kg 9.0 kg。氮肥总用量的 70%做基肥, 30%做追 肥;磷肥全部做基肥; 钾肥总用量的 50% 70%做基肥,剩余的做追肥。 4.4.2.3 基肥 每 667 m2施入 2 000 kg 3 000 kg有机肥,结合秋深耕或春季耕 地 时施入。专用肥和 化肥做种肥,播种时穴施或沟施,不可与种薯接触。 禁止施用茄科植物残株沤制的肥料。 4.5
14、播种 4.5.1 播种时间 播种期应根据气侯条件和品种特性确定,应晚于商品薯的播种。当气温达到 12 左右, 10 cm地温 稳定在 10 时即可播种。 4.5.2 种植密度 与4 .3.2表1种薯用量相同 。 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种植,垄距 70 cm 120 cm,根据不同播种方 式确定。单垄单行畜力耕种 70 cm,株距20 cm25 cm ;大型耕作机械 90 cm,株距 15 cm 20 cm。中小 型机械采用单垄双行,垄距 110 cm120 cm,小行距 25 cm 30 cm,株距25 cm 30 cm。种植密度还应 视土壤肥力和品种类型确定。 4.5.3 播种方法 机播时,
15、开沟、点种、施肥、起垄一次完成。人工平播时,以畜力开沟、人工点播、耱平、适当镇 压 保墒。5 g 以下的微型薯播种深度 6 cm 8 cm;5 g 以上的微型薯播种深度 8 cm 10 cm,视土壤墒情 作适当调整 ,以播种在湿土层为宜 ,必要时应采取措施促进出苗。 4.6 田间管理 4.6.1 中耕 培土 DB14/ T 687 2017 5 一般进行 2 3 次,当马铃薯齐苗后浅中耕 培土 一次,现蕾期进行第二次 中耕 培土 ,封垄前进行第 三次 中耕 培土 。培土高度以距 母 薯 15 cm 20 cm 为宜, 呈梯形宽垄。 4.6.2 灌溉排水 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的要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 687-2017 马铃薯脱毒原种和良种生产技术规程 687 2017 马铃薯 脱毒 原种 良种 生产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