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12673-2019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pdf
《GB T 12673-2019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 T 12673-2019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pdf(7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书书书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与 相比,除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 章的适用范围(见第 章); 增加了第 章对 、 、 的引用(见第 章);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增加了车辆坐标系(见 )、 点及 点测量装置(见 )、乘员参考点 及参考平面(见 )、座椅布置类型(见 )、车身设计术语(见 )、最大质量(见 )、尺寸编 码(见 )、头部包络和头部位置包络(见 )的定义;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增加了车辆状态(见 )、测量基准(见 )、测量仪器、设备改为测量工 具的精度要求(见 );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增加了角度、座椅尺寸、行李箱
2、货箱容积、 点行程路径尺寸参数的代 号及定义(见 )、修改了数字分段(见 )、增加了内部尺寸后缀(见 )、外部尺寸后缀 (见 )、行李箱货箱尺寸后缀(见 )、特殊后缀(见 );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将 更改为 、将 改为 、将 、 更改为 、 并删除了载荷状况(见 );删除了“满载”的载荷状况、将“最大总重”改为“最 大质量”(见 );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增加了“内部尺寸长度”(见 )、“内部尺寸宽度”(见 )、 “内部尺寸高度”(见 )、“内部尺寸角度”(见 )、“内部尺寸座椅”(见 )、 “内部尺寸 点行程路径”(见 );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删除了部分载荷状况;“车长”参考了 的相关要
3、求(见 );“车 宽”参考了 的相关要求(见 );修改了“车辆高”的定义并删除了“车辆高”满载的测 量方法,“车高”参考了 的相关要求(见 );增加了“外部角度”(见 ); 修改了第 章的内容:增加了部分载货尺寸测量方法,并对部分载货尺寸测量方法进行了重新 编辑(见第 章); 增加了附录 驾驶员及乘客头部包络及其定位; 增加了附录 点行程路径; 增加了附录 座椅类型的确定方法及 、 的测量方法结构框图; 增加了附录 中的部分附图。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一汽丰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卡达克机动车质量检验中心(宁波)
