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法与社会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法与社会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综合课-法理学法与社会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综合课-法理学法与社会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13.00)1.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不包括_。(分数:1.00)A.表现形式B.意志属性C.社会目标D.实施方式2.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_。(分数:1.00)A.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B.法没有相对独立性C.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3.法对生产力的作用一般要通过_。(分数:1.00)A.生产关系的中介B.科学技术的中介C.经济基础的中介D.社会关系的中介4.关于政治与法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重要根据B.政治
2、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C.政治是阶级社会的现象,法既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也是无阶级社会的现象,二者无必然联系D.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的发展变化5.在按主体标准划分的各种法律意识中,最为复杂的是_。(分数:1.00)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D.团体法律意识6.法律意识有不同的形态,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以下哪种法律意识的形态中集中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法律文化、法律传统,体现一个社会法制的总体发展程度?_(分数:1.00)A.社会法律意识B.法律思想体系C.立法意识D.执政党的法律意识7.当代中国社会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3、_。(分数:1.00)A.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B.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C.苏联的法律文化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8.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1.00)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C.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9.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_(分数:1.00)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C.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
4、“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10.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_(分数:1.00)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重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优先性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11.小张自幼胆小,性格内向,对法律更是畏而远之,他认为法律是处罚坏人的,是碰不得的。他的这种认识属于下列哪一个?_(分数:1.00)A.法律思想体系B.刑法意识C.法律心理D.阶层法律意识12.下列哪个属于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
5、层次因素?_(分数:1.00)A.法律设施B.法律制度C.法律意识D.法律实践13.关于法律文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有_。(分数:1.00)A.法律文化由物质性的法律文化和精神性的法律文化构成,其中法律意识属于精神性的法律文化B.法律文化的载体是法律现实、法律实践,法律文化蕴含其中,因此,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中一切因素和成分C.法律文化是人们从事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和思想模式,这里的行为模式即法律规则,或者法律所规定的行为模式D.法律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积累起来的通过法律调整社会关系、进行社会管理的智慧、知识和经验的结晶,因此不具有阶级性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6、)14.法决定于经济基础,表现在_。(分数:2.00)A.法的性质决定于经济基础B.法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是决定法的唯一因素D.法直接、自发地从经济基础中产生出来15.法与政治的关系是_。(分数:2.00)A.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B.法可以反映和实现一定阶级的政治要求C.政治的内容不仅仅通过法来反映D.法在反映政治内容时是一种一般的政治措施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表现为_。(分数:2.00)A.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B.表现形式不同C.调整范围不同D.实施方式不同17.与法律相比,道德_。(分数:2.00)A.一般只提行为要求B.既有行为要求,也
7、有行为后果C.一般不规定具体制裁措施D.一般较原则18.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具有共同点,表现在两者_。(分数:2.00)A.指导思想相同B.要求相同C.规范内容相同D.主要任务相同19.法律意识从主体来看,可以分为_。(分数:2.00)A.个人法律意识B.积极法律意识C.社会法律意识D.群体法律意识20.关于法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_。(分数:2.00)A.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B.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C.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D.法的规范性程度比道德更高一些21.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_。(分数:2.00)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C
8、.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22.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_。(分数:2.00)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互相渗透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23.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_。(分数:2.00)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2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有_。(分数:2.00)A.大学生贾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犯罪B.农民工史某年底仍未拿到劳动报酬,自认倒霉C.公务员王某认为法律是治理官员贪污腐败最行
9、之有效的途径D.消费者薛某以产品质量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销售方进行损害赔偿25.关于法律意识的分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_。(分数:2.00)A.社会法律意识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对法律现象的意识,是一个社会中个人法律意识、各种群体法律意识相互交融的产物,因此是最复杂的法律意识B.职业法律意识属于高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非职业法律意识属于低级阶段的法律意识法律心理C.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现行法一般是对立的,对法的制定和实施起着消极作用D.法律意识只能间接作用于社会26.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何者为正确?_(分数:2.00)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的影响;而宗教对于西方社会法律信
10、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对大量同类社会关系普遍性的一种抽象,与具体的社会关系往往有一定差异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27.下列何种表述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_(分数:2.00)A.郭某感觉到中国法官的腐败行为越来越少了B.贾某因卡式炉爆炸而毁容,向法院起诉要求酒店支付 5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金C.梅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盗窃罪D.进城务工的农民周某拿不到用人单位报酬,自认倒霉28.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_。(
11、分数:2.00)A.法律与道德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B.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C.法律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D.法律是保障道德实施的有效手段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7.00)29.简述法律意识的作用。 (分数:7.00)_四、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30.00)30.2008年 7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 S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该草案第 N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处以 50元罚款。 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
