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6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6及答案解析.doc(3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6 及答案解析(总分:52.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以下情况可引起右胸导联 QRS 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A右心室肥大 B右束支阻滞CA 型预激综合征 D前间壁心肌梗死E正后壁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E.2.不属于正常变异或功能性 T 波改变的是A心血管神经症引起的 T 波改变B过度换气性 T 波改变C早期复极D洋地黄作用所致 T 波鱼钩样改变E心尖现象(孤立性 T 波倒置)(分数:1.00)A.B.C.D.E.3.引起异常 Q 波的原因是A心室局部除极向量丧失B心室局部除极向量异常增加C心室除极
2、顺序改变D心脏位置和胸廓畸形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4.关于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额面 QRS 心电轴为-90180支持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不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CV 1导联 QRS 为多相波,支持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D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有利证据EV 1导联 QRS 波群呈“兔耳征”支持室性心动过速(分数:1.00)A.B.C.D.E.5.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出现病理性 Q 波的情况是A心肌梗死的直径2025mmB心肌梗死的厚度57mmC心肌梗死发生在前壁D心肌梗死发生在下壁E心肌梗死发
3、生在基底部(分数:1.00)A.B.C.D.E.6.可引起 QRS 波群振幅降低的原因是A皮下气肿 B肺气肿C胸腔积液 D全身明显水肿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7.以下情况可引起电张调整性 T 波改变,但不包括A心室起搏后B间歇性左束支阻滞消失后C间歇性右束支阻滞消失后D心室预激消失后E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分数:1.00)A.B.C.D.E.8.关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P 波消失代以 f 波或心电图上看不清 f 波B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并可恶化为心室颤动CQRS 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多样D最快心室率不会超过 200 次/分E宽 QRS 波群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
4、预激形态相似(分数:1.00)A.B.C.D.E.9.以下不支持室性心动过速表现的是ARR 间距略有不齐 B存在心室夺获C有室性融合波 D临床症状较重E刺激迷走神经可终止(分数:1.00)A.B.C.D.E.10.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 QRS 心电轴右偏,但应除外A瘦长体型 B右心室肥大C肺气肿 D左后分支阻滞E孕妇(分数:1.00)A.B.C.D.E.11.关于正常人 T 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T 波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BT 波的方向应与 QRS 波群主波方向一致CaVR 导联 T 波向下D若 V1导联 T 波向上,则 V2V 6导联 T 波不应再向下EV 5、V 6导联 T 波可为负
5、正双向(分数:1.00)A.B.C.D.E.12.以下情况可引起左胸导联 QRS 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A左心室肥大 B右束支阻滞CB 型预激综合征 D前间壁心肌梗死E运动员(分数:1.00)A.B.C.D.E.13.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可见于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原来存在左束支或右束支阻滞D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E以上都是(分数:1.00)A.B.C.D.E.14.提示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AQRS 波群宽大畸形B心率为 140200 次/分C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D房室分离,心房率快于心室率E节律轻度不齐(分数:1.00)A.B.C.D.E
6、.15.关于正常额面 QRS 心电轴的描述,正确的是A少数正常人额面 QRS 心电轴可位于-90180B正常人额面 QRS 心电轴的范围为 0+90C正常人额面 QRS 心电轴的范围为+30+110D正常人额面 QRS 心电轴的范围为 0+110E少数正常人额面 QRS 心电轴可位于+100+110(分数:1.00)A.B.C.D.E.16.在、V 5、V 6导联不应出现 Q 波的是A左束支阻滞 B右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 D左后分支阻滞E肥厚型心肌病(分数:1.00)A.B.C.D.E.17.以下情况可引起额面 QRS 心电轴左偏,但应除外A矮胖体型、大量腹水BB 型预激综合征 C肺气肿D高
7、钾血症 E左心室肥大(分数:1.00)A.B.C.D.E.18.以下为在生理情况下亦可出现的 T 波改变,但应除外AT 波高耸 BT 波低平CT 波倒置 DT 波电交替ET 波双峰(分数:1.00)A.B.C.D.E.19.V1导联 R/S1,V 5导联 R/S1,常见于A左心室肥大 B左束支阻滞C左前分支阻滞 D右心室肥大E右束支阻滞(分数:1.00)A.B.C.D.E.20.年轻运动员可出现以下心电图改变,但应除外A早期复极 B窦性心动过缓C左心室高电压 D右心室肥大E相对高尖、常呈对称性的 T 波(分数:1.00)A.B.C.D.E.21.关于额面 QRS 心电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
8、人的额面 QRS 心电轴范围为-30+90B额面 QRS 心电轴在-90180为不确定电轴C额面 QRS 心电轴+120为重度右偏D额面 QRS 心电轴在+90+120为轻、中度右偏E额面 QRS 心电轴在-90-120为极度左偏(分数:1.00)A.B.C.D.E.22.不属于继发性 T 波改变的是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B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C预激综合征D低钾血症 E起搏器心律(分数:1.00)A.B.C.D.E.23.关于 Q 波的描述,错误的是AaVR 导联 Q 波再大也无意义BQRS 心电轴左偏时,、aVF 导联可出现 Q 波CQRS 心电轴右偏时,aVL 导联可出现 Q 波D异常 Q 波表
9、明有心肌坏死E心肌梗死不一定有异常 Q 波(分数:1.00)A.B.C.D.E.24.以下为可产生异常 Q 波的疾患,但应除外A心肌病 B心肌炎C脑血管意外 DBrugada 综合征E重症感染(分数:1.00)A.B.C.D.E.25.关于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QRS 波群形态多呈右束支阻滞图形B无 P 波 C联律间期常不相等D可见室性融合波E心室律完全不规整(分数:1.00)A.B.C.D.E.二、A2 型题(总题数:8,分数:8.00)26.患者女性,78 岁。头晕、胸闷半月,心电图如图 4-2-5 所示,正确的诊断应为(分数:1.00)A.B.C.D.E.
