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分类真题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分类真题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分类真题9及答案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简答1.鲁迅杂文的美学特征。 (分数:2.00)_2.简述并分析鲁迅杂文灯下漫笔中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分数:2.00)_3.鲁迅朝花夕拾的“闲话风”。 (分数:2.00)_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鲁迅、茅盾的写作艺术。 (分数:2.00)_5.对郁达夫小说中色欲描写的认识。 (分数:2.00)_6.结合作品,分析郁达夫小说的创作个性。 (分数:2.00)_7.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分数:2.00)_8.简析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分数:2.00)_9.女神的艺术价值。 (分数:2.00)_10.
2、郭沫若女神的得失。 (分数:2.00)_11.谈谈周作人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 (分数:2.00)_12.周作人散文的美学风格。 (分数:2.00)_13.写出五四时期“美文”概念的提出者和创作上的积极实践者及其代表作。 (分数:2.00)_14.简述周作人五四时期的文学观。 (分数:2.00)_15.新青年派和学衡派的论战。 (分数:2.00)_16.简要阐述周作人人的文学对中国文学革命的影响。 (分数:2.00)_17.文学研究会的主张和艺术风格。 (分数:2.00)_18.创造社的文学主张、代表作品及其风格。 (分数:2.00)_19.早期创造社的“异军突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数:
3、2.00)_20.20 年代乡土文学的特色。 (分数:2.00)_21.“问题小说”的不同类型和产生的原因。 (分数:2.00)_22.简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的不同特征。 (分数:2.00)_23.潘先生在难中结尾点睛之笔。 (分数:2.00)_24.新月派的艺术主张。 (分数:2.00)_25.1920 年代新格律体诗的基本主张及艺术风格。 (分数:2.00)_26.简述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及其创作实践。 (分数:2.00)_27.简析闻一多诗作死水的艺术特色。 (分数:2.00)_28.阅读闻一多的死水,说明诗的主题是什么?在诗艺上采用了什么手法?就这首诗的节奏,谈
4、谈新格律诗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分数:2.00)_29.简述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 (分数:2.00)_30.后期新月派的诗歌主要诗人和诗作。 (分数:2.00)_31.朱自清散文如何塑起了一座艺术的丰碑? (分数:2.00)_32.简述新月派的诗歌理论。 (分数:2.00)_论述3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分数:2.00)_34.阐述鲁迅研究的历史变迁。 (分数:2.00)_35.有人提出,鲁迅杂文不是文学,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分数:2.00)_36.鲁迅的彷徨呐喊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分展现了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的实
5、绩,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思想体验和艺术感悟。 (分数:2.00)_37.鲁迅的“多疑、尖刻、激烈”的思想性格。 (分数:2.00)_38.论述鲁迅在 20 世纪中国的影响和重要作用。 (分数:2.00)_39.阿 Q 形象。 (分数:2.00)_40.鲁迅的小说伤逝的主题有几种说法,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分数:2.00)_41.从鲁迅开始,农民命运的问题始终是现当代文学关注的对象。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分数:2.00)_42.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与 30 年代杂文的不同。 (分数:2.00)_43.为什么说野草体现了鲁迅的人生哲学?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分数:
6、2.00)_44.鲁迅野草的艺术特色。 (分数:2.00)_45.胡适与五四文学革命。 (分数:2.00)_46.比较文学研究会和早期创造社的文学观念的差异。 (分数:2.00)_47.就庐隐的海滨故人、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张爱玲的金锁记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分数:2.00)_48.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称赞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请结合冯至创作的主题、风格对这一命题进行阐述。 (分数:2.00)_49.海外经验与中国新诗的关系。 (分数:4.00)_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简答1.鲁迅杂文的美学特征。
7、(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鲁迅杂文不仅有着深刻的史诗价值,也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风格即人,鲁迅杂文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色是与鲁迅本人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个性紧密相连的,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点: (1)形象性。鲁迅杂文展示了活的人间相。不论是种种历史事件、各色社会现象,还是不同的人物风情,在鲁迅笔下都展现为动人的艺术画面,这是作者出色的艺术想象的结果。鲁迅有一种违反“常规”的创造性想象力,能把表面上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与事连结在一起,在形的巨大中发现神的相似。如商贾的批评中批评家砍杀杂文的高论与孔雀尾巴露出的“屁眼”的对比。鲁迅的想象力还使他能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重合中,
8、通过虚拟,塑造具有普遍概括性的社会类型。他常常将个与类相统一,既抓住类的内在精神特征,又不失个的形象性与具体性,勾画出形形色色的社会相。如对狗的描述,有叭儿狗相,有西崽相,有丧家犬相等,神情毕肖,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与审美旨趣。 (2)情感性。鲁迅杂文生动、泼辣、有益,而且能移人情。将自己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都写了下来,就如同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用杂文来释愤抒情。“理而情”是鲁迅杂文的特色,每一篇杂文都渗透着他是非爱憎的强烈情感,理情相容,相得益彰。特别是怀人杂文,总是觉得有一种深沉、凝重、忧愤、压抑、悲痛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如记念刘和珍君,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三一八”惨案引起的困惑与
