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1及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7,分数:37.50)1.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分数:1.50)A.适应B.传导阻滞C.抑制D.疲劳2.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共同点是(分数:1.00)A.感受器的换能作用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C.能产生发生器电位D.都能产生局部电位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C.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D.呈不衰减性传导4.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2、(分数:1.00)A.对适宜刺激敏感B.均有换能作用C.传入冲动都能引起主观感觉D.均有编码作用5.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分数:1.00)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6.人眼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分数:1.00)A.角膜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7.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8.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
3、1.00)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9.近视发生的原因是(分数:1.00)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10.老视的原因主要是(分数:1.00)A.房水减少B.睫状肌松弛C.角膜弹性降低D.晶状体弹性降低11.视近物和视远物都要进行调节的眼为(分数:1.00)A.近视眼B.远视眼C.散光眼D.老视眼12.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
4、A.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D.折光能力过强13.双眼集合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分数:1.00)A.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B.减少折光系统的色像差C.调节人眼光量D.使眼不产生复视14.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分数:1.00)A.明适应B.暗适应C.瞳孔对光反射D.瞳孔调节反射15.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分数:1.00)A.延髓B.中脑C.纹状体D.下丘脑16.关于视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主要存在于视网膜周边部B.普遍存在会聚排列C.其视色素为视紫红质D.外段较短,所含视色素较少17.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分数:1.00)A.
5、视紫红质过多B.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C.11-顺视黄醛过多D.长期维生素 A 摄入不足18.视杆系统(分数:1.00)A.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辨力弱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辨力弱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辨力弱D.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19.视杆细胞感受器电位的特点是(分数:1.00)A.超极化快电位B.超极化慢电位C.去极化慢电位D.去极化快电位20.瞳孔扩大时,通常使折光系统的(分数:1.00)A.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减小B.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增大C.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减小D.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增大21.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大的是(分数:1.00)A.白色
6、B.红色C.黄色D.绿色22.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分数:1.00)A.外段B.内段C.终足D.胞体23.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分数:1.00)A.空气角膜界面B.晶状体弹性C.角膜曲度D.瞳孔直径24.听阈是指(分数:1.00)A.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强度B.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平均强度C.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D.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25.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分数:1.00)A.2020000HzB.20020000HzC.100020000HzD.200020000Hz26.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范围为(分数
7、:1.00)A.20100HzB.200900HzC.10003000HzD.400010000Hz27.躯体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眼震颤属于(分数:1.00)A.运动病B.迷路紧张反射C.意向性震颤D.正常前庭反应28.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分数:1.00)A.耳蜗B.咽鼓管C.鼓膜D.听骨链29.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1.00)A.高强度声波B.低强度声波C.高频声波D.中频声波30.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指经过听骨链的传导途径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C.在正常声波传导中作用很小D.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31.在中耳的声音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的结构是(分数:1.00)A.鼓膜和听骨链B.鼓膜、听骨链和鼓室C.听骨链和鼓室D.鼓膜、听骨链和内耳淋巴液32.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分数:1.00)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33.生理情况下,下列哪种结构受刺激时出现眼球震颤(分数:1.00)A.半规管B.椭圆囊C.球囊D.前庭器官34.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分数:1.00)A.外、后半规管B.上、外半规管C.上、后半规管D.椭圆囊35.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分数:1.00)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B.与纤毛生长面平
9、行的机械力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36.关于前庭器官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分数:1.00)A.由耳蜗、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B.在保持身体平衡中起重要作用C.在调节姿势反射中起重要作用D.可感受机体的变速运动37.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D.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二、B 型题(总题数:5,分数:32.50) A.近视 B.老视 C.远视 D.规则散光(分数:7.50)(1).视近物不需眼调节或只作较小程度调节的是(分数:2.50)A.B.C
10、.D.(2).视远物不需眼调节,而视近物需眼调节的是(分数:2.50)A.B.C.D.(3).视远物和近物均需眼调节的是(分数:2.50)A.B.C.D. A.瞳孔对光反射 B.互感性对光反射 C.瞳孔调节反射 D.集合反射(分数:5.00)(1).光照左眼,可使左、右侧瞳孔同时缩小为(分数:2.50)A.B.C.D.(2).看近物时,双侧瞳孔缩小为(分数:2.50)A.B.C.D. A.感音性耳聋 B.传音性耳聋 C.高频听力受损 D.低频听力受损(分数:10.00)(1).鼓膜发生病变时引起(分数:2.50)A.B.C.D.(2).耳蜗发生病变时引起(分数:2.50)A.B.C.D.(3)
11、.耳蜗底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分数:2.50)A.B.C.D.(4).耳蜗顶部受损时主要引起(分数:2.50)A.B.C.D. A.低频声波 B.中频声波 C.高频声波 D.任何频率的声波(分数:5.00)(1).能引起耳蜗底部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2.50)A.B.C.D.(2).能引起耳蜗顶部产生最大振幅的是(分数:2.50)A.B.C.D. A.旋转加速运动 B.旋转匀速运动 C.直线加速运动 D.直线匀速运动(分数:5.00)(1).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50)A.B.C.D.(2).囊斑的适宜刺激是(分数:2.5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2,分数:30.
