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西药执业药师药剂学答案.doc
《1998年西药执业药师药剂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8年西药执业药师药剂学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998年西药执业药师药剂学答案真题 120A型题 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第1题: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加助悬剂是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的重要措施,它可增加混悬液介质的粘度,并被吸附于混悬微粒的表面增加其亲水性,有利于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和聚结,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但不能增加混悬粒子的溶解度。故本题答案应为E。第2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吸收有密切关系,维生素B2为主动转运的药物,饭后服用可使维生素B2随食物逐渐通过吸收部位,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可对难
2、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处理,但水溶性药物微粉化处理并不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符合一级过程,为被动扩散吸收,药物脂溶性愈大,吸收愈好,生物利用度愈高,而不是愈差。水溶性药物通过生物膜上的微孔吸收,水溶性大小不是决定生物利用度的条件,而是浓度大小。许多药物具有多晶型现象,分稳定型、亚稳定型和无定形。无定形药物溶解时不需克服晶格能,所以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吸收好,常为有效型。所以无定形药物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故本题答案应选B。第3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口服药物剂型在胃肠道中通过胃肠道粘膜吸收,进入体循环。药物要在胃肠道吸收,必须首先从制剂中释放出来。其释放阶快慢就决定了药物吸收的快
3、慢。一般口服溶液剂不存在药物释放问题,其他剂型如乳剂,混悬剂是液体制剂,虽然存在释放问题,但由于分散度大,仍会很快释放药物。在固体剂型中,胶囊剂较常用,它的外壳为明胶外壳,崩解后相当于散剂分散程度。片剂和包衣片比较,片剂溶出相对较快,而包衣片则需在衣层溶解后才能释放药物。一般而言,释放药物快,吸收也快。所以口服剂型在胃肠道吸收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故本题答案应选D。第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作为混悬剂助悬剂的主要条件是助悬剂必须是亲水性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粘度。根据Stockes公式,V与成反比,愈大,V愈小,可减小沉降速度,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助悬剂被微粒吸附,也增加微粒的
4、亲水性,进而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硬脂酸钠不具有混悬剂的条件,不能做助悬剂。第5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胶囊剂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不论哪种胶囊,按药典规定需检查外观、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等。但硬度不是检查胶囊剂的质量指标。故本题答案应选C第6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软膏剂是用于皮肤或粘膜的半固体制剂,起局部作用或吸收发挥全身作用。软膏剂的作用发挥的好坏,与其质量有密切关系。软膏剂的质量要求应该均匀、细腻、无粗糙感;有一定稠度,在皮肤上不融化流失,易于涂布;性质稳定,不酸败,保持固有疗效;无刺激性,符合卫生学要求。药物在软膏剂中可以是可溶性的(溶于水相或溶于油相),也可以是不溶性药物,以极
5、细微粒分散于基质中,并非药物与基质必须是互溶性的。故本题答案应选B。第7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根据stockes定律 混悬剂中微粒沉降速度V与r2、与1-2成正比,与成反比。故本题答案应为C。第8题:参考答案:E答案解析:在对栓剂的质量评定时,需检查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硬度,作溶出和吸收试验。一般而言,重量差异较大,融变时限太长或太短,硬度过大,体外溶出的快慢,都与生物利用度有关。但关系最密切的是体内吸收试验,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可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从而评价栓剂生物利用度的高低。故本题答案应选E。第9题: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
6、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L或L/Kg。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数值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较小,并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或蓄积于某组织中。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正容积,不具有生理学和解剖学意义。药物在体内真正分布容积不会超过体液量,但表观分布容积可从几升到上百升。故本题答案应选A。第10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X。本题Xo60ng。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Co表示,本题Co15g/ml。计算时将重量单位换算成同一单位,即Xo60mg60000g。 故本题答案应选D。第11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维生素C
7、注射液属不稳定药物注射液,极易氧化,故在制备过程中需采取抗氧化措施,包括加抗氧剂(NaHSO3),调节pH值至6.012.0加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2Na),充惰性气体(C02)。为减少灭菌时药物分解,常用100流通蒸汽15min灭菌等。维生素C注射液用碳酸氢钠调节pH值偏碱性,极易氧化使其变黄。故本题答案选B。第12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片剂制备需加入崩解剂,以加快崩解,使崩解时限符合要求。常用崩解剂有干淀粉、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泡腾崩解剂等。本题中只有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是崩解剂。故本题答案应选B。第13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有些片剂要进行包衣
8、,其目的是:掩盖不良气味;防潮避光,隔离空气;控制在胃肠道中药物的释放;防止药物间的配伍变化等。包衣时为了防止水分进入片芯,须先包一层隔离衣。包衣辅料有胃溶性薄膜衣材料和肠溶性薄膜衣材料,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胃溶性薄膜衣材料,不具有抗酸性,而乙基纤维素则为肠溶性薄膜衣材料,可制成水分散体薄膜衣材料。在包衣方法上,薄膜衣可用包衣锅进行滚转包衣,流化包衣,压制包衣等方法。故本题答案应选D。第14题: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药物晶型分为稳定型和亚稳定型,亚稳定型可转变为稳定型,属热力学不稳定晶型。由于其溶解度大于稳定型药物,故常用亚稳定型药物制成多种固体制剂。制剂中不应避免使用。乳剂中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
9、质比重不同,乳剂放量过程中分散相上浮,出现分层,分层不是破坏,经振摇后仍能分散为均匀乳剂。分层是不可逆现象是错误的。絮凝剂作为电解质,可降低Zeta电位,当其Zeta电位降低20-25mV时,混悬微粒可形成絮状沉淀;这种现象称为絮凝,加人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本题是正确的。乳剂常因乳化剂的破坏而使乳剂油水两相分离,造成乳剂的破坏。乳剂破坏后不能再重新分散恢复原来的状态。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催化称为一般酸碱催化,而不是特殊酸碱催化。故本题答案应选C。第15题: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热压灭菌是通过加热使微生物体的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灭菌过程微生物杀灭速度符合一级过程,即LgNtLgNo-Kt。在
10、一定温度下杀灭物品中微生物数90%所需时间称为D,则选用嗜热脂肪芽胞杆菌为代表菌种,将1/Z值定为10,参比温度定为121,此时的F值即为Fo值,Fo值是将各种灭菌温度下的灭菌时间换算成灭菌效果相等的121下的对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的灭菌时间,所以,Fo值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杀死待灭菌物品中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由此可见Fo才是热压灭菌法灭菌可靠性的控制标准。第16题: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调制散剂时,由于药物的比重不同,在混合过程中比重大的药物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下沉,使散剂混合不均。所以在混合时应将比重大的药物加于比重小的药物上面,混合时可将其均匀混合。故本题答案应选D。第17题:参考答案:E答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98 西药 执业 药师 药剂学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