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综合)-试卷16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综合)-试卷 16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遵守社会公德就要( )(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3.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
2、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4.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反映出的职业道德是( )(分数:2.00)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奉献社会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职业活动的性
3、质和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职业道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其中,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与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分数:2.00)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6.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B.服从社会需要C.把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D.作好充分准备7.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
4、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其本质属性是( )(分数:2.0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法律属性D.经济属性8.家庭关系是指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家庭关系依据主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的核心是( )(分数:2.00)A.父母子女关系B.兄弟姐妹关系C.夫妻关系D.邻里关系9.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
5、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实现家庭美德与家风互动的中介环节的是( )(分数:2.00)A.家族B.家教C.传统D.实践10.个人品德是“内在的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品德的主要作用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A.对道德法律的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B.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C.是改革开放进程的立国之本D.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11.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里所反映的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是( )(分数:2.00)A.学思并重的方法B.省察克治的方法C.慎独自律的方
6、法D.积善成德的方法1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分数:2.00)A.积善成德的方法B.慎独自律的方法C.知行统一的方法D.学思并重的方法13.习近平指出“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问题,甚至带来严重问题。”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是( )(分数:2
7、.00)A.法治观念B.思想道德C.法理知识D.法治理论14.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分数:2.00)A.依法执政B.建设法治政府C.科学立法D.党的领导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 )(分数:2.00)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理论16.法律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去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分数:2
8、.00)A.国家的法律B.个人的感受C.人的德行D.多数人的想法17.社会主义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权威和尊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所谓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它是指( )(分数:2.00)A.法的崇高性B.法的广泛性C.法的不可违抗性D.法的严肃性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公共生活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扩大,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日益成为社会成
9、员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公共生活的特点是( )(分数:2.00)A.封闭性B.开放性C.隐秘性D.透明性20.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2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的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公共生活规范和要求。在当代社会,有序的公共生活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分数:2.00)A.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利
10、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C.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D.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涵盖的几个关系层面上的问题是( )(分数:2.00)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D.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23.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是社会公德规范在网络空间的运用和扩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要( )(分数:2.00)A.正确使用网络工
11、具B.健康进行网络交往C.自觉避免沉迷网络D.养成网络自律精神24.钟南山在面对突如其来的 SARS 疫情,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了他的( )(分数:2.00)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服务群众D.奉献社会25.习近平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必须( )(分数:2.00)A.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B.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C.要提高创业的
12、能力D.要有充足的资金储备26.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每个从业人员都应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从业者的下列行为中,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是( )(分数:2.00)A.坚守工作岗位,不怠工,不推脱B.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亲友谋求私利C.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不滥用职权D.在职业岗位上处处为职业对象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27.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 )(分数:2.00)A.尊重人格平等B.自觉承担责任C.文明相亲相爱D.彼此信守承诺28.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
13、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下列行为符合家庭美德要求的有( )(分数:2.00)A.某父亲长年沉溺于打麻将,从不管教子女B.某丈夫不辞劳苦,20 多年精心侍候卧病在床的妻子C.某夫妇长年热情主动地照顾身边无子女的邻居大妈D.某儿媳每逢周末都去看望没在一起生活的公婆,帮他们洗刷打扫做家务29.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体现在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也体现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上,体现在一言一行上。大学生要按以下要求来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分数:2.00)A.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B.积
14、极主动地进行道德修养C.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D.多上一些思想道德的课程30.个人加强道德修养,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身体力行。进行道德修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分数:2.00)A.知行统一的方法B.学思并重的方法C.慎独自律的方法D.省察克治的方法31.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之间的关系在于( )(分数:2.00)A.从地位上来说,来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德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B.从作用上来说,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但
15、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不同C.从实现途径来讲,法治和德治的实现方式和实施载体不同D.从主体角度来讲,法治和德治的主体不同32.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在于( )(分数:2.00)A.树立宪法意识B.加强宪法实施C.坚持党的以宪执政D.弘扬宪法精神33.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规则和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的含义在于法治思维是( )(分数:2.00)A.正当性思维B.规范性
16、思维C.最可靠的逻辑思维D.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34.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A.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也是行为的根本指南B.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C.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D.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35.法律方法是人们按照法治的要求思考、
17、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我们要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掌握法律方法。掌握正确的法律方法在于( )(分数:2.00)A.正确理解法律的方法B.参与立法讨论C.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D.依法行使监督权考研政治(综合)-试卷 16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遵守社会公德就要( )(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 C.爱
18、护公物D.遵纪守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君子成人之美”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说:有很高德行的“君子”,总想着别人好,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相反。“为善最乐”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意指做好事最快乐。“博施济众”出自论语?雍也,意指广施恩惠,拯救众民。这些格言都强调把别人的事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作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
19、基本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选项。3.社会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公民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20、其中,遵纪守法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4.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对职业的价值追求反映出的职业道德是( )(分数:2.00)A.爱岗敬业B.诚实守信C.办事公道D.奉献社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职业道德的内容。 题目材料出自马克思青年在选
21、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马克思对职业价值的追求,归根到底是以奉献社会为最高目标的。因此,反映的是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都体现了奉献社会的精神。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职业活动的性质和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为职业道德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职业道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
22、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其中,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与最高层次的要求分别是( )(分数:2.00)A.爱岗敬业与诚实守信B.诚实守信与奉献社会C.诚实守信与服务群众D.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与最高层次要求。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要求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其中,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6.择业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在大学生的择业观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
23、:2.00)A.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B.服从社会需要C.把个人兴趣放在第一位 D.作好充分准备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二是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三是打下坚实基础,作好充分准备。因此,正确答案是 C 选项。7.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其本质属性是( )(分数:2.0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法律属性D.经济属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婚姻家庭的本
24、质属性。 婚姻家庭关系是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第一,婚姻家庭的自然属性,是婚姻家庭赖以形成的自然因素,具体表现为男女两性的差别和人类固有的本能,从而构成男女结合的生理基础和家庭成员关系在生物学上的特征,也体现了某些自然规律对婚姻家庭所起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如自然选择规律排斥近亲通婚等。第二,婚姻家庭的社会属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婚姻家庭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并受到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其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结构,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第三,自然属性仅是婚姻家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属性才是婚姻家庭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综合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