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5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9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分数:2.00)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分数:2.00)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分数:2.00)A.思维对事物
2、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分数:2.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6.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分数:2.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7.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2.00
3、)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8.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9.“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分数:2.00)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10.“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分数:2.00)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
4、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11.2014 一年 2 月 18 日上午 10 点,近地小行星 2000EM26 以每小时 2 万 7 千英里的时速掠过地球表面。2013 年 2 月,一行星撞击俄罗斯,造成 1200 余人受伤。两事件在时间点十分接近,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分数:2.00)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运动是绝对的C.偶然性支配必然性D.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无法把握其本质12.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分数:2.00)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5、B.不同的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原理C.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的原理13.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14.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分数:2.00)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5.2013 年,中国遭遇史上最严重的雾霾天气。雾霾发生频率之高、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这引起人们
6、的反思,促使人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寻求“同自然的和解”。“同自然的和解”的关键是(分数:2.00)A.树立自然中心主义B.摒弃人类中心主义C.树立正确的实践观D.放弃人类的主体性16.“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两句话(分数:2.00)A.表明人的意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表明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是经验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唯物辩证
7、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分数:2.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19.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分数:2.00)A.没有无内容的空洞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C.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事物的内容是无限丰富的,事物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20.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8、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1.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分数:2.00)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抽象的否定2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分数:2.00)A.人类社会依赖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由意识指导的实践活动是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由人构成23.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为(分数:2.00)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性质、地位和作用不同D.构成事物的每种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4.人类实践活动的具
9、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分数:2.00)A.物质生产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科学文化实践D.精神劳动25.运动的基本形式,除机械运动之外还有(分数:2.00)A.物理运动B.化学运动C.生物运动D.社会运动2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分数:2.00)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主张规律是主观的D.前者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后者自然观和历史观是分裂的27.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这一方法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10、殊性的辩证关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2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分数:2.00)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29.“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不过是对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分数:2.00)A.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B.逻辑的东西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C.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
11、包含差异和对立30.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特点及关系有(分数:2.00)A.社会历史趋向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规律性、决定性B.主体选择是指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选择性、能动性C.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规定了历史主体的活动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D.社会历史主体在尊重和认识社会历史规律的前提下仍然可以发挥主体的选择性、能动性31.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不取决于人的目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这是因为(分数:2.00)A.人的活动的目的不是主观自生的B.目的是由人所生活的物质条件决定的C.人的活动的目的和结果都是不可以预期的D.历史结果由人们相互作用的“合力”所形成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2、9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分数:2.00)A.事物质变的关节点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C.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量变质变规律。题目要求准确地把握“度”的含义。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标志事物质和量统一的范畴是度,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量的限度。度的两端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两端极限之间的范围。这样就把度和关节点、临界点严格地区分开来
13、了,所以,只有 C 项是正确的。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分数:2.00)A.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贡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就是从自然科学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为共性寓于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之中,二者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所以只有 B 是正确选项。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分数:2.00)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14、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故选项 C 正确。A 是理性认识的含义。B 是康德的唯心主义观点。D 是“范畴”的含义。5.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分数:2.00)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的方法论意义。做事要把握适度原则,只有 D 选项是正确的。6.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分数:2.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
15、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同一性使对立双方相互利用、相互吸引对方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的内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基本趋势。ABD 项不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错误选项;只有 C 项符合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7.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分数:2.0
16、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总趋势。只有 C 选项是符合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正确选项。8.孔子在论语中讲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蕴含的哲理是(分数:2.00)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己所不
17、欲,勿施于人”所体现的哲理就是要善于从对立面的角度看问题,即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9.“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一说法属于(分数:2.00)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句话是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了,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所以 B 是正确选项。10.“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它们的共同启示是(分数:2.00)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
18、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律的客观性。“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的故事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认识、尊重并利用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否则,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C 选项正确。11.2014 一年 2 月 18 日上午 10 点,近地小行星 2000EM26 以每小时 2 万 7 千英里的时速掠过地球表面。2013 年 2 月,一行星撞击俄罗斯,造成 1200 余人受伤。两事件在时间点十分接近,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分数:2.00)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9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