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3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3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33及答案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课法理学-3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10,分数:40.00)1.在谈到我国的法律时,有下列不同的观点:(1)认为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这是其固有的特点,否则朝改夕变就会让人难以适从;(2)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变化极快,无论怎样加紧立法,也永远无法适应生活对法律的需求,因此还是要及时修改法律,有效的办法是先制定一些法规、规章,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将其变成法律;(3)认为要使法律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效用,如道德、党的政策等,也可以加快法律解释的步伐。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
2、点加以分析。 (分数:4.00)_2.据报纸报道,某省体育学校的一群武术专业学生自愿组织起来在公交汽车、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抓小偷、抢劫者等作案分子,该行为曾一度使该地区的犯罪率有所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市民所称赞。公安、公交部门也多次鼓励这种行为。该地区公安机关在侦破有些案件遇到困难时,往往重金悬赏这些学生提供线索的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对此,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分数:4.00)_3.甲带一大公文包,里面有价值 80 多万元的提货单及其他贵重物品。甲去看电影,离开时把包忘在了座位上。后甲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寻包启事:一周内送还者酬金 15000
3、 元。后来捡到该包者乙与甲在酬金问题上发生了争议,从而起诉到法院。法院判决的难点在悬赏广告的定性是合同还是单方行为,于是出现了不同解释:第一种意见认为该悬赏广告是一种合同行为,因为尽管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但 19291930 年民国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民法第 164 条就规定了悬赏广告,从其前后的条文来看,从第 153 条到第 165条都规定的是契约,因此介于其中的悬赏广告应该是契约。第二种意见认为悬赏广告是单方行为,因为中华民国民法第 164 条规定,以广告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之人给予报酬者,对于完成该行为之人负有给付报酬之义务,对于不知有广告而完成该行为之人亦同。条文当中说道,完成广告所指定行为
4、的人,即使他不知道有这个广告,登广告者也应该给他许诺的报酬。按这个意思,悬赏广告就不是契约而是单方行为。第三种即后来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解释。在我国大陆,民法通则关于悬赏广告未有规定,学者起草的统一合同法的第一个草案规定了悬赏广告,当时就有学者说悬赏广告不是合同而是单方行为,不能规定在合同法中,后来正式稿中删除了该规定。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从法律解释分类的角度分析上述三种意见所用的解释方法,并分析不同解释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 (分数:4.00)_4.某民法典第 1 条规定:本法有规定的法律问题,适用本法;无规定的,以习惯法裁判;无习惯法的,依法官提出的规则;同时遵守既定学说和传统。 请运用
5、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之加以分析。 (分数:4.00)_马克思说过:立法者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自然科学家。他不是在制造法律,不是在发明法律,而仅仅是在表述法律,他把精神关系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有意识的现行法律之中。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问题:(分数:3.00)(1).分析上述马克思的论述所分别反映和共同反映的法理问题。(分数:1.00)_(2).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是否能得出法律都反映了客观现实的结论(要求说明理由)?(分数:1
6、.00)_(3).若法律没有反映客观现实,其后果将会怎样?(分数:1.00)_5.在谈到法律与规律的关系时,有学者形象地指出:法律一定要反映客观规律,但这一反映过程是数次“折射”、数次“变形”的过程,最后得到的法律最好也只能是对规律的近似反映。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位学者的观点加以分析。 (分数:5.00)_2002 年 7 月,某港资企业投资 2.7 亿元人民币与内地某市自来水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经营该市污水处理。享有规章制定权的该市政府为此还专门制定了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对港方作出一系列承诺,并规定政府承担污水处理费优先支付和差额补足的义务,该办法至合作期结束时废止。 2005 年
7、2 月,该市政府以合作项目系国家明令禁止的变相对外融资举债的“固定回报”项目,违反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属于应清理、废止、撤销的范围为由,作出“关于废止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的决定”,但并未将该决定告知合作公司和港资企业。港资企业认为市政府的做法不当,理由是:其一,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对涉及固定回报的外商投资项目应“充分协商”“妥善处理”,市政府事前不做充分论证,事后也不通知对方,违反了文件精神;其二,1998 年 9 月国务院通知中已明令禁止审批新的“固定回报”项目,而污水处理合作项目是 2002 年经过市政府同意、省外经贸厅审批、
8、原国家外经贸部备案后成立的手续齐全、程序合法的项目。 问题:(分数:4.00)(1).分析材料中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其类型。(分数:1.00)_(2).分析后来引起这些法律关系变动的法律事实及其类型。(分数:1.00)_(3).该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精神,作出“关于废止污水处理专营管理办法的决定”,说明的法理问题是什么?(分数:1.00)_(4).若港资企业认为市政府的做法不当之理由能够成立,则所反映的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是什么?(分数:1.00)_6.在谈到法律责任时有学者指出,尽管法律责任是不遵守法律的后果,但真正承担责任者和真正承担的责
9、任比不遵守法律应有的后果要少得多。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位学者的观点加以分析。 (分数:4.00)_我国行政立法概况是:1989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4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赔偿法,1996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997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199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04 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问题:(分数:4.00)(1).我国行政立法概况所反映的执法与法治原则是什么?(分数:2.00)_(2).从实现法治国家的角度分析上述行政立法概况。(分数:2.00)_7.对于宪法的归属,甲、乙、丙三个同学有不同看法。甲认为:
