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属于( )(分数:2.00)A.思维的全面性B.思维的批判性C.思维的片面性D.思维的创造性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是( )(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期D.青年期4.青少年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在( )(分数:2.00)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5.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
2、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属于( )(分数:2.00)A.自我同一性扩散B.自我同一性缺乏C.消极自我同一性D.自我同一性过剩6.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这属于( )(分数:2.00)A.自我同一性扩散B.自我同一性缺乏C.消极自我同一性D.自我同一性过剩7.“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分数:2.00)A.童年期B.青春期C.青年期D.青春期到青年初期8.下列属于高中生情绪特点的是( )(分数:2.00)A.外露性B.内隐文饰性C.迅速性D.以上答案都不对9.在同伴关系上,已摆脱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
3、期在( )(分数:2.00)A.幼儿期B.中学时期C.小学低年级时期D.小学高年级时期10.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 )(分数:2.00)A.心理发育快于生理发育B.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C.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D.心理发育速度过快而社会交往发展相对滞后11.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是通过个别访谈对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要求他们做出判断和说明理由。研究者依据被试提供的理由中( )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分数:2.00)A.隐含的是非观念B.隐含的动机和结果C.隐含的对错行为D.隐含的内在认知结构12.研究表明,( )的青少年患有过中等程度的抑郁(分数:2.
4、00)A.810B.1215C.1520D.5613.个体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是( )(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14.人身高的增长有两个高峰,第二高峰出现在( )(分数:2.00)A.幼儿期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15.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的现象与( )有关(分数:2.00)A.思维的全面性B.思维的批判性C.思维的片面性D.思维的创造性16.青春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分数:2.00)A.对老师开始评头论足B.盲目崇拜老师C.即使不喜欢某位老师,但对其所讲授的科目却能认真听课D.老师是学生心目
5、中的权威二、多选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7.青少年的生理发展变化的主要表现有( )(分数:2.00)A.身高快速增加B.体重快速增加C.第二性征出现D.认知发展18.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包括( )(分数:2.00)A.心理原因B.生理原因C.社会原因D.人格原因19.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是( )(分数:2.00)A.追求“成人”地位B.青春期烦躁C.情绪易波动D.反抗20.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和确立是( )(分数:2.00)A.青少年期的重要任务B.动态发展的C.青少年期完成的D.毕生发展的21.进入青春期以后,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现在( )(分数:2.00)A.与
6、父母的情感逐渐冷淡B.反对父母的控制与干涉C.重视父母的建议D.父母的榜样作用减弱22.青春期情绪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2.00)A.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B.社会性情感开始发展C.情感内容日益具有社会化性质D.青春期躁动23.青少年直至成年早期的个体一般处于( )(分数:2.00)A.阶段 1B.阶段 2C.阶段 3D.阶段 424.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呈现出( )(分数:2.00)A.半成熟性B.半矛盾性C.半幼稚性D.半开放性25.少年期的心理矛盾有( )(分数:2.00)A.追求独立与依赖B.心理闭锁与需求理解、交流C.自以为是与自卑D.否定童年与留恋童年26.容易导致初中生产生反
7、抗行为的具体情况是( )(分数:2.00)A.独立意识受到阻碍B.自主性被忽视或受到妨碍C.当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D.当成人强迫初中生接受某种观点时27.高中生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表现有( )(分数:2.00)A.自我分化为“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B.评价自己时将个性成长放在首位C.自我评价成熟D.道德意识高度发展28.高中生自我评价的特点有( )(分数:2.00)A.由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折射到自身而产生的B.缺少内在性C.能认识到自己比较稳定的个性品质D.主要出自于对失败和挫折的反省三、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9.论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
8、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属于( )(分数:2.00)A.思维的全面性B.思维的批判性 C.思维的片面性D.思维的创造性解析:3.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是( )(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C.青春期 D.青年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我意识发展的两个飞跃的掌握。第一个飞跃期在 13 岁。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生理上的各种急剧变化使得少年们将心思从客观世界
9、转入到主观世界中,从而导致第二次自我意识的高涨。其表现是,青少年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开始想“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等问题。这种过于关心自我的倾向在他们的日记和其他作品中有明显的反映。4.青少年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是在( )(分数:2.00)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年级解析:解析:研究表明,初中一年级学生在掌握概念上处于从功能性的定义或者具体描述水平,向接近质的定义或者作具体解释的水平转化,初中二三年级大多数人达到接近本质的定义或者作具体解释的水平,初中二年级是掌握字词概念的转折点。进入高中后,大部分人可以达到接近本质定义的水平,在对社会概念
10、、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的掌握上进步尤其显著。5.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这属于( )(分数:2.00)A.自我同一性扩散B.自我同一性缺乏C.消极自我同一性D.自我同一性过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区别和掌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有: 同一性扩散:是自我同一性的对立面,又叫角色混乱,指个体在同一性确立的过程中,难以忍受这一过程的孤独状态,从而让别人去把握自己的决定,或服从别人的意见,或回避矛盾,拖延时间,因此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没有形成清晰和牢固的自我同一性。 消极同一
11、性:指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 自我同一性过剩:艾里克森称为“狂热主义”,它是指一个人过分地卷入特定团体或某种亚文化中的特定角色中而绝对地排他,坚信他的方式是唯一的方式。 同一性缺乏:艾里克森称之为拒偿,指一个人拒绝自己在成人社会中应担任的角色,甚至否定自己的同一性需要。6.个体形成与社会要求相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这属于( )(分数:2.00)A.自我同一性扩散B.自我同一性缺乏C.消极自我同一性 D.自我同一性过剩解析:7.“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分数:2.00)A.童年期
12、B.青春期C.青年期D.青春期到青年初期 解析:解析: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在心理上出现极强的“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8.下列属于高中生情绪特点的是( )(分数:2.00)A.外露性B.内隐文饰性 C.迅速性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情绪特点的掌握。初中生的情绪特点是: 情绪活动具有外露性; 情绪体验具有迅速性; 情绪活动具有两极性。
13、 高中生的情绪特点是: 情绪表现具有内隐文饰性; 情绪反映具有两极波动性; 情绪体验具有延续性、丰富性和特异性。9.在同伴关系上,已摆脱团伙式交往为主的时期在( )(分数:2.00)A.幼儿期B.中学时期 C.小学低年级时期D.小学高年级时期解析:解析:初中的同伴关系具有以下特点:摆脱团伙式交往,交友范围开始缩小,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而且是同性别的。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志趣相同;烦恼相似;性格相近;能相互理解。10.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来自( )(分数:2.00)A.心理发育快于生理发育B.生理发育快于心理发育,身心处于非平衡状态 C.心理发育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D.心理发育速度过
14、快而社会交往发展相对滞后解析:11.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是通过个别访谈对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要求他们做出判断和说明理由。研究者依据被试提供的理由中( )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分数:2.00)A.隐含的是非观念B.隐含的动机和结果C.隐含的对错行为D.隐含的内在认知结构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道德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科尔伯格的研究方法是通过个别访谈对儿童和青少年提出一系列道德两难问题,要求他们做出判断和说明理由。道德两难故事包含两种道德价值观的冲突。被试的回答无所谓对错,研究者依据被试提供的理由中隐含的内在认知结构划分出不同的发展水平。12.研究表明,( )的青少年患有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青少年 心理 发展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