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及答案解析.doc
《【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职业资格】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及答案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 及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 A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知识 B帮助人们树立健康观念 C帮助人们自愿采纳健康行为 D帮助人们获得健康 E帮助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分数:1.00)A.B.C.D.E.2.生物转运是指 A化学物质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B化学物质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毒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D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E化学毒物由酶催化的代谢过程(分数:1.00)A.B.C.D.E.3.急性毒性观察实验期一般为 A28 天 B10 天 C14 天 D7 天
2、E21 天(分数:1.00)A.B.C.D.E.4.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或分子事件)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根据定义,分子流行病学的组成学科为 A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B分子病原学和分子免疫学 C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 D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 E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原生物学(分数:1.00)A.B.C.D.E.5.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LD 100 BLD 50 CLD 0 DLD 01 ELD(分数:1.00)A.B.C.D.E.6.下列定义不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对象中的个别成员
3、死亡的最低剂量称为最小致死剂量 B化学毒物不引起试验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称为最大耐受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剂量 D外源性化学毒物能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称为最小致死剂量 E化学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剂量(分数:1.00)A.B.C.D.E.7.下列代谢反应为相代谢反应的是 A氧化反应 B水解反应 C脱氢反应 D还原反应 E乙酰化结合反应(分数:1.00)A.B.C.D.E.8.对吸烟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属于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级、二级预防均可 E二级、三级预防均可(分数:1.00)A.B.C.D.E.9.流
4、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有 A随机偏倚、混杂偏倚、系统偏倚 B随机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 C选择偏倚、信息偏倚、系统偏倚 D混杂偏倚、选择偏倚、随机偏倚 E混杂偏倚、信息偏倚、选择偏倚(分数:1.00)A.B.C.D.E.10.食品生产车间与食品库房如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要求换气量应达到 A3 次/h B5 次/h C7 次/h D8 次/h E10 次/h(分数:1.00)A.B.C.D.E.1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是 A病原体、宿主、传染过程 B传染源、传播途径、自然因素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传染源、传播途径、社会因素(分数:1.00)A.B
5、.C.D.E.12.提出健康新概念的认识基础是 A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 B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与社会适应良好 C健康是基本人权 D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 E把人的躯体与精神结合,把个体与社会结合(分数:1.00)A.B.C.D.E.13.在卫生经济评价分析中,如利用医疗工作中某种疾病的治愈率指标,该指标属于 A效果指标 B效益指标 C效用指标 D成本指标 E效应指标(分数:1.00)A.B.C.D.E.14.关于哨点监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哨点监测需要定点、定时、定量地进行 B哨点监测的对象主要是高危人群 C根据监测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6、确定监测哨点 D相对于常规报告,哨点监测耗费低、效率高 E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属于哨点监测(分数:1.00)A.B.C.D.E.15.健康教育使用的手段是 A宜传、行政、法规 B行政、法规、技能 C传播、行政、技能 D传播、教育、干预 E法规、传播、干预(分数:1.00)A.B.C.D.E.16.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 A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 B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 C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 D社会因素、生物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卫生服务因素 E社会因素、生物
7、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分数:1.00)A.B.C.D.E.17.不属于人类行为发展阶段的是 A被动发展阶段 B主动发展阶段 C自主发展阶段 D完善巩固阶段 E固定阶段(分数:1.00)A.B.C.D.E.18.关于人类的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行动 B机体在心理反应下的生理反应 C本能的生理反应 D机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 E机体在先天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内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反应(分数:1.00)A.B.C.D.E.19.在卫生费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卫生部门在费用分配时应首先注意的指标是 A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百
8、分比 B人均卫生费用 C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D门诊和住院费用构成 E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分数:1.00)A.B.C.D.E.20.遗传流行病学中,不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分析方法是 A分离分析 B通经分析 C养子和半同胞分析 D连锁分析 E多因子遗传病的分析(分数:1.00)A.B.C.D.E. A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的罚款 B对公民处以 100 元以上的罚款 C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上的罚款 D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上的罚款 E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的罚款(分数:1.00)(1).对公民法律规定可以当场作出罚款决定的情况是(分数:0.50)A.
9、B.C.D.E.(2).对法人或其他组织法律规定可以当场做出罚款决定的情况是(分数:0.50)A.B.C.D.E.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E地方政府规章(分数:1.00)(1).具有最高层次法律效力的是(分数:0.50)A.B.C.D.E.(2).具有最低层次法律效力的是(分数:0.50)A.B.C.D.E. AP=0 BP=1 CP0.05 D E1-(分数:1.50)(1).表示小概率事件的是(分数:0.50)A.B.C.D.E.(2).表示假设检验中第一类误发生的概率的是(分数:0.50)A.B.C.D.E.(3).表示假设检验的检验效能的是(分数:0.50)A.B.