12、00)38.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分数:2.50)A.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B.能把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C.能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D.对恒定刺激有适应现象39.可影响感受器适应的因素有(分数:2.50)A.感受器的换能作用B.离子通道的功能状态C.传入神经纤维本身的特性D.感受器细胞和感觉神经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40.人眼视近物时主要表现为(分数:2.50)A.睫状肌松弛B.晶状体曲率增大C.角膜曲率增加D.集合反射加强41.远视眼(分数:2.50)A.其病因可为眼球前后径过长B.其远点比正视眼远C.可使用凸透镜矫正D.易产生调节疲劳42.视锥细胞的特点是(分数:2.50)A.含有
13、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B.与夜盲症的发生有关C.主要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D.主要感受强光刺激43.视杆细胞的特点是(分数:2.50)A.分辨能力强B.能感受色觉C.光敏感度高D.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44.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特点是(分数:2.50)A.无阈值B.无不应期C.不易疲劳D.不发生适应现象45.关于视野的叙述哪几项正确(分数:2.50)A.其大小与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有关B.鼻侧和上侧较大C.颞侧和下侧较小D.白色视野最大46.暗适应过程中(分数:2.50)A.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B.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4
14、7.外耳的作用是(分数:2.50)A.为声波传向中耳的通道B.有采音作用C.起增压作用D.有助于声源方位的判断48.人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会出现肢体的伸肌抑制而腿屈曲,其感受器是(分数:2.50)A.耳蜗螺旋器B.半规管壶腹嵴C.椭圆囊囊斑D.球囊囊斑49.眼震颤(分数:2.50)A.是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运动B.包括慢动相和快动相C.主要由球囊受刺激引起D.被用于检测前庭功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 型题(总题数:37,分数:37.50)1.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象,称
15、为感受器的(分数:1.50)A.适应 B.传导阻滞C.抑制D.疲劳解析:2.各种感受器在功能上的共同点是(分数:1.00)A.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B.能产生感受器电位C.能产生发生器电位D.都能产生局部电位解析:解析 选项 B、C、D 都是感受器的生理特性,而不是功能上的共同点。3.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C.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 D.呈不衰减性传导解析:解析 感受器电位与终板电位一样,是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即非“全或无”式的,可以发生总和,并以电紧张的形式沿所在的细胞膜作短距离衰减性扩布,感受器电位大小与刺激强度
16、呈正相关,可通过其幅度、持续时间和波动方向的改变真实地反映和转换外界刺激信号所携带的信息。4.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对适宜刺激敏感B.均有换能作用C.传入冲动都能引起主观感觉 D.均有编码作用解析:解析 一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通常都能引起主观感觉,但也有一些感受器一般只是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内、外环境中某些因素改变的信息,引起各种调节性反射,在主观上并不产生特定的感觉。5.眼的折光系统包括(分数:1.00)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解析:解析 眼内与产生视觉直接有关
17、的结构是眼的折光系统和视网膜,来自外界物体的光线,透过眼的折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6.人眼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分数:1.00)A.角膜 B.房水C.晶状体D.玻璃体解析:解析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四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其中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的前表面。晶状体是人眼调节能力最强的结构。7.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分数:1.00)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D.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 解析:解析 当眼视远物(6m 以外)时,从物体发出而进入眼内的光线可认为是平
18、行光线,对正常眼来说,不需任何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当眼看近物(6m 以内)时,从物体发出而进入眼内的光线呈不同程度的辐射状,将成像于视网膜之后。为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上,需通过眼的调节来实现。人眼的调节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晶状体变凸能使物像前移而成像在视网膜上。此外,瞳孔的调节及两眼球的会聚也起重要作用。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是通过反射实现的,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即近点来表示,近点距眼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即眼的调节能力愈强。8.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分数:1.00)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B.晶状体弹性减
19、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解析:解析 当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晶状体变凸、双侧瞳孔缩小和双眼球会聚。瞳孔缩小可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像更清晰。9.近视发生的原因是(分数:1.00)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解析:解析 近视的发生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故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网膜上形成模糊的图像。10.老视的原
20、因主要是(分数:1.00)A.房水减少B.睫状肌松弛C.角膜弹性降低D.晶状体弹性降低 解析:解析 老视的发生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弱,导致眼的调节能力降低。11.视近物和视远物都要进行调节的眼为(分数:1.00)A.近视眼B.远视眼 C.散光眼D.老视眼解析:解析 远视的发生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所致,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的后方,不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远视眼在看远物时就需要调节,看近物时,需作更大程度的调节才能看清物体。因此远视眼无论看近物还是看远物都需要调节,故易发生调节疲劳。12.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分数:1.00)A.折光能力过
21、弱B.眼球前后径过短C.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 D.折光能力过强解析:解析 散光时,平行光线经角膜表面各个方向入眼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焦线,因而造成视物不清或物像变形。在选项 A、B 和 D 的情况下,平行光线经角膜表面各个方向入眼后在视网膜上的前或后仍形成焦点。13.双眼集合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分数:1.00)A.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B.减少折光系统的色像差C.调节人眼光量D.使眼不产生复视 解析:解析 眼球会聚是由于两眼球内直肌反射性收缩所致,称集合反射,其意义在于两眼同时看一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眼不产生复视。瞳孔缩小可减少入眼光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同等学力 人员 申请 硕士学位 临床医学 1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