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50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50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克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分数:2.00)A.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B.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都坚持了辩证法D.都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3.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分数:2.00)A.时
2、间是一种观念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是有限的D.对时间的感受会有差异4.实践和意识的差别在于( )(分数:2.00)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而意识没有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没有C.实践是物质,意识是实践的派生物D.实践具有创造性而意识没有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主义把唯
3、物主义由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 )(分数:2.00)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动物没有B.人有意识而动物没有C.人有思维而动物没有D.人有实践活动而动物没有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是( )(分数:2.00)A.物质性B.实践C.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意识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组成了( )(分数:2.00)A.人化自然B.自在自然C.物质世界D.属人的对象世界8.井陉县大沟村 66 岁的马三小,左右腿先后截肢,15 年时间他却在荒山上植绿万余棵树,给太行山披上了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装。这说明( )(分数:2.00)A.实践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
4、象世界B.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在于敬畏自然C.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然界的潜力D.在人与自然关系中,人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9.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实践的观点10.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分数:2.00)A.矛盾的必然性和偶然性B.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1.构成复杂事物的矛盾群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贯穿事物发展始终,并规定事物性质的
5、是( )(分数:2.00)A.对抗性矛盾B.主要矛盾C.矛盾的主要方面D.根本矛盾12.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关键是( )(分数:2.00)A.度B.质C.量D.质变13.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关系是( )(分数:2.00)A.辩证统一的B.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反映C.对立统一的D.自然规律具有重复性,而社会规律没有14.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起
6、作用都是( )(分数:2.00)A.自发的B.自觉的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以相同形式反复出现的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分数:2.00)A.矛盾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主体选择的观点16.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这种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B.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C.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D.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17.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理论的指
7、导作用愈益明显,它往往走在实践的前面,指导着实践活动的进程。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所以( )(分数:2.00)A.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B.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C.理论对实践活动起能动作用D.理性认识对实践活动不起任何作用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以往的认识论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B.坚持了反映论C.坚持了先验论D.引人了实践的观点19.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所谓由实践到认识,也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感性认识,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分数:2.00)A
8、.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与实践无关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包括很多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正确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而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20.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就应该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 )(分数:2.00)A.事物内部矛盾全部解决的表现B.事物内部矛盾不再有斗争性的表现C.事
9、物内部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的表现D.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表现22.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表现为( )(分数:2.00)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不同的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C.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D.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都因为认识主体的不同而不同23.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和量变的关系是( )(分数:2.00)A.量变是质变的
10、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和终结C.质变和量变是互相渗透的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4.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成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包括( )(分数:2.00)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C.否定是有客观标准的否定D.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5.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这说明( )(分数:2.00)A.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B.任何
11、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联系C.实践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创造联系D.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6.“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说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是指( )(分数:2.00)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必然性和偶然性都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27.2015 年 3 月 19 日上午,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湾海域,正在海边散步的市民发现,在灵山岛附近,海平面出现几座高楼状的物体,原本空荡的海平面突然出现这样的奇景,多数人猜测这是“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
12、射和全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的现象说明( )(分数:2.00)A.假象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B.假象来源于人的错误意识C.所有的现象都反映事物的本质D.没有实践的主体,就没有假象28.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两者的关系是( )(分数:2.00)A.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C.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完全不一样D.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共同组成了唯物辩证法29.以下属于主观辩证法的有( )(分数:2.00)A.现象和本质B.归纳和演
