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852-20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
《DB11 T 852-20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852-20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pdf(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100 C 65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8522019 代替 DB11/ 852.12012,DB11/ 852.22013,DB11/ 852.3201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work safety in confined spaces 2019 - 09 - 26发布 2020 - 04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1/T 8522019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作业环境分级标准 . 3 5 作业前准备
2、. 4 6 作业 . 7 7 安全管理 .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示例 .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 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一览表 .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示例 . 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有限空间作业信息公示牌示例 . 18 附录F(资料性附录)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和报警值 . 19 附录G(资料性附录) 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 . 20 附录H(资料性附录) 有限空间管理台账示例 . 21 附录I(资料性附录) 有限空间标牌示例 . 22 DB11/T 8522019 II
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11/ 852.12012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DB11/ 852.2 2013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第2部分:气体检测与通风和DB11/ 852.32014地下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第3部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本标准以DB11/ 852.12012为主,整合了 DB11/ 852.22013和DB11/ 852.32014的部分内容,扩大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将标准名称修改为有 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与DB11/ 852.1201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性质
4、由强制性变为推荐性; 删除了2级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中对热力井、燃气井、污水井和化粪池的级别规定(见4.3); 增加了制定作业方案并明确人员职责的要求(见5.1.1); 增加了审批文件留档保存时间(见5.2.1); 增加了作业单位设置信息公示牌的要求(见5.5.4); 增加了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开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佩戴呼吸防护用品的要求 (见5.6.2); 增加了有限空间清除置换的要求(见5.8); 增加了气体检测时对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见5.9.2.5); 增加了水平方向检测点设置的要求(见5.9.2.6); 修改了气体检测记录内容(见5.9.2.10,2012年版的6.5.5);
5、 修改了3级环境下作业者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要求(见5.13.1和5.13.2,2012年版的6.10.1); 修改了坠落防护用品使用的要求(见5.13.6和5.13.7,2012年版的6.10.3和6.10.4); 增加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要求(见6.1.4); 增加了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帐的要求(见7.2); 增加了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的要求(见7.3.1); 修改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见7.4,2012年版的5.1.2和5.2.2); 增加了有限空间安全培训的内容(见7.5.2); 修改了应急预案与演练的要求(见7.7,2012年版的5.2.3); 修改了发包单位作业安全
6、管理的要求(见7.8.2,7.8.3,7.8.4,7.8.5和7.8.6,2012版的5.1.7); 增加了作业审批表示例(见附录A); 修改了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要求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配置要求(见附录B 和附录C,2014年版的DB11/ 852.32014附录B); 增加了作业单位信息公示牌示例(附录E); 增加了气体检测记录表示例(见附录G); 增加了有限空间管理台帐样例(见附录H); 增加了有限空间标牌示例(见附录I)。 本标准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和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DB11/T 8522019 I
7、II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艳、秦妍、赵岩、胡玢、陈娅、董艳、杨春丽、安洪卫、马虹、刘峻通、林 长军、崔向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 852.12012; DB11/ 852.22013; DB11/ 852.32014。 DB11/T 8522019 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作业前准备、作业和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限空间常规作业及其安全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8、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11 安全帽 GB/T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 3836.1 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 GB 6095 安全带 GB 6220 呼吸防护 长管呼吸器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 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 通用技术要求 GB/T 13869 用电安全导则 GB 15577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GB/T 16556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 GB 20653 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 24543 坠落防护 安全绳 GB 24544 坠落防护 速差自控器 GB 26164.1
9、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862 坠落防护 挂点装置 AQ 3028 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DB11/ 854 占道作业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要求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有限空间 confined spaces DB11/T 8522019 2 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
10、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2 有限空间作业 working in confined spaces 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3.3 作业单位 working unit 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的单位。 3.4 发包单位 contract issuing unit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作业单位实施的单位。 3.5 作业负责人 working supervisor 由作业单位确定的负责组织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人员。 3.6 作业者 operator 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作业的人员。 3.7 监护者 attendant 为保障作业者安全,在有限空间外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专职看护的人员。 3.8
1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条件 conditions for work safety in confined spaces 满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所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条件的总称。 3.9 评估检测 evaluation detectio 作业前,对有限空间气体进行的检测,检测值作为有限空间环境危险性分级、可否进行有限空间作 业和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3.10 监护检测 monitoring detection 作业时,监护者在有限空间外通过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或设置在有限空间内的远程在线监测设 备,对有限空间
12、内气体进行的连续监测,检测值作为监护者实施有效监护的依据。 3.11 DB11/T 8522019 3 个体检测 individual detection 作业时,作业者通过随身携带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气体进行的实时监测,检测值作为作业 者采取防护措施的依据。 3.12 最高容许浓度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1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h
