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3.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分数:2.00)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4.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
2、恒常性5.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6.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7.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
3、就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9.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数:2.00)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10.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数:2.00)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11.人对物体的形状特性的知觉,叫( )(分数:2.00)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12.人对物体的远近特性的知觉是( )(分数:2.00)A.形状知
4、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13.物体相互遮挡是判断物体前后关系的重要条件,这种知觉线索叫( )(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4.( )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随物体与观察者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5.看风景照片中的景物,画面中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显得远些。这种知觉的线索是( )(分数:2.00)A.对象重叠B.线条透视C.相对高度D.纹理梯度16.当观察者移动时,发现视野中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速度小,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空气透视B.纹理梯度C.
5、运动视差D.双眼视差17.当距离超过(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判断距离不起作用(分数:2.00)A.1100B.1200C.1300D.140018.在判断时间的精确度方面,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分数:2.00)A.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B.触觉最好,听觉次之,视觉最差C.视觉最好,触觉次之,听觉最差D.视觉最好,听觉次之,触觉最差19.当两个刺激物(光点、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 )(分数:2.00)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0.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
6、因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是( )(分数:2.00)A.运动知觉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1.电影、电视都是按( )发生的原理制成的(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D.自主运动22.当我们判断远近不同的山时,能够很容易根据颜色浓淡来进行区分,这是( )(分数:2.00)A.线条透视B.辐合C.空气透视D.结构透视23.空间知觉包括( )(分数:2.00)A.距离知觉、似动知觉、深度知觉和立体知觉B.运动知觉、远近知觉、距离知觉和实体知觉C.大小知觉、形状知觉、距离知觉和方位知觉D.平衡知觉、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和错觉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
7、00)24.知觉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主要有( )(分数:2.00)A.觉察B.分辨C.确认D.整合25.下列对人的听觉定向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B.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C.如果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那么从圆锥面上的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D.对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混淆26.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大于头宽,它的传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小B.高频率的波长小于头部,在传递途中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较明显C.低频率声音的波长小于头宽,它的传播受头部的阻挠
8、,因而在两耳造成的强度差较大D.高频率的波长大于头部,在传递途中不受头部的阻挠,因而两耳的强度差不明显27.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快B.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觉得时间过得慢C.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慢D.对厌恶的、无所谓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得快28.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B.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C.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9、D.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29.大小错觉主要包括( )(分数:2.00)A.缪勒一莱耶错觉B.潘佐错觉C.垂直一水平错觉D.贾斯特罗错觉30.如果某人一只眼睛受到了永久性伤害,他还能利用( )线索来进行深度知觉(分数:2.00)A.调节B.对象重叠C.相对高度D.运动视差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1.简析错觉产生的几个主要理论。(分数:2.00)_32.举例说明陈霖的拓扑实验和他的观点。(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3.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怎样?请列举日常生活现象说明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分数:2
10、.00)_34.什么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加工它们在知觉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知觉)-试卷 1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但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这种现象叫( )(分数:2.00)A.运动后效B.动景知觉C.诱发运动 D.自主运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似动现象的区分和掌握。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
11、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存在: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光点、直线、图形或画片)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电影、电视都是按动景运动发生的原理制成的。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一般说来,视野中细小的对象看去在动,而大的背景则处于静止的状态。例如,夜晚,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自主运动(或游动效应):即指由于人的眼睛长时间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从而发现光点飘忽移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眼睛不可能把注视点精确地保持在黑暗中的光点上,眼睛的移动引起光
12、点的网像徘徊于视网膜。再加上背景上没有其他参照物,无法确定刺激物是否稳定。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也是一种似动现象。如在注视快速运动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故本题的答案是 C。3.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这属于( )(分数:2.00)A.大小错觉B.方向错觉 C.线条弯曲错觉D.线段长短错觉解析:解析:错觉的种类很多,比如大小错觉、形状和方向错觉、形重错觉、倾斜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其中大小错觉和形状、方向错觉有时统称为几何图形错觉
13、。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出现的错觉,叫大小错觉。线段发生错位是方向错觉,如一条直线的中部被遮盖住了,看起来其两端就不再像直线了;又如一些平行线由于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C 项中,线条弯曲错觉指因背景的影响,使直线看起来发生了变形,变得弯曲。D 项中,没有线段长短错觉这种说法。4.把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这是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 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解析:解析:所谓知觉的选择性,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的背景。5.人在知觉某个对象时,常用知识经验解释并利用词语加以标志,这是知觉的( )(分
14、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 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6.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 )(分数:2.00)A.选择性B.理解性 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解析: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经验多的人,对报告有全面的了解,因而得到的信息多;而不懂行的人没有经验,无法进行全面的了解,因
15、而获得的信息少。7.强度较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这符合知觉的( )规律(分数:2.00)A.选择性 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解析:解析: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因素:物体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一般地说,强度较大、色彩鲜明、活动性、变化性的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组合比较规律的刺激物(即良好图形)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人的主观因素包括经验、知识会对知觉选择性造成影响。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 B.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上而下的加工就占优势C.在人
16、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D.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也越多,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占优势解析:解析:在人的知觉活动中,非感觉信息越多,他们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相反,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9.在空间、时间上接近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数:2.00)A.接近律 B.相似律C.连续律D.多因律解析:解析:邻近性(接近或相邻原则)指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为图形。10.具有连续性的客体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反映了知觉的( )(分
17、数:2.00)A.接近律B.相似律C.连续律 D.多因律解析:解析:良好连续(连续律)是指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11.人对物体的形状特性的知觉,叫( )(分数:2.00)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D.方向定位解析:解析:形状知觉是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它是由视觉、触摸觉、动觉来完成的。通过视觉,人们得到了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形状;通过触觉和动觉,人们探索着物体的外形。它们协同活动,提供了物体形状的信息。12.人对物体的远近特性的知觉是( )(分数:2.00)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或距离知觉 D.方向定位解析:解析:深度知觉也称为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知觉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