13、绎C.分析和综合D.形式和内容30.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分数:2.00)A.本质联系B.稳定联系C.根本联系D.必然联系31.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 )(分数:2.00)A.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B.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C.意识具有创造性,能创造出新的物质D.意识可以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32.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与局部,是一对广泛使用的辩证法范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 )(分数:2.00)A.整体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C.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D.没有整
14、体就没有部分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150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克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者的共同点在于( )(分数:2.00)A.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 B.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C.都坚持了辩证法D.都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解析:解析:“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的意思是河水在运动,河流在变化,第二次踏入
15、时,已经跟第一次踏入时不一样,强调的是运动变化。但是赫拉克里克认为人第一次可以踏入这条河流,也就承认了相对静止。“人一次也不能踏人同一条河流”的意思是人在将要踏入河流时,河流已经发生了变化,等于否认了相对静止,所有的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所以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世界是运动的。3.心情愉快,则感到“光阴似箭”;心情抑郁,则感到“度日如年”。这表明( )(分数:2.00)A.时间是一种观念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是有限的D.对时间的感受会有差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时间的客观性。“光阴似箭”和“度日如年”都是对时间的感受,时间并没有因为这种感受而变长或变短,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并
16、不是人的意识,所以 A、B 两项错误。C 项也是错误的,如果不加上限定,默认指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这个时间是无限的。大家要特别注意时间和对时间的感受是有区别的。4.实践和意识的差别在于( )(分数:2.00)A.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而意识没有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没有 C.实践是物质,意识是实践的派生物D.实践具有创造性而意识没有解析:解析:实践一头连着意识,一头连着物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不是物质,只能说它具有物质性,所以 C 项错误。意识是人的意识,当然具有自觉能动性,所以这不是两者的差别,是两者的共同点。意识具有创造性,如果说实践具有创造性,那也是源于意识的创造性,所以
17、D 项也不正确。实践和意识的主要差别在于实践连接的物质那一端,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可感知的客观存在,实践活动本身及其结果也是外在于人们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所以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而意识没有。5.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由自然界扩展到人类社会,认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是( )(
18、分数:2.00)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动物没有B.人有意识而动物没有C.人有思维而动物没有D.人有实践活动而动物没有 解析:解析:唯心主义者强调人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人有意识,并由此推演出意识是人类社会的本原这样的唯心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没有实践,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所以实践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所以 D 项正确。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和统一的历史前提与现实基础是( )(分数:2.00)A.物质性B.实践 C.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的意识解析:解析: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劳动实践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本质,这是形成人类社会并与自然界分离的历史前提。而实践又使人类社会与
19、自然界联系在一起,人类通过实践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所以实践又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项正确。物质性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共有的特性,但是它无法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会分化。所以 A 项错误,C 项和 D 项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强调人的意识和人的主体性,但是只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实践,人类和自然界就不会发生联系,不会统一,而且人的意识本身就是因为劳动实践才产生的。7.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组成了( )(分数:2.00)A.人化自然B.自在自然C.物质世界 D.属人的对象世界解析:解析: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都只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在自然是指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然界
20、,而人化自然是指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自然界。所谓“属人的对象世界”是指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这样就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而自然界中自在自然在人类实践活动之外,所以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组成了属人的对象世界也不全面,漏掉了自在自然。8.井陉县大沟村 66 岁的马三小,左右腿先后截肢,15 年时间他却在荒山上植绿万余棵树,给太行山披上了一片又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装。这说明( )(分数:2.00)A.实践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 B.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在于敬畏自然C.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然界的潜力D.在人与自
21、然关系中,人始终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解析:解析:A 项正确,所谓属人的对象世界,也就是实践的客体。B、C、D 三项都错,应该尊重并认识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合理的实践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B 项错在“敬畏自然”,C 项错在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强调认识并尊重客观规律,D 项错在认为人始终处于被支配地位。9.在唯物辩证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分数:2.00)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实践的观点解析:解析: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实践的观点是理解人类社会物质性以及人类社会实践性的关键,也是认识论中的重要观点,但不是辩证法的核心,所以 D 项
22、首先排除。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都得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前提,即都得首先认定事物是由矛盾着的对立面构成的。同学们一般都会把某一具体的事物当成内部质地均一的整体来看待,这样很难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吸收了19 世纪很多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比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这些学科把某一个具体形态的事物分解成分子、原子、细胞来研究,不但研究分子、原子和细胞,还要研究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唯物辩证法与此类似,只不过它把具体的分子、原子、细胞抽象成了各种类型的矛盾,研究矛盾着的对立面以及相互关系。所以考生想要学好唯物辩证法,首先应该将事物看作是矛盾着的对立面构成的,而不是均一的稳定的一个整体。1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15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