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pdf
《DB11 T 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pdf(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01 P 51 备案号: DB11 北京市 地 方 标 准 DB 11/ T 716 2019 代替 DB11/T 716 2010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 工程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crossing Existing Road Facilities 2019 - 06 - 18 发布 2019 - 10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716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3 5 工前检测 . 5 5.1 一般要求
2、 . 5 5.2 工前检测步序 . 5 5.3 资料收集整理 . 5 5.4 现场调查 . 5 5.5 工前检测方案编制 . 6 5.6 检测实施 . 8 5.7 检测结果分析 . 8 5.8 工前检测报告编制 . 8 6 工前评估 . 9 6.1 一般要求 . 9 6.2 评估范围与对象 . 9 6.3 资料收集整理 . 9 6.4 现场复核及补充 . 9 6.5 变形控制指标确定 . 9 6.6 变形控制参考值 . 9 6.7 安全风险评估 . 11 6.8 工前评估报告编制 . 12 7 道路设施安全保护 . 12 7.1 专项设计 . 12 7.2 工前加固 . 13 7.3 穿越施工
3、 . 13 8 道路设施监测 . 14 8.1 一般要求 . 14 8.2 监测方案内容 . 14 8.3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 14 8.4 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 16 8.5 监测频率 . 17 8.6 监测信息反馈 . 19 DB11/T 7162019 II 8.7 监测报告编制 . 20 9 工后检测 . 20 9.1 一般要求 . 20 9.2 检测实施 . 21 10 工后评估 . 21 10.1 一般要求 . 21 10.2 资料收集整理 . 21 10.3 评估范围与对象 . 21 10.4 工后评估工作内容 . 21 10.5 现场会商 . 22 10.6 安全性核算
4、. 22 10.7 工后评估报告编制 . 23 11 工后加固 . 23 11.1 一般要求 . 23 11.2 加固设计 . 24 11.3 加固实施 . 2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术流程 . 2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穿越工程影响分区 . 26 参考 文献 . 27 DB11/T 7162019 I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 代替 DB11/T 7162010穿越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技术要求。与 DB11/T 716 2010相 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 2010版中涉及轨道交通部分的相关内
5、容( 见 2010版的 6、 7、 8、 9章 ); 修改了穿越既有道路设施技 术流程( 见 录 A, 2010版的 3.0.1); 增加了穿越工程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及不同风险等级工作内容 ( 见 4.4、 4.5); 增加了工前检测步序图( 见 5.2); 增加了 不同风险等级 既有道路设施 的 工前检测项目( 见 5.5.2); 增加了既有道路设施监测项目及部分控制参考值( 见 6.5、 6.6); 增加了既有道路设施 安全 保护相关内容( 见 7.1、 7.2、 7.3); 增加了道路设施监测的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相关技术要求( 见 8.3、 8.4); 增加了道路设施监测的监测信息反馈流
6、程( 见 8.6.6); 增加了工后评估分级方法 及相应的分级处理措施( 见 10.4) 。 本 标准 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起 草单位: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 、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建 筑大学 、 北京逸群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侯小明、刘春杰、乔晓军、王 光、周 恒、李晓东、李贵军、郑国富、毛海东、 牛晓凯、崔晓青、赵江涛、杨东波、张晗、宋伟、苏洁、张明、姚旭飞、房倩、王健、龙佩恒、王毅鹃、 马建南、牛云。 本标准 历次版 发布情况为 : DB11/T 716 2010。 DB11/T 7162019 1 穿越既有道路
7、设施 工程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 的 工前检测、工前评估、 设施安全保护要求、道路设施监测 、工后 检测、工后评估与 工后加固等环节的技术 要求 和 流程 。 本标准适用于穿越既有道路设施 工程 设计、检测、评估、施工、监测 、加固 等环节 的方案编制、论 证、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26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9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CJJ 99 城市桥梁养护技术标准 JT
8、G 3370.1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H11 公路桥涵养护 规范 JTG/T H2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 术语 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穿越工程 crossing engineering 穿越工程是指采用上穿、下穿、并行、上跨或连接等方式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并对其结构或运行可 能产生影响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根据穿越角度的不同 (见图 1) ,穿越工程 一般分为正交( =90)、 斜交( 1590)和平行( 15)三种方式。 既有道路设施 穿越角度 90 穿越工程 a) 正交( =90) DB11/T 7162019 2 既有道路设施 穿越角度 穿越工程 b)
9、 斜交( 1590) 既有道路设施 穿越工程 c) 平行( 15) 图 1 穿越角度 3.2 既有道路设施 existing road facility 建设完成 或投入 使用的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统称为既有道路设施。主要包括市政道路、市政桥梁、城 市隧道、地下通道、公路、公路桥梁、公路隧道、人行天桥及上述结构的附属设施等。 3.3 影响分区 partitioning of influence zones 根据 穿越工程 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受 穿越 工程施 工影响程度的大小而进行的区域划分。 3.4 工前检测 pre-work detection 穿越工程施工前, 对 影响范围内 既有道路设 施