4、有限公司、柳州 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上汽通用五 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 中心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凯、古晓冈、熊乐、韦乐侠、邢汶平、刘玉波、尹丽华、吴吉霞、于显峰、谢东明、 刘鹏、韩建军、程宏美、方朝、赵建红、孙枝鹏、刘钢、冯威、王晖、吴龙龙、苏青瑞、连俊锋、汪建安、吴少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
5、版本发布情况为: 。 犌犅 犜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主要尺寸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外部尺寸、行李箱货箱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 类、 类车辆,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的内部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 类车辆,其他车辆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道路车辆 质量 词汇和代码 汽车和挂车的术语及其定义 车辆尺寸 乘用车 行李舱 标准容积的测量方法 点和 点确定程序 术语和定
6、义 、 、 、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 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车辆坐标系 狏犲犺犻犮犾犲犮狅狅狉犱犻狀犪狋犲狊狔狊狋犲犿 由相互关联的三个垂直正交平面组成,用于确定平面、轴、点的位置关系,见图 。 图 车辆坐标系 犌犅 犜 犢 基准平面 狕犲狉狅犢狆犾犪狀犲 中定义 规定的车辆纵向对称平面。 犡 基准平面 狕犲狉狅犡狆犾犪狀犲 制造厂规定的垂直于 犢 基准平面的垂直面。 犣 基准平面 狕犲狉狅犣狆犾犪狀犲 制造厂规定的垂直于 犢 基准平面和 犡 基准平面的平面。 犢 平面 犢狆犾犪狀犲 平行于 犢 基准平面的平面。 犡 平面 犡狆犾犪狀犲 平行于
7、犡 基准平面的平面。 犣 平面 犣狆犾犪狀犲 平行于 犣 基准平面的平面。 犡 向 犡犪狓犻狊犱犻狉犲犮狋犻狅狀 平行于 犡 平面法线的方向。 犢 向 犢犪狓犻狊犱犻狉犲犮狋犻狅狀 平行于 犢 平面法线的方向。 犣 向 犣犪狓犻狊犱犻狉犲犮狋犻狅狀 平行于 犣 平面法线的方向。 基准点、线、面 犫犪狊犲狆狅犻狀狋 , 犫犪狊犲犾犻狀犲 , 狕犲狉狅狆犾犪狀犲 制造厂规定的三个或多个实际点、线或面。 犎 点及 犎 点测量装置 犎 点 犎狆狅犻狀狋 在 中, 点是躯干和大腿的旋转中心,模拟人体躯干和大腿的铰接中心,用于座椅实际 点 的确定。在 中, 点是座板总成和背板总成的铰接中心点,位于 或 的
8、侧向中心 线上。 注 :在 中, 点位于 的中心面上,处于该装置两侧的 点标记钮连线的中点。 注 :在 中, 点也是座垫线与躯干线的交点。当 适当地放置于车辆上时,无论是 还是实 际物理装置, 点相对于车辆的位置就作为车辆的基准点。如果座椅被移动,车辆上 点的位置随之发生 变化。因此,可调座椅会有不止一个 点位置,而固定座椅只有一个 点位置。 注 : 点通常指臀部点或臀部铰接点,但不精确代表人的臀部关节点的位置。 ,定义 实际 犎 点 犪犮狋狌犪犾犎狆狅犻狀狋 在 中,座椅位于制造厂指定的乘坐基准点位置, 采用合适的腿长时,在其躯干线和大腿 犌犅 犜 杆中心线的铰接中心处测得的 点。在 中,座
