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9及答案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0.00)1.周邦彦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几点? (分数:4.00)_2.与唐诗相比,宋诗的新特点。 (分数:4.00)_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分数:4.00)_4.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看故事的变化。 (分数:4.00)_5.试述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分数:4.00)_二、论述题(总题数:17,分数:50.00)6.李白和杜甫诗歌在宋代接受情况不同的原因探析。 (分数:3.00)_7.试论述宋代经济对宋词发展的影响。 (分数:3.00)_8.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词的赋化”、“以赋为词
2、”的观点,请结合宋词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00)_9.苏轼的艺术贡献何在? (分数:2.00)_10.刘辰翁在辛稼轩集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谈谈你对“如诗如文”的看法。 (分数:3.00)_11.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 (分数:3.00)_12.辛弃疾的词有怎样的艺术成就? (分数:3.00)_13.比较苏辛词的异同。 (分数:3.00)_14.试论述中国古代戏曲发展源流的概况。 (分数:3.00)_15.元代北方杂剧圈的创作情况。 (分数:3.00)_16.王国维的戏曲理论。 (分数:3.00)_17.比较西厢记、牡丹亭、红
3、楼梦对爱情题材的表现。 (分数:3.00)_18.比较崔莺莺和杜丽娘两个形象。 (分数:3.00)_19.何元朗谓“拜月亭记高出于琵琶记远甚”,王世贞认为此言大谬,请谈谈你的看法。 (分数:3.00)_20.试分析琵琶记中赵五娘的形象。 (分数:3.00)_21.为下段材料断句,阐述其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辛词的语言特色。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唱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分数:3.00)_22.西厢记的语言特征。 (分数:3.0
4、0)_三、诗词鉴赏(总题数:4,分数:30.00)23.默写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并分析其内涵。 (分数:6.00)_24.欣赏秦观的鹊桥仙。 (分数:6.00)_25.赏析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分数:6.00)_回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数:12.00)(1).分析评价此词的意境构成和风格特征。(分数:6.00)_(2).论述此词与苏轼词体革新理论的关系和其在词史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分数:6.00)_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分类真题 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20.00)1.周邦彦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几点? (分数:4
5、.00)_正确答案:()解析: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其一,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周邦彦善于体物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如六丑中吕落花中的特点,善于铺叙,精于章法,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如少年游之“朝云漠漠散轻丝”,一首小令写了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联系起来,将上阕的追忆恋爱与下阕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娇两种境界进行了比较,感受追忆两个故
6、事中的同一种情调: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长。 其二,王国维认为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悟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语言流畅精美,声韵协律;用俗语入词,做到化俗为雅,化雅为俗;善于化用前人诗句人词;精于格律,把词引向格律化
7、、严谨化。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之先河。2.与唐诗相比,宋诗的新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1)从思想内容上看: 一是直接以诗歌议论政治,王安石以诗称颂变法,苏轼以诗讥讽新政,更是宋诗政治化的突出表现。二是自始至终表现爱国思想。因为时代的原因,这一内容成为宋诗不同于唐诗的最大特色之一。三是广泛深入地描写民生。宋诗反应的面大于唐代,不仅限于一般的田夫织妇,并且扩大到渔夫、市民、手工业者等,揭示的也更深刻。四是极为广泛地描绘出经济生产、民俗民风等社会生活画面。五是品评艺术的作品大量产生。同时宋诗在思想内容上也有很大的欠缺,如缺
8、少热情洋溢的爱情诗,缺少充满活力的抒情诗,缺少瑰丽奔放的边塞诗等。 (2)从艺术上看,宋诗也有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首先是议论化,“以议论为诗”也就是刘克庄说的“尚理”。到了宋代,随着诗歌功能表现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加剧,正直的有责任感的诗人以诗歌为武器,议论时事,干预政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王安石、苏轼借助于高度的思想修养,包括禅学思想修养以及艺术修养,以议论为诗变得更加成熟。到了陆游、杨万里、朱熹等人,借助于对生活的丰富体验,或者思想修养,其中主要是理学的成分,写了许多有理趣而无理障的议论诗。 其次是才学化,即“以才学为诗”。这主要表现在广征博引、多用故实上,它直接导源于宋人有高
9、度的文化修养、学术水平。这种现象在唐代已经初露端倪。 再次是散文化,或者说是以议论为诗,即以散文句式、句法入诗。以文为诗从韩愈开始,到苏轼大放厥词,别开生面。这种倾向总的说来弊大于利,破坏了诗歌语言的优美生动。 最后是某些具体写作手法的翻新与改进。这种风气也是建立在面对高度发达的唐诗背景之上。在构思、立意、修辞、语言诸方面进一步的求细、求新、求透、求精。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元杂剧是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把唱、念、科、舞等艺术结合起来表演故事,并用北曲演唱的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 (1)元杂剧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剧本一般都有固