10、 的技术 状态 进 行 检测评价 。 3.5 工前评估 pre-work evaluation 包括变形控制指标确定和安全风险评估两部分。穿越工程施工前对既有道路设施现状进行综合分 析,确定既有道路设施的变形控制指标,分析穿越工程对既有道路设施影响,提出道路设施监测技术要 求和安全防护建议等。 3.6 专项设计 specialized design 为了 保证 穿越工程施工期间既有道路设施安全而 实施 的 专项工程 设计。 3.7 道路设施监测 road facility monitoring 依据工前评估 报告确定的变形控制指标、专项设计文件提出的监测要求以及相关规范 , 在穿越工程 实施过
11、程中,对既有道路设施 的结构变形或受力变化进行 监测及现场巡视。 3.8 工后检测 post-work detection DB11/T 7162019 3 穿越施工 完成 后 一定时间内 , 对照工前检测内容, 对影响范围内的既有道路设施结构状态进行检测 评价。 3.9 工后评估 post-work evaluation 工后检测完成后, 评价 穿越工程施工对既有道路 设施 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相应结论。 3.10 控 制偏离度 control deviation 穿越工程施工结束后, 既有道路 设施 偏离原有状态的程度,包括 监测控制偏离度和检测控制偏离度 两部分。 4 基本规定 4.1 穿
12、越既有道路设施宜采用正交穿越方式。 4.2 穿越工程应根据相关技术规范 保证 施工 影 响范围内 的 各 类 既有 管线满足安全要求。 4.3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 技术 流程 应按 附录 A 执行 。 4.4 穿越工程风险等级 依 据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见表 1)和 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接近关系 (见表 2)分为 四级 , 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具体 划分方法见表 3。 表 1 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分级表 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 基本条件 修正依据 A类(特别重要) a)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及其附属桥梁、 隧道等 ; b) 高速公路 及其附属桥梁、隧道等; c) 商业繁华街道、
13、重要生产区道路、 外事活动路线、重要游览路线及其 附属桥梁、隧道等 。 a) 既有道路设施下方存在直径 0.6m 的管 线(包括天然气管线、市政热力管线、自 来水管线、雨水或污水管线等),重要性 等级为 A 类(特别重要) ; b) 既有道路设施下方存在直径 0.6m 的管 线(包括天然气管线、市政热力管线、自 来水管线、雨水或污水管线等),重要性 等级为 B 类(重要) ; c) 当既有道路设施有特殊保护要求时, 重要 性等级为 A 类 (特别重要) 。 B类(重要) a) 城市次干路 及其附属桥梁、隧道等 ; b) 一级公路、二级公路 及其附属桥梁、 隧道等 。 C类(一般重要) a) 城
14、市支路 及其附属桥梁、隧道等 ; b)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及其附属桥梁、 隧道等 ; c) 人行 道 、广场 。 注 :既有道路设施重要性等级 可根据相关养护管理规定或养护技术规范进行调整 。 表 2 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接近关系分级表 施工方法 接近关系 接近 较接近 一般 不接近 明(盖)挖法 基坑周边 1.0H(含 1.0H)范围内 基坑周边 1.0H1.5H(含)范围内 基坑周边 1.5H2.0H(含)范围内 基坑周边 大于2.0H 范围 DB11/T 7162019 4 表 2 穿越工程与既有道路设施接近关系分级表 (续) 施工方法 接近关系 接近 较接近 一般 不接近 矿山法
15、(包含人工顶管) 隧道正上方 1.5B(含) 范围内;隧道外侧 1.0B (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 1.5B3.0B (含)范围内;隧道外侧 1.0B2.5B(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 大于 3.0B; 隧道外侧 2.5B3.0B (含)范围内 隧道外侧 大于 3.0B 范围 盾构法 隧道正上方 1.5D(含) 范围内;隧道外侧 1.0D (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 1.5D3.0D ( 含)范围内;隧道外侧 1.0D2.5D(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 大于 3.0D; 隧道外侧 2.5D3.0D (含)范围内 隧道外侧 大于 3.0D 范围 非人工 顶管法、夯 管法、拉管法 隧道正上方 2.0D(
16、含) 范围内;隧道外侧 1.5D (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 2.0D4.0D (含)范围内;隧道外侧 1.5D2.5D(含)范围内 隧道正上方 大于 4.0D; 隧道外侧 2.5D5.0D (含)范围内 隧道外侧 大于 5.0D 范围 注 1: H 基坑开挖深度, B 矿山法隧道毛洞设计宽度, D 盾构法隧道或管道设计外径。 注 2: 接近关系是指穿越工程 与既有道路设施之间的最小水平或垂直距离。 表 3 穿越工程风险等级表 接近 较接近 一般 不接近 分级修正依据 A类(特别重要) 一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a) 当穿越工程采用顶管法、夯管法或 拉管法施工,且管道外径小于 0.8m 时,风险等
17、级为四级; b) 当地质条件复杂或既有道路设施 现状安全性较差时,可上调一级; c) 当采用盾构法施工、既有道路设施 在建时与新建工程设计有过相关 配合或预留了一定穿越条件等情 况时,可下调一级 。 B类(重要) 二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C类(一般重要) 三级 三级 四级 四级 注 :既有道 路设施重要性等级依据表 2确定,接近关系依据表 3确定。 4.5 不同风险等级穿越工程的 道路设施安全监管 工作内容应按表 4 确定 。 表 4 穿越工程工作内容 穿越工程 风险等级 工前检测 工前评估 道路设施监测 工后检测 工后评 估 主要影 响区 次要影 响区 变形控制指 标确定 安全风险评 估 主
18、要影 响区 次要影 响区 主要影 响区 次要影 响区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接近关系 风险等级 既有道路 设施重要性等级 DB11/T 7162019 5 表 4 穿越工程 工作内容 (续) 穿越工程 风险等级 工前检测 工前评估 道路设施监测 工后检测 工后评 估 主要影 响区 次要影 响区 变形控制指 标确定 安全风险评 估 主要影 响区 次要影 响区 主要影 响区 次要影 响区 注 1: 应做项目, 选做项目, 不做项目。 注 2: 主要影响区、次要影响区的确定方法 依据附录 B确定。 注 3: 不同风险等级穿越工程工后评估工作内容依据 表 17确定。 5 工前检测 5.1 一般要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716-2019 穿越既有道路设施工程技术要求 716 2019 穿越 既有 道路设施 工程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