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
《2010年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宜昌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0 年宜昌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35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汉 字(10 分)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经典是一种精神,携 五千年浩荡古风,在斑斓中飞扬。 (选自刘汉俊经典中国) 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 xi 想的日子。(选自王蒙青春万岁) 2下边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药品广告,用字巧妙,颇有意味。请你分别说说两个加点字的不 同含义。(2分) 药材 好,药才 好。 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 分) 门可
2、罗 意思: 声名 起 意思: 4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下列新诗正是利用汉 字的这一功能创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加点词语的组词特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 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2 分) 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少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觉羞愧/察觉和觉察/但 是我喜欢蜜蜂甚于蜂蜜。纳什蜜蜂 和 和 5 近年来, 在东亚“汉字文化圈”中, “年度汉字”的评选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如日本 2008 年的年度汉字是“变”,2009 年的年度汉字是“新”,这两个字均反映了日本近两年间政坛演变 的特征, 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较强的象征性; 中国
3、 2008 年当选的年度汉字是“雷”, 2009 年“被” 字的拥护者颇多,这两个字具有鲜明的中国网络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的民情民意。 请根据你对时事的了解,为今年的中国遴选一个“年度汉字”,并简要说明你遴选的理由。 (2 分) 年度汉字: 遴选理由: 阅 读(60 分) 一、 领略先贤诗文之芳醇 (16 分) 甲诗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 晴天雨: 风吹古木, 飒飒作响, 像雨声一般, 但天空却是晴朗的, 所以叫“晴天雨”。 乙文 百丈
4、山记 朱 熹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 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 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 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 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百丈山: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与今武夷山市交界处,海拔 690 米。 瀵(fn)涌:水同源分流喷出。 6甲诗中作者观景的时间顺序经历了哪几个过程?请选取诗中的相关词句填写在答案的空
5、 格处。(2 分) 7请根据甲诗 “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2 分) 8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甲诗和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就( ) 殚( ) 若( ) 或( ) 9纵观甲诗,有人认为是“望”字统领全篇,有人认为是“夕”字统领全篇,你赞同哪种 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2 分) 10通读乙文,说说作者观景的立足点在哪里?作者以立足点为中心,共写了哪几个方位的 景物?(2 分) 11请用“/”线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2 分) 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 12翻译下边的句子。(2 分) 台东径断,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6、。 13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颈联。(2 分) 二、品味园林建筑之艺术 (12 分) 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 宗白华 园林建筑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 这是皇帝的园林。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宋代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 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 但“游”可
7、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 是“住”,也同样要“望”。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 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 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 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 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 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 人,春风自吹入。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
8、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和外边联系起来了。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 间的空间美。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美 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就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 了。 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 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 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 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 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 千顷之汪洋,收四射之烂
9、漫。” 概括说来,中国园林建筑的空间美,当如沈复所说的:“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 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14在作者看来,中国园林建筑除了应该遵循 的思想外,尤其应该满 足 的要求。(2 分) 15阅读文章第段,请用简短的话说说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窗子主要具备那两种功能?(2 分) 16说说文章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 分) 17根据本文所提供的相关知识,说说为什么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也可以算作一种小 小的园林?(3 分) 18请在文章第段的横线处填充一组对应的关联词。(1分) 19积累链接:在小学时,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其中有两句诗
10、写出了门窗“可 望”的审美效果,请你默写出相关诗句。(2 分) 三、感受中国大儒之风骨 (13 分)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李兴濂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群真正称得上文人的人。不管是在乱世还是盛世,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 身处茅庐,他们以血泪蘸笔,嶙峋傲骨,直书亘古不移的人文理想,构成了一幅激荡壮美的长卷。 在当代,梁漱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他的自信,他的无畏,他的真诚,他的傲骨,也与 古代文人一脉相承。 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报考北京大学,不意未取。他回家发愤说:“我今 后一定要够得上叫北大请我当教授!”1918 年,蔡元培真的电请他去北大哲学系任教授。谁人不 佩服他的自信! 抗战
11、中,梁漱溟在重庆办学,有反“政府”之论,沈醉带特务闯进学校去查办他。梁漱溟则 正气凛然,针锋相对:“我这是小骂,对你们,对抗日有好处,如果你们仍不改悔,我今后还要大 骂。”浩然之气令特务也怕三分! 1970 年,全国政协机关对新宪法草案学习讨论,梁漱溟最后一个发言,他讲了“两句 话”:“一是,据我所知现代宪法最早产生于欧洲,其最初的出发点之一是为了限制王权。换句话 说,宪法的产生就是为了限制个人太大的权力。有了宪法,则从国家元首到普通公民都得遵循,而 不能把任何一个人放在宪法之上。 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个人的名字实在不妥在此我声明 一点,我不赞成把个人的名字,包括把接班人的名字写进宪法二是,我
12、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与今天的宪草对照,发觉条文少了许多。条文少不见得就一定不好,但有的重要内容少了却让 我等不甚了了。比如没有写上设国家主席,一国的元首不能没有。设国家主席是一回事,选谁当国 家主席合适是另一回事。 现在的宪草偏偏没有设国家主席这一条, 如此草宪, 实为置国统、 政体于不顾!”此论令四座咋舌,寂静肃然,空气凝滞! 梁漱溟还作诗讽刺某位“文化名人”:“淡抹浓妆务入时,两朝恩遇鬓垂丝。曾经招对趋前 席,又见讴歌和口词。好古既能剽甲骨,厚今何苦注毛诗。民间疾苦分明在,辜负先生笔一枝。” 身处乱世逆境,却始终以天下道义为己任,以良知为己任,刚直不阿,铮铮铁骨,足以震烁 于今!中国的二
13、十世纪,假若没有梁漱溟,该有多么失色! 梁漱溟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谁能说他不是中国的一位文化巨人,一位伟丈夫? 20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梁漱溟先生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分) 21请按照下列句式把梁漱溟先生在 1970 年宪法草案学习讨论会上的发言,归纳为两句 简单的话(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一是反对 二是主 张 22请分别解释第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2 分) “宪草”: “草宪”: 2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概括梁漱溟所讽刺的这位“文化名人”的低下人格。(2分) 24请你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和梁漱溟的精神风骨,说说为什么“中国的二十世纪,假若没有梁 漱溟,该有
14、多么失色!”?(3 分) 25. 积累链接:由梁漱溟的人格魅力,可以自然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话。(2 分) 予独爱莲之 , 。 四、欣赏山水文化之和谐 (11 分)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 兰 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 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 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缈、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 “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 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
15、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的隐逸 , 是 , 所以, 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 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 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 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 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 “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 用体力。 中国人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宜昌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