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B.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C.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传导兴奋D.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2.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分数:2.00)A.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B.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C.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D.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3.下列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分数:2.00)A.两者都有轴突
2、B.两者都有树突C.两者都能产生动作电位D.两者的细胞间都可存在缝隙连接4.EPSP与 IPSP共同的特征为(分数:2.00)A.突触前膜都去极化B.突触前膜都超极化C.突触后膜都去极化D.突触后膜都超极化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分数:2.00)A.由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B.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C.由突触后膜 Na + 电导增加而产生D.由突触后膜 Ca 2+ 电导增加而产生6.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依赖于(分数:2.00)A.K + 内流B.K + 外流C.Cl 外流D.Ca 2+ 内流7.关于电突触传递,错误的是(分数:2.00)A.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B.双向传
3、递C.传递速度快D.突触间隙 24m8.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是(分数:2.00)A.胰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9.下列哪一项生理活动改变是由 受体介导的(分数:2.00)A.瞳孔扩大B.心率加快C.支气管扩张D.糖酵解加强10.当去甲肾上腺素与 受体结合时,下列哪一种肌肉收缩或收缩加强(分数:2.00)A.心房心室肌B.子宫平滑肌C.小肠平滑肌D.血管平滑肌11.儿茶酚胺与 受体结合后,不会产生下列哪一种生理效应(分数:2.00)A.冠状血管舒张B.子宫平滑肌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肌收缩减弱12.N1受体主要分布于(分数:2.00)A.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B.
4、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终板膜C.多数副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D.多数交感神经支配的效应器13.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神经元传入侧支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B.传入纤维的主干与侧支释放不同的递质C.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的作用D.作用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14.下列关于突触前抑制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以树突-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B.多见于运动传出通路中C.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D.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15.下列关于丘脑髓板内核群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与痛觉的传导和整合无关B.直接接受经典感觉传导到第二级神经元的
5、侧支纤维投射C.发出的纤维多次换元后弥散性投射至皮质广泛区域D.给予电刺激能激发大脑皮质感觉区神经元连续放电16.引起各种躯体感觉的强度取决于(分数:2.00)A.感受器阈值的高低B.感觉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频率C.特定的传入神经通路D.传入通路中神经元换元的次数17.下列关于体表快痛和慢痛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快痛和慢痛同时出现,慢痛持续时间长B.定位都很明确,慢痛呈烧灼样感觉C.传入纤维都是 C类纤维,慢痛的更细一些D.许多纤维经非特异投射系统到达大脑皮质广泛区域18.关于牵涉痛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为患病内脏周边区的痛觉过敏B.体腔壁痛是牵涉痛的一种表现C.
6、牵涉痛的放射部位具有确定性D.所有内脏痛都有牵涉痛的表现19.下列关于脊髓 运动神经元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支配骨骼肌梭外肌纤维B.轴突末梢释放甘氨酸递质C.兴奋性较 运动神经元低D.可调节肌梭对牵张刺激的敏感性20.下列哪项不是脊休克的表现(分数:2.00)A.外周血管扩张B.骨骼肌紧张性下降C.发汗反射消失D.尿失禁21.脊髓高位离断的患者,在脊休克过去后的表现为(分数:2.00)A.离断面下伸肌反射增强B.离断面下屈肌反射减弱C.离断面下感觉和随意运动能力永久丧失D.排便、排尿能力恢复正常22.下列关于腱反射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感受器是腱器官B.反射中枢
7、位于延髓C.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D.高位中枢病变时反射亢进23.腱器官传入冲动增加时(分数:2.00)A.对不同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兴奋作用B.对同一肌肉的 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使梭外肌收缩增强D.使梭内肌收缩增强24.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是由于(分数:2.00)A.切除了大部分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B.切除了大部分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C.切断了网状结构和皮质运动区及纹状体之间的联系D.切断了网状结构和小脑之间的联系25.震颤性麻痹的主要症状是(分数:2.00)A.肌张力下降B.静止性震颤C.意向性震颤D.运动性震颤26.毁损动物的基底神经节,动物将出现(分数:2.00)A.随意运动丧失B.运动增加
8、C.运动减少D.几乎不出现任何症状27.脊髓小脑损伤后较少出现的症状是(分数:2.00)A.运动变得笨拙B.小脑共济失调C.四肢乏力D.容易跌倒28.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引起(分数:2.00)A.瞳孔缩小B.膀胱逼尿肌收缩C.有孕子宫舒张D.胃肠括约肌收缩29.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是(分数:2.00)A.内脏器官均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双重支配B.对效应器的支配一般具有紧张性作用C.活动度高低与效应器功能状态无关D.副交感神经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30.切断中脑头端网状结构,动物将(分数:2.00)A.出现脊休克现象B.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C.出现站立不稳的表现D.处于持久昏睡状态31