9、椅位于制造厂指定的乘坐基准点位置, 采用合适的姿态时,在其座板总成和背板总成的铰接中心点处测得的 点。 ,定义 犚 点 犚狆狅犻狀狋 制造厂设定的设计 点位置,特别指定为 点或 ,且满足下述所有要求的点: ) 是用于建立乘员调节工具和尺寸的基本基准点; ) 模拟人体躯干和大腿铰接中心位置; ) 具有相对于所设计的车辆的结构建立的坐标; ) 建立了每个指定乘坐位置的最后面或制造厂指定的正常驾驶和乘坐位置的 点,它考虑了座 椅所有的调节状态,包括水平、垂直和倾斜,但不包括用于非正常驾驶和乘坐目的的座椅移动。 犎 点行程路径 犎狆狅犻狀狋狋狉犪狏犲犾狆犪狋犺 指定乘坐位置的座椅在所有的调节状态(包括
10、水平、垂直和倾斜)下 点所有的可能位置。 ,定义 三维 犎 点装置 狋犺狉犲犲犱犻犿犲狀狊犻狅狀犪犾犎狆狅犻狀狋犿犪犮犺犻狀犲 ; 犎犘犕 用于测定车辆上的实际 点和实际躯干角的装置。 ,定义 三维 犎 点装置 狋犺狉犲犲犱犻犿犲狀狊犻狅狀犪犾犎狆狅犻狀狋犿犪犮犺犻狀犲 ; 犎犘犕 新的 (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点装置,用于更加准确地测 定车辆上的实际 点和实际躯干角以及其他参数值的装置。 主要的变化是改进了可重复性, 使用更加方便,增加了一些附加部件,增强了测量能力,并尽可能减小这些改进对基准点位置和其他测 量值的影响,见图 。 ,定义 图 犎犘犕 装置 犌犅 犜 犎 点测量装置 犎狆狅
11、犻狀狋犿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犿犪犮犺犻狀犲 包括三维 点装置( )及三维 点装置 ( )在内的,用于测量车辆上实际 点和实 际躯干角的测量装置的统称。 乘员参考点及参考平面 膝关节点 犽狀犲犲狆狅犻狀狋 犓 点 点测量装置上大腿与小腿的铰接点,见图 。 小腿线 犾犲犵犾犻狀犲 在 平面内, 点测量装置上连接 点到踝点的线,见图 。 大腿线 狋犺犻犵犺犾犻狀犲 在 平面内, 点测量装置上连接 点和 点的线,见图 。 躯干线 狋狅狉狊狅犾犻狀犲 在 中,头部空间探杆向后紧靠 背板时,探测杆的中心线。 在 中,通过 点和胸部滑动铰接轴的直线,见图 。 注: 中躯干线过 点且平行于确定躯干角的背板的平
12、坦部分。 ,定义 踝点 犪狀犽犾犲狆狅犻狀狋 点测量装置鞋具与小腿的铰接点,见图 。 踵点 犺犲犲犾狅犳狊犺狅犲 ; 犎犗犛 当乘员的座椅位于 点时, 点测量装置的右踵与压下的地板覆盖层或其他踵部支撑面的交点, 见图 。 踏点 犫犪犾犾狅犳犳狅狅狋 ; 犅犗犉 鞋底上,鞋具侧向中心线上离 处的一个点,见图 。 犌犅 犜 图 犃犎犘 、 犃犘犘 、 犅犗犉 、 犅犗犉犚犘 、 犅犗犛 位置图 踝足底线 犫犪狉犲犳狅狅狋犳犾犲狊犺犾犻狀犲 在侧视图上,起点为过 与 的连线上距 的点且与鞋底成 的一条直线, 见图 。 踏点参考点 犫犪犾犾狅犳犳狅狅狋狉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狆狅犻狀狋 ; 犅犗犉犚犘 脚后
13、跟位于加速踏板踵点( ),鞋底放置在加速踏板平面上时,鞋底面垂直于侧向中心线且距 加速踏板踵点 的直线与加速踏板中心面的交点,见图 。 注:若鞋具与侧面支撑物相交未引起 的偏移,则横向位置( 犢 坐标)和 相同。 加速踏板踵点 犪犮犮犲犾犲狉犪狋狅狉犺犲犲犾狆狅犻狀狋 ; 犃犎犘 当踝角为 ,鞋具放在未受压加速踏板平面上,鞋后跟与压下的地板覆盖层的交点,见图 。 注:若鞋具与侧面支撑物相交未引起 和 的偏移,则横向位置( 犢 坐标)和 相同。 鞋底 犫狅狋狋狅犿狅犳狊犺狅犲 ; 犅犗犛 鞋具的底面,用于在侧视图确定平面或角度,见图 。 加速踏板点 犪犮犮犲犾犲狉犪狋狅狉狆犲犱犪犾狆狅犻狀狋 ;
