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人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分数:2.00)A.婴儿期B.幼儿期C.童年早期D.童年晚期3.心理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筑在( )之上的(分数:2.00)A.知觉经验B.概念经验C.朴素的社会认知D.信念一愿望系统4.由于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他们的游戏主要为( )(分数:2.00)A.主题游戏B.模仿性游戏C.规则游戏D.表演游戏5.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
2、是( )(分数:2.00)A.3 岁B.5 岁C.6 岁D.354 岁6.我国儿童道德发展协作组研究发现,在关于行为意向与行为结果的判断上,( )儿童大多根据后果判断(分数:2.00)A.3 岁B.7 岁C.5 岁D.9 岁7.( )是口头语发展的关键期(分数:2.00)A.婴儿期B.婴儿早期C.童年期D.幼年期8.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是( )(分数:2.00)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运动记忆9.彪勒在儿童游戏理论上提出了( )(分数:2.00)A.精力过剩说B.娱乐一放松说C.机能快乐说D.成熟说10.能培养儿童勇敢、坚毅、合作等个性品质的游戏是( )(分数:2.
3、00)A.建筑性游戏B.表演游戏C.活动性游戏D.角色游戏11.关于儿童攻击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B.年龄较小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C.各年龄段的儿童都以工具型攻击为主D.各年龄段的儿童都以敌意型攻击为主12.儿童在( )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分数:2.00)A.3 岁左右B.4 岁左右C.5 岁左右D.6 岁左右13.儿童认为规则是不可变的,是由权威给予的,不理解规则可以经过集体协商改变,这说明儿童属于( )(分数:2.00)A.前道德判断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14.认为挫折导致侵犯行为是( )的观点(分
4、数:2.00)A.生态学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社会信息加工理论D.挫折一侵犯理论15.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分数:2.00)A.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B.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C.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D.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16.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出现于( )(分数:2.00)A.肛门期B.生殖期C.性器期D.潜伏期17.儿童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始发展是在( )(分数:2.00)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18.儿童性别偏爱最早表现在( )(分数:2.00)A.取名上B.对玩具的选择上C.游戏上D.衣服上19.泛灵论是指( )
5、(分数:2.00)A.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B.儿童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有生命的C.儿童认为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D.儿童的思维还没有掌握守恒的概念二、多选题(总题数:9,分数:18.00)20.幼儿期儿童对自己韵描述主要涉及( )(分数:2.00)A.身体特征B.喜爱的活动C.年龄、性别D.内部心理特征21.经典的游戏理论有( )(分数:2.00)A.复演论B.娱乐论C.成熟论D.生活准备论22.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2.00)A.游戏为主导活动B.能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C.动作成熟D.个性开始形成23.皮亚杰认为,幼儿期儿童的思维呈现出的特点是( )(分数:2.00)
6、A.相对具体性B.不可逆性C.自我中心性D.刻板性24.从心理学角度看,一般将品德分为( )(分数:2.00)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判断D.道德行为25.幼儿的思维表现出( )(分数:2.00)A.计划性B.预见性C.清晰性D.易变性26.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的基本成分有( )(分数:2.00)A.对性别角色的认识B.性别同一性C.性别恒常性D.性别角色偏爱27.幼儿记忆的主要特点有( )(分数:2.00)A.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较为薄弱B.容易运用机械记忆方法C.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语词记忆薄弱D.能开始运用某些记忆策略28.心理理论是指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经验的认识
7、,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心理理论最初由塞尔曼研究黑猩猩时提出,后被应用到儿童身上B.知道他人拥有的某个信念错了是一级错误信念C.知道他人认为某人拥有某个信念错了是二级错误信念D.3 岁的儿童还不能完成错误信念任务,因为他们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接受到的信息三、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9.评述皮亚杰、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于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幼儿心理发展)-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
