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7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7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7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判断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不包括(分数:2.00)A.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B.涂片上可见骨髓小粒C.涂片上可见脂肪滴D.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如浆细胞、各类有核细胞E.骨髓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小于外周血2.“老核幼浆”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分数:2.00)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再生障碍性贫血3.粒细胞减少症是指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 A.0.5109/L B.1.0109/L C.4.0109/L D.3.5109/L
2、 E.1.5109/L(分数:2.00)A.B.C.D.E.4.-TG 和 PF4 的检测可作为(分数:2.00)A.血小板数量指标B.血小板活化指标C.血小板形态学指标D.血小板黏附性指标E.血小板聚集性指标5.经皮肤采末梢血常用的部位是(分数:2.00)A.手指B.耳垂C.足跟D.手背E.肘部6.下列是脑脊液穿刺的禁忌证的是(分数:2.00)A.脑膜感染性疾病B.蛛网膜下腔出血C.不明原因的抽搐D.不明原因的昏迷E.休克的病人7.真空采血法错误的叙述是(分数:2.00)A.特别适用于病房及野外流动采血B.不易污染实验室和采血室环境C.不易控制采血量D.可减少溶血现象E.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
3、染8.在静脉采血时操作错误的是(分数:2.00)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的皮肤B.进针时将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穿刺皮肤进入血管,见回血后立即松开压脉带D.取血后带针头将血液直接注入容器E.轻轻混匀抗凝血9.瑞氏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分数:2.00)A.立即用自来水冲洗B.重新复染后,再用自来水冲洗C.待涂片干燥后再加数滴染液于涂片上,数秒后用自来水冲洗D.用甲醇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掉E.可用清水浸泡数分钟后冲洗10.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完成是在(分数:2.00)A脾B肝C.血液D.骨髓E.淋巴管11.患者 MCV、MCH 均升高,MCHC 正常,最可能
4、是以下贫血中的(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失血性贫血C.慢性失血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急性溶血性贫血12.大面积烧伤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中出现的管型是(分数:2.00)A.肌红蛋白管型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血红蛋白管型E.以上均不正确13.作为肾小管上皮脱落的证据,增多的管型是(分数:2.00)A.颗粒管型B.上皮管型C.细胞管型D.透明管型E.脂肪管型14.透明管型明显增多见于(分数:2.00)A.高热B.全身麻醉C.心脏功能不全D.急性肾小球肾炎E.慢性肾盂肾炎15.患者血液检查:Hb70g/L,MCV75f1,MCH22pg,MCH280g/L,提示(
5、分数:2.00)A.单纯小细胞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正常红细胞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16.Cabot 环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分数:2.00)A.红细胞内存在异常血红蛋白所致B.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所致C.胞核残留物D.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原卟啉与铁结合受阻所致E.有核红细胞脱核时产生17.玫瑰花结形成试验的原理是因为 SRBC 可与(分数:2.00)A.B 细胞的 BCR 结合B.TH 细胞结合C.TC 细胞结合D.与所有 T 细胞结合E.与人外周血表达 CD2 的 T 细胞非特异性结合18.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分数:2.00)A.POX
6、染色B.PAS 染色C.ALP 积分测定D.D-NAE 染色E.以上都不是19.区分粒系类型时,最主要的特征是(分数:2.00)A.胞体形态B.胞核形态C.胞浆量的多少D.浆中特异颗粒的属性E.胞浆颜色20.哪些情况不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分数:2.00)A.某些病毒性感染时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C.流行性出血热D.急性化脓性感染时E.病毒性肝炎时21.治疗血友病甲,可输注(分数:2.00)A.新鲜血B.因子C.冷沉淀物D.脾细胞输注E.以上均可22.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提示下列哪一组凝血因子缺陷(分数:2.00)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23.活化部分凝血活
