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 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pdf
《DB14 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 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99 P 66 DB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T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Geothermal Recycling of Asphalt Pavements 2018 - 10 - 01发布 2018 - 12 - 01实施 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4/T 1721201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适用条件.2 5 施工前技术准备.3 6 材料要求.5 7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6 8 施工工艺.8
2、 9 质量管理与验收.11 10 安全环保与文明施工.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取样与试验分析.13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15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整形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17 DB14/T 1716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北京中交路通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燕、李智慧、王瑞林、郝文斌、祝海折、刘伟、张俊
3、豪、李卫妮、蔺琳、 张敏、张长清、王家林、杨武、程茂业、刘聪慧、郭书翊、李巍、陈平超 DB14/T 17212018 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术语和定义及符号、总体要求、原路面调查与分析、材料要求、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管理与验收、安全环保与文明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就地再生利用,也可用于市政道路,再生层可用作上面层或者 中面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4、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DB14/T 160 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采用加热翻松、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
5、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 3.2 沥青再生剂 掺加到再生沥青混合料中,用于恢复已老化沥青性能的添加剂。 3.3 再生沥青 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抽提出旧沥青,按比例加入再生剂,性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的沥青。 3.4 DB14/T 17162018 2 就地热再生 采用专用的就地再生设备,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翻松,就地掺入一定数量的新沥青、新掺沥青混 合料(如需要)、再生剂等,经热态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对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旧 沥青路面再生的技术。就地热再生分为复拌再生、加铺再生。加铺再生分为整形加铺再生和复拌加铺再 生: a) 复拌再生: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
6、量的再生剂、新沥青(如需要)、不超 过30%的新掺沥青混合料,经热态拌和、摊铺、压实成型; b) 整形加铺再生: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 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 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之上,两层一次压实成型; c) 复拌加铺再生:将旧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再生剂、新沥青、不超过30% 的新掺沥青混合料,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一熨平板摊铺再生沥青混 合料,利用再生复拌机的第二熨平板同时将新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之上,两层一 次压实成型。
7、3.5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矿料级配 用离心分离法或者燃烧法除去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的沥青后得到的矿料级配。 3.6 新掺沥青混合料 为改善旧沥青混合料性能而掺入沥青及集料形成的混合料。 3.7 新沥青混合料 加铺再生时,用于加铺层的沥青混合料。 3.8 再生沥青混合料 含有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混合料。 3.9 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矿料与新矿料的合成级配。 4 适用条件 4.1 一般规定 4.1.1 原路面整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4.1.2 采用就地热再生工艺施工的再生工程,宜在15 以上气温条件下施工,不得在雨天、路面潮 湿的情况下施工。 D
8、B14/T 17212018 3 4.1.3 原路面上有稀浆封层、微表处、超薄罩面、碎石封层的,宜就地热再生前,应先将其铣刨掉, 或经充分试验分析后,做出针对性的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 4.2 复拌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复拌再生技术适用条件如下: a)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材料粒径比较均匀,再生施工后质量易于控制; b) 原路面车辙、坑槽深度较浅,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一般低于30%; c) 可通过复拌再生达到设计标准; d) 原路面沥青老化不太严重,可通过再生能有效恢复其路用性能,再生混合料质量能达到磨耗层 要求。 4.3 整形加铺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整形加辅再生技术适用条件如下: a) 原路面沥青面层混合
