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T 535-2014 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 通用要求和评价准则.pdf
《DB12 T 535-2014 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 通用要求和评价准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T 535-2014 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 通用要求和评价准则.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criteriaICS 03.120 A 00 DB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T 5352014 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CMS) 通用要求和评价准则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s for laboratories 2014 - 08 - 29发布 2014 - 09 -15实施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 布 DB12/T 5352014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通用要求. 2 4.1 总则.
2、 2 4.2 诚信方针. 2 4.3 策划. 2 4.4 实施与运行. 4 4.5 检查和改进. 5 4.6 声明. 7 5 评价准则. 7 附录A(规范性附录) 评价准则. 8 A.1 评价原则. 8 A.2 评价内容. 8 DB12/T 535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认可处提出。 本标准由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天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天津站、天津市电子仪
3、表实验所、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金升、王树林、马英、彭同心、白锡庆、王庆东、刘锦英、赵丽、杨恒星、刘然、马丽丽、徐一飞、王立军。 本标准2014年8月首次发布 DB12/T 5352014 III 引 言 实验室是从事检验检测和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作为高新技术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为客户提供公证、客观、科学的检测/校准服务,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实验室建立以法律为保障、责任为基础、道德为支撑的诚信管理体系,可确保其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验室建立诚信管理体系意义重大。 本标准结合实验室管理特点、资质条件
4、、员工素质、检测/校准质量、运行能力、合同履约、社会责任等要求,对诚信因素与失信风险进行分析,提出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与持续改进的措施,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和社会信誉,同时规定了评价原则和评价内容,细化了标准要求。 实验室在建立和实施诚信管理体系时,应以诚信管理为主线,以防范失信风险为重点,建立和实施诚信制度,形成诚信教育、诚信因素识别、体系运行、自查自纠改进、征信评价和失信惩戒公示机制,将诚信理念体现在实验室的发展战略中。并遵循图1所示的运行模式,可与其他管理体系融合,并建立必要的诚信档案。 图1 诚信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注:方针:指诚信方针,由最高管理者就实验室的诚信价值正式表述的总
5、体意图和方向,是实验室对诚信承诺遵守的原则,指导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的整个过程; 策划:建立目标和所需的过程,以实现诚信方针所期望的结果; 运行:对策划结果予以实施; 检查:根据诚信方针、目标以及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要求,对运行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征信:对诚信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处理、使用等的活动,验证诚信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评价:建立和实施诚信管理体系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以持续改进; 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诚信管理绩效。 DB12/T 5352014 1 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 通用要求和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评价准
6、则。 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愿望的实验室: a) 建立诚信管理体系以消除或降低实验室运行活动的相关失信风险; b) 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诚信管理体系; c) 通过下列方式证实符合诚信管理体系标准,包括: 进行自我评价并作自我声明、寻求相关方确认其符合性; 寻求外部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 外部组织对其诚信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审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117-2008 信用 基本术语 GB/T 27025-2008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
7、力的通用要求 QB/T 4111-2010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7025 所确立的和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室 laboratories 从事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的机构。 3.2 诚信 credit 实验室运行活动中对承诺的履行与可信度的依存关系,包括相关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运行活动包括业务承揽、检测/校准活动、采购、后勤保障、服务等。涉及的相关方包括股东和所有者、员工、客户、供方、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等。 3.3 诚信管理体系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CMS) 用来制定和实施诚信
8、方针和目标,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QB/T 4111-2010, 定义3.3 3.4 诚信方针 credit policy 由最高管理者就实验室的诚信价值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DB12/T 5352014 2 注:诚信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诚信目标提供框架。 3.5 诚信目标 credit objective 依据诚信方针所要实现的诚信目的。 QB/T 4111-2010, 定义3.5 3.6 诚信因素 credit aspect 实验室的活动、结果报告或服务中能影响实验室诚信度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3.7 征信 credit checking 对诚信信息
