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9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9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对中国进行一步步的侵略和瓜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是在(分数:2.00)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D.中法战争爆发以后3.当中日甲午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恩格斯就预言,甲午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
2、业和铁路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其后,中国历史的发展符合恩格斯预言的是(分数:2.00)A.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官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兴起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4.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因为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这一平均分配土地方案的原则是(分数:2.00)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C.“均贫富”“等贵贱”D.“均平”“均田”5.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
3、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其根本目的在于(分数:2.00)A.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B.镇压农民起义C.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D.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分数:2.00)A.资政新篇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7.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分数:2.00)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爆发C.辛亥革命的失败D.护法运动的失败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分数:2.00)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B.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C.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D.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
4、迁到北京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分数:2.00)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提出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10.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至 30 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并最终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分数:2.00)A.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的“左”倾盲动错误B.1930 年 6 月至 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C.1931 年 1 月至
5、 1935 年 1 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D.博古、李德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11.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35 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再遭受侵犯。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分数:2.00)A.日本国力强盛,准备充分B.国际联盟和英、美等国的姑息纵容C.国民政府的一再妥协退让D.东北全境沦陷,中国军民无力抵抗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分数:2.00)A.淞沪战役结束B.南京沦陷C.广州、武汉失守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3.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
6、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分数:2.00)A.民主联合战线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4.宣告延续了 22 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事件是(分数:2.00)A.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B.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的胜利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D.国共北平和谈的破裂15.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人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通俗地概括为“一体两翼”。其中,主体是指(分数:2.00)A.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16.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主要标志是(分数:2.
7、00)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新中国的成立C.全国人民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7.继延安整风之后的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分数:2.00)A.关于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大讨论B.关于毛泽东评价的大讨论C.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大讨论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19 世纪 70 年代 80 年代,列强从侵占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到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邻国、蚕
8、食中国边疆地区,其主要目的是(分数:2.00)A.维护其在亚洲既有的殖民统治体系B.防范中国扩张和对周边国家的入侵C.为进一步侵略和瓜分中国奠定基D.为最终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做准备20.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有(分数:2.00)A.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B.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C.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D.它所描绘的天国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其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并未付诸实施21.1898 年,光绪皇帝颁布了
9、“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并在此后的 103 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戊戌维新运动爆发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发展资本主义B.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根基C.部分爱国的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希望通过变法维新救亡图存D.为了推翻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2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区别在于(分数:2.00)A.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B.改变社会状况想采用的手段不同C.对待封建政体的观点不同D.对待人
10、民群众的态度不完全相同23.1919 年 5 月 4 日爆发的五四运动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分数:2.00)A.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C.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4.中国共产党在 1925 年至 1927 年的大革命中,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甚至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这场大革命。原因在于,在这次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分数:2.00)A.是大革命组织形式的倡导者和组织者B.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C.是革命军队的思想动员者和表率者D.大革命的口号的提出者2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
11、济基础和农业为主要经济类型的经济特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特征是(分数:2.00)A.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B.以军事发展暴动C.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红军游击战争26.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以退却、失败而结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在于(分数:2.00)A.敌我力量对比日军占优势B.实行了片面的抗战路线C.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D.国共两党军队未能完全配合27.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因而,必须进行根据地的建设。党对抗日民主根据地所进行的建设有(分数:2.00)A.赋予工
12、农群众文化教育权利B.民主政权建设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D.经济建设28.全面内战爆发以后,为了坚定解放区军民必胜的信心,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毛泽东做出人民军队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判断,是基于(分数:2.00)A.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党在这方面占据优势B.人民解放军进行的是爱国的正义的战争,必然获得全国人民拥护C.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D.共产党的建国方案得到了所有民主党派及其领导人的支持29.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之一。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要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
13、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分数:2.00)A.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B.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C.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D.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能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30.为了防止“资产阶级对党的侵蚀”以及“克服此种巨大危险”,1951 年年底到 1952 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和国家机关内部开展了“三反”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分数:2.00)A.反贪污B.反浪费C.反官僚主义D.反行贿3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对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将企业的
14、利润分为(分数:2.00)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股金红利32.“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有(分数:2.00)A.要警惕修正主义的倾向B.要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C.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必须健全党和国家的民主和法制33.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同叶剑英、陈云、李先念、胡耀邦等支持和领导了从 1978年 5 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的重大意义在于(分数:2.00)A.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B.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C.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
15、先导D.再次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9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对中国进行一步步的侵略和瓜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图谋达到高潮是在(分数:2.00)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D.中法战争爆发以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
16、夺和瓜分的图谋,在 1894 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后达到高潮。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因此,C 选项正确。3.当中日甲午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恩格斯就预言,甲午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其后,中国历史的发展符合恩格斯预言的是(分数:2.00)A.发生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B.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官办近代民用工业的兴起D.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
17、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 1903 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由此,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从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本题涉及经济领域的问题,因此,“革命化”和政治上推翻清朝统治无关,所以A 项被排除。新文化运动与此无关,D 也被排除。官办企业兴起是洋务运动期间,而洋务运动兴起于甲午战争之前,C 选项被排除。故 B 选项正确。4.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因为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这一平均分配土地
18、方案的原则是(分数:2.00)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均贫富”“等贵贱”D.“均平”“均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天朝田亩制度,是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天朝田亩制度确立的平均分配土地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故 B 选项正确。A 选项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C、D 选项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以前的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5.从 19 世纪 60 年代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其根本
19、目的在于(分数:2.00)A.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B.镇压农民起义C.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D.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事业的兴办,是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洋务运动是在 19 世纪60 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派兴办洋务,就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故 D 选项正确。A、C 选项是洋务派反对的;B 选项是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首要目的,最终也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分数:2.00)A.资政新篇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解析:解
20、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颁布的法典,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C 选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颁布的君主立宪方案;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炮制的。7.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分数:2.00)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国运动的爆发C.辛亥革命的失败D.护法运动的失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这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21、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故选项 D 正确。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分数:2.00)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C.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D.新青年编辑部由上海迁到北京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故 A 选项正确。9.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分数:2.00)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提出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解析:解
22、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因新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选项 D 正确。A 选项是国民党党外合作的政策,B 选项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C 选项是旧三民主义的内容。10.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至 30 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并最终导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分数:2.00)A.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的“左”倾盲动错误B.193
23、0 年 6 月至 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C.1931 年 1 月至 1935 年 1 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D.博古、李德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A、B、C 三个选项都是这一时期所犯的错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故 C 选项正确。D 选项是在长征初期所犯的错误。11.从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到 1935 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计划步步得逞,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一再遭受侵犯。从根本上说,原因在于(分数:2.00)A.日本国力强盛,准备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模拟 10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