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模拟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大众文学(分数:2.00)_2.文学消费(分数:2.00)_3.文学消费的二重性(分数:2.00)_4.文学生产(分数:2.00)_5.文学传播(分数:2.00)_6.文学接受(分数:2.00)_7.审美经验(分数:2.00)_8.夸示性消费(分数:2.00)_9.期待视野(分数:2.00)_10.通俗文学(分数:2.00)_11.文学传播(分数:2.00)_12.大众传播媒介(分数:2.00)_13.文化市场(分数:2.00)_14
2、.高雅文学(分数:2.00)_15.文学欣赏(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9,分数:18.00)16.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分数:2.00)_17.文学消费对文学生产的制约。(分数:2.00)_18.说明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19.简论文学消费的二重性。(分数:2.00)_20.谈谈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关系。(分数:2.00)_21.结合实际经验谈谈文学消费和意识形态消费的关系。(分数:2.00)_22.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意义?(分数:2.00)_2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分数:2.00)_24.如何理解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
3、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25.举例论述在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上,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区别。(分数:2.00)_26.联系实际论述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影响。(分数:2.00)_27.举例论述接受活动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与意义。(分数:2.00)_28.举例论述文学的多种功能。(分数:2.00)_29.为什么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请述之。(分数:2.00)_30.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分数:2.00)_31.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分数:2.00)_32.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价值诠释活动?(分数:2.00
4、)_33.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是一种交流审美活动?(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4.恩格斯德国民间故事书一文里曾论述到:“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农民做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瘠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是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不堪的学徒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而把他的矫健的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试就恩格斯的这一论述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文学消费的精神品性的理解。(分数:2.00)_35.马克思说:“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因而创造出生产的观念上的内在动机。”如何理解这
5、段话?(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模拟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大众文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和技术社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和审美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众文学(即俗文学)和高雅文学(即纯文学)的分化和渗透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显著。大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而且往往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和较
6、高的商业价值。新的大众文学艺术的传播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子网络的出现也使得大众文学呈现出新的特点。)解析:2.文学消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概念相对应的,是主体对于文学生产的结果文学作品的消费,既包括人们为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的活动,也包括对文学的物化形态的购买、占有的活动。主要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文学欣赏与文学接受。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自古迄今就一直存在的。狭义的文学消费却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狭义的文学消费专指精神消费即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
7、赏;或专指对文学作品的物化形态书籍的物质消费即不包括阅读、欣赏活动而进行的对文学作品的购买、占有的消费现象,也就是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或欣赏。把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活动看成是文学消费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即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绝不是孤立的活动,它是文学创作活动的预期的后果,是从作者到作品再到读者这一完整的文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解析:3.文学消费的二重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是指,文学消费既是商品消费,又是意识形态消费与审美消费;既是有形的实物形式的损耗(如书籍、电影拷贝、音像带等),又是无形的精神文化的享受;既
8、是产品的欣赏与接受,又是产品的再创造与再生产;既须遵循商品消费的一般规律(如等价交换与市场供需原则),又受制于意识形态体制与艺术法则。总之,文学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审美产品的消费,是既享用又创造的一种精神活动。)解析:4.文学生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生产包括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生产主要是指狭义的文学生产,即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作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把作家的这种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如文学书籍、电影拷贝、录像带、
9、录音带、电子光盘等等的制作。)解析:5.文学传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通俗地说,文学传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作品的发表或发行活动。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信息源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文学传播作为整个文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古已有之,换言之,文学传播是一个历史范畴。文学传播方式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而演进。大体上说,文学传播先后经历了口头人际传播、纸质文字传播与大众媒介传播等三个阶段。)解析:6.文学接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
10、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是整个文学活动系统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激励作家的创作,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文学接受有以下四大属性:一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即从感官感受、情绪情感和思想深度等方面吸引读者、感染读者,震撼读者并给读者带来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和心灵净化的价值属性。二是文学接受的认识
11、属性,即文学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描写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揭示自我人性的丰富本质,因而具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生活与人类自身真相的价值属性。三是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即一种多方面满足读者进行文化价值阐释、品味或品评兴趣的属性。四是文学接受的交流属性,即作为一种审美的社会化话语作品,具有增进人们彼此了解、沟通与交流的属性。)解析:7.审美经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美的自然物、艺术品和其他人类产品时所产生出来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不同于一般生理快感,它是人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其表面形态与深刻含义)之间交流或相互作用的反映。在
12、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题在全身心地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它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活生生的动态体系,而不是主体的意识或精神。审美经验所具有的人生实践性是其根本性质之一。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主要有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的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解析:8.夸示性消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夸示性消费是指一些文学消费者买来文学书籍后并不打算或并未进入阅读,而只是为了收藏、摆设或炫耀的消费现象。夸示性消费,其目的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这些人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尽管他们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
13、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有教养的文化环境。)解析:9.期待视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称为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期待视野”(expectation horizon),最早见之于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与德国知识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等人的有关著述,指的主要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预有的知识
14、储备、期待目标、理论框架等等。之后,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把这一术语运用到其文学中,并认为接受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心理图式。如由人生经历、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等因素形成的知识构架、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道德信仰、政治态度等;由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因素的熏陶或已有的艺术欣赏活动积累而成的艺术偏好、艺术标准等;由性别、年龄、体质等生理因素导致的精神趋向与心理欲求等。由此而形成的能够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的这类心理图式,即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或简称“期待视野”。也就是说,“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
15、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拓宽着“期待视野”。因为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审美经验。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形象期待是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解析:10.通俗文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通俗
16、文学是大众文化的一种常见形态,是由文人所创造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旨在满足读者的愉悦性消费的上品性文学。最常见的文类是小说。其特点是: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解析:11.文学传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目的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多种多样。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解析:12.大众传播媒介(分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 消费 接受 性质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