9、进行采集、调查、处理、使用等活动。 注:改写GB/T 22117-2008,定义4.1。 4 通用要求 4.1 总则 实验室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诚信管理体系,确定如何满足这些要求,界定其诚信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注:诚信管理依体系可单独建立,也可与其他管理体系融合。 4.2 诚信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和批准诚信方针,确保其满足: a) 与诚信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其他要求; b) 实验室已有管理体系的要求; c) 适合实验室检测/校准、服务、安全和保障的要求; d) 失信预防和持续改进; e) 为制定和评审诚信目标提供框架; f)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 g) 传
10、达到相关人员和相关方; h) 定期评审,以确保其适应性。 4.3 策划 4.4 诚信因素 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和保持诚信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形成文件,适时更新。 应考虑充分识别和评价下列过程中能够控制或施加影响的诚信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a) 技术管理:人员、设施和环境、检测/校准方法及确认、设备、测量溯源、抽样、样品处置、结果质量保证和结果报告; b) 质量管理:文件控制、合同评审、分包、采购、客户服务、投诉、不符合控制、改进过程、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控制、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c)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后勤、财务和资质管理等。 对于变更或新项目管理,应在发生之前识别与之有关的诚信因素。
11、诚信因素的评价应根据失信可能性和失信结果影响确定重要诚信因素。 DB12/T 5352014 3 应针对重要诚信因素制定控制方案,并形成文件。 4.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实验室建立和实施诚信管理体系时,应识别其业务承揽及受理、分包、采购、采样、样品存放、检测/校准过程、服务、安全和保障、日常管理等过程中与诚信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其他要求,并满足: a) 及时获取这些要求,确保有效; b) 确保这些要求应用于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 c) 通过内部制度的确立,确保实验室全过程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实验室应保持相关的记录。 4.6 社会责任 实验室应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
12、任管理融入到实验室的战略、规划、文化中,以满足: a) 客观的出具准确数据; b) 与实验室资质有关的活动合法合规; c) 依法纳税; d) 依法履行合同、保险; e) 符合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平衡等要求; f) 公共安全; g) 组织内部的安全管理; h) 将社会责任传达、影响到相关方。 适用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a) 慈善救助 ; b) 公益捐助 ; c) 文明传承与教育 。 实验室应保持相关记录。 4.7 诚信文化 实验室应开展诚信文化建设,最高管理者应重视全员诚信道德教育,全员共建诚信经营理念。 诚信文化建设应制度化,包括但不限于: a) 确保公平、公正的责任感; b) 实验
13、室的诚信价值观; c) 内部的平等和非歧视原则; d) 实验室团队精神; e) 实验室诚信环境; f) 建立在诚信原则基础上的与相关方的关系等。 4.8 目标和方案 4.9 实验室应制定形成文件的诚信目标,符合诚信方针并考虑: a) 重要诚信因素; b) 适宜时,制定量化目标; c) 财务、信用状况; d) 其他应遵守的要求。 DB12/T 5352014 4 4.10 针对部门和职能建立方案,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a) 为实现目标对职责和权限的指定; b) 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和计划; c) 执行方案所需要的费用预算。 应定期对方案进行评审,实行动态管理,必要时进行更新,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4
14、.11 文件 诚信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诚信方针和目标; b) 对诚信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描述; c) 对诚信管理体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描述的文件,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 对重要诚信因素实施控制所需的管理文件和记录; e) 其他。 注:文件要与实验室的复杂程度、相关的诚信因素相匹配,符合有效性和效率的要求。适宜时,可以与实验室其他管理体系的文件相整合。 4.12 实施与运行 4.13 资源、职责和权限 4.14 最高管理者对诚信管理体系承担最终责任,应确保: a) 为本实验室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基础设施和财力等。 b) 对职
15、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并经过沟通形成文件,以提供有效的诚信管理依据。 c) 任命诚信管理负责人,明确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4.15 诚信管理负责人应确保: a) 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诚信管理体系; b) 定期报告诚信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c) 外部诚信信息管理; d) 内部诚信信息管理。 4.16 能力、培训和意识 建立诚信教育机制,保障全员具有诚信意识、职业道德、安全管理和相应规定的能力。 实验室应提供与诚信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确保员工理解: a) 诚信方针和诚信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个人在诚信管理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c) 个人对实验室诚信的影响及个人工作改进带来的效益;
16、d) 失信行为对实验室及个人的影响。 实验室应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保持相关的记录。 4.17 信息交流与控制 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诚信信息交流与控制程序,规定内部、外部信息交流的内容、范围与形式,并满足: a) 在实验室各层次和职能部门间进行内部沟通; DB12/T 5352014 5 b) 与外部相关方的诚信信息交流,包括诚信风险信息收集等; c) 接受、记录和回应来自相关方的信息,并确保其及时、真实和可追溯。 4.18 文件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文件控制程序,以确保文件编制、审核、批准、标识、发放、保管、修订和废止等进行有效的控制。 4.19 记录控制 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记录控制程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535 2014 实验室 诚信 管理体系 通用 要求 评价 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