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模拟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模拟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期待视野(分数:2.00)_2.形象期待(分数:2.00)_3.接受动机(分数:2.00)_4.隐含的读者(分数:2.00)_共鸣_净化_7.召唤结构(分数:2.00)_8.诗无达诂(分数:2.00)_戏仿_10.文体期待(分数:2.00)_移情_12.滋味说(分数:2.00)_延留_余味_虚静_16.正误与反误(分数:2.00)_领悟_18.接受心境(分数:2.00)_填空_对话_兴味_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2.简述
2、期待视野的基本内容。(分数:2.00)_23.文学接受为什么需要填空、对话与兴味?(分数:2.00)_24.为什么说文学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分数:2.00)_25.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是什么?(分数:2.00)_26.简论文学误读。(分数:2.00)_27.如何理解接受心境与接受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28.为什么文学语言中需要填空和对话?(分数:2.00)_29.文学接受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异变?(分数:2.00)_30.试述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31.如何理解接受美学?(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32.什么是“期待视野”
3、?请解释期待视野在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分数:2.00)_33.结合具体事例谈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分数:2.00)_34.隐含的读者是怎样形成的?(分数:2.00)_35.如何看待文学接受过程中的误解?(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6.伊瑟尔在谈到文学接受时说:“虽然作品文本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在各时代并无变化,但人们发现的意义却不断变化着。”作品的意义为什么会不断变化?(分数:2.00)_37.水浒传第二回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金圣叹夹批中说:“百忙中,偏又要夹人店小二,却反先增出邻舍火家陪之”,“真是极忙者事,极闲者笔也”(第五才子书施耐庙水浒传第二回夹批)。
4、明清小说、戏曲中颇多这类“闲笔”,试举数例,谈谈你对这种写法的认识。(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接受过程)模拟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7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期待视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期待视野”,最早见之于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与德国知识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等人的有关著述,指的主要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预有的知识储备、期待目标、理论框架等等。之后,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把这一术语运用到其文学作品中,并认为接受视野是指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往往会有一个
5、既成的心理图式。如由人生经历、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等因素形成的知识构架、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道德信仰、政治态度等;由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因素的熏陶或已有的艺术欣赏活动积累而成的艺术偏好、艺术标准等;由性别、年龄、体质等生理因素导致的精神趋向与心理欲求等。由此而形成的能够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的这类心理图式,即谓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或简称期待视野。也就是说,“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拓宽着“期待视野”。因为任何一部
6、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以往的审美经验。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形象期待是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解析:2.形象期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形象期待即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从初次接触到的形象和情景中,看到某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的氛围的展示与渲染。
7、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心理图式。如由人生经历、生活实践和文化教养等因素形成的知识构架、审美趣味、情感倾向、人生追求、道德信仰、政治态度等;由社会生活中文学艺术因素的熏陶或已有的艺术欣赏活动积累而成的艺术偏好、艺术标准等;由性别、年龄、体质等生理因素导致的精神趋向与心理欲求等。由此而形成的能够影响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的这类心理图式,即谓阅读经验期待视野,或简称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形象期待是读者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
8、而引发的期待指向;意蕴期待即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解析:3.接受动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接受的主要动机有审美动机、求知动机、受教动机、批评动机、借鉴动机。审美动机,即人们平常所说的怡情悦性的娱乐动机;求知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文学作品,发现历史的规律、社会的本质,熟悉人类的某种生活状态,了解有关知识的动机;受教动机,即人们力图通过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得到人生启迪、道德化育、精神鼓舞的动机;批评动机,即为了从事文学研究、文学批评而接受的动机;借鉴动机,即为了模仿借鉴他人的艺术技巧,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
9、积极投身阅读的动机。)解析:4.隐含的读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预想的能够按自己的创作动机,理解作品内涵,把文本的可能性予以具体实现的读者。其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作者的创作动机决定了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第二,作家赋予文本的思想内涵决定了隐含的读者的存在;第三,作家的选材及文体特点决定了本文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从作者的期盼心理来看,“隐含的读者”,也就是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问世之后,能够遇到的知音。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艺术观念、不同文体的作家作品中,往往会“隐含”着不同类型的“读者”。)解析:
10、共鸣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共鸣,原是物理学方面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不同物体之间,由声波作用引起的一种共振现象。在文学理论中,则通常是指在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的现象。 第一种“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作品中有着精警独到的人生体悟,深刻丰富的社会感知,且在人物刻画、心理描写、情感抒发、意蕴表达等方面,达到了高妙的艺术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二是读者心灵与作
11、者心灵的相通,即在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中,应有与作品中的内涵相同、相近或相似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与意志愿望等。只有如此,才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感同身受的心灵震动与情感交流,从而形成共鸣。 第二种“共鸣”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之间,也往往存在着许多相通的政治、道德、审美情感与观念区域。)解析:净化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净化”一词,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与诗学。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作用在于“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按亚里士多德的意思,净化是文艺作品产生作用的重要方式。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许多学者对“卡塔西斯”
12、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具有宗教含义的“净化说”(即“净罪”之意),二是医学意义的“宣泄说”。 我们在前人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同时充分联系各类文学艺术功能的实际,采用了“净化”说。即“净化”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之后不由自主地达到的一种调节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状态。它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作品,读者能够进入某种虚幻的艺术境界,暂时忘却世俗的困扰与人生的烦恼,而得以维持心灵的平衡;二是由于作品中某种情感力量的震撼,读者的某些情绪可以得到宣泄,心态可以得到纯化,人格可以得到提升。也就是说,“净化”,实际上正是
13、文学艺术最为本质的审美功能的体现。)解析:7.召唤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召唤结构的说法是接受美学的一个概念,由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指艺术作品因空白和否定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呈现为一种开放性的结构,这种结构本身随时召唤着接受者能动的参与进来,通过想象以再创造的方式接受。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句子组成的系列往往无法形成绵延和回溯的顺利关系,句子之间存在着“脱漏”,这就需要文本调节,连续不断地汇集到阅读时刻中,使文本总是能够最终到达读者的心灵。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就是“召唤结构”,它召唤读者把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不确定点或空白与自己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想象联系起
14、来,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读者进行想象和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读者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解析:8.诗无达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诗无达诂其本意是“寻章”“摘句”,比较广泛的解释是指诗歌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没有什么确定不变的、唯一正确的意义,寻找这个意义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读者完全可以“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沈德潜唐诗别裁.凡例)。)解析:戏仿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戏仿是指在诗歌中仿拟另一诗作的风格、语气、格式等特征的一种修辞手法,常以夸张的形式出现。戏仿中,用于仿拟的替换成分与被仿的
15、原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和反义的关系。从文体学和风格学上看,戏仿可以界定为“不协调的模仿”,是“滑稽”的一种手法或变体。其目的在于通过突出形式和风格同题材之间的悬殊或落差,造成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解析:10.文体期待(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解析:移情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移情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指诗人把自己的生命和情趣外射或移注到创作对象中去,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 接受 过程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