9、料材料离散性较大以及挖补面积较大,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技术 标准; b)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缺陷较严重,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要求,但又能通过再生用作 中面层; c) 原路面沥青老化较严重,通过再生难以直接用作磨耗层。 4.4 复拌加铺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复拌加辅再生技术适用条件: a) 原路面沥青面层混合料材料离散性较大以及挖补面积较大,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技术 标准; b) 因交通量升级原路面沥青面层不足以符合现在公路等级要求,需要加铺新沥青混合料予以补 强; c) 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缺陷较严重,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磨耗层要求,但又能通过再生用作 中面层; d) 原路面沥
10、青老化较严重,通过再生难以直接用作磨耗层; e) 原路面车辙、坑槽深度较深,掺加的新沥青混合料一般大于30%; f) 交通量较大,通过复拌再生难以达到设计标准。 5 施工前技术准备 5.1 一般规定 就地热再生技术运用前,必须对原路面历史信息、原路面技术状况、交通量、工程经济等全面完整 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及准确评价,为沥青就地热再生技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5.2 历史资料调查 5.2.1 收集原路面修建时的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及竣工资料,一般包括原路面的宽度、厚度、结构类 型、级配、材料及施工工艺方面的资料,从资料分析建设期间是否存在设计和施工质量问题。 5.2.2 养护记录调查不
11、仅能够反映路面的病害情况及路面的维修现状,同时还会记录路面产生病害的 原因,因此,养护记录调查是就地热再生路面调查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应着重核查各种养护操作的 原因、时间、类型、位置、规模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材料类型、数量及应用范围。 DB14/T 17162018 4 5.3 路面使用状况调查 5.3.1 对路面的结构强度进行检测和评定,并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标(PSSI)。路面结构强度宜采用 自动检测设备检测,并结合人工调查评价路面结构层,尤其是基层的完整状况。 5.3.2 对路面出现的各种路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宜采用自动化检测方法与人工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对路面平整度、车辙、抗
12、滑、破损等进行调查评定,并计算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RQI)、车辙深度(RD)。 5.4 原沥青面层材料调查 5.4.1 应对每一个施工段落进行原路面材料的性能调查。 5.4.2 路面病害主要存在于沥青路面表层,可只对沥青路面上面层材料进行性能调查,若路面病害较 为严重,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沥青路面的上面层、中下面层进行性能调查。 5.4.3 沥青路面材料的现场取料包括取芯、取样。取芯主要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各层厚度,取样用于对 旧沥青混合料的分析。为保障取料的代表性,应综合考虑施工段落的划分、试验工作量,对相同类型段 落长度进行合并,可按照本规范附录A所列的方法,确定取芯取样
13、的位置。 5.4.4 沥青路面材料的取样主要用于对旧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级配、旧沥青性能、旧矿料的性能测 试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性能检验,也可用于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测试。取样时,宜采用小 型加热机或整块挖掘的方法取样。取样回收应采取分层回收,并严格控制回收深度,避免不同层位的沥 青相互混合。 5.4.5 回收获得的旧矿料应进行级配、密度测试。 5.4.6 对回收获得的旧沥青,普通沥青应进行针入度、软化点、延度、60 粘度等性能测试,SBS改 性沥青还需进行弹性恢复和测力延度的测试。 5.5 交通及环境调查 5.5.1 旧路面交通量调查为就地热再生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调查
14、内容有:交通量的 大小、重载情况、渠化交通情况以及就地热再生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交通量发展预测。另外,为就地热 再生施工制订交通组识方案提供依据。 5.5.2 环境调查主要是调研就地热再生施工可能有影响的敏感点,这些敏感点是否对就地热再生施工 造成干扰。如沿线桥梁、下水井盖、路缘石、防护设施、加油(气)站、两侧的绿化设施等。 5.6 原路面评价 5.6.1 当局部路面结构强度不足时,应进行必要的补强后再进行就地热再生,适用标准见表1。 5.6.2 根据路况评定结果,计算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路面抗滑指标(SRI)不满足要求时,可 采用复拌再生或加铺再生,再生方式应结合其他破坏类型确定。 5
15、.7 综合评价 对采取不同的路面维修方法进行经济对比分析评价,分析各种方法加固路面设计用年限内的平均成 本,包括路面维修成本、养护成本、路面残值等,再通过工程技术、环境、交通、工程经济等各个方面 的评价,确定合理的就地热再生方案。 6 材料要求 6.1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 DB14/T 17212018 5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检测项目见表2。 表1 就地热再生适用标准 再生类型 病害指标 复拌再生 整形加铺 复拌加铺 车辙(mm) 30 裂缝率(%) 10 摩擦系数(60) 0.25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 3.5 沥青针入度(0.01 mm) 30 2030 注:摩擦系数不满
16、足要求,其他指标满足要求也可进行就地热再生。 表2 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检测项目 材料类型 试验参数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原路面材料级配 实测 T 0302-2005 原路面材料 沥青含量(%) 实测 T 0726-2011/T 0727-2011 针入度(0.1 mm) 20 T 0604-2011 15 (5 )延度(cm) 实测 T 0605-2011 软化点() 实测 T 0606-2011 原路面材料中的沥青 60 (135 )粘度(Pas) 实测 T 0620-2011/T O625-2011 6.2 再生剂 6.2.1 在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中掺加再生剂。再生剂的选用