9、痛苦是这篇文章的深层内蕴,感情的激越加强了思想的表达效果,而思想的深刻又加重了感情的分量。(3)隐曲性。鲁迅杂文善用曲笔。他所处时代的文艺政策和他反常规的“多疑”思维,使其杂文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机制都呈现出一种隐曲性。内在机制也就是构思布局上,鲁迅善于借古喻今、指桑骂槐、托物言志,或虚拟一个具体可感的特定物像、行动画面或环境氛围,来寄托一种抽象的思想、意向和情感。如病后杂感和病后杂感之余中,通过引征古今野史和笔记,杂谈“虐刑”和“文字狱”,讽刺国民党的高压独裁统治和书报检查制度。鲁迅杂文的外在表象的隐曲性,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模糊性、暗示性。在杂文中大量采用了反语、比喻、夸张、象征、关联、戏仿、衬托
10、等手法,并有意制造“拗体”,形成一个“暗码”系统,具有多重折射功能。如中国人的生命圈中,既形象地揭示了中国人在异族侵略面前随着国土沦丧,由生命圈到生命线到生命零的过程,更入木三分地暗示出中国人生活和生命保障其实等于零。2.简述并分析鲁迅杂文灯下漫笔中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灯下漫笔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从亲历的钞票折价兑换现银的一件生活小事中,翻出了一个关于中国历史和国民性的沉重话题。文章写作于 1925 年,当时的中国社会,变乱纷呈,异常黑暗。对中国历史有着深刻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本质看得十分清楚的鲁迅先生,思考着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的过去。文章涉及时空
11、之广阔,揭示的主题之深刻,蕴含的感情之强烈,用语之辛辣、情理之交融,让人叹为奇文。文中体现了先生的国民性批判精神,主要表现在: (1)鲁迅沉痛地描绘出中国封建社会暗无天日的情景,指出“中国的百姓”在历史上的地位,“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这样的一种奴隶生活简直“还不及牛马”,因此“人们羡慕牛马”。鲁迅又进一步揭露了在这个黑暗的社会里,封建等级制度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精神枷锁。鲁迅指出在这一个“吃人”的社会里,“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的各种等级,“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这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控诉和鞭挞。在这种封建等级制度底下,人民群众从肉体到精神,都受尽了折磨,一点儿也
12、“动弹”不得,人们的生命就这样枯萎和干涸下去,直到通向各自的坟墓,有敢非议者,就会受到最严厉的制裁。鲁迅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中国封建制度下的阶级关系,控诉了这种“吃人”的封建等级制度。 (2)鲁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揭示的是我们民族的劣根性,作者通过扫视日常的生活层面,从而透视我们民族的病态心理,并进一步触及了产生这种病态人生的社会背景“极易变成奴隶”的时代,而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下中国社会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作者揭露了造成这种“人吃人”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从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个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
13、性论断,深刻至极。3.鲁迅朝花夕拾的“闲话风”。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现代文学散文中的两种不同语体风格“独语体”和“闲话体”代表了中国现代散文的两个潮流,鲁迅的朝花夕拾是“闲话风”的代表作。 (1)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其实就是对童年“谈闲天”的追忆与模拟。这就规定了这类散文的特殊氛围: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每个人既是听话者又是说话者,彼此处于绝对平等的地位。作家袒露心扉,与读者彼此处于平等位置,将自己的内心隐秘、欢乐和痛苦娓娓道来,希望引起读者的联想、议论与诘难,达到精神的互补。这种“闲话风”散文就别具平等开放的品格,又充溢着一股率真之气。 (2)朝花夕
14、拾这样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充满了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由于时间的距离以及作家对往事特有的珍重,作品中童年时期平淡甚或荒诞的经历变得天真而美丽。如阿长和山海经中略带粗俗连名字都说不准的长妈妈有着“伟大的神力”和发自内心的质朴的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中的野草蟋蟀、三味书屋中严厉的先生,也充满了自然的亲切;而无常中,阴间的鬼魂被抹去了恐怖的阴影;父亲的病充满了对亲情的追忆和对生命的祈祷。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多以成年人的宽厚将历史“诗化”,从中表达出对人间情感和生命的珍重,这是鲁迅作品中少有的雍容、大度与柔和。 (3)“闲语风”重在“闲”,即“任心而谈”。这是作
15、家暂时闲置“使命感”而获得的闲适心境的再现,作家从历史的重负中抽出身来,摆脱直观世界与纷繁社会的浑然纠缠,在充满紧张、沉重、严峻、激烈背后,洒脱、放纵、雍容、闲适。在这种心态下,鲁迅可以悠然回顾自己作为“常人”的人生经历,生活旧事,从容袒露自身情趣、情感,用冷静、清醒的目光打量生与死,用幽默、大度的笔触描绘充满爱恨情仇的世界,充满放达、直率之气。 (4)“闲话”也称“漫笔”,朝花夕拾的一种笔墨趣味就是不仅题材上漫无边际,而且行文结构上也是兴之所至的随意性。如狗猫鼠这篇,忽而动物王国,忽而人世间,忽而禽兽之不辨的远古,忽而仇猫杀狗的现实,忽而猫与虎的斗智,忽而老鼠成亲的仪式。鲁迅思想与艺术天马行
16、空般的驰骋自由,表现了心灵的开阔与自由。闲话的语言也是原生味的,鲁迅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生活语言的丰富与生动。4.结合具体作品,谈谈鲁迅、茅盾的写作艺术。 (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1)鲁迅的写作艺术: 是塑造人物的典型化方法。 鲁迅称他的方法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所谓“杂取种种人”,当然不是人物性格的生拼硬凑,而是根据人物特定的社会属性和复杂性,充分地、真实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笔下的人物都是生活中平凡的普通人,是性格各异的“这一个”,同时又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包容了巨大的社会历史内容。 鲁迅善于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来刻画人物。所谓白描手法,就是用极简洁的笔墨描绘人物,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 当代 文学史 分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