7、酶时间测定是下列哪一种性质的试验(分数:2.00)A.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B.DIC 确诊试验C.内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D.外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E.普通凝血实验24.下列代谢过程中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是(分数:2.00)A.肝糖原分解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分解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25.不在肝内进行活跃代谢的氨基酸是(分数:2.00)A.酪氨酸B.缬氨酸C.鸟氨酸D.苯丙氨酸E.色氨酸26.血液中的胆红素最主要来源于(分数:2.00)A.血红蛋白分解B.肌红蛋白分解C.过氧化物酶分解D.过氧化氢酶分解E.细胞色素分解27.可使血糖浓度下降的激素是(分数:2.00)A
8、.肾上腺皮质激素B.胰高血糖素C.生长素D.胰岛素E.甲状腺素28.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分数:2.00)A.甘油三酯B.胆固醇C.载脂蛋白质D.磷脂E.游离脂肪酸29.体内合成胆固醇的原料是(分数:2.00)A.葡萄糖B.脂肪酸C.氨基酸D.乙酰 CoAE.肝糖原30.严重创伤时,血钾(分数:2.00)A.无改变B.明显降低C.明显升高D.变化随血钠而定E.变化随尿量而定31.以下能引起血钾浓度降低的是(分数:2.00)A.创伤B.高热C.饥饿D.呕吐E.缺氧32.如血气分析标本不能及时测定,需保存在有冰块的水中,其目的是(分数:2.00)A.防止 CO2 气体丧失B.防止糖代谢
9、C.防止溶血D.防止血液浓缩E.防止 O2 气体丧失33.为减少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可采用(分数:2.00)A.增加平行试验次数B.做试剂空白C.样本空白D.校正仪器E.对照实验34.ELISA 常用的供氢体底物中应用最多的是(分数:2.00)A.HRP(辣根过氧化物酶)B.OPD(邻苯二胺)C.TMB(四甲基联苯胺)D.ABTS2,2-联氨-双(3-乙苯基并噻唑啉-6-磺酸)E.ALP(碱性磷酸酶)35.能使补体而不使抗体灭活的温度和作用时间是(分数:2.00)A.37,1hB.56,30 分钟C.25,30 分钟D.60,30 分钟E.45,30 分钟36.哪种微生物对补体的细胞溶解作用
10、最敏感(分数:2.00)A.真菌B.革兰阳性菌C.革兰阴性菌D.螺旋体E.病毒37.为了保证速率散射测定分析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该类型仪器中特有的设计是(分数:2.00)A.抗体过量检测系统B.抗原过量检测系统C.样本自动稀释系统D.信号处理及数字转换系统E.人工智能设计38.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破坏补体(分数:2.00)A.加热B.冷冻干燥C.紫外线照射D.机械振荡E.酒精39.在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中,出现第二峰值信号提示(分数:2.00)A.被测定抗原量过高,应稀释重新测定B.被测定抗原量太低,应取上一个稀释浓度C.第一峰值信号是由全部待测抗原产生D.第一峰值信号是由部分待测抗原产生E.第一峰值信
11、号是由全部抗体产生40.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基本原理是测定一定体积的溶液通过的光线量,由于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反射和吸收,透射光减少,测定的光通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呈反比B.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C.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数量不需要太多,以免影响光通量的测定D.检测仍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长E.测量的是透过不溶性复合物到达探测器而未被散射或吸收的光线41.主要参与黏膜局部免疫的抗体是(分数:2.00)A.IgGB.IgMC.IgDD.IgEE.IgA42.散射比浊分析中,其检测过程应
12、保持(分数:2.00)A.抗原过量B.复合物过量C.抗体过量D.抗原抗体量相等E.抗原抗体量按一定比例43.对散射比浊分析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0)A.散射光的强度与反应物的含量成正比B.散射光的强度与反应物的含量成反比C.散射比浊法分析难以实现自动化检测D.散射比浊分析是免疫分析中使用较少的一种方法E.散射比浊分析与透射比浊分析的原理完全不同44.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主要用于检测(分数:2.00)A.体液中大分子蛋白质B.体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C.淋巴细胞活性分析D.化学毒性分析E.淋巴细胞数量分析45.关于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
13、应与荧光物质发光分析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自动化免疫分析技术B.激发光和发射光的波长相同C.波长的斯托克斯位移越大,发射光的特异性越强D.最常用的有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两种类型E.在发光反应中一定具有激发光使荧光物质产生发射光46.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常用的分层液是(分数:2.00)A.Percoll 分层液B.Ficoll 分层液C.(NH4)2SO4D.NaClE.CaCO347.速率散射比浊法(分数:2.00)A.采用的是终点比浊B.散射光的强度与反应物的含量成反比C.测定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D.测定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E.可测定多种激素48.在直流电场中进
14、行的免疫双扩散技术称为(分数:2.00)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转印技术E.免疫固定电泳49.免疫沉淀试验与凝集试验最主要的区别是(分数:2.00)A.抗原要求是可溶性抗原B.抗原是可溶性,而抗体是不可溶性C.抗原是不可溶性,而抗体是可溶性D.抗原要求是颗粒性抗原E.补体不参与50.目前凝胶内的沉淀试验最常用的凝胶是(分数:2.00)A.葡萄糖凝胶B.Fi xoll-HypaqueC.琼脂和琼脂糖D.聚丙烯酰胺凝胶E.SDS 凝胶中级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相关专业知识-37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判断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不包括(分数:2