17、应综合考虑沥青的老化及性能变化程 度、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使用年限及其在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所占比例,再生剂与沥青胶结料的 配伍性,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用途等因素。再生剂用量则应通过室内试验确定。 6.2.2 再生剂性能应符合以下四方面的规定,并应满足JTG F41及表3的技术要求: a) 具有与沥青良好的配伍性。 b) 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质。 c) 具有溶解和分散沥青质的能力。 d) 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候性。 表3 再生剂质量要求 检验项目 RA-1 RA-5 RA-25 RA-75 RA-250 RA-500 试验方法 60 粘度 50175 176900 9014500 450
18、112500 1250137500 3750160000 T0619 闪点 220 220 220 220 220 220 T0633 饱和分含量% 30 30 30 30 30 30 T0618 芳香分含量%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T0618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 粘度比(后/前) 3 3 3 3 3 3 T0619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 质量变化% 4,-4 4,-4 3,-3 3,-3 3,-3 3,-3 T0609/T06 10 15 密度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实测记录 T0603 DB14/T 17162018 6 6.3
19、沥青 再生加铺层用沥青标号宜按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 特点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且不低于原沥青路面所用沥青标号等级。再生混合 料中新添加的沥青及添加再生剂后的再生沥青技术指标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 6.4 矿料 新加入的矿料应符合JTG F40的要求,其中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细集料应采用机制砂,并选用优质 碱性石料生产,0.075 mm通过率应不大于10 %。矿料的岩性宜与原路面相同。 6.5 其它添加剂 6.5.1 根据工程特点需要添加的纤维、抗剥落剂等添加剂,应符合JTG F40的有关规定。 6.5.2 添加剂材料的选择应综合
20、考虑施工可操作性,性能、工程成本以及运输、储存等方面因素进行 技术论证。 6.6 新添加沥青混合料 6.6.1 复拌再生、整型加铺再生、复拌加铺再生中与旧沥青混合料拌和的新掺沥青混合料,应根据旧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再生路面的性能要求,确定其级配组成,并对新旧沥青混合料混合后的混合料性 能检验,其性能应满足JTG F40的技术要求。 6.6.2 用于加铺再生中加铺层的新沥青混合料应满足JTG F40的技术要求。 7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1 一般规定 7.1.1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原路面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和病害特点,有针 对性地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
21、计。 7.1.2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宜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基本流程遵循JTG F40,也可采用 先进的混合料设计方法,如SUPERPAVE设计方法等。 7.1.3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应通过试验段进行验证。 7.1.4 整形加铺再生中的整型层,只通过添加再生剂恢复旧沥青的性能。 7.1.5 加铺再生中加铺层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按照JTG F40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 7.1.6 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按图1、图2进行。 7.2 设计标准 7.2.1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类型宜与原沥青路面混合料类型保持一致。 7.2.2 在进行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时,应选择合理
22、的级配范围,复拌再生、加铺再生加铺层级 配范围应符合JTG F40不同类型的技术要求。 7.2.3 再生沥青混合料(RAM)各项体积指标等技术要求应符合JTG F40的规定。 7.2.4 再生沥青混合料(RAM)的配合比确定后,应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检验。各项性能指标 应不低于JTG F40的要求。 DB14/T 17212018 7 图1 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流程 图2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流程 7.3 目标配合比设计 7.3.1 复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本规范附录B的设计方法进行。 7.3.2 整形加铺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按照本规范附录C的设计方法进行。 7.4 生产
23、配合比验证 7.4.1 就地热再生应通过试验路铺筑对目标配合比设计进行验证,并确定最终的生产配合比。 旧沥青混合料取样 旧沥青再生试验 确定再生剂的用量 是否满足要求 完成整形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 否 是 旧沥青混合料取样 旧沥青再生试验 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是否满足要求 否 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检验 是否满足要求 完成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是 铺筑试验路 是 否 DB14/T 17162018 8 7.4.2 试验路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指标有: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沥青用量、混合料体积指 标、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等;现场检测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4 1721-2018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指南 1721 2018 沥青路面 地热 再生 施工 技术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