10、宪法是一个法律部门,它属于部门法。乙认为:宪法是法的渊源,它属于法的渊源之一。丙认为:宪法是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它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范围。 请运用法理学的知识对这些观点加以分析。 (分数:4.00)_二、论述题(总题数:20,分数:60.00)8.试从立法和司法的综合角度论述法制的统一性。 (分数:3.00)_9.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司法公正与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认识。 (分数:3.00)_1
11、0.结合我国实际,论述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及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如何正确处理这一关系。 (分数:3.00)_11.论述现阶段我国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政策的关系。 (分数:3.00)_12.结合实际,论述在我国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的现实意义及其要求。 (分数:3.00)_13.结合实际,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及坚持这一原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分数:3.00)_14.结合实际,论述法律意识的作用及其对实现法治国家的意义。 (分数:3.00)_15.从执法特征的角度论述依法行政原则。 (分数:3.00)_16.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论述全面推进依
12、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及基本原则。 (分数:3.00)_17.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论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关系。 (分数:3.00)_18.论述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及法律原则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分数:3.00)_19.联系我国实际,试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论述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分数:3.00)_20.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
13、你对法治思维及其与法治方式关系的认识。 (分数:3.00)_21.论述法律至上的法治观点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分数:3.00)_22.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及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意义。 (分数:3.00)_23.从法的本质和特征方面论述法的局限性。 (分数:3.00)_24.结合我国的实际,论述法的社会作用。 (分数:3.00)_25.从立法、执法、司法的角度,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 (分数:3.00)_26.论述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分数:3.00)_27.近年来,随着对暴力恐怖事件和腐败行为的依法审判、对重大冤假错案的纠正等措施的实行,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实现公平
14、正义齐头并进,彰显了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的认识。 (分数:3.00)_综合课法理学-3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分析题(总题数:10,分数:40.00)1.在谈到我国的法律时,有下列不同的观点:(1)认为法律应当具有稳定性,这是其固有的特点,否则朝改夕变就会让人难以适从;(2)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关系变化极快,无论怎样加紧立法,也永远无法适应生活对法律的需求,因此还是要及时修改法律,有效的办法是先制定一些法规、规章,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将其变成法律;(3)认为要使法律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有效的办法
15、是充分发挥其他社会规范的效用,如道德、党的政策等,也可以加快法律解释的步伐。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上述观点反映出法律具有稳定性与适应性,这始终是一对矛盾,是法律局限性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法律与政策等其他社会规范、法律的诸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 (2)既要看到法律的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性之间的矛盾,也要看到正是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法律的发展,因此法律在保持基本稳定性的同时也要增强其适应性,尽量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要不断立、改、废法律,而不能为保持其稳定性而牺牲其适应性,故本题中第一种观点具有片面性。要解决法律的稳定性
16、和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有很多办法,可以通过加快法律立、改、废的步伐进行。有效的办法并非是先制定一些法规、规章,待将来时机成熟时再将其变为法律,因为大量地制定法规、规章不仅由于其效力层次和效力范围的有限而限制其作用的发挥,而且由于它们之间往往难以协调从而造成法制的不统一。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发挥道德、政策等规范的效用,但不可将法治的任务寄予这些规范之上,否则会从根本上破坏依法治国的法治原则。司法解释只是一种法律解释,它的作用和效力决定了其功能非常有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空白问题。2.据报纸报道,某省体育学校的一群武术专业学生自愿组织起来在公交汽车、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抓小偷、抢劫者等作案分
17、子,该行为曾一度使该地区的犯罪率有所下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市民所称赞。公安、公交部门也多次鼓励这种行为。该地区公安机关在侦破有些案件遇到困难时,往往重金悬赏这些学生提供线索的行为,从而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对此,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材料所反映的是执法的主体、特点、原则等法理学问题。 (2)执法的主体、内容、程序均要求具有合法性,其中主体必须是依法授权而享有相应行政权的组织和个人,其他人不能成为执法主体。材料中体育学校的学生虽经过体育训练,有一定的执法能力,但由于很难保证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因此即使其“代执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法理学 3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