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docx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doc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历史 第卷 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 D 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 B 3.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
2、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答案: B 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 l5 岁、女子达到 13 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 ) A.抑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答案: C 5.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 ) A.官员特权受到
3、否定 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选材注重知识水平 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答案: C 6.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答案: D 7.明中后期介绍商路、商业信息的书籍大量出现,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全国143 条水陆交通路线的里程。这说明 ( ) A.社会经济发展促成知识结构的更新 B.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商业类书籍为士子科举的必读书目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
4、产和传播者 答案: A 8.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答案: D 9.公元前 123 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削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 50 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答案: D 1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
5、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答案: C 11.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 )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 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答案: A 12.1781 1783 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 l000 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 200 万美元。这表明 ( ) A.邦联政府可
6、向各州征税 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 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答案: B l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与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 1862 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答案: B 14.1899 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 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
7、了对义和团 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C 15. 1900 1901 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 D 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 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 5 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 30 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 )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
8、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答案: B 17.十月革命后 , 孙中山一面强调 “ 以俄为师 ” , 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 C 18.周恩来曾回忆说 :“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 大( 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
9、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 )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 教条主义倾向 答案: B 19.1917 年 3 月 , 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 , 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 , 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 , 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答案: A 20.19231929 年 , 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 提出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
10、人可以领取养老金 , 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A 21.1960 年,日、美修改 1951 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答案: D 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
11、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 1990 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 A 23.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A.拿破仑战争 B.普法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24.1950 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 1953 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
12、划经济体制 ( )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答案: D 25.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答案: A 第 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 第 26 题 第 28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9 题 第 3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26.( 13
1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抖 : 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 1679 午)全国人口已达 1.6 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玻 3 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 1723 年)下令说,“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稗益”,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 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 1740 年)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 斗之储。”要求:“凡边省内地零星地
14、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 ( 汉族与少数民族 )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 摘 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 4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前期推行垦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9 分) 答案: (1)鼓励尽可能开垦、利用土地;内地与边远地区同受重视;以维持百姓生计为主要目的。( 4 分) (2)背景:人口压力加重;耕地利用接近极限;新的作物改变了土地利用的方式。 影响: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加速了人口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 9 分) 27.( 13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海南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