10、27.、aVF 导联 ST 段呈下斜型抬高并缓慢下降,其后 T 波倒置,心电图如图 4-2-6 所示,该特殊波称为(分数:1.00)A.B.C.D.E.28.患者女性,55 岁。临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如图 4-2-4 所示。以下为该心电图的诊断,其中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B.C.D.E.29.患者男性,58 岁,冠心病。心电图如图 4-2-1 所示,提示为(分数:1.00)A.B.C.D.E.30.患者女性,72 岁。自觉有心跳不齐感,心电图检查见图 4-2-3。以下为该心电图的诊断,其中错误的是(分数:1.00)A.B.C.D.E.31.患者男性,55 岁,心电图检查显示胸
11、导联 T 波直立,U 波倒置A无临床意义B有临床意义,多提示冠心病C有临床意义,多提示肺心病D有临床意义,多提示心包积液E有临床意义,多提示低钾血症(分数:1.00)A.B.C.D.E.32.患者男性,34 岁,因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术,术后 2 天心电图示 delta 波消失,但多个导联 T 波仍倒置,其原因可能为A心肌受损 B射频消融未成功C电张调整性 T 波改变D急性冠脉综合征 E心血管神经症(分数:1.00)A.B.C.D.E.33.患者男性,53 岁。因心悸 3 天就诊,心电图如图 4-2-2 所示,发现有 R-R 间距不齐现象,其原因为(分数:1.00)A.B.C.D.E.三、A3
12、 型题(总题数:2,分数:3.50)患者男性,25 岁,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示心房颤动,其中有 3 个单发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在 V1导联呈 rsR型,联律间期不等,无类代偿间歇。(分数:1.00)(1).宽大畸形的 QRS 波群应考虑为A频发室性期前收缩B室内差异性传导 C室性心动过速D干扰 E合并预激综合征(分数:0.50)A.B.C.D.E.(2).引起上述现象的机制是A右束支相对不应期长于左束支B左束支相对不应期长于右束支C心室内折返 D心室自律性增高E以上都不是(分数:0.50)A.B.C.D.E.患者男性,25 岁,突发心悸就诊。心电图示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P 波显示不
13、清楚,QRS 波群形态一致,RR 间距相等。(分数:2.50)(1).该心电图特征不支持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不是(分数:0.50)A.B.C.D.E.(2).如果 V1V 5导联均无 RS 波,支持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不是(分数:0.50)A.B.C.D.E.(3).如果胸导联有 RS 波,且最大的 RS 时限(R 波起点到 S 波最深点的时限)100ms,支持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
14、动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不是(分数:0.50)A.B.C.D.E.(4).如果胸前导联有 RS 波,RS 时限均100ms,但可见房室分离,且心室率快于心房率,支持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不是(分数:0.50)A.B.C.D.E.(5).如果胸前导联有 RS 波,RS 时限均100ms,未发现室房分离,V 1导联 QRS 波群呈 rS 型,r 波时限30ms,V 6导联 QRS 波群呈 R 型,则支持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以上都
15、不是(分数:0.50)A.B.C.D.E.四、B 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A相关导联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变化迅速,出现病理性 Q 波B普遍导联 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aVR、V 1导联除外),不出现病理性 Q 波CST 段呈凹面向上型抬高,主要为 J 点抬高,多见于胸导联,不出现病理性 Q 波D相关导联一过性 ST 段抬高,对应导联 ST 段下移,变化迅速E相关导联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持续达数月,有病理性 Q 波(分数:2.50)(1).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D.E.(2).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
16、D.E.(3).左心室室壁瘤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D.E.(4).变异型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D.E.(5).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D.E.A室性心动过速B室内差异性传导C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E窦性心动过速(分数:1.50)(1).患者男性,69 岁,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记录到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首先应考虑为(分数:0.50)A.B.C.D.E.(2).患者女性,35 岁,反复发作心悸 3 年,突发突止,每次发作无明显诱因,持续时间多为数分钟,体格检查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分
