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11及答案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 11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2.简述汉谟拉比法典。(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3.论述波斯帝国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2014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4.简述古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内容及
2、其影响。(南京大学 1997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2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5.简述上古中世纪印度种姓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点。(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6.比较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异同。(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7.试析希腊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史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8.试析斯巴达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内容及其成因。(北京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
3、.00)_9.简述庇西特拉图当僭主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10.试述古代雅典由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华南师范大学 2006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11.试述希波战争对古希腊历史和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浙江大学 2000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12.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北京大学 2013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分数:2.00)_13.概述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史学成就。(南京大学 1999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14.试论
4、述古希腊文化的成就及其深远影响。(浙江大学 1999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15.概述共和国时代罗马扩张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 2003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16.简述布匿战争的经过。(四川大学 2014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17.简述马略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南京大学 1999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18.简述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的转变。(复旦大学 2015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19
5、.戴克里先为巩固罗马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南京大学 1998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20.略论古罗马帝国时期文化的主要成就。(南京大学 2002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21.概述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历史与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22.简述 1066年威廉的诺曼征服对英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北京大学 1996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23.论述西欧十字军东侵的历史原因及后果。(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24.简述西欧封建时期
6、等级制和庄园制。(首都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25.试述汉萨同盟。(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26.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四川大学 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27.论述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中古文明中的地位。(东北师范大学 1999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28.中世纪战争史上有过两次君士坦丁堡陷落,分别简述其发生的时间、征战的双方、导致的历史变动。(华东师范大学 2003年世界通史真题)(分数:2.00)_29.简述捷克胡司战争及其历史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中古史真题;东北
7、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30.论述大化改新。(南京大学 2000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3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31.简述蒙古西征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中亚等地区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9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1年综合卷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32.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创造了哪些文明?(北京大学 l 998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模拟试卷 11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
8、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2,分数:64.00)1.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被称为农业革命。原始农业的发生地有三个中心,即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亚洲西部是最早的农业发源地,年代可推至公元前 8000年,这里的人们栽培了大麦、小麦、豌豆等农作物。东亚地区的早期农业文明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泰国等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 7000年前就已种植水稻,黄河中上游地区居民在
9、大约 6000年前就开始培植粟;泰国则在公元前 7000年时开始种植豆类、葫芦、黄瓜等作物;中南美洲的秘鲁等地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最早培植了玉米、马铃薯、南瓜等作物。 (二)历史影响。(1)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并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
10、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类从事农耕以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解析:2.简述汉谟拉比法典。(东北师范大学 2001年世界古代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背景:汉谟拉比在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后,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扬汉谟拉
11、比的功绩。正文共 282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 (二)主要特点: (1)等级制度。人民被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地的公民或原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2)土地制度。最基本格局是王室土地和私人占有土地并存,汉谟拉比在征服过程中,不断地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划归王室所有,因此王室占有大量的土地。古巴比伦时期私人占有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 (3)奴隶制度。古巴比伦时期,王室拥有大量的奴隶。一般富裕的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也都有奴隶。奴隶来源除战俘外,也有外地买来的。当时买卖奴隶的现象很普遍。 (4)租赁制和雇佣
12、制。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古巴比伦时期租赁和雇佣关系普遍流行。租赁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租赁房屋、车、船、牲畜等;一是租佃土地。雇佣关系也是以契约为基础的。雇主按契约付给不同劳动者以不同的报酬。租赁、雇佣的盛行加剧了自由民内部分化。 (三)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传世较早的法典中较完整的一部法典。法典在法律上肯定了自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以来两河流域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秩序,从而有利于巩固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促进私有制和奴隶制经济的迅速发展。)解析:3.论述波斯帝国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2014 年统考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公元前 6世纪中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先后征服
13、了巴比伦、埃及等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区并远征希腊、印度。为管理疆域庞大、民族众多的帝国,创立了行省制度,制定了货币制度,并修驿道、实行宗教宽容等,为以后地中海区域大帝同的统治提供了借鉴。 波斯创造性地吸收并发展了西亚北非古老文明的成就,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其文化成就又渐与古希腊文明融合,形成独特的希腊化文明。波斯文明上承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下接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解析:4.简述古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1997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2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
14、纪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背景:新王国第 18王朝中期,神庙祭司集团通过插手王室内部争夺王权的斗争,扩大了其政治实力,逐渐威胁到王权。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 1379一前 1362年)统治时期,法老和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 阿蒙霍特普四世采取独特的宗教改革形式,与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展开了斗争。先是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以对抗对阿蒙神的崇拜。在遭到阿蒙神庙祭司的激烈反对后,阿蒙霍特普四世决定同神庙势力决裂。公元前 1373年,阿蒙霍特普四世断然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内容: (1)取消对阿蒙神及其他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 (2)没收阿蒙神庙
15、及其他一切神庙的财产,将其转交给阿吞神庙; (3)铲除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 (4)将首都从底比斯迁至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新首都取名为“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界”),以摆脱阿蒙祭司集团的影响; (5)国王本人的名字亦改为埃赫那吞(意为“阿吞的光辉”); (6)提拔一些出身中下层的人(涅木虎)担任高级官吏,以实施和推进改革。 (三)影响:改革遭到阿蒙神庙祭司及其他祭司、贵族的激烈反对和抵抗。埃赫那吞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发还了阿蒙神庙被没收的财产,首都也迁回到了底比斯。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改革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打击了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保守势力,加强了王权
16、,提高了中小奴隶主阶层的地位,促进了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发展。)解析:5.简述上古中世纪印度种姓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点。(华南师范大学 2004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种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从中衍生出的阁提制度)的泛称,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 (一)种姓制度的演变。 (1)上古时期的瓦尔那制。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各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种姓。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种姓。刹帝利的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一般仍属于刹帝利瓦尔那。刹帝利是掌握军
17、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第三等级是吠舍种姓。吠舍是平民,没有政治上的特权,必须以布施(捐赠)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他们的职业是为以上三个种姓服务,从事手工业与做奴仆。 (2)中世纪的发展与阁提。中世纪种姓制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四种姓中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高级种姓仍然保持着他们的统治阶级地位。吠舍种姓原为从事农、牧、商业的平民集团。随着封建制的形成,从事农牧业的居民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与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地位接近。首陀罗种姓原为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还有的从事农牧业和渔猎生产,社会地位低下,其中
18、有的就是奴隶。7 世纪时,首陀罗中的分成制农民和租佃农民逐渐转化为封建依附农民,而吠舍种姓下层村社自由农民地位下降,也沦为租佃王田和僧俗贵族土地的依附农民,这两种来源的依附农民逐渐融合,形成新的首陀罗种姓。在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更加复杂。在四种姓之外,还有各种阁提。阁提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阁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阁提的数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阁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 (二)特点。 (1)各种姓社会等级世袭,地位固定不变。 (2)各种姓职业固定不变,世代相传。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世界 古代 中世纪 模拟 11 答案 解析 DOC
