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8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8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分数:2.00)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的是(分数:2.00)A.事物
2、的量变和质变B.事物的量和事物的存在C.事物的质和事物的存在D.事物的属性和事物的存在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6.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3、。”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分数:2.00)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9.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多元决定论”是(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
4、观点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10.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的伟大作用,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分数:2.00)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革命阶级的思想觉悟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科学技术的进步11.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分数:2.00)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阶级关系D.思想关系1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分数:2.00)A.资本家积累了大量的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资本D.劳动成为商品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分数:2.00)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5、14.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分数:2.00)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并占据统治地位B.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C.垄断组织出现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15.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分数:2.00)A.靠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高额利润B.靠市场价格波动而获得的高额利润C.凭借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D.凭借改善劳动组织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16.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分数:2.00)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C.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的水平D.
6、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7.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分数:2.00)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B.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19.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在于(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C.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0.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分数:2.00)A
7、.水往低处流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的缺陷在于(分数:2.00)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22.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是(分数:2.00)A.确立实践目的B.制定实践方案C.实践方案的付诸实施D.反馈调节23.马克思说,人“赋予物以有用的性质,好像这种有用性是物本身所固有的,虽然羊未必想得到,它的有用性之一,是可作人的食物”。这说明(分数:2.00)A.在
8、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于物,而是物趋近于人B.主体现实的需要以及需要程度,是某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C.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体现着主体的创造性本质D.现实的价值是否形成以及价值的大小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标准2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B.生产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决定力量C.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D.社会形态的产生、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25.根据唯
9、物史观,对于国家的概括、表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实质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C.国家是经济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强制性的暴力机关D.国家是一种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组织的力量26.商品的价值(分数:2.00)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C.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27.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分数:2.00)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B.剩余价值的源泉C.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
10、的剥削程度28.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是(分数:2.00)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B.跨国公司的发展C.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D.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29.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分数:2.00)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没有差异,没有矛盾的和谐社会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0.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1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摘自洛克:人类理智
11、论 材料 2 “感觉对于我们的一切现实认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不足以向我们提供全部认识,因为感觉永远只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例子,也就是特殊的或个别的真理。然而印证一个一般真理的全部例子,不管数目怎样多,也不足以建立这个真理的普遍必然性。”“只有理性才能建立可靠的规律,并指出它的例外,以补不可靠的规律之不足,最后更在必然后果的力量中找出确定的联系。这样做常常使我们无需看实际经验到影像之间的感性联系,就能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见,而禽兽则只归结到这种影像的感性联系。”“灵魂原来就包含着多种概念和学说的原则,外界的对象是靠机缘把这些原则唤醒了。” 摘自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 材料 3 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
12、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全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的构成、形成过程。 摘自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分数:4.00)(1).说明材料 13 各自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作用的不同态度。(分数:2.00)_(2).运用所学知识,简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分数:2.00)_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8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分数:2.0
13、0)A.推翻资本主义社会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A、B、C 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是其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手段。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选项 D 是正确答案。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包含的哲学道理是(分数:2.00)A.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统一C.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
14、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体现的就是这一道理。所以本题选 A。4.事物具有直接同一性的是(分数:2.00)A.事物的量变和质变B.事物的量和事物的存在C.事物的质和事物的存在 D.事物的属性和事物的存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与事物存在的同一性。事物的质就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特殊的质就是特殊事物的本身,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正确答案是C。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
15、是(分数:2.00)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惠能所说即是精神的运动,属于唯心主义运动观。所以选项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BC 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是正确说法,但不符合题意。
16、6.我们党统一战线中的“又斗争又联合”的策略和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相统一”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分数:2.00)A.否定之否定规律B.事物发展的过程论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有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讲事物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的,题干“又斗争又联合”正是同一项和斗争性的表现。所以正确选项是C。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分数:2.00)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
17、的成败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干重在说明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但并未因此而否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关系,所以不能认为这句话是把革命理论当作了革命运动的来源、动力和决定力量。所以本题选择 C。8.“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分数:2.00)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D.怀疑主义的观点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诡辩论和怀疑主义都是相对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相对主义否认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首先排除选项 CD。选项 A 把真理和谬误的对立
18、绝对化而不承认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也被排除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选择 B。9.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并不是在一切时候都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矛盾的多元决定和它们的不平衡发展而变化着”,经济、政治、理论等交替起第一作用。这一“多元决定论”是(分数:2.00)A.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 C.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之上的正确观点D.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有益补充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唯心史观的认识。阿尔都塞思想的核心是:社会历史发展中发生作用的各种不同因素是等价的,经济不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否认经济因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