13、工作日、40 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14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 min)接触的浓度。 4 作业环境分级标准 4.1 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1级、2级和3级。 4.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1级: a) 氧含量小于19.5或大于23.5; b)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 c)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
14、)规定的限值。 4.3 氧含量为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2级: a)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10; b)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规定限值的30且不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 害因素(GBZ 2.1)规定的限值; c) 作业过程中可能缺氧; d) 作业过程中可燃性或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 4.4 符合下列所有条件的环境为3级: a) 氧含量为19.523.5; b)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5、5; c)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不大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规定限值的30; d) 作业过程中各种气体、蒸气浓度值保持稳定。 4.5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的限值应选取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 素(GBZ 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的物质,应选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5 作业前准备 DB11/T 8522019 4 5.1 制定作业方案并明确人员职责 5.1.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对作业环境及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 有害因素,提
16、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作业方案,并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人批 准。 5.1.2 作业单位应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者、作业者及其安全职责。 5.2 作业审批 5.2.1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作业审批。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经单位审批责任人签字确认,并存 档保存至少1年。 5.2.2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应至少包括有限空间名称、作业单位名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可能存 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相关人员、主要安全防护措施、作业负责人意见及签字项、审批责任人意见及 签字项等内容。审批表示例参见附录A。 5.3 安全交底 有限空间作业前,作业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
17、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方案、 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5.4 设备设施配置与检查 5.4.1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作业设备和工具的齐备性和 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补充、修复或更换。 5.4.2 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5.4.3 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根据同时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点的数量进行配置,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仅有一个作业点的,应在该作业点配置1套; b) 有多个作业点的,应在作业点400 m范围内配置1套; c) 每套设备配置种类及数量应符合附录
18、C的规定。 5.5 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5.5.1 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 牌示例参见附录D。 5.5.2 夜间实施作业,应在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设置警示灯,地面作业人员应穿戴高可视警示服, 高可视警示服应至少满足GB 20653规定的1级要求,使用的反光材料应符合GB 20653规定的3级要求。 5.5.3 占用道路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应设置符合DB11/ 854规定的交通安全设施。 5.5.4 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应设置作业单位信息公示牌。信息公示牌应至少包括作业单位名称及注 册地址、作业审批责任人姓名及联系方式、作业负责人姓名
19、及联系方式和作业内容等。信息公示牌示例 参见附录E。 5.6 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 5.6.1 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出入口时应采取防爆措施。 5.6.2 作业人员应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若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开 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人员应当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5.7 安全隔离 DB11/T 8522019 5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 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 5.8 清除置换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5.9
20、 初始评估检测 5.9.1 气体检测要求 5.9.1.1 应使用符合GB 12358要求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其检测范围、检测和报警精度应满足工作要求。 5.9.1.2 气体检测报警仪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每年至少检定1次,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日常使用 时应确保零值准确。 5.9.1.3 以第4章为依据,气体检测报警仪应设定两级报警值,并符合以下要求: a) 氧气应设定缺氧报警和富氧报警两级检测报警值,缺氧报警值应设定为 19.5,富氧报警值 应设定为23.5; b) 可燃性和有毒有害气体、蒸气应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值两级检测报警值; c) 可燃性气体、蒸气预警值应为爆炸下限(LEL)的5,报警值应为爆
21、炸下限(LEL)的10; d)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预警值应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30,报警值应为工作场所有害 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短时间接触 容许浓度,无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物质,应选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e)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和报警值参见附录F。 5.9.1.4 有限空间内宜设置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并在作业过程中全程运行。 5.9.2 检测内容和方法 5.9.2.1 气体检测前,应对有限空间、连通管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
22、调查,分析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 气体种类。 5.9.2.2 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硫化 氢和一氧化碳。 5.9.2.3 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时,作业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 5.9.2.4 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 搅动,使有毒有害气体充分释放。 5.9.2.5 检测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的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进行检测。若受出入口周边区 域限制,检测人员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5.9.2.6 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沿人员进入有限空
23、间的方向进行。垂直方向由上至下、水平方向由近 至远。检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垂直方向检测的,设置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有限空间顶部和底部均不 应超过1 m,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检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8 m; b) 水平方向检测的,设置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2个,近端点距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应小于0.5 m, 远端点距离有限空间出入口不应小于2 m。 5.9.2.7 每个检测点的检测时间,应大于仪器响应时间,并增加采样管的通气时间。 5.9.2.8 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检测数据的选取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氧含量检测数据在23.5以下的取最低值,在2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852-2019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852 2019 有限 空间 作业 安全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