14、 犃犘犘 在侧视图上加速踏板表面中心线距离 的点,见图 。 乘员地板平面 狆犪狊狊犲狀犵犲狉狊犳犾狅狅狉狆犾犪狀犲 点测量装置鞋具鞋底与车身底板相接触所构成的平面。 地板参考点 犳犾狅狅狉狉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狆狅犻狀狋 ; 犉犚犘 鞋具放在受压地板覆盖物上,脚后跟与受压地板覆盖物的交点,见图 。 注:确定该点时,将鞋具和小腿装配在一起放置在距乘员中心面两侧各 范围内最靠前位置,直到与前面组 件(如与座椅下部结构或靠背装饰物下面部分)相交,踝角保持在 范围内。 犌犅 犜 图 短排距座椅干涉和 犉犚犘 位置图 方向盘中心 狊狋犲犲狉犻狀犵狑犺犲犲犾犮犲狀狋犲狉 前轮处于直线前进状态时,方向盘轮圈上表
15、面与转向管柱中心线的交点。 乘员中心面 犮犲狀狋犲狉犾犻狀犲狅犳狅犮犮狌狆犪狀狋 每个指定乘坐位置 点的 犢 坐标平面。 注:对于单人座椅,一般情况下指座椅中心面。对于长条座椅,乘员中心面由制造厂指定。 座位布置类型 长排距座椅 犾狅狀犵犮狅狌狆犾犲犱狊犲犪狋犻狀犵 当前排座椅在设计位置, 点测量装置位于后排左外侧座椅上时,与前排座椅间 犡 方向上连续的 距离足够安放踝角大于 的 点测量装置的(第一排到第二排,第二排到第三排等)连续两排座椅。 标准排距座椅 狊狋犪狀犱犪狉犱犮狅狌狆犾犲犱狊犲犪狋犻狀犵 当前排座椅在设计位置, 点测量装置位于后排左外侧座椅上时,与前排座椅间 犡 方向上连续的 距
16、离足够安放踝角不大于 的 点测量装置的(第一排到第二排,第二排到第三排等)连续两排 座椅。 短排距座椅 狊犺狅狉狋犮狅狌狆犾犲犱狊犲犪狋犻狀犵 当前排座椅在设计位置, 点测量装置位于后排左外侧座椅上时, 点测量装置的鞋具或腿模型 在 犡 方向最小极限位置时与前排座椅装饰物或座椅结构相干涉的连续两排座椅。 注:如图 所示:乘员有效腿部空间( ),乘员腿部间隙( )或最小膝部间隙( )至少有一个会受到短排距座 椅的影响。 犌犅 犜 车身设计术语 门槛 狉狅犮犽犲狉 门框下边部分的零部件。 行李箱货箱地板 犾狌犵犵犪犵犲犮狅犿狆犪狉狋犿犲狀狋 犮犪狉犵狅犳犾狅狅狉 车身内部用于放置行李或货物的区域所
17、形成的上表面。 注 :若地板被覆盖,则指的是覆盖物的表面。 注 :若该车辆布置了可折叠、翻转、滑动等型式的座椅,且其表面可支撑行李,则认为其自身表面也是行李箱地板 的一部分。 注 :若车辆布置了未被覆盖的肋板,则指的是肋板顶端。 犆 点 犮狅狑犾狆狅犻狀狋 在 犢 基准平面内,前罩板、发动机罩或外部组件上的最高点沿 犡 向在汽车前风窗玻璃外表面上的 投影点,见图 。 犇 点 犱犲犮犽狆狅犻狀狋 在 犢 基准平面内,后背舱或外部组件上的最高点沿 犡 向在汽车后风窗玻璃外表面上的投影点。见 图 。 注:某些车辆的 点可能在玻璃边缘。 图 犆 点和 犇 点 犌犅 犜 透明区 狋狉犪狀狊狆犪狉犲狀狋犪
18、狉犲犪 汽车风窗玻璃或其他透明表面的透光率(当光线与表面成直角测量时)不小于 的区域。对于 防弹车辆,其透光率不小于 的区域。 腰线 犫犲犾狋犾犻狀犲 侧门玻璃透明区下边缘所形成的一条连续的线,并延伸至 柱、 柱。若两相邻玻璃透明区下边 缘不共线,则连接各自较低的两个边缘的端点,不考虑圆角,见图 。 图 腰线 最大质量 犵狉狅狊狊狏犲犺犻犮犾犲犿犪狊狊 ; 犌犞犕 中定义的汽车“最大允许总质量”。 注:单位为千克( )。 尺寸编码 犱犻犿犲狀狊犻狅狀犮狅犱犲狊 本标准中每一个尺寸都指定一个编码,一般由字母、数字组成,并通过追加后缀来区分不同的测量 位置及测量条件。 头部包络和头部位置包络 头部