10、定的体制。剧本的结构,通常是由四折组成,或外加一个楔子。 (2)在剧末正戏结束之后,有“题目正名”,用来概括剧情、标明剧名;剧本韵散结合,每折均由曲词、宾白(杂剧以唱为主,故说白称为“宾白”)、科范(演员的动作、表情等)组成。 (3)杂剧一般一折戏只能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而且一本戏只能由主要角色独唱,正末(男主角)主唱为末本,正旦(女主角)主唱为旦本,其他角色只有说白。 (4)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正面男角色)、旦(正面女角色)、净(喜剧角色或反面人物)、杂(杂七杂八角色的总称)四类,其表演已呈现出虚拟化和程式化的倾向。4.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看故事的变化。 (分数:4.00)_正确答案:(
11、)解析:西厢记取材于唐传奇莺莺传,但是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方面都做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 (1)思想内容。莺莺传主要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而西厢记全剧通过描写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崔、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作者明确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 (2)情节安排。莺莺传只有单线发展,主要通过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发展来安排。西厢记的结构宏伟
12、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得以充分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作者还善于利用悬念编织情节,巧妙地设置了“赖婚”、“酬简”、“哭宴”等一系列悬念,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 (3)人物性格。莺莺传中莺莺性格中有矛盾和反复,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但是,她在思想上
13、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西厢记中她既要与老夫人做坚决的斗争,也要逐步摆脱自身封建意识的束缚。作品细致生动地描写了崔莺莺思想性格不同的侧面,层次分明地写出了崔莺莺由青春觉醒到对情爱自主的衷心企盼、再由朦胧抗争到自觉地走上叛逆道路的曲折历程,这是符合人物发展的性格逻辑和历史真实的。莺莺传中张生是一个玩弄爱情的无耻之徒。并且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而在西厢记中,
14、男主人公张生是一个对爱情执著专一的“志诚种”,他敢于冲破门第悬殊的世俗偏见去追求相国小姐;他的痴情有时近似疯魔,为了爱情甚至可以抛弃功名,直至身染重病。他以他的至诚打动了莺莺的芳心,并赢得了爱情的最终胜利。白马寺解围,又表现出他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美好品质。同时他为人憨厚老实、热情诚恳,还具有浓重的书呆子气,颇富喜剧色彩。西厢记中的红娘也有了鲜明的形象,她出身卑贱,心地善良,机智泼辣,聪明伶俐,而且有胆识,有主见。她极富正义感和乐于成人之美的心肠,主动为崔、张这对有情人牵针引线,一面积极地为张生出谋划策,一面引导莺莺走上反抗之路,其间虽然蒙受了主人的无端猜疑和指责,也毫不计较。当二人事发之后,
15、面对老夫人的威严,她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挽狂澜于既倒,迫使老夫人应允了这桩婚事。在她身上,体现了下层人民的美德,深受人们的喜爱。5.试述西厢记的结构特色。 (分数:4.00)_正确答案:()解析:西厢记的结构规模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空前的。它突破了元杂剧的一般惯例,用鸿篇巨制来表现一个曲折动人的完整的爱情故事。因此它避免了其他元杂剧由于篇幅限制而造成的剧情简单化和某种程度的模式化的缺点,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情节、刻画人物。这是王实甫的一个创举。 (1)西厢记的结构宏伟而紧凑,严整而巧妙,呈现出纵横交错、跌宕多姿的复杂面貌。在西厢记中,两种冲突、两条线索相互交织、相互制约:一是以莺莺、张生、红娘为一方
16、同以老夫人为另一方的冲突,这是贯穿全剧的主线;二是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冲突,这构成了作品的辅线。两条线索有主有次,并行交织,使得相互之间的矛盾得以充分展开,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生动。 (2)作者还善于利用悬念编织情节,巧妙地设置了“赖婚”、“酬简”、“哭宴”等一系列悬念,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曲折跌宕,扣人心弦,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效果。二、论述题(总题数:17,分数:50.00)6.李白和杜甫诗歌在宋代接受情况不同的原因探析。 (分数:3.00)_正确答案:()解析:李杜并尊,是唐人的共识,但李杜二人在后世的评价却并非完全一致。与杜甫相比,李白在宋代诗论中总体
17、地位不高,颇受贬抑。杜甫诗名终于凌驾于李白之上,实始于与欧、王同时而年辈较晚的元祐诗人。转折的关键在于苏轼、苏辙二人的论述,苏轼指出杜甫“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王定国诗集序),苏辙“李白诗类其人,骏快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诗病五事)兄弟俩一唱一和,于是形成了具有宋人特色的抑李扬杜论。二苏之后,宋人或独尊老杜,或抑李扬杜,均多由儒家政教尤其是“忠君”角度立论。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政治上,宋人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宋代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庞大,造成了冗兵、冗政、冗费的弊端;党派之争不断;同时宋代是外患最多也最为严重的朝代,对外实
18、力衰弱,家仇国恨使得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对政治关心,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产生爱国主义之心。杜甫的诗歌极大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倾注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恰好此时的社会环境急需类似杜甫这样的人才,文人大力推崇杜甫是适应时代的需要的。罗大经(鹤林玉露作者)在两宋抑李扬杜的论家中最有代表性,他认为李白在国难当头“不过豪侠使气,狂醉于花月之间”,“其视杜少陵之忧国忧民,岂可同语哉”,赞赏杜甫的爱国忧民之情。同时杜甫“诗史”的特点也迎合了宋代文学风尚,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王安石注意到杜甫律诗“绪密而思深”的特点,将其推尊为“光掩前人而后来无继”的艺术范式,认为李白诗只有豪放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分类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