8、:2.人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分数:2.00)A.婴儿期B.幼儿期 C.童年早期D.童年晚期解析:解析: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幼儿掌握的常用词中包括人物称呼、身体部位、生活用品、交通工具、自然常识、社交、个性、时间、空间概念等。3.心理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筑在( )之上的(分数:2.00)A.知觉经验B.概念经验C.朴素的社会认知D.信念一愿望系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大纲新增热点内容心理理论的理解和考查。心理理论的研究者认为,人们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筑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的。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心理认识或态度,是对客观
9、世界的心理表征。人们做出某种有意的行动是因为他相信(believe)这些行为能满足他的特定愿望(desire)。4.由于前幼儿期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所以他们的游戏主要为( )(分数:2.00)A.主题游戏B.模仿性游戏 C.规则游戏D.表演游戏解析:解析: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即主体用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去整合外部事物,从而加强和丰富自己的动作。顺应就是主体改变自己原有的动作图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就是适应或智力活动的特征。由于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还不成熟,往往不能保持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当顺应作用大于同化作用时,主体就会重复范型(人或物)的动作,
10、这时就会产生模仿;另一种是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作用时,主体自身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因而较少考虑外部事物的要求,这时就会出现游戏。游戏在前幼儿期就已经诞生,但由于前幼儿期儿童感知经验少,表象贫乏,所以他们的游戏是模仿性游戏。并且,前幼儿期儿童正处于掌握各种基本生活技能(如进食、大小便、穿脱衣服等自我服务技能)的阶段,游戏内容是对这些基本生活活动的反映。儿童的游戏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前幼儿期的模仿性游戏向幼儿期的主题(角色)游戏发展,在幼儿期末当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时候产生规则游戏。5.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是( )(分数:2.00)A.3 岁B.5 岁C.6 岁D.354 岁 解析:解析:学前期以后
11、儿童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以自我评价为主要标志。儿童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在成人的教育和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自我评价发生于学前初期,在三四岁。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产生,自我体验产生于 4 周岁左右,自我控制能力产生于四五岁; 从学前后期到小学初期,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是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对自己的个别的或某些方面的外部行为表现作出评价; 小学中期以后,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和依据道德标准进行评价的原则性明显增强; 从初中开始,儿童的自我评价逐渐从外部行为转达向自觉地对别人和自己的内在品质、内心世界作出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在
12、青年期接近成熟,能够比较全面地对自己和别人作出评价。6.我国儿童道德发展协作组研究发现,在关于行为意向与行为结果的判断上,( )儿童大多根据后果判断(分数:2.00)A.3 岁B.7 岁 C.5 岁D.9 岁解析:解析:中国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过程的特点基本上与皮亚杰的理论相一致,即从外部行为后果的判断,发展到内部主观动机的判断。只是我国儿童主观判断的成熟年龄要早一些:7 岁时,主观判断已经有明显发展,9 岁时的主观判断已经占绝对优势,从外部客观判断到内部主观判断的转折年龄在 67 岁之间。因此,在 3 和 5 岁,我国儿童都是后果判断,7 岁儿童大多数根据后果判断,还有部分通过主观意向判断,9
13、岁时儿童都是根据主观意向判断。7.( )是口头语发展的关键期(分数:2.00)A.婴儿期B.婴儿早期C.童年期D.幼年期 解析:8.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是( )(分数:2.00)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 D.运动记忆解析:9.彪勒在儿童游戏理论上提出了( )(分数:2.00)A.精力过剩说B.娱乐一放松说C.机能快乐说 D.成熟说解析:解析:彪勒认为,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身心的愉快,儿童不知疲倦地游戏只是为了追求身心的快乐。10.能培养儿童勇敢、坚毅、合作等个性品质的游戏是( )(分数:2.00)A.建筑性游戏B.表演游戏C.活动性游戏 D.角色游戏解析:解析:活动性
14、游戏是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这类游戏可使儿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如跑、跳、攀登等。同时能够培养儿童勇敢、坚毅、合作等个性品质。建筑性游戏是指儿童为了建成某种东西而对物体,如积木、木块、沙子等进行的操作。在建筑性游戏中已表现出了游戏的象征性功能。11.关于儿童攻击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B.年龄较小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 C.各年龄段的儿童都以工具型攻击为主D.各年龄段的儿童都以敌意型攻击为主解析:解析: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表现为身体的攻击、言语的攻击或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儿童在 2 岁左右时就有了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幼儿 心理 发展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