10、C.D.E. AT 检验 B方差分析 C正态性检验 D配对四格表的卡方检验 E秩和检验(分数:1.50)(1).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分数:0.50)A.B.C.D.E.(2).22 列联表资料的分析采用(分数:0.50)A.B.C.D.E.(3).检验连续性资料的分布采用(分数:0.50)A.B.C.D.E. A发病率 B患病率 C保护率 D接种后反应率 E发病密度(分数:1.50)(1).某特定时间内的总人口中,患有某病的病例所占的比例称为(分数:0.50)A.B.C.D.E.(2).以人年为单位计算的率是(分数:0.50)A.B.C.D.E.(3).评价人群疫苗接种效果最关
11、键的指标是(分数:0.50)A.B.C.D.E. A灵敏度 B特异度 C阳性预测值 D似然比 E患病率(分数:1.50)(1).一项筛检试验中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患者的比例是(分数:0.50)A.B.C.D.E.(2).通过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筛检的(分数:0.50)A.B.C.D.E.(3).反映一个筛检项目收益的指标是(分数:0.50)A.B.C.D.E. A污染物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B污染物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种介质 C污染物改变了原有的化学性质、毒性和生物学效应 D污染物在水中逐渐扩散,以致浓度降低 E污染物在水中只发生浓度的变化(分数:1.00)(1).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是指(分数:
12、0.50)A.B.C.D.E.(2).水体污染物的迁移是指(分数:0.50)A.B.C.D.E. A控制研究 B内容研究 C媒介研究 D受众研究 E效果研究(分数:1.00)(1).针对信息的研究是(分数:0.50)A.B.C.D.E.(2).针对传播者的研究是(分数:0.50)A.B.C.D.E.21.关于总体和样本,不正确的说法是(分数:1.00)A.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B.总体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不同质的C.总体是所有观察单位的所有变量值的集合D.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E.可以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22.E-Mail 用户名必须遵循的规则是。(分数:1.00)A.用户名中一般不允
13、许出现中文B.用户名可以是任意字符C.用户名一般由大小写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D.用户名不能有空格E.用户名必须是英文字母23.实验设计中的基本要素是(分数:1.00)A.实验因素B.非实验因素C.实验效应D.实验操作人员E.受试对象24.在经济学中,公共物品的基本含义是(分数:1.00)A.共享性B.垄断性C.非排他性D.信息不对称性E.供方主导性25.食品卫生法的立法目的有(分数:1.00)A.保证食品卫生B.保护公平竞争C.保障食品从业人员的利益D.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E.保障人民身体健康26.流行病学的病因研究过程包括(分数:1.00)A.根据病因模型构想可能病因B.通过描述
14、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C.通过描述性研究提出病因假设D.利用分析性研究验证病因假设E.根据病因判定标准综合判定病因27.卫生服务的需求应具备的必要条件是(分数:1.00)A.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愿望B.考虑消费者的购买愿望C.不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D.考虑消费者的支付能力E.医务人员的判断28.公共卫生执法程序的基本原则是(分数:1.00)A.程序公正原则B.相对人参与原则C.效率原则D.法定程序原则E.合理原则29.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1.00)A.严禁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是预防计算机病毒侵入的唯一措施B.计算机病毒使计算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转C.计算机病毒只破坏磁盘上的程序和数据D.
15、计算机病毒只破坏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E.计算机病毒会造成极大解的危害30.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特点包括(分数:1.00)A.需随机化分组B.必须有干预措施C.实验对象数量不受限制D.实验组和对照组是自然形成的E.是前瞻性研究公共卫生主治医师基础知识-1-2 答案解析(总分:40.00,做题时间:90 分钟)1.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 A帮助人们获得健康知识 B帮助人们树立健康观念 C帮助人们自愿采纳健康行为 D帮助人们获得健康 E帮助人们获得高质量生活(分数:1.00)A.B.C.D. E.解析: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获得健康。2.生物转运是指 A化学物质由与机体接触部位进入血液的过程 B化学物质
16、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的过程 C化学毒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过程 D化学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向机体外转运的过程 E化学毒物由酶催化的代谢过程(分数:1.00)A.B. C.D.E.解析:3.急性毒性观察实验期一般为 A28 天 B10 天 C14 天 D7 天 E21 天(分数:1.00)A.B.C.D. E.解析:4.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疾病和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或分子事件)在人群和生物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根据定义,分子流行病学的组成学科为 A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 B分子病原学和分子免疫学 C流行病学和分子遗传学 D传统流行病学和分
17、子生物学 E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病原生物学(分数:1.00)A.B.C.D. E.解析:分子流行病学是应用先进的技术测量生物学标志的分布情况,结合流行病学现场研究方法,从分子或基因水平阐明疾病的病因及其相关的致病过程,并研究疾病的防治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5.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ALD 100 BLD 50 CLD 0 DLD 01 ELD(分数:1.00)A.B. C.D.E.解析:评价化学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为半数致死量。6.下列定义不正确的是 A化学物质引起试验对象中的个别成员死亡的最低剂量称为最小致死剂
18、量 B化学毒物不引起试验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称为最大耐受剂量 C化学毒物引起受试对象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剂量 D外源性化学毒物能引起受试对象全部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称为最小致死剂量 E化学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出现死亡所需要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剂量(分数:1.00)A.B.C.D. E.解析:最小致死剂量是指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做实验中,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以毫克/千克(体重)表示。7.下列代谢反应为相代谢反应的是 A氧化反应 B水解反应 C脱氢反应 D还原反应 E乙酰化结合反应(分数:1.00)A.B.C.D.E. 解析:相代谢反应又称结合反应,包括糖苷结合、硫酸化、甲基化、乙酰化等反应。8.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职业资格 公共卫生 主治医师 基础知识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