12、法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 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 (分数:5.00)_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裁判文书中的“法官后语”,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 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予其父母和其妻周某补偿款 2万元和 9万元。黄父、黄母拿到 2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 1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道:“法律虽然可以公正
13、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替代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互相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 1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分数:10.00)(1).什么是法律文化?该法官后语反映了哪一个层面的法律文化?(分数:5.00)_(2).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分数:5.00)_2013年 7月,W 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父母诉请子女“常回家看看”的民事案件。该院判决:被告人应自判决生效之日起,每两个月至少到父母居住处看望、问候一次;法定节假日均须履行探望义务
14、。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例判决。 对此,有人认为,该判决保护了老年人权益,维护了传统伦理道德;有人则认为,不应当将道德法律化,探望父母虽符合伦理道德,但不应成为法律上的强制义务。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数:10.00)(1).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分数:5.00)_(2).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分数:5.00)_31.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指出,其实,只有毫无历史知识的人才不知道: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15、。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这种变化可以划分为量变和质变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基础的内容只是发生了局部的变化,那么法律将在原来的性质范围内发生量变;如果经济基础发生了质的改变,例如从封建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那么法律也随之发生质的飞跃,成为一种新的历史类型的法。 恩格斯晚年在写给施米特的信中说:总的来说,经济运动会替自己开辟道路,但是它也必定要经受它自己所造成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运动的反作用法也是如此:产生了职业法律家的新分工一旦成为必要,立刻就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独立部门,这个部门虽然一般地完全依赖于生产和贸易,但是它仍然具有反过来影响这两个
16、部门的特殊能力。 恩格斯曾指出,国家权力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可能有三种:它可以沿着同一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发展得比较快;它可以沿着相反方向起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在每个大民族中经过一定的时期就都要遭到崩溃;或者是它可以阻碍经济在某一种方向上的发展,而推动经济沿着另一种方向发展。恩格斯同时也指出,这种情形也适用于法律。 运用法理学知识分析上述论断。 (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20.00)32.近年来,全国每年发生交通事故 40多万起,近 10万人死亡。司机的酒驾、超载和超速驾驶,行人无视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等行为都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西方思想家曾言,最
17、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中。 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良好的法律意识对法治的意义以及培养法律意识的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分数:4.00)_33.论依法治国与坚持执政党的领导的关系。 (分数:4.00)_34.联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分数:4.00)_35.论述法律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分数:4.00)_36.联系我国实际,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分数:4.00)_综合课-法理学法与社会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
18、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13.00)1.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的区别不包括_。(分数:1.00)A.表现形式B.意志属性C.社会目标 D.实施方式解析:解析 二者在社会目标上是相同的,即都是维护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2.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_。(分数:1.00)A.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 B.法没有相对独立性C.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解析: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法有一个方面的表现就是经济基础决定法的产生,但法不是自动产生的。同时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3.法对生产力的作用一般要通过_。(分数:1.00)A.生产关系的中介 B.科学技术的中介C.经济基础的中介D.社会
19、关系的中介解析:解析 法对生产力不能直接起作用,只能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来作用于生产力。4.关于政治与法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是法的重要根据B.政治可以为法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C.政治是阶级社会的现象,法既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也是无阶级社会的现象,二者无必然联系 D.政治的发展变化,直接导致法的发展变化解析:解析 政治对法具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法律对政治具有促进和保障作用,抓住这两方面即可理解二者关系。当然,政治和法律都具有阶级性,故 C项错误。同时要注意区分经济基础对法律的决定作用与政治对法律的指导制约作用二者的差别。A、B、D 三项都正确表述了政治对法律
20、的作用。5.在按主体标准划分的各种法律意识中,最为复杂的是_。(分数:1.00)A.个人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 C.社会法律意识D.团体法律意识解析:解析 社会法律意识是整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具有单一性,而群体法律意识最具多元性、复杂性。6.法律意识有不同的形态,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以下哪种法律意识的形态中集中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法律文化、法律传统,体现一个社会法制的总体发展程度?_(分数:1.00)A.社会法律意识 B.法律思想体系C.立法意识D.执政党的法律意识解析:解析 社会法律意识是集中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法律文化和法制状况的意识。7.当代中国社会受
21、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_。(分数:1.00)A.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B.西方资本主义的法律文化C.苏联的法律文化D.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影响因素。当代中国社会的法律文化主要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西方法律文化、苏联的法律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以最后者为主要影响因素。不过要注意上述四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条件下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在有的时期对有些社会阶层可能西方法律文化或苏联的法律文化影响较大,但总的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更
22、大,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则在其中发挥着潜在的作用。8.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_。(分数:1.00)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 C.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解析:解析 法律和经济有着密切联系,马克思主义法学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法律与经济的一般关系,并且强调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经济(基础)对法律具有决定作用,法律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发达的市场经济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法律制度只是发达的市场经济的法制保障,发达的市场经济还需要有其他条件,A 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综合 法理学 社会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