15、.00)A.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B.涂片上可见骨髓小粒C.涂片上可见脂肪滴D.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如浆细胞、各类有核细胞E.骨髓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小于外周血 解析:解析 骨髓取材是否满意判断: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涂片上可见较多黄色小粒(骨髓小粒、脂肪滴);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骨髓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外周血。2.“老核幼浆”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分数:2.00)A.巨幼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E.再生障碍性贫血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缺铁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
16、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紊性贫血。骨髓象显示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尤其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 30%以上),以中、晚、幼红为主。各阶段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量少,且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是典型的核浆发育不平衡(老核幼浆)特点。3.粒细胞减少症是指成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 A.0.5109/L B.1.0109/L C.4.0109/L D.3.5109/L E.1.5109/L(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 本题要点是粒细胞减少症的定义。中性粒细胞是粒细胞的主要成分,当绝对值(成人)低于1.510 9 /L,婴儿低于 1.010 9
17、/L 时,称粒细胞减少症。而严重减少甚至低于 0.510 9 /L 时称粒细胞缺少症。4.-TG 和 PF4 的检测可作为(分数:2.00)A.血小板数量指标B.血小板活化指标 C.血小板形态学指标D.血小板黏附性指标E.血小板聚集性指标解析:解析 血小板活化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出现多角形或多伪足)、表面特殊蛋白的表达。5.经皮肤采末梢血常用的部位是(分数:2.00)A.手指 B.耳垂C.足跟D.手背E.肘部解析:解析 手指采血操作方便,可获得较多血量,是皮肤采末梢血法首选的采血部位。6.下列是脑脊液穿刺的禁忌证的是(分数:2.00)A.脑膜感染性疾病B.蛛网膜下腔出血C.不明原因的抽搐D.
18、不明原因的昏迷E.休克的病人 解析:解析 脑膜感染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不明原因的抽搐或昏迷都是脑脊液穿刺的适应证,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则是穿刺的禁忌证。7.真空采血法错误的叙述是(分数:2.00)A.特别适用于病房及野外流动采血B.不易污染实验室和采血室环境C.不易控制采血量 D.可减少溶血现象E.可避免对医护人员的感染解析:解析 真空采血法整个过程无血液外溢和污染,血标本转运方便,特别适用于病房和野外流动采血,能避免对医务人员的感染和患者血标本间的交叉污染,血样无需容器之间的转移,减少了溶血现象。故应选择不易控制采血量。8.在静脉采血时操作错误的是(分数:2.00)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
19、位的皮肤B.进针时将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穿刺皮肤进入血管,见回血后立即松开压脉带D.取血后带针头将血液直接注入容器 E.轻轻混匀抗凝血解析:解析 静脉采血后应先拔针头,然后将血液徐徐注入标本容器,否则易于溶血。9.瑞氏染色后,若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分数:2.00)A.立即用自来水冲洗B.重新复染后,再用自来水冲洗C.待涂片干燥后再加数滴染液于涂片上,数秒后用自来水冲洗D.用甲醇液冲洗,立即用水冲掉 E.可用清水浸泡数分钟后冲洗解析:解析 如血涂片上有染料沉渣,待涂片干燥后用甲醇溶解,但需立即用水冲掉,以免脱色。10.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完成是在(分数:2.0
20、0)A脾B肝C.血液D.骨髓 E.淋巴管解析:解析 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在骨髓中进行,约需 72 小时。11.患者 MCV、MCH 均升高,MCHC 正常,最可能是以下贫血中的(分数:2.00)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失血性贫血C.慢性失血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急性溶血性贫血解析:解析 患者 MCV、MCH 均升高,MCHC 正常见于大细胞贫血,故选择巨幼细胞性贫血。12.大面积烧伤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尿中出现的管型是(分数:2.00)A.肌红蛋白管型 B.红细胞管型C.白细胞管型D.血红蛋白管型E.以上均不正确解析:解析 由于肌肉组织损伤或大面积烧伤,产生大量的肌红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中级 临床医学 检验 主管 技师 相关 专业知识 3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