19、包络 犺犲犪犱犮狅狀狋狅狌狉 乘员人群总体的头部定位模型。 注:头部包络的确定方法参见附录 。 头部包络最高点 狋狅狆狅犳犮狅狀狋狅狌狉 通过 点的 犢 平面上,头部包络的最高点,见图 。 犌犅 犜 图 头部包络最高点 头部位置包络 犺犲犪犱狆狅狊犻狋犻狅狀犮狅狀狋狅狌狉 头部包络在指定位置时,通过头部包络最高点所在 犡 平面与 犢 平面截得的轮廓。 测量准备 测量场地 测量场地应具有水平坚硬覆盖层的支承表面。 车辆状态 若无特殊规定,应在车辆整备质量下测量。对于部分尺寸测量时,可在搭载部分必要测量仪器 及 名测量人员下进行。 汽车转向车轮应以直线前进状态置于测量场地上。 汽车轮胎气压应符合设
20、计要求。 若无特殊规定,汽车装有可调节或可活动零部件时,应按如下规定状态进行测量: ) 货箱栏板应处于关闭状态; ) 车门、发动机罩、行李舱盖和通风孔盖等均为关闭状态; ) 收音机天线应处于收回状态; ) 不包括汽车牌照,但包括汽车牌照板(架); ) 若方向盘可调,则应调节到制造厂规定的位置,如果制造厂没有规定,则应调节到可调节范围 的中间位置; 犌犅 犜 ) 车辆踏板应处于自由状态位置,对于可调节踏板,应调至制造厂指定或向前最大位置; ) 车辆座椅应按如下要求进行调整: ) 对于高度可调的头枕,如无特殊规定,应调至最高位置; ) 若座椅水平、垂直方向可调,应调至 点位置或制造厂指定位置; )
21、 若腰靠可调,应调至完全收回位置; ) 若坐垫角可调,应调至制造厂指定角度; ) 若座椅靠背角可调,第一排座椅应调至 或制造厂指定角度,第二排、第三排座椅应调至 或制造厂指定角度; ) 其他零部件若可调也应调整至制造厂指定位置。 测量基准 若无特殊规定,长度应在与 犡 向平行的直线上测量;宽度应在与 犢 向平行的直线上测量;高度 应在与 犣 向平行的直线上测量。 若车辆两侧位置对称,可只测左侧或右侧。 若无特殊规定,车辆内部尺寸应在乘员中心面上测量。当使用 点测量装置测量时,宜采用 ,腿长调至第 百分位的位置测量。为使测量保持一致,宜使用附录 给出的座椅 点行程 路径公式。 长排距、标准排距、
22、短排距座椅类型的确定方法见附录 ,长排距、标准排距座椅测量时 点测 量装置推荐采用第 百分位,其他排距可由制造厂指定。 测量工具的精度要求 测量时可采用直接或间接测量的装置进行测量,测量工具的单位及精确度如表 所示。 表 测量工具的单位及精确度 测量工具单位精确度 长度测量工具 宽度测量工具 高度测量工具 角度测量工具 尺寸编码 尺寸代号及定义 表 中的大写字母表示所测尺寸分类代号。 犌犅 犜 表 尺寸代号及定义 尺寸代号定义 长度尺寸或 犡 坐标 宽度尺寸或 犢 坐标 高度尺寸或 犣 坐标 角度 座椅长度尺寸 座椅宽度尺寸 座椅高度尺寸 行李箱货箱容积 点行程路径长度尺寸 点行程路径高度尺寸
23、 数字分段 表 中的数字分段表示不同类型的尺寸。 表 数字分段 数字段尺寸类型 内部尺寸 外部尺寸 行李箱货箱或后部组件尺寸 汽车特殊尺寸 后缀 内部尺寸后缀 对于不同排座椅乘坐位置的同一种类别内部尺寸,字母与数字代码保持一致,通过追加表 中的后 缀来区分其乘坐位置。 表 内部尺寸后缀 后缀指定座椅位置 第一排驾驶员或乘员位置 第二排外侧乘员位置 第三排外侧乘员位置 注 :若无特殊规定,对于宽度尺寸,“ ”指第一排整体尺寸。 注 :若无特殊规定,对于其他尺寸代号,“ ”指驾驶员位置尺寸编码,对于第一排其他位置,可在尺寸编码后追 加表 的特殊后缀。 犌犅 犜 外部尺寸后缀 对于车辆前后位置的同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B 12673-2019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12673 2019 汽车 主要 尺寸 测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