17、数:0.50)A.B.C.D.E.(3).患者女性,45 岁,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检查记录到心房颤动伴联律间期不等的宽 QRS 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无类代偿间歇,此类型宽 QRS 波群应首先考虑为(分数:0.50)A.B.C.D.E.AQRS 波群一般不增宽B宽 QRS 波群的形态与窦性心律时的预激图形相似C可见房室分离,心室率快于心房率DV 1导联常呈右束支阻滞图形,额面 QRS 心电轴无明显偏移EQRS 波群形态变异较大(分数:2.00)(1).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表现为(分数:0.50)A.B.C.D.E.(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的依据是(分数:0.50)A.B.C.D.E.(3)
18、.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表现为(分数:0.50)A.B.C.D.E.(4).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分数:0.50)A.B.C.D.E.A室性期前收缩B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室性心动过速E预激综合征(分数:1.50)(1).心房颤动时出现多个联律间期固定的宽大畸形 QRS 波群提示为(分数:0.50)A.B.C.D.E.(2).心房颤动时在一次长 RR 间距后出现宽 QRS 波群,在 V1导联呈 rsR型,提示该 QRS 波群为(分数:0.50)A.B.C.D.E.(3).心室率较快,RR 间距不齐,QRS 波群宽窄不等提示为(分数:0.50)A.B.C.D.
19、E.A室性心动过速B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E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分数:2.00)(1).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时 V1导联 QRS 波群呈“兔耳形”,支持(分数:0.50)A.B.C.D.E.(2).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时出现室性融合波,支持(分数:0.50)A.B.C.D.E.(3).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时 V1V 6导联 QRS 波群主波均向下,可明确诊断为(分数:0.50)A.B.C.D.E.(4).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时额面 QRS 心电轴在-90180,支持(分数:0.50)A.B.C.D.E.A室性心动过速B
20、心房颤动伴室性心动过速C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D室上性心动过速E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分数:2.50)(1).图 4-2-7 应诊断为(分数:0.50)A.B.C.D.E.(2).图 4-2-8 应诊断为(分数:0.50)A.B.C.D.E.(3).图 4-2-9 应诊断为(分数:0.50)A.B.C.D.E.(4).图 4-2-10 应诊断为(分数:0.50)A.B.C.D.E.(5).图 4-2-11 应诊断为(分数:0.50)A.B.C.D.E.A胸导联 J 点抬高型 ST 段上移BS Q TC圆顶尖角型 T 波D孤立性负性 T 波EV 1、V 2导联 R/S1(分数:2.00)(1
21、).正常婴幼儿心电图常表现为(分数:0.50)A.B.C.D.E.(2).典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D.E.(3).瘦长型健康青年心电图可见(分数:0.50)A.B.C.D.E.(4).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分数:0.50)A.B.C.D.E.ABrugada 波BEpsilon 波CLambda 波DNiagara 波EOsborn 波(分数:2.00)(1).J 点从基线明显偏移,形成一定的幅度(0.1mV),持续一定时间(20ms),呈尖峰状或驼峰状(分数:0.50)A.B.C.D.E.(2).、aVF 导联 ST 段呈下斜型抬高并缓慢下降,其
22、后 T 波倒置(分数:0.50)A.B.C.D.E.(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为(分数:0.50)A.B.C.D.E.(4).巨大倒置的 T 波,其形状酷似马蹄形(分数:0.50)A.B.C.D.E.心电学技术专业实践能力-6 答案解析(总分:52.5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5,分数:25.00)1.以下情况可引起右胸导联 QRS 波群振幅增高,但不包括A右心室肥大 B右束支阻滞CA 型预激综合征 D前间壁心肌梗死E正后壁心肌梗死(分数:1.00)A.B.C.D. E.解析:2.不属于正常变异或功能性 T 波改变的是A心血管神经症引起的 T
23、波改变B过度换气性 T 波改变C早期复极D洋地黄作用所致 T 波鱼钩样改变E心尖现象(孤立性 T 波倒置)(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洋地黄作用所致鱼钩样改变是药物引起的原发性 T 波改变,不属于正常变异和功能性 T 波改变。心尖现象多见于瘦长体型青年,心电图表现为 V4或 V5导联孤立性 T 波倒置。3.引起异常 Q 波的原因是A心室局部除极向量丧失B心室局部除极向量异常增加C心室除极顺序改变D心脏位置和胸廓畸形E以上均是(分数:1.00)A.B.C.D.E. 解析:4.关于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额面 QRS 心电轴为-90180支持室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电学 技术 专业 实践 能力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