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文学文本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分数:6.00)3.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4.“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是( )的名言。(南开大学 1999 年)(分数:2.00)A.梅洛庞蒂B.萨特C.海德格尔D.维特根斯坦5.称典型
2、人物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南京大学 2002 年)(分数:2.00)A.恩格斯B.别林斯基C.巴尔扎克D.高尔基三、简答题(总题数:17,分数:34.00)6.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分数:2.00)_7.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分数:2.00)_8.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数:2.00)_9.什么是形象?什么是典型?两者的关系怎样?(分数:2.00)_10.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论述。向文学创作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要求?其意义何在?(分数:2.00)_11.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分数:2.00)_
3、12.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分数:2.00)_13.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有什么区别?(分数:2.00)_14.简论艺术形象。(复旦大学 1995 年)(分数:2.00)_15.在文学文本中,语言有哪些审美功能?(华中师范大学 2000 年) 文学语言层的美学功能。(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16.“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厦门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17.列出你说知道的几种文学文本层次理论。指出你认为相对合理的方式。并作具体阐述和论证。(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18.试描述俄国形式主义
4、的基本理论,并作简要评论。(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19.谈谈你对文学形象是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的认识。(苏州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20.文学典型的特征性。(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21.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谈自己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22.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北京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典型_24.特征化(分数:2.00)_意境_意象_文本_28.文学言语层面(分数:2.
5、00)_29.文学形象层面(分数:2.00)_30.文学意蕴层面(分数:2.00)_31.文学语言。(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32.审美意象。(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33.典型。(北大 2005 年) 典型人物。(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五、论述题(总题数:9,分数:18.00)34.论意境与典型的共同点和区别。(南开大学 2000 年)(分数:2.00)_35.结合“意境”的内涵谈谈为什么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会长期存在着分歧?(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36.以具体的作品为例,阐明文学形象与文学意象的
6、差异。(四川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37.结合具体作品实例分析文学作品各文本层次的特点。(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38.结合作品,论述文学意境及其特征。(兰州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39.结合作品。论述文学典型及其特征。(兰州大学 2004 年) 典型性格是什么?有什么特征?(社会科学院2005 年)(分数:2.00)_40.试述文学语言的根本特征以及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关系。(北京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41.谈谈你对文学形象“合情合理”的理解。(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42.文学审美性与以丑为表
7、现对象是否矛盾,为什么?(华中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8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2,分数:4.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2.文学文本的意蕴层次中最主要的意蕴是( )。(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审美意蕴)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分数:6.00)3.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分数:2.00)_解析:4.“语言是存在的
8、家园”是( )的名言。(南开大学 1999 年)(分数:2.00)A.梅洛庞蒂B.萨特C.海德格尔 D.维特根斯坦解析:5.称典型人物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是( )。(南京大学 2002 年)(分数:2.00)A.恩格斯B.别林斯基 C.巴尔扎克D.高尔基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7,分数:34.00)6.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普通言语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语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世界,它必须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并且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文学言语则是指向本文中的艺术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
9、辑而要求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例如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和“月是故乡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现实,但它指向诗中特定的情境,因此只要符合艺术世界的诗意的逻辑就行了,不必经过现实生活的检验。(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语言符号一般有两种功能,即指称功能与表现功能。普通言语侧重于它的指称功能,而文学言语则把它的表现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文学言语中的词语,虽然表面上与普通言语一样,实际上已被赋予不同寻常的心理内涵。雪莱在西风颂中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里的“冬天”,“春天”都已被诗人
10、那种希望、神往、憧憬的情绪浸泡过,与普通言语中的意义大不相同,更富于心理蕴含性了。(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这是俄国形式主义者提出来的,指的是对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后达到的效果,它针对的是“自动化”语言,即那些过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语。比如用“弹指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快,一开始显得很生动形象,但在被大量重复使用后,人们只把它当作一个干巴巴的符号,而不再有新鲜感。文学言语就是要力避这种言语的“自动化”现象,设法把普通言语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合语法,打破了人们理解的常规,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在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感知难度的情况下,反
11、而增强了它的审美效果,形成了文学言语的一大特色。如“表盘上的数字涂上了一种在黑夜闪光的绿色物质”,这种物质显然是荧光粉。但阻拒性言语不能使用得过滥、过多,要用得恰到好处。)解析:7.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学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鲁迅笔下的阿 Q 形象原型据说是来自于他家原来的长工阿桂。阿桂有着贫雇农的生活特点,靠给人打短工过活。但是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在阿 Q 身上有着更多的国民性的特点。鲁迅先生在塑造这个人物时已经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注入到阿 Q 身上,使他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上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此外,
12、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鬼怪之类的形象也只不过是将人类的形象加以简单加工,将脖子拉长一些或是多加一只眼,是在客观生活基础上的主观想象。(2)文学形象是假定与真实的统一。文学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与生活本身的逻辑也不一致;另一方面,它又来自生活,能使人联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生活还真。因此在文学作品中,但丁可以目睹地狱之苦,孙悟空可以大闹三界,草木虫鱼可以说话。这就是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这中间虚拟性和假定性是文学形象的前提性条件,那么,怎样使它与真实性统一起来呢?这就要假定得合情合理。所谓“合理”,是指文学形象真实性的客观规定性,也就是指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不管读者面
13、对着多么荒诞虚妄的文学形象,他都可以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理”加以衡量,如读者觉得合理,就是真实,否则就是不真实。当然,“合理”有时也意味着合乎理想,凡是合乎读者理想的形象,读者也会认可。所谓“合情“,是指文学形象必须反映人们的真实感受和真挚感情。而合理与合情相比,“合情”的因素往往比“合理“更有能动性:一是可以把看来不真实的细节升华为艺术真实,如李白写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是当客观真理与主观情感发生矛盾时,艺术的原则是牵理就情。总之,文学形象是在“合情合理“的尺度上实现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3)文学形象是一般和个别的统一。文学形象总是具有“以少总多”,“万取一收”的艺术
14、效果,又称文学形象的概括性。马致远天净沙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落魄天涯的失意文人的形象,但它却概括了整个时代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前途茫茫,归宿不定的痛苦,充分显示了文学的概括性。(4)文学形象是确定与不确定的统一。由于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观的而是想象的,它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主要靠读者的想象来完成。因此,作品首先要为这种想象提供一种限制性要素,使想象在一定范围,按一定的性质和方向去发展,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确定性的一面;同时,在上述前提条件的制导下,文学作品还必须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一种可发挥性要素,这就形成了文学形象不确定性的一面。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作者通过对她的描写,告诉了我们许多仅属于
15、她的特征。她的身份,她的美丽都是确定的;但她具体怎样美丽,具有怎样的相貌,怎样的气质神韵,作者的描写又是不确定的,只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留待自己去补充。)解析:8.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典型有两大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和富于艺术魅力。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其一是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唯他才有的、能贯串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凡是世人公认的典型,无不具备这个总特征。如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林黛玉的“多愁善感”便是别人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二是反映和形成总特征的局部特
16、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陆游的示儿临终的一句遗言,契诃夫笔下“打喷嚏”的一个细节,杜甫的兵车行的一个场景,都由于特征化而成为了传世之作。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表现,即一个典型所表现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这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具体表现为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是艺术魅力的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这就是黑格尔提出的“灵魂的深度”。首先,要看文学典型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其次是要看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最后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文本 层次 文学 形象 理想 形态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40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