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5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5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35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35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分数:2.00)A.具体性B.客观实在性C.抽象性D.运动性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 )
2、(分数:2.00)A.意识的来源是人脑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C.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4.“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分数:2.00)A.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C.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D.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5.当今,全国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
3、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
4、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8.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 )(分数:2.00)A.主张知易行难B.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C.主张知之明也,因知进行D.主张行先知后9.2014 年 9 月 3 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9 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亚里士多德说过:“不是我们说你的脸白,所以你脸才白;而是你的脸的确白,我们这样说才算对。”从中我
5、们可获得的哲理启示是( )(分数:2.00)A.“黑”与“白”是对立统一的B.真理具有客观性C.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D.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分数:2.00)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1.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是( )(分数:2.00)A.唯物史观B.群众路线C.唯物辩证法D.群众观点12.“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
6、者(生产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购买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的理解为( )(分数:2.00)A.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C.商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D.它否定了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13.劳动力作为商品所具有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分数:2.00)A.能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B.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C.能保存资本的价值D.能转移资本价值14.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其与其他商品相比还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 )(分数:2.00)A.它完全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B.它是由劳动者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决定的C.它包含着一个历史和道
7、德的因素D.它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15.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最后苏联模式僵化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分数:2.00)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6.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
8、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7.下列选项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分数:2.00)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18.1995 年起,由于受到世界性“消除碘缺乏运动”的影响,中国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每公斤食盐中的碘含量从 1995 年的 6 毫克增加到 40 毫克左右。结果,中国人尿液含碘量从起初的每升不足 5 微克,迅速增加到 1999 年的 306 微克,远远超出正常值。碘摄入过多,也可能导致疾病。由于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实行有区别的食盐加碘政策,停止在非碘
9、缺乏地区和碘过量地区供应碘盐,各地区要根据自然碘情况制定食盐加碘标准。即使在碘缺乏地区补充碘盐也应该根据碘缺乏程度补充不同浓度的碘盐。二是有关部门应强化各地区的防治碘缺乏病的监测系统,严格控制居民的尿碘中位数在 100 至 200 微克/升之间,根据尿碘中位数的监测情况,调整该地区的碘盐浓度。三是召开有关食盐加碘法规工作的听证会,由地方病学界和内分泌界专家共同参加,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有关法规。上述事实说明了( )(分数:2.00)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能搞“一刀切”加碘政策B.要把握“度”C.要尊重科学的规律D.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1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
10、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分数:2.00)A.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的D.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20.早在 1898 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2009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1ppm 为百万分之一)升至 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仍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表明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11、。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分数:2.00)A.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B.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D.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21.“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这说明( )(分数:2.00)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在同一范围内可以相互转化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2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
12、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部分同时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23.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分数:2.00)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比较C.在同一部门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形成商品的价值量D.单个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4.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工资之所以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因为( )(分数:2.00)A.在劳动力市场上只存在劳动力,而不存在劳动B.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无法说明劳动价值量的决定C.如果说劳
13、动是商品,按等价交换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D.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的支出才是劳动2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分数:2.00)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C.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D.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加快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26.19 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
14、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分数:2.00)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27.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阶级、法律和道德都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12.00)28.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一组材料:材料 1 马克思曾明
15、确指出“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材料 2 爱因斯坦对科学技术的作用做过深刻分析,他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材料 3 技术悲观论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全球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失业、战争、民族文化的衰退等。克服目前存在的“全球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减缓或者停止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恢复到不要科学技术的古代社会甚至原始状态,实行经济上的零增
16、长。材料 4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技术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唯一决定因素,是划分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会提供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手段和方法。请回答:(分数:6.00)(1).材料 1 和材料 2 的共同点是什么?(分数:2.00)_(2).比较说明材料 3 与材料 4 的观点的异同,并指出两者的错误实质。(分数:2.00)_(3).依据材料 1 说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35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
17、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20 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分数:2.00)A.具体性B.客观实在性 C.抽象性D.运动性解析:解析: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据此,本题选 B。3.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
18、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说明( )(分数:2.00)A.意识的来源是人脑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C.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解析: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时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称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里,马克思科学地指出了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改造过的物
19、质的东西”。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离不开物质的,但又是不同于物质的精神现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不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19 世纪欧洲的一些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或汁液,其错误就在于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和映象。据此,本题选 B。A 选项观点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源于实践。C选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D 选项观点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4.“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分数:2.
20、00)A.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C.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D.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选项本身说法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各有特点,不能说谁优于谁,排除。D 选项说法本身也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而不是矛盾的个性,排除。B 选项本身说法没有错,但是题干所给材料与“必然性和偶然性”没有关系,应该排除。题干材料“先试点后推广”体现了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2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个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本题答案是 A。5.当今,全国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分数:2.00)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解析:解析:审查题意,各地城市建设追求的目标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个性魅力、地方特色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B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 项强调主次矛盾的关系,D 项强调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都与题意不符。本题可采用直选法或排错法。6.“其实胸中
22、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分数:2.00)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绘画的创作过程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A 项正确。意识属于主观的东西,而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 项排除。意识虽是主观的,但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不能说是主观随意的,D 项排除。生动形象性不是意识活动的特征,C 项排除。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
23、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分数:2.00)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认识也跟着向前推进。题干中说的就是技术上的需要(实践)推动科学(认识)的前进。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是题干所表达的含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D 两选项本身观点就是错误的,不能入选。8.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是(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3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