9、.慢波睡眠的特点是(分数:2.00)A.多梦B.脑电图呈现去同步化快波C.生长激素分泌减少D.有利于促进生长、恢复体力32.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分数:2.00)A.呼吸道黏膜受分泌物或异物刺激而引起咳嗽B.异物轻触眼角膜而引起眨眼动作C.闻到食物香味而引起唾液分泌D.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疼痛而缩回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黑质 B丘脑底核 C新纹状体 D旧纹状体(分数:4.00)(1).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是(分数:2.00)A.B.C.D.(2).亨廷顿病的病变部位是(分数:2.00)A.B.C.D.A视上核 B视交叉上核 C下丘脑腹外侧 D下丘脑腹
10、内侧区(分数:4.00)(1).控制日周期节律的关键部位是(分数:2.00)A.B.C.D.(2).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分数:2.00)A.B.C.D.A拒食致饿 B食欲大增致肥胖 C出现假怒现象 D变得温顺驯服(分数:4.00)(1).破坏下丘脑外侧区,可引起动物(分数:2.00)A.B.C.D.(2).破坏下丘脑腹内侧核,可引起动物(分数:2.00)A.B.C.D.三、C 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梭外肌纤维 B梭内肌纤维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分数:6.00)(1).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B.C.D.(2).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
11、A.B.C.D.(3).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支配(分数:2.00)A.B.C.D.四、X 型题(总题数:6,分数:12.00)33.神经元的功能包括(分数:2.00)A.接受刺激B.传递信息C.分泌激素D.传导兴奋34.与经典的突触传递相比,非定向突触传递的特点是(分数:2.00)A.无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特化结构B.作用部位较分散,非一一对应C.递质扩散距离较远,且远近不等D.传递所需时间较长,且长短不一35.何种类型的疼痛定位常常不准确(分数:2.00)A.慢痛B.快痛C.肌肉痛D.内脏痛36.关于腱反射,下列哪几项不正确(分数:2.00)A.是位相性牵张反射B.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发生的牵张反
12、射C.效应器为慢肌纤维D.为单突触反射37.本体感觉来自(分数:2.00)A.皮肤B.肌肉和肌腱C.关节、韧带和骨膜D.内脏38.与副交感神经相比,交感神经的特点是(分数:2.00)A.节前纤维长,节后纤维短B.起源相对集中,分布广泛C.节前与节后纤维联系辐散程度较大D.安静情况下,紧张性活动较强在职申硕(同等学力)临床医学学科综合神经系统-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9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只能从胞体至末梢单向传导B.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 C.只要结构完整就能正常
13、传导兴奋D.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解析:解析: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包括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和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是指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完整性;绝缘性即为神经干中各纤维之间互不干扰,但绝缘性不等于不受内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如细胞外液中 Na + 、K + 浓度的改变将明显影响兴奋的传导;双向性是指兴奋既能从胞体至末梢,也能从末梢至胞体传导;相对不疲劳性是指连续刺激时,传导能力不会很快下降。2.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分数:2.00)A.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B.通过神经末梢释放递质或调质而实现C.依靠经常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而实现D.不易觉察,切断神经后能明显表现出来 解析:解析:神经的营养
14、作用是指神经对受支配组织内在代谢活动的影响,影响其持久性的结构、生化和生理的变化,依靠末梢对支配组织经常性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而实现,它不能被持续应用局部麻醉药所阻断,正常情况下不易被觉察,当切断神经后即能明显表现出来,表现为肌肉萎缩等。3.下列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较,正确的是(分数:2.00)A.两者都有轴突B.两者都有树突C.两者都能产生动作电位D.两者的细胞间都可存在缝隙连接 解析:解析:神经胶质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细胞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也随细胞外 K + 浓度而改变膜电位,但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元之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就是缝隙连接(D 正确
15、)。4.EPSP与 IPSP共同的特征为(分数:2.00)A.突触前膜都去极化 B.突触前膜都超极化C.突触后膜都去极化D.突触后膜都超极化解析:解析:在突触传递过程中,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或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可见 EPSP和 IPSP的共同特征是突触前膜的去极化。5.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分数:2.00)A.由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B.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 C.由突触后膜 Na + 电导增加而产生D.由突触后膜 Ca 2+ 电导增加而产生解析:解析:抑制性
16、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选项 A错误),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 C1 通道开放,引起Cl 内流,结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 K + 通道的开放或 Na + 通道和 Ca 2+ 通道的关闭(选项 C、D 错误)有关。6.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引起递质释放主要依赖于(分数:2.00)A.K + 内流B.K + 外流C.Cl 外流D.Ca 2+ 内流 解析:解析: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一定水平时,前膜上电压门控 Ca 2+ 通道开放,
17、细胞外 Ca 2+ 内流进入突触前末梢,最后引起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量子式释放。递质的释放量与进入神经末梢内的 Ca 2+ 正相关。7.关于电突触传递,错误的是(分数:2.00)A.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 B.双向传递C.传递速度快D.突触间隙 24m解析:解析: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由于其电阻低,因此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8.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效应器是(分数:2.00)A.胰腺B.甲状腺C.肾上腺皮质D.肾上腺髓质 解析:解析:自主神经的结构一般都是按下列规律走行:交感或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一神经递质一节后神经元一神经递质一效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在职 同等学力 